第一部 魏武揮鞭 第四講 能臣之路

關燈
※曹操一生可以說是既狡詐又老實,既溫情又狠毒,既寬容又報複,易中天先生給他的評價是:可愛的奸雄。

    難道,曹操在剛出道時就想做奸雄嗎?年輕時的曹操又有着怎樣的理想和抱負呢?《易中天品三國之能臣之路》即将播出,敬請關注! ※在漢朝,孝廉科是一項重要的用人制度,隻有被推舉為孝廉的人才會步入仕途。

    曹操因為被推舉為孝廉,又有身為高官的的父親做後台,所以在二十歲的時候就順利進入官場。

    然而不久一件突發事件卻令曹操陷入了進退兩難的政治漩渦:進,則得罪當今權貴,失去大好的政治前途;退,則違背自己的政治理想,與權貴同流合污。

    那麼,意氣風發的曹操該何去何從呢?易中天先生将站在平民立場,通過現代視角為您精彩品三國之――能臣之路。

     易中天: 在上一集我們講到當時的最有名的人物鑒賞家和品評家許劭,對曹操又一個評價,就說你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這句話可以有兩種解釋,一種是處在治世就是能臣,處在亂世就是奸雄;第二種解釋,你治理天下就是能臣,擾亂天下就是奸雄。

    那麼曹操到底是做能臣還是做奸雄呢?其實曹操原本是想做能臣的。

     公元174年,二十歲的曹操被舉為孝廉,擔任郎官。

    孝就是孝子,廉就是廉士,一個人如果被舉為孝廉,那麼他就有了做官的資格,就好比現在你有了一個學曆、有了一個文憑你就可以去考公務員。

    那麼擔任郎官是怎麼回事呢?漢代的官制,皇帝要從親貴子弟當中挑選一些大家認為道德品質、思想表現和外部形象都比較好的年輕人做郎。

    郎這個字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年輕人或者小夥子,還有一個意思就是侍衛,實際上到宮廷裡面去做郎,也就是做皇帝的侍衛,因為這個皇帝的侍衛是要在皇宮的走廊裡站崗的,所以他稱之為郎,侍衛長就叫做郎中令。

    那麼在皇帝的身邊做了郎就參與了帝國的政治,耳濡目染可以得到鍛煉,所以做了郎官以後很快就可以去擔任别的官職,這是漢代培養幹部的一種方式,在皇帝身邊,它不過是走向仕途的一個資格和閱曆。

     那麼曹操舉為孝廉,擔任郎官,這就向仕途邁出了第一步。

    再加上曹操是朝中有人,曹操的祖父曹騰是皇上信任的宦官,曹操的父親曹嵩也在朝中為高官,所以曹操沒過多久就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洛陽北部尉是一個什麼官職呢?洛陽當時是帝國的一個縣,但是是首縣,因為洛陽是東漢王朝的首都所在。

    漢代的這個制度,縣一級的正印官,就是一把手,大的縣叫縣令,小的縣叫縣長,縣令和縣長有兩個副手,一個叫丞,一個叫尉,丞負責的是民政、财政,尉負責的是軍事、治安。

    但是洛陽是一個大縣,它是首縣,所以它的尉不是一個人,曹操是擔任洛陽尉當中的一個,負責北部地區的治安,叫洛陽北部尉,他的級别是秩四百石,也就是說曹操擔任的是一個副縣級的公安局長。

     這個官是曹操擔任的第一個官職,所以曹操對于這件事記憶非常地深刻,後來曹操被漢獻帝封為魏王,已經是王爵了,他還記得這件事,他還記得推薦他擔任洛陽北部尉的這個人,這個人是誰呢?這個人叫司馬防,是司馬懿的父親。

    曹操擔任魏王以後,就把司馬防請到了他魏王王國的都城邺城,擺開盛宴,款待司馬防。

    酒過三巡以後曹操就想起這件事來了,就跟司馬防說,司馬公,你看看孤王今天還可不可以再去當一次洛陽北部尉啊?這裡面是有一點小人得志的嘴臉啊。

    司馬芳說什麼呢,司馬防說大王啊,當年老夫推薦你去做洛陽北部尉的時候,你做那個副縣級的公安局長正合适啊!曹操聽了以後哈哈哈哈,史書上的記載是曹操大笑。

    曹操為什麼笑呢?那麼一般的人認為這就是小人得志了,自鳴得意了。

    不完全是這樣。

    因為曹操這個時候想起了他當年擔任洛陽北部尉的那些往事。

     洛陽北部尉這個職務是不好擔任的,為什麼呢,洛陽是京都所在,是帝國的心髒啊,這個地方滿城都是冠蓋,都是權貴,這些權貴和他們的家屬,和他們的子弟,和他們的仆人,從來都是橫行霸道的,從來就是不把王法放在眼裡的,從來就是要為非作歹的,也從來就是沒有人惹的起的。

    可是首都地區的治安是不能不維護的,怎麼辦呢?所以非得有一個特殊的人,這個人得不信邪,這個人還得有很多鬼點子,能夠治住這些權貴,必須有這樣的人去擔任那個副縣級的公安局長才鎮得住這個地方。

    而曹操恰恰是這樣一個人,膽子又大,點子又多,誰都不怕,愣頭青一個,所以說他去當這個副縣級的公安局長那是非常的合适。

    司馬防這個話還不完全是給自己打圓場,确實還是實事求是。

     事實上曹操擔任的副縣級的公安局長,洛陽北部尉以後不辱使命。

    曹操上任以後,看見這個衙門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