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三 如此君臣
關燈
小
中
大
年羹堯是雍正即位之初的一大寵臣,而且寵得不像樣子。
年羹堯在西北大營花錢如流水,雍正一一照付;年羹堯直接插手官員的任命,雍正一一照準。
他實際上是沒有相位的宰相,沒有王爵的西北王。
元年(公元1723年)十二月,雍正賜給他團龍補服等物件,年羹堯受寵若驚,表示惶恐不安,以為“非臣下之所敢用”。
雍正卻批示說:“隻管用!當年聖祖皇帝有例的。
”青海軍事告捷,雍正興奮異常,竟然稱年羹堯為“恩人”。
雍正還說:“你此番心行,朕實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顔對天地神明也。
”他還要求“世世子孫及天下臣民”都和他一起傾心感悅年羹堯,并說:“若稍有負心,便非朕之子孫;稍有負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雍正對年羹堯的恩寵,已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
另一個得到殊寵異榮的寵臣是隆科多。
隆科多不是雍正的藩邸舊人,原先地位也不高,隻是個尚書。
隻因為宣诏有功,便一夜之間,平步青雲,被任命為總理事務大臣,與廉親王允、怡親王允祥、大學士馬齊平起平坐。
允和馬齊是利用對象,允祥和隆科多才是依靠對象。
所以,康熙去世九天後,雍正即賜他公爵銜,兩天後又下令稱他“舅舅”。
從親戚關系講,雍正與隆科多确實分屬甥舅(隆科多是康熙皇後佟佳氏娘家兄弟)。
但皇家不同于民間,甥舅關系要皇帝承認才算數。
所以這個頭銜,也算是封的,不是當然的。
雍正還給隆科多戴了三頂高帽子:“聖祖皇帝忠臣,朕之功臣,國家良臣”,還說他是“真正當代第一超群拔類之稀有大臣”。
隆科多在康熙朝并無突出貢獻,怎麼會是“聖祖忠臣”?“國家良臣”也沒太多根據,譽為“稀有大臣”更不知從何說起。
說到底,還是因為顧命擁立有功,因此隻有“朕之功臣”一句是實。
一個皇帝,為了酬勞功臣,竟不惜把話說得那麼絕,那麼肉麻,雍正倒真是古今第一“稀有皇帝”。
然而年、隆二人的下場也很稀有。
三年(公元1725年)四月,年羹堯無緣無故被免去川陝總督和撫遠大将軍職務,調任杭州将軍。
七月,被革去将軍職銜。
九月,被捕下獄。
十二月,以大逆、欺罔、僭越、狂悖、專擅、貪婪、侵蝕、忌刻八大罪行共九十二款,勒令自盡。
隆科多則在官職一降再降後,于五年(公元1727年)六月被捕。
十月,以大不敬、欺罔、紊亂朝政、奸黨、不法、貪婪六大罪行共四十一款,被判處終身圈禁,并于次年六月死于禁所。
這兩個顯赫一時炙手可熱的權臣寵臣,幾乎在頃刻之間便家破人亡身敗名裂,就連旁觀者,也都看得驚心動魄目瞪口呆。
年羹堯、隆科多之罪,說白了就是“辜恩”。
雍正确實曾寄大希望于年、隆。
他的希望,不僅是要年、隆二人盡力輔佐他,更是要樹立一種君臣關系的楷模。
他很看重君臣之間的互相信任和互相體諒。
有一次,在給年羹堯的信中,他特别提到,西甯軍事危急時,年羹堯擔心皇上看了奏折,會“心煩驚駭”,便“委曲設法”,在報告戰況時“間以閑字”,既沖淡了火藥味,又不隐瞞軍情。
雍正對他的這份小心極為感激,說“爾此等用心愛我處,朕皆體到”,每次向怡親王允祥和舅舅隆科多提起,“朕皆落淚告之,種種亦難書述”。
他還說,“你此一番心,感邀上蒼”,“方知我君臣非泛泛無因而來者也”。
顯然,他是把年羹堯當作忠君模範來看待和培養的。
因此,當年羹堯被賜團龍補服而上表緻謝時,雍正批示說:“我君臣分中不必言此些小。
朕不為
年羹堯在西北大營花錢如流水,雍正一一照付;年羹堯直接插手官員的任命,雍正一一照準。
他實際上是沒有相位的宰相,沒有王爵的西北王。
元年(公元1723年)十二月,雍正賜給他團龍補服等物件,年羹堯受寵若驚,表示惶恐不安,以為“非臣下之所敢用”。
雍正卻批示說:“隻管用!當年聖祖皇帝有例的。
”青海軍事告捷,雍正興奮異常,竟然稱年羹堯為“恩人”。
雍正還說:“你此番心行,朕實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顔對天地神明也。
”他還要求“世世子孫及天下臣民”都和他一起傾心感悅年羹堯,并說:“若稍有負心,便非朕之子孫;稍有負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雍正對年羹堯的恩寵,已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
另一個得到殊寵異榮的寵臣是隆科多。
隆科多不是雍正的藩邸舊人,原先地位也不高,隻是個尚書。
隻因為宣诏有功,便一夜之間,平步青雲,被任命為總理事務大臣,與廉親王允、怡親王允祥、大學士馬齊平起平坐。
允和馬齊是利用對象,允祥和隆科多才是依靠對象。
所以,康熙去世九天後,雍正即賜他公爵銜,兩天後又下令稱他“舅舅”。
從親戚關系講,雍正與隆科多确實分屬甥舅(隆科多是康熙皇後佟佳氏娘家兄弟)。
但皇家不同于民間,甥舅關系要皇帝承認才算數。
所以這個頭銜,也算是封的,不是當然的。
雍正還給隆科多戴了三頂高帽子:“聖祖皇帝忠臣,朕之功臣,國家良臣”,還說他是“真正當代第一超群拔類之稀有大臣”。
隆科多在康熙朝并無突出貢獻,怎麼會是“聖祖忠臣”?“國家良臣”也沒太多根據,譽為“稀有大臣”更不知從何說起。
說到底,還是因為顧命擁立有功,因此隻有“朕之功臣”一句是實。
一個皇帝,為了酬勞功臣,竟不惜把話說得那麼絕,那麼肉麻,雍正倒真是古今第一“稀有皇帝”。
然而年、隆二人的下場也很稀有。
三年(公元1725年)四月,年羹堯無緣無故被免去川陝總督和撫遠大将軍職務,調任杭州将軍。
七月,被革去将軍職銜。
九月,被捕下獄。
十二月,以大逆、欺罔、僭越、狂悖、專擅、貪婪、侵蝕、忌刻八大罪行共九十二款,勒令自盡。
隆科多則在官職一降再降後,于五年(公元1727年)六月被捕。
十月,以大不敬、欺罔、紊亂朝政、奸黨、不法、貪婪六大罪行共四十一款,被判處終身圈禁,并于次年六月死于禁所。
這兩個顯赫一時炙手可熱的權臣寵臣,幾乎在頃刻之間便家破人亡身敗名裂,就連旁觀者,也都看得驚心動魄目瞪口呆。
年羹堯、隆科多之罪,說白了就是“辜恩”。
雍正确實曾寄大希望于年、隆。
他的希望,不僅是要年、隆二人盡力輔佐他,更是要樹立一種君臣關系的楷模。
他很看重君臣之間的互相信任和互相體諒。
有一次,在給年羹堯的信中,他特别提到,西甯軍事危急時,年羹堯擔心皇上看了奏折,會“心煩驚駭”,便“委曲設法”,在報告戰況時“間以閑字”,既沖淡了火藥味,又不隐瞞軍情。
雍正對他的這份小心極為感激,說“爾此等用心愛我處,朕皆體到”,每次向怡親王允祥和舅舅隆科多提起,“朕皆落淚告之,種種亦難書述”。
他還說,“你此一番心,感邀上蒼”,“方知我君臣非泛泛無因而來者也”。
顯然,他是把年羹堯當作忠君模範來看待和培養的。
因此,當年羹堯被賜團龍補服而上表緻謝時,雍正批示說:“我君臣分中不必言此些小。
朕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