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逐鹿 第五章 風暴(三)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排火槍手射擊、下蹲、裝彈,動作整齊利落。
沒等幸存的蒙古武士明白過味道來,第二排火槍手扣動了扳機,白亮亮的子彈如雨點般打進騎兵中間,己經失去速度的蒙古武士如樹葉般從馬背上墜落。
三輪齊射過後,鄒a揮動令旗,數百破虜軍重甲步兵揮舞着戰斧湧上,擋住了仍在馬背上的蒙古武士。
雙方交手才幾招,重甲步兵下蹲,從容裝好子彈的火槍手再度站起來,舉槍發射。
“乒!”又一排子彈射出,将原地打轉的戰馬和馬背上的騎手一并射成篩子。
還沒等第二排槍手開火,幸存的武士撥轉馬頭,直接撞進起義新附軍的槍陣裡。
未知的東西總是最可怕,在上次血戰中吃過一次大虧的騎兵們根本弄不明白破虜軍手裡的火槍是什麼東西,也不了解其裝填緩慢的弱點。
隻曉得此物噴煙冒火,連最厚重的翎根甲都擋不住,所以甯願與新附軍力拼而死,也不願稀裡糊塗地倒于火槍兵陣前。
幾十匹戰馬紛紛轉頭,給新附軍造成的壓力急A增大。
被騎兵沖到面前的弓箭手基本上沒有什麼戰鬥力,有人扔掉角弓,轉身就逃。
也有不怕死的勇士拔出腰刀,攔在蒙古武士馬目四。
“殺!”急了眼的蒙古武士手起刀落,将距離自己最近的弓箭手連人帶弓砍成了兩斷。
粗壯的蒙古戰馬咆哮着擡起前蹄,将擋在自己面前的弓箭手踢倒。
一個弓箭手跳上馬背,手中弓弦套向蒙古武士的脖頸,下一刻,二人同時從馬背上落下來,在無數雙大腳之間翻滾。
跟着武忠等人起義的将士五年來過得全是太平日子,每次奉命去征剿破虜軍,都是虛張聲勢。
安逸的生活過得久了,格鬥技巧自然生疏。
才三、五息之間,己經被蒙古武士劈倒幾十個。
刹那間,陣腳大亂,有人不得不放棄對正前方的攔截射擊,轉身迎戰,有人不知所措地擠在同伴中間,手中的弓忘記了拉,腰間的羽箭全部掉到了地上。
新附軍射出的弓箭越來越稀疏,對正面急沖過來的騎兵己經沒有了威懾力。
帶隊突圍的蒙古軍千戶看準時機,搖動戰旗,幾百個背着草袋、革包的騎兵快速沖上,用人、戰馬的屍體還有裝了泥土的草袋、革包,在交錯的壕溝間硬生生添出數條通道來。
火槍兵失去了目标,無法瞄準。
在最後一道防線組織火槍兵的鄒a也沒料到蒙古武士突然情急拼命,趕緊命令護衛火槍兵的重甲步兵加入戰團。
營正韋戈元帶着士兵本部人馬沖上,快速将闖入弓箭手隊伍的幾個蒙古騎兵斬落馬下,卻無法幫武忠穩定住隊伍。
看着大隊的蒙古騎兵高速迫近,一些新附軍長槍兵扔掉武器,逃向了後方。
“頂住,頂住,破虜軍弟兄看着咱們呢!”管軍萬戶武忠赤紅着臉,用槍杆将一個個轉身欲逃的部下砸回原位去。
往來數次,他身邊的潰卒卻越來越多,非但擋不住蒙古鐵騎的攻勢,連破虜軍火槍手的陣型都給沖動了。
“奶奶的,你們是不是男人!”武忠臉上挂不住了,擡手刺翻幾個逃兵後,大罵着沖向了蒙古鐵騎。
他的親兵平素跟着他沒少發财,此刻見萬戶大人拼命,不忍負義而去,隻好硬着頭皮護在他的周圍。
百十号人逆着人流沖殺了一回,結果卻出人意料,居然硬把即将破圍的一夥蒙古騎兵頂在了半路上。
周圍的新附軍将士見蒙古武士的戰鬥力不過如此,慢慢又恢複了些膽量,拎着長槍短刀再次将缺口封堵起來。
戰場北線一片混亂,己經分不清雙方陣型。
蒙古武士、起義的新附軍、趕來幫忙的民軍攪成一團,潮水般來回翻湧。
蒙古武士沖進人流,憑借過硬的身手砍死幾個宋軍,很快就被其他宋軍拉下坐騎。
起義的新附軍刺翻一個蒙古武士,還沒等割下死者首級,立刻被另一個蒙古武士砍倒在地。
破虜軍火槍手站在最外圍,隻能用冷槍将沖過人海的蒙古武士射死,卻無法進一步發揮作用。
隊形太亂,雙方人馬攪在一起,盲目開槍根本不知道會射上誰。
這時候,訓練有素的破虜軍重裝步兵在人海中起到了中流碾柱作用,十幾人一隊,互相配合着戰鬥,哪裡看到蒙古武士的身影就沖向哪裡。
有他們在身邊幫忙,起義的新附軍自覺膽壯。
看見蒙古武士沖來不再躲閃,而是一邊招架着,一邊呼喊同伴來助戰。
喊殺聲震天,中間夾雜着傷者臨死的哀嚎,還有弱勢者的求助呼叫,聽得人渾身發冷。
附近幾家民間力量見武忠吃緊,紛紛把頭看向了鄒a的帥旗。
帥旗旁,負責協調指揮三軍的令旗沒任何變化,傳令兵站在高高搭起的吊鬥内,對戰場上的喊殺聲充耳不聞。
“鄒都督不會受傷吧!”有人擔心地想。
武忠和張直兩部面臨的狀況讓人很焦慮,眼看着不斷有蒙古軍從樂安城方向沖過來,一波波,如重錘一樣砸在起義新附軍的戰陣上。
作為大軍統帥,鄒漢卻對戰略部署不做絲毫調整。
“弟兄們,跟着我上!”與武忠所部相臨的一支地方武裝呼喝着加入了戰團。
這支隊伍的首領叫秦逸雲,進士出身,放過一任縣垂,在贛南一帶素有威望。
他的兵馬一動,周邊幾家武裝全部跟着動了起來,數萬人的隊伍從兩側向北方圍攏,将突圍的蒙古武士困在了中間蒙古武士招架不住,被逼得狼奔豚突,每沖向一處,必有十倍的宋人圍上。
這些宋人有的拿着菜刀,有的在木棒上綁了塊尖石,有的隻拎着兩塊磚頭,士氣卻比起義的新附軍還高。
蒙古武士隻要被他們圍住,轉眼就會變成一堆肉泥。
“你們自己走吧,别管我了!”随着人流沖到宋軍陣前的達春絕望地說道。
周圍的兵馬太多了,蒙古武士沖上去,幾步後就被淹沒在人海中。
“草賊流寇”兵器簡陋,攻擊力卻絲毫不亞于起義的新附軍。
特别是戰團外圍那支新來的隊伍,旗幟、隊伍都與衆不同,一邊攻擊,一邊變化着隊形。
蒙古武士隻要和他們接上,瞬間就被刺落馬下。
“大,大帥,咱們這,這邊撤!”親兵吉亞拉住達春的馬a繩,掉頭向戰場東方移動。
一個地方殺不出去不等于整個戰場沒空檔。
穿着普通士兵的衣服,即便是躺在地上裝死,他也不想放棄逃出生天的希望。
達春渾渾噩噩地被兩個親兵擺布着向東方逃,忠勇的部下現在怎麼樣了,逃向哪裡,他都不想管。
眼前的情景就像一場惡夢,他全部的希望就是
沒等幸存的蒙古武士明白過味道來,第二排火槍手扣動了扳機,白亮亮的子彈如雨點般打進騎兵中間,己經失去速度的蒙古武士如樹葉般從馬背上墜落。
三輪齊射過後,鄒a揮動令旗,數百破虜軍重甲步兵揮舞着戰斧湧上,擋住了仍在馬背上的蒙古武士。
雙方交手才幾招,重甲步兵下蹲,從容裝好子彈的火槍手再度站起來,舉槍發射。
“乒!”又一排子彈射出,将原地打轉的戰馬和馬背上的騎手一并射成篩子。
還沒等第二排槍手開火,幸存的武士撥轉馬頭,直接撞進起義新附軍的槍陣裡。
未知的東西總是最可怕,在上次血戰中吃過一次大虧的騎兵們根本弄不明白破虜軍手裡的火槍是什麼東西,也不了解其裝填緩慢的弱點。
隻曉得此物噴煙冒火,連最厚重的翎根甲都擋不住,所以甯願與新附軍力拼而死,也不願稀裡糊塗地倒于火槍兵陣前。
幾十匹戰馬紛紛轉頭,給新附軍造成的壓力急A增大。
被騎兵沖到面前的弓箭手基本上沒有什麼戰鬥力,有人扔掉角弓,轉身就逃。
也有不怕死的勇士拔出腰刀,攔在蒙古武士馬目四。
“殺!”急了眼的蒙古武士手起刀落,将距離自己最近的弓箭手連人帶弓砍成了兩斷。
粗壯的蒙古戰馬咆哮着擡起前蹄,将擋在自己面前的弓箭手踢倒。
一個弓箭手跳上馬背,手中弓弦套向蒙古武士的脖頸,下一刻,二人同時從馬背上落下來,在無數雙大腳之間翻滾。
跟着武忠等人起義的将士五年來過得全是太平日子,每次奉命去征剿破虜軍,都是虛張聲勢。
安逸的生活過得久了,格鬥技巧自然生疏。
才三、五息之間,己經被蒙古武士劈倒幾十個。
刹那間,陣腳大亂,有人不得不放棄對正前方的攔截射擊,轉身迎戰,有人不知所措地擠在同伴中間,手中的弓忘記了拉,腰間的羽箭全部掉到了地上。
新附軍射出的弓箭越來越稀疏,對正面急沖過來的騎兵己經沒有了威懾力。
帶隊突圍的蒙古軍千戶看準時機,搖動戰旗,幾百個背着草袋、革包的騎兵快速沖上,用人、戰馬的屍體還有裝了泥土的草袋、革包,在交錯的壕溝間硬生生添出數條通道來。
火槍兵失去了目标,無法瞄準。
在最後一道防線組織火槍兵的鄒a也沒料到蒙古武士突然情急拼命,趕緊命令護衛火槍兵的重甲步兵加入戰團。
營正韋戈元帶着士兵本部人馬沖上,快速将闖入弓箭手隊伍的幾個蒙古騎兵斬落馬下,卻無法幫武忠穩定住隊伍。
看着大隊的蒙古騎兵高速迫近,一些新附軍長槍兵扔掉武器,逃向了後方。
“頂住,頂住,破虜軍弟兄看着咱們呢!”管軍萬戶武忠赤紅着臉,用槍杆将一個個轉身欲逃的部下砸回原位去。
往來數次,他身邊的潰卒卻越來越多,非但擋不住蒙古鐵騎的攻勢,連破虜軍火槍手的陣型都給沖動了。
“奶奶的,你們是不是男人!”武忠臉上挂不住了,擡手刺翻幾個逃兵後,大罵着沖向了蒙古鐵騎。
他的親兵平素跟着他沒少發财,此刻見萬戶大人拼命,不忍負義而去,隻好硬着頭皮護在他的周圍。
百十号人逆着人流沖殺了一回,結果卻出人意料,居然硬把即将破圍的一夥蒙古騎兵頂在了半路上。
周圍的新附軍将士見蒙古武士的戰鬥力不過如此,慢慢又恢複了些膽量,拎着長槍短刀再次将缺口封堵起來。
戰場北線一片混亂,己經分不清雙方陣型。
蒙古武士、起義的新附軍、趕來幫忙的民軍攪成一團,潮水般來回翻湧。
蒙古武士沖進人流,憑借過硬的身手砍死幾個宋軍,很快就被其他宋軍拉下坐騎。
起義的新附軍刺翻一個蒙古武士,還沒等割下死者首級,立刻被另一個蒙古武士砍倒在地。
破虜軍火槍手站在最外圍,隻能用冷槍将沖過人海的蒙古武士射死,卻無法進一步發揮作用。
隊形太亂,雙方人馬攪在一起,盲目開槍根本不知道會射上誰。
這時候,訓練有素的破虜軍重裝步兵在人海中起到了中流碾柱作用,十幾人一隊,互相配合着戰鬥,哪裡看到蒙古武士的身影就沖向哪裡。
有他們在身邊幫忙,起義的新附軍自覺膽壯。
看見蒙古武士沖來不再躲閃,而是一邊招架着,一邊呼喊同伴來助戰。
喊殺聲震天,中間夾雜着傷者臨死的哀嚎,還有弱勢者的求助呼叫,聽得人渾身發冷。
附近幾家民間力量見武忠吃緊,紛紛把頭看向了鄒a的帥旗。
帥旗旁,負責協調指揮三軍的令旗沒任何變化,傳令兵站在高高搭起的吊鬥内,對戰場上的喊殺聲充耳不聞。
“鄒都督不會受傷吧!”有人擔心地想。
武忠和張直兩部面臨的狀況讓人很焦慮,眼看着不斷有蒙古軍從樂安城方向沖過來,一波波,如重錘一樣砸在起義新附軍的戰陣上。
作為大軍統帥,鄒漢卻對戰略部署不做絲毫調整。
“弟兄們,跟着我上!”與武忠所部相臨的一支地方武裝呼喝着加入了戰團。
這支隊伍的首領叫秦逸雲,進士出身,放過一任縣垂,在贛南一帶素有威望。
他的兵馬一動,周邊幾家武裝全部跟着動了起來,數萬人的隊伍從兩側向北方圍攏,将突圍的蒙古武士困在了中間蒙古武士招架不住,被逼得狼奔豚突,每沖向一處,必有十倍的宋人圍上。
這些宋人有的拿着菜刀,有的在木棒上綁了塊尖石,有的隻拎着兩塊磚頭,士氣卻比起義的新附軍還高。
蒙古武士隻要被他們圍住,轉眼就會變成一堆肉泥。
“你們自己走吧,别管我了!”随着人流沖到宋軍陣前的達春絕望地說道。
周圍的兵馬太多了,蒙古武士沖上去,幾步後就被淹沒在人海中。
“草賊流寇”兵器簡陋,攻擊力卻絲毫不亞于起義的新附軍。
特别是戰團外圍那支新來的隊伍,旗幟、隊伍都與衆不同,一邊攻擊,一邊變化着隊形。
蒙古武士隻要和他們接上,瞬間就被刺落馬下。
“大,大帥,咱們這,這邊撤!”親兵吉亞拉住達春的馬a繩,掉頭向戰場東方移動。
一個地方殺不出去不等于整個戰場沒空檔。
穿着普通士兵的衣服,即便是躺在地上裝死,他也不想放棄逃出生天的希望。
達春渾渾噩噩地被兩個親兵擺布着向東方逃,忠勇的部下現在怎麼樣了,逃向哪裡,他都不想管。
眼前的情景就像一場惡夢,他全部的希望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