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二、項羽的毛病

關燈
和士兵覺得自己可有可無,哪裡還會有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司馬遷批評他“奮其私智”(隻靠個人),“欲以力征”(隻靠暴力),兩條都說到了點子上。

     再說“婦人之仁”。

     婦人之仁和匹夫之勇好像是矛盾的。

    其實項羽這個人原本就很矛盾。

    他的性格中,有勇敢的一面,也有怯懦的一面;有殘忍的一面,也有溫柔的一面。

    項羽自稱西楚霸王,事實上也夠野蠻霸道的。

    他性情暴烈,恃強沽勇,殺起人來一點都不手軟。

    會稽郡守殷通和他前世無仇後世無冤,而且還是打算和他們合夥起義反秦的,說殺就殺了。

     然而在鴻門宴上,面對劉邦,他卻下不了手。

     是因為劉邦與他無冤無仇嗎?殷通也與他無冤無仇。

    是因為劉邦于他有恩有德嗎?劉邦先入鹹陽,已讓他恨得咬牙切齒。

    是因為不知利害關系嗎?範增已經說得非常清楚:劉邦“其志不在小”,又有“天子之氣”,實在是必欲去之的心腹之患。

    是沒有能力殺嗎?以項羽之武功,叫誰三更死,誰還能活到五更?何況劉邦名為項羽座上客,實為階下囚,裡裡外外都是項羽的人,連樊哙都對劉邦說現在人家是菜刀砧闆,我們是雞鴨魚肉。

    是沒有機會下手嗎?機會多的是。

    至少在樊哙進帳護駕前,是沒有問題的。

    可任憑範增又是遞眼色,又是打暗号,項羽就是默然不應,終于讓劉邦這隻烤熟了的鴨子又飛了。

    氣得範增恨恨地罵道:“豎子不足與謀(這小子真不配和他謀事兒)!” 其實範增早已看透:“君王有不忍之心。

    ”所謂“不忍之心”,也就是“婦人之仁”。

     但,項羽不是很殘忍的嗎?怎麼又會“不忍”? 實際上,項羽表面上看很強硬,其實内心很脆弱。

    項羽是一個很愛面子的人。

    愛面子的人内心都很脆弱。

    惟其脆弱,才那麼愛面子。

    因為他受不了半點傷害,這才要拼命護住自己的面子。

    項羽的自刎烏江,很大程度上是出于面子的考慮:“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于是便留下了一句關于面子的名言:“無顔見江東父老。

    ”為什麼無顔相見呢?除心中有愧外,還因為受不了那份憐憫。

    對于項羽這樣一個一生要強的人來說,憐憫即是傷害。

    因此他甯願去死。

     項羽的小家子氣有時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他占領了鹹陽,卻放着現成的皇帝不做,現成的帝都不住,隻是燒殺掠搶一番,把金銀财寶漂亮女人裝滿了車子,又跑回彭城(今江蘇徐州)當西楚霸王去了。

    有人勸項羽說,關中地勢險要,土地肥沃,建都于此,可定霸業。

    他卻說,富貴了不回老家去,豈不是穿着漂亮衣服在黑夜裡出行(衣錦夜行),誰看得見?這真是小家子氣! 說這句話的人當場就被項羽扔到鍋裡煮了,但項羽的沒有出息,卻也幾乎成了公認的事實。

    王伯祥先生認為,衣錦還鄉的說法,不過是項羽的托辭。

    他的真實想法,是因為楚的根據地在江東,又放心不下楚懷王。

    其實,那個有名無實的傀儡楚王、項羽自己扶上台的放羊娃子又何足挂齒? 這就是小心眼兒了。

    正是這小心眼兒,使他謀殺懷王,從而失去人心。

    也正是這小心眼兒,使他疑心範增,從而失去臂膀。

    小家子氣已讓人看不起,小心眼兒更讓人受不了。

    于是,他身邊那些有能力有志向的人如韓信、陳平便一個個都離他而去,隻剩下一匹駿馬一個美人和他心心相印。

     項羽的孤獨,是他自己造成的。

    項羽的失敗,也是他自己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