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魏武揮鞭 第二講 真假曹操

關燈
,看看是個什麼樣的場景。

    是曹操懷疑這些人要害自己,當然這個疑心太重了一點,太過分了,然後把他一家人殺了。

    殺了以後發現是誤殺,然後凄怆曰,“凄怆”這兩個字很重要,就是殺錯了人,然後,唉,他也是很難過的,算了算了,甯肯我辜負别人,不可以别人辜負我啊。

    我們體察一下這個語境,曹操說這個話是一種自我安慰、自我排解,所以很勉強地為自己的錯誤行為做了一個辯護。

    而到了《三國演義》裡面他變成了理直氣壯,而且把“甯我負人,毋人負我”前面加了天下兩個字,這個就大不一樣了。

    曹操當時說這個話隻是就事論事,雖然我錯了,我錯殺了人家我對不起人家,我現在也沒有辦法,我現在走投無路,也隻好是甯肯我對不起人家,不要讓人家對不起我了。

    這裡面應該說他還保留了一部分善意在裡面,而到了《三國演義》變成理直氣壯說我對不起天下人,不可以天下人對不起我,那就是一個大大的奸賊。

     所以曹操的奸險歹毒這一點,應該說是有疑問的。

    但是即便如此,《三國演義》的毛批還說了這樣的話,他說什麼呢,他說“此亦孟德之過人處也”。

    他說即便是這樣,這也是曹操比一般人不一樣的、超過我們的地方!他說為什麼呢,他說如果換了别人一定說,甯肯天下人都對不起我,不可以我對不起天下人的。

    他說換了别人都會這樣說,但是實際上怎麼樣呢?實際上他們幹的就是曹操的勾當,隻有曹操一個人坦率地說出了這個話。

    那麼也就是毛批認為,曹操雖然奸詐,但是奸詐裡面也有坦誠,他至少敢把奸詐的話公開地說出來,他是真小人,不是僞君子。

    所以他說這是曹操超過其他人的地方,因為這個世界上僞君子實在是太多了。

     奸詐當中有真誠,恰恰是曹操性格的一個特征。

    曹操這個人是奸詐的,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但是他也有坦誠的一面,甚至有可愛的一面。

    我們就來看看曹曹性格當中矛盾的地方。

     先說曹操的奸詐,最能體現曹操這個人奸詐的例子,是在他和袁紹戰争中發生的一件事。

    我們知道三國時期有三大戰役,第一次戰役就是曹袁官渡之戰,第二戰役是曹孫赤壁之戰,第三大戰役是孫劉彜陵之戰。

    曹操就是在官渡之戰以後奠定了他的曆史地位,這場戰争打得非常地艱苦,非常地艱巨。

    當時兩軍對峙相持不下,而曹軍軍糧已經不多了,我們知道打仗拼什麼?除了拼勇敢、拼武器、拼實力以外,很重要的是拼糧饷,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糧食這個仗是打不下去的,曹操這個時候實際上是快要斷糧了,一籌莫展。

    這個時候袁紹陣營裡面有一個謀士叫做許攸的突然來投奔曹操,曹操聽說這個消息以後大喜過望,“跣足而出”。

    什麼叫跣足呢?就是光着腳,那麼曹操這個時候跣足而出迎接許攸是什麼原因,什麼意思,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叫做來不及穿鞋,可能在洗腳在幹什麼,一聽說許攸來了光着腳就往外跑,大喜過望;第二種可能是表示尊敬,因為古禮光腳是尊敬。

    我們知道曹操後來地位很高了以後,漢獻帝給了曹操一個特殊待遇,叫做帶劍鞋履上殿,叫“劍履上殿”,劍就是帶劍,你可以佩着劍去見皇帝,履就是穿鞋,這說明一般的人是不能穿鞋見皇帝的。

    能不能穿襪子呢,看地位,地位高的人可以“襪而登席”,穿着襪子走到席位上,地位再低一點一定要光腳。

    所以光腳可能是表示尊重。

     這個曹操光着腳沖出去以後怎麼樣呢?撫掌而笑,摸着手掌哈哈大笑,說哎呀呀呀,子遠你來了,“吾事濟矣”,我的事情就好辦了,然後把許攸請到軍帳裡坐下。

    許攸就問了,說曹公,你的情況怎麼樣啊,“軍糧尚有幾何”,還有多少軍糧啊?曹操說呵呵呵,這個我的軍糧很充足啊,足夠用一年的。

    許攸說,錯了,重講。

    曹操說,半年。

    許攸說又錯了,見到老朋友都不說老實話,說實話吧,再給你一次機會。

    曹操說,哎呀這個,不好意思,剛才開玩笑,實話告訴你,隻夠一個月。

    接着曹操說了一句劉邦最愛說的話,“為之奈何”,怎麼辦吧?許攸說:“公孤軍獨守,外無救援,而糧谷已盡,此危機之日也。

    ”說你帶着一支軍隊,孤軍深入,糧草已經沒有了,這是非常危險的,怎麼辦呢?我告訴你,在某某地方袁紹藏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