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宿命 第三章 天變(三)

關燈
!”卓可在各地的報紙上,不止一次強調自己的觀點。

    弄得家族利益與民間産業牽扯甚多的杜規和陳龍複等人好不尴尬,恨不得派人把這個天天亂叫的烏鴉擰斷脖子,扔到海裡。

    一些底層官員更是對卓可恨之入骨,幾度上書大都督府彈劾他,偏偏他們在公務上抓不到此人什麼實際纰漏。

    折騰了幾次後,大都督府隻好将這些彈劾報告束之高閣。

     “卓大人說無論您是否睡了,都請見他一面。

    關于北軍南下,他有一個好主意獻上!”片刻之後,完顔靖遠再次報告。

     “請他進來吧,讓人準備兩杯清茶!”文天祥反而有些詫異了,卓可對他這個大都督向來持敬而遠之的态度,主動上門獻計,這還是雙方認識五年以來的第一次。

     完顔靖遠笑了笑,出去傳令。

    不一會兒,一身儒服的卓可跟在他身後走了進來。

    一個侍衛端來兩杯熱茶,在文天祥與客人面前擺好,然後輕手輕腳地退到了屋門外。

     吏部侍郎卓可身材中等,體形偏瘦。

    脖子和脊背挺得很直,看上去就像跟人剛吵過架般,渾身肌肉都在賭氣。

    待到其人真正開口說話時,卻透着斯文柔和的味道,與外表的僵硬完全不符。

     “深夜相擾,望大人恕卓某唐突。

    卓某聽聞北酋克日南下,前鋒已抵濟南,不知消息正确否?若不牽涉軍機,還請丞相直言相告!” “具體的說,三日前,忽必烈的羊毛大蠹已經插在了大名府。

    眼下北元大軍兵分三路,向東、向西、向南攻打各地義軍。

    下一步元軍主力是向東先攻陳将軍,還是不顧一切南下,敵情司還沒有定論!明天的報紙應該有更詳細的信息,官員内部傳達的邸報上也有相關内容,卓大人盡可調來一閱。

    ”見卓可不是來挑刺的,文天祥也無法擺出一幅拒人千裡之外的姿态,想了想,挑非關鍵性消息透漏了幾個。

     “丞相何不禁止報紙議論此事,以安民心麼?”卓可聽完了文天祥的介紹,本能地提了一條建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況且有些事情你弄得越神秘,流言偏離事實越遠。

    還不如把真相擺出來,免得人心浮動!”文天祥笑了笑,回答。

    卓可的思維方式與大都督府衆人相差依然很遠,很難理解一個在報練上終日指摘大都督府過失,享受着盡情表達自己意見權力的人,心裡卻總想着剝奪他人的發言權。

     卓可是一個心思敏銳的官吏,立刻從文天祥的笑容裡知道了自己哪句話被人抓到了把柄,讪讪地笑了笑,說道:“卓某莽撞了,若是大都督肯因言罪人,卓某早已進了礦井,哪裡還能登門拜望。

    ” 文天祥又笑了笑,低頭抿了一口茶。

    從今晚的言談舉止上來看,戶部侍郎卓可并非完全不知好歹之人,以前他之所以老是與大都督府為難,恐怕除了對君臣理念的執着外,更多是性格所緻。

     “不知大都督可有退敵之策?”卓可坦然一笑,緊追着又問。

     “無必勝之策,卻有必戰之心。

    好不容易喘過口氣來,卻不能眼看着剛恢複元氣的江山被北元糟蹋!”文天祥坦誠地回答,卓可既然說是來獻策,有些事情就不能對他隐瞞。

     “北虜兵勝,如忽必烈攻入江南,與伯顔左右夾擊,勢必危矣。

    卓某以為當今之要務,莫如搶在忽必烈南下之前,先破伯顔之兵!”卓可起身,正色道。

     這是大都督府衆人都曾想過的主意,問題是大都督府治下能戰之兵隻有三個師,去年控制地域飛速擴張,将大都督府的武力使用到了極限。

    眼下對付伯顔的進攻,已經使得兵馬調度捉襟見肘。

    若想一口吞了伯顔的二十萬蒙古鐵騎,談何容易。

     文天祥想了想,決定直言自己面臨的苦惱。

    “鄒洬手中隻有三萬不到破虜軍,有民軍協助,方能據險而守。

    若攻,則必敗!不知卓大人有可良策教我?” 他不指望卓可這樣不懂軍事的人能提出什麼好建議,但能看到新政的反對者主動前來為國分憂,心裡仍然痛快。

    高興之餘,連着白天議事時産生的煩惱都跟着散了幾分。

     “卓某不通軍務,但與潭州鎮戍使司統軍萬戶夏良佐有舊交,願讨一令,前往為國說之!”卓可再次施禮,說道。

     潭州,文天祥愣了一下,目光快速掃向地圖。

    試圖牽制伯顔側翼的破虜軍第三師與塞因德濟正于荊湖南路糾纏。

    破虜軍火器犀利,士兵勇悍,塞因德濟麾下的蒙古騎兵來去如風,行動迅速。

    在平原多于山川的荊湖南路,雙方一時誰也奈何不了誰。

    如果此刻有人在賽因德濟屁股後面捅上一刀的話,恐伯整個荊湖的戰局将完全逆轉。

    未下江西先失荊湖,伯顔即便再膽大,也不敢冒腹背受敵的險。

     隻是臨戰勸降地方大将的事情,成功的幾率向來不高。

    一旦失敗,執行任務的勸降者肯定會被人砍了明志。

    為了一個渺茫的希望讓卓可冒這麼大的險,值得麼? 文天祥擡頭看向卓可,第一次發現這個脾性倔犟,行事偏執的人還有令人欽佩的一面。

    想對其言明其中風險性,卻見卓可着向自己的眼神已經帶上了幾分負氣,幾分決然。

     “卓某與丞相道不同,卻也是宋人!為國盡力,九死而無悔!” 酒徒注:最近正忙着修改稿子,準備出版所以更新速度放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