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一 這個女人不尋常
關燈
小
中
大
病晚不病,偏偏在這個時候生病,李世璾這病生得蹊跷。
李世璾确實有心病。
李世璾是大唐王朝的開國元勳,和李世民關系極好。
他原本姓徐,因為功勳蓋世而被太宗賜姓李,又因避李世民之諱,時稱李璾。
李世璾和李世民的關系,據說是“外雖君臣,内實骨肉”,是穿一條褲子都嫌太肥的“鐵哥兒們”。
李世璾生病,李世民聽說胡須灰可以治,就把自己的胡須剪了燒成灰,給李世璾做藥。
有一天,李世民對李世璾說:我要把兒子托付給你。
你不辜負李密,也不會辜負我。
李世璾感動得把手指都咬出了血。
可是,當李世民立李治為太子時,卻莫名其妙地把李世璾貶到千裡之外、萬山叢中的疊州(今甘肅省疊部縣)去了,并沒有把兒子托給他。
李世民對李治說:李世璾的才能智慧綽綽有餘,但你對他沒有恩德,恐怕他未必對你效忠。
朕現在就把他貶到天荒地遠去。
他如果立即上路,你将來可以重用他;他如果觀望猶豫,不及時赴任,那就隻有把他殺掉! 李世璾沒有觀望猶豫。
他接到任命,連家都沒有回,立即就到疊州去了。
所以,李治一即位,就立即召回李世璾,委以重任。
然而李世璾卻徹底地心灰意冷。
他十七歲參加瓦崗軍,以後又事奉李淵、李世民、李治三朝天子,幾十年軍旅生涯,幾十年政治風雨,早已磨練得老于世故,缜密圓滑,何況太宗駕崩前的突然被貶,還記憶猶新!那一次自己如果不是看透了李世民的心思,隻怕腦袋早就搬了家。
想起來真是既寒心,又後怕,不寒而栗。
你不仁,休怪我不義。
我憑什麼還要再摻和到你們李家舅甥之間的糾紛裡去?我又憑什麼還要再為你們李家出謀劃策赴湯蹈火?他現在對政治、對官場、對人生,是越看越透了。
他犯不着為什麼朝廷綱紀或君臣大義之類空洞的東西獻出生命,也犯不着和長孫無忌、褚遂良這夥飛揚跋扈的家夥攪和在一起。
因此,他決定持一種超然旁觀的态度。
當李治向他征求意見時,他也隻是淡淡地說了一句: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再問外人? 李世璾這個不是态度的态度卻給李治以極大的鼓舞。
對呀,我是皇帝。
我的家務,關這些老白菜幫子什麼事!這個态度也等于變相地告訴李治:并非所有元老重臣都一邊倒地反對廢王立武。
這下子李治既有決心又有信心了。
公元655年,或者說,唐高宗永徽六年十月十三日,李治下诏廢王皇後、蕭淑妃。
十九日,百官請立中宮,李治诏立昭儀武氏為皇後。
武則天終于達到了目的。
武則天到底是武則天呀!就在李治下诏立她為皇後的第三天,即十月二十一日,武則天上表,要求褒獎韓瑗、來濟。
韓瑗和來濟都是反武派的中堅。
早在廢王立武之前,李治曾提出封武則天為“宸妃”。
唐制,天子四妃,曰貴淑德賢。
武則天卻要求在此四妃之上再設宸妃。
宸,北宸也,即北極星,是帝王的象征。
宸極指君位,宸居則指帝王的居處,也代指君位。
武則天要當宸妃,意思很清楚,就是要當準皇後。
這是她一時半會當不上皇後時,使出的緩沖之計。
但這樣一個妥協平衡的方案也遭到韓瑗和來濟的極力反對,說是史無前例。
在冊立皇後的問題上,韓瑗和來濟也是堅定的反對派,而且話說得很難聽,連妲己、褒姒(音四)的故事都被翻出來了。
現在武則天居然以他們曾經反對自己當宸妃為由提出要褒獎他們,韓瑗和來濟都斷定這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韓瑗和來濟估計得并不錯。
武則天是不會放過她的仇人的。
就在她正式成為皇後的二十六天後,王皇後、蕭淑妃被賜自盡。
兩年後,韓瑗和來濟被貶。
四年後,長孫無忌也被謀殺。
辦法是劉邦、曹操都用過的:誣以謀反。
韓瑗也被牽涉到這個案子裡,隻不過其時韓瑗已死,武則天沒砍成他的頭。
來濟的下場要好一些:他是在和突厥作戰時戰死的,沒給武則天留下誣以謀反的機會。
當然,武則天此刻還顧不上收拾他們。
她正忙着加冕呢!十一月一日,舉行了隆重的冊封皇後儀式。
禮使英國公李世璾将皇後的玺授恭敬地奉獻給武則天。
接着,盛裝的新皇後又來到肅儀門,接受文武百官、四夷君主的祝賀。
這種朝拜皇後的儀式是由武則天首開先例的。
武則天,這個木材商的女兒,太宗宮殿裡卑賤的侍妾,感業寺裡孤寂的居姑,終于實現了她的願望,成為大唐王朝的堂堂國母。
這一年,她三十二歲。
現在,作為一個女人,武則天已經到了頂。
精力旺盛、才智過人而又不甘寂寞的她,便隻好去做男人的事情。
李世璾确實有心病。
李世璾是大唐王朝的開國元勳,和李世民關系極好。
他原本姓徐,因為功勳蓋世而被太宗賜姓李,又因避李世民之諱,時稱李璾。
李世璾和李世民的關系,據說是“外雖君臣,内實骨肉”,是穿一條褲子都嫌太肥的“鐵哥兒們”。
李世璾生病,李世民聽說胡須灰可以治,就把自己的胡須剪了燒成灰,給李世璾做藥。
有一天,李世民對李世璾說:我要把兒子托付給你。
你不辜負李密,也不會辜負我。
李世璾感動得把手指都咬出了血。
可是,當李世民立李治為太子時,卻莫名其妙地把李世璾貶到千裡之外、萬山叢中的疊州(今甘肅省疊部縣)去了,并沒有把兒子托給他。
李世民對李治說:李世璾的才能智慧綽綽有餘,但你對他沒有恩德,恐怕他未必對你效忠。
朕現在就把他貶到天荒地遠去。
他如果立即上路,你将來可以重用他;他如果觀望猶豫,不及時赴任,那就隻有把他殺掉! 李世璾沒有觀望猶豫。
他接到任命,連家都沒有回,立即就到疊州去了。
所以,李治一即位,就立即召回李世璾,委以重任。
然而李世璾卻徹底地心灰意冷。
他十七歲參加瓦崗軍,以後又事奉李淵、李世民、李治三朝天子,幾十年軍旅生涯,幾十年政治風雨,早已磨練得老于世故,缜密圓滑,何況太宗駕崩前的突然被貶,還記憶猶新!那一次自己如果不是看透了李世民的心思,隻怕腦袋早就搬了家。
想起來真是既寒心,又後怕,不寒而栗。
你不仁,休怪我不義。
我憑什麼還要再摻和到你們李家舅甥之間的糾紛裡去?我又憑什麼還要再為你們李家出謀劃策赴湯蹈火?他現在對政治、對官場、對人生,是越看越透了。
他犯不着為什麼朝廷綱紀或君臣大義之類空洞的東西獻出生命,也犯不着和長孫無忌、褚遂良這夥飛揚跋扈的家夥攪和在一起。
因此,他決定持一種超然旁觀的态度。
當李治向他征求意見時,他也隻是淡淡地說了一句: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再問外人? 李世璾這個不是态度的态度卻給李治以極大的鼓舞。
對呀,我是皇帝。
我的家務,關這些老白菜幫子什麼事!這個态度也等于變相地告訴李治:并非所有元老重臣都一邊倒地反對廢王立武。
這下子李治既有決心又有信心了。
公元655年,或者說,唐高宗永徽六年十月十三日,李治下诏廢王皇後、蕭淑妃。
十九日,百官請立中宮,李治诏立昭儀武氏為皇後。
武則天終于達到了目的。
武則天到底是武則天呀!就在李治下诏立她為皇後的第三天,即十月二十一日,武則天上表,要求褒獎韓瑗、來濟。
韓瑗和來濟都是反武派的中堅。
早在廢王立武之前,李治曾提出封武則天為“宸妃”。
唐制,天子四妃,曰貴淑德賢。
武則天卻要求在此四妃之上再設宸妃。
宸,北宸也,即北極星,是帝王的象征。
宸極指君位,宸居則指帝王的居處,也代指君位。
武則天要當宸妃,意思很清楚,就是要當準皇後。
這是她一時半會當不上皇後時,使出的緩沖之計。
但這樣一個妥協平衡的方案也遭到韓瑗和來濟的極力反對,說是史無前例。
在冊立皇後的問題上,韓瑗和來濟也是堅定的反對派,而且話說得很難聽,連妲己、褒姒(音四)的故事都被翻出來了。
現在武則天居然以他們曾經反對自己當宸妃為由提出要褒獎他們,韓瑗和來濟都斷定這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韓瑗和來濟估計得并不錯。
武則天是不會放過她的仇人的。
就在她正式成為皇後的二十六天後,王皇後、蕭淑妃被賜自盡。
兩年後,韓瑗和來濟被貶。
四年後,長孫無忌也被謀殺。
辦法是劉邦、曹操都用過的:誣以謀反。
韓瑗也被牽涉到這個案子裡,隻不過其時韓瑗已死,武則天沒砍成他的頭。
來濟的下場要好一些:他是在和突厥作戰時戰死的,沒給武則天留下誣以謀反的機會。
當然,武則天此刻還顧不上收拾他們。
她正忙着加冕呢!十一月一日,舉行了隆重的冊封皇後儀式。
禮使英國公李世璾将皇後的玺授恭敬地奉獻給武則天。
接着,盛裝的新皇後又來到肅儀門,接受文武百官、四夷君主的祝賀。
這種朝拜皇後的儀式是由武則天首開先例的。
武則天,這個木材商的女兒,太宗宮殿裡卑賤的侍妾,感業寺裡孤寂的居姑,終于實現了她的願望,成為大唐王朝的堂堂國母。
這一年,她三十二歲。
現在,作為一個女人,武則天已經到了頂。
精力旺盛、才智過人而又不甘寂寞的她,便隻好去做男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