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薄暮 第四章 合圍(五)
關燈
小
中
大
世傑和陸秀夫二人權力越來越重,自己這些外戚處處要看人臉色。
既然文天祥與張世傑素來不睦,楊家何必不從中做些文章,趁機将一些零散的兵權抓在手裡。
臣子再忠,也忠不過親戚。
“大人說那個殺人夜麼?”很多人又變了臉色。
他們更願意将那晚上的事情忘記,當日,有人借皇帝之名,号令大夥為國除奸。
而那個奸賊,就是大名鼎鼎的文丞相。
破虜軍分散在各營,文天祥帳外隻有一個近衛營,四百餘人防守。
殺了他,就可以盡奪其兵,将武器的生産和使用權牢牢地控制在手裡。
宋軍包圍了索都,達春試圖包圍宋軍,而宋軍内部,同時分兵包圍了自己的丞相。
合圍,一環套一環,四處是陷阱的合圍。
如不是那天晚上有人心裡不忍,偷偷把消息走漏給了破虜軍,讓文天祥的近衛營提前做好了充足準備。
如果不是那天晚上,陸大人決定再去勸一勸文天祥,給他一個活命的機會,卻發現破虜軍早已為内讧預備了應對措施。
如果不是達春的人馬已經迫近,殺了文天祥後要受到達春和索都的前後夾擊,誰也不敢推測,那天究竟會發生什麼!以破虜軍和元軍的戰鬥力,亭子中多少人還有命站在這裡。
“月黑殺人夜!”楊亮節拍打着亭柱歎息,“文天祥對皇上不忠,但罪行不彰。
張世傑說是要替國除奸,其實不過是為吞并文天祥部曲找的借口。
如今文天祥平安脫了身去,豈能不心懷芥蒂。
我們聯合起來,暗中,鼓動那些言官彈劾文天祥,明裡,再拼命替他說話,聯手牽制張世傑。
他破虜軍上下能不念我等之恩德。
交情到了麼,這武器……” 殲滅索都後,發覺情況有變的破虜軍迅速聚集,以追擊劉深為名北返,連軍中為誅殺索都舉行了慶功宴都沒參加。
那個親手斬了索都的王老實更是過分,居然沒接張世傑和陸秀夫的越級提拔,拒絕了承宣使的頭銜,繼續回破虜軍做他一個營正。
此後,破虜軍和行朝本部如有默契一般,一方控制了大半個福建,另一方控制了大半個廣南,廣南和福建兩路之間的彰州和潮州,則丢給了興宋軍節度使許夫人。
如今破虜軍雖然名義上承認朝廷統治,卻大張旗鼓地實行了另一套治政舉措。
雖然信守承諾,為朝廷提供強弩和火器,卻未曾有一人接受朝庭的印信。
據探子回來報告,那邊連文臣、武将官制,都重新設立了一套,俨然已經是個半獨立的小朝廷。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其中的微妙所在。
“大人妙計!大人天縱英才!”衆人交口稱贊,對楊亮節佩服得五體投地。
挑動文天祥與張世傑之間的矛盾,然後從中漁利。
這樣一來,不但牽制了張世傑,讓他諸般整軍措施無力着手,而且能讓破虜軍成為大夥的外援,一石多鳥。
“轟!”幾個大浪接連打來,重重地砸在了涼亭外的礁石上。
奇石礁仿佛要被擊碎了一般,搖搖晃晃。
涼亭裡,楊亮節捧起八寶琉璃杯,臉被濃濃的水霧氣遮住,目光卻投向了萬頃波濤。
波濤上,烏雲翻滾,預示着一場大的風暴即将到來。
官湧港,幾艘巨大的海舶停靠在棧橋邊。
陸秀夫撐着油紙傘,帶着一夥文職打扮的人緩緩地走上棧橋。
“君實,何不等風雨過後再啟程。
反正福建之戰繳獲的蒙古強弓還有很多,足夠我們重整一支弓箭隊!” 一個寬厚而沙啞地聲音從岸邊傳來,大都督張世傑的戰馬随着聲音穿過雨幕。
跳下馬,把缰繩扔給貼身侍衛,張世傑三步兩步趕了上來,腳步踏得棧橋咯吱做響。
“蒙古強弓雖良,我大宋卻沒有多少能拉強弓的箭手。
邵武一行,越早越善。
隻盼學得造弩之術,在北元下次來攻前,組建一支完整的弩隊出來!”陸秀夫緩緩回首,話語裡帶着說不出的沉重。
掌軍,才知道其中艱難。
福建一戰,行朝繳獲頗多。
蒙古良弓射程,也不亞于破虜軍得鋼弩。
但軍中士卒多為江南人,臂長和臂力有限,有了優質弓箭,也無法發揮威力。
為了向朝廷表示忠心,文天祥如約送了四百多把鋼弩來,也遣海船運來了二十幾門火炮。
但新式軍隊建立之後,陸秀夫和張世傑才發現夢想與現實差距巨大。
弩箭營和炮營的運作,需要一整套與之配合的運輸、管理和補給措施。
不單單是有了武器就可所向披靡。
這些,都需要朝廷派人,去破虜軍中去學,否則,根本發揮不出武器應有的威力。
此外,弩箭的供應和炮彈的供應,也不能受制于人。
特别是炮彈,用掉一發少一發。
一旦用完,還得向破虜軍索要。
上次那邊的财政總長杜規,說用炮彈價值,抵償了福建地區應該交割給朝廷的稅收。
如果工部不能馬上實現自給,下次去要,說不定那個杜胖子就會伸手向朝廷要錢。
而這時節,朝廷連足額度軍饷都發不出,哪裡拿得出這多錢來。
“你真的要去麼,畢竟當日我們理虧在先。
如果破虜軍有人趁機報複,我怕君實此去,不知何日能回?”張世傑拉住陸秀夫的手,憂心忡忡地追問。
“文丞相心胸開闊,并非斤斤計較之人。
況且,當日是我等誤會于他,并非刻意相迫。
如果換了他是我等,也會做出同樣的事情。
這次我去邵武,一則學習如何造弩造炮,二則,登門道歉,争取兩軍再次攜手,明年春天,接着打一個漂亮仗!”陸秀夫笑了笑,示意好朋友盡管寬心。
他渴望早日抵達邵武,非但是為了讓身後這幫工部官員學習如何制造武器。
他還要趁此機會,看能不能在歧途上,把文天祥拉回來。
當日那次深談,文天祥的話對他沖擊不小。
但冷靜下來,陸秀夫還是找到了很多破綻,他相信,既然文天祥不是刻意謀反,追求自立為帝。
自己還有機會,讓文天祥帶着破虜軍早日回頭。
無論文天祥在岔路上走了多遠,他畢竟是那個經曆九死一生,依然忘我向南的文宋瑞。
“如此,某家在此,恭候丞相好音!”張世傑知道無法勸住陸秀夫,放開雙手,退開幾步,抱拳相送。
陸秀夫點點頭,跳上甲闆,與前來相送的衆人揮手作别。
“起錨!”負責傳達号令的水手扯着嗓子喊道。
幾個彪形大漢轉動絞盤,将巨石打造的船錨從海中緩緩拉上。
木制船帆片片張開,借着風,将海泊推進浪濤之中。
“臣心一磁針石,不指南方恨不休!”望着如山巨浪,站在船首的陸秀夫輕聲吟道。
是文天祥寫的詩,那個倔強身影,再次出現在陸秀夫腦海深處。
既然文天祥與張世傑素來不睦,楊家何必不從中做些文章,趁機将一些零散的兵權抓在手裡。
臣子再忠,也忠不過親戚。
“大人說那個殺人夜麼?”很多人又變了臉色。
他們更願意将那晚上的事情忘記,當日,有人借皇帝之名,号令大夥為國除奸。
而那個奸賊,就是大名鼎鼎的文丞相。
破虜軍分散在各營,文天祥帳外隻有一個近衛營,四百餘人防守。
殺了他,就可以盡奪其兵,将武器的生産和使用權牢牢地控制在手裡。
宋軍包圍了索都,達春試圖包圍宋軍,而宋軍内部,同時分兵包圍了自己的丞相。
合圍,一環套一環,四處是陷阱的合圍。
如不是那天晚上有人心裡不忍,偷偷把消息走漏給了破虜軍,讓文天祥的近衛營提前做好了充足準備。
如果不是那天晚上,陸大人決定再去勸一勸文天祥,給他一個活命的機會,卻發現破虜軍早已為内讧預備了應對措施。
如果不是達春的人馬已經迫近,殺了文天祥後要受到達春和索都的前後夾擊,誰也不敢推測,那天究竟會發生什麼!以破虜軍和元軍的戰鬥力,亭子中多少人還有命站在這裡。
“月黑殺人夜!”楊亮節拍打着亭柱歎息,“文天祥對皇上不忠,但罪行不彰。
張世傑說是要替國除奸,其實不過是為吞并文天祥部曲找的借口。
如今文天祥平安脫了身去,豈能不心懷芥蒂。
我們聯合起來,暗中,鼓動那些言官彈劾文天祥,明裡,再拼命替他說話,聯手牽制張世傑。
他破虜軍上下能不念我等之恩德。
交情到了麼,這武器……” 殲滅索都後,發覺情況有變的破虜軍迅速聚集,以追擊劉深為名北返,連軍中為誅殺索都舉行了慶功宴都沒參加。
那個親手斬了索都的王老實更是過分,居然沒接張世傑和陸秀夫的越級提拔,拒絕了承宣使的頭銜,繼續回破虜軍做他一個營正。
此後,破虜軍和行朝本部如有默契一般,一方控制了大半個福建,另一方控制了大半個廣南,廣南和福建兩路之間的彰州和潮州,則丢給了興宋軍節度使許夫人。
如今破虜軍雖然名義上承認朝廷統治,卻大張旗鼓地實行了另一套治政舉措。
雖然信守承諾,為朝廷提供強弩和火器,卻未曾有一人接受朝庭的印信。
據探子回來報告,那邊連文臣、武将官制,都重新設立了一套,俨然已經是個半獨立的小朝廷。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其中的微妙所在。
“大人妙計!大人天縱英才!”衆人交口稱贊,對楊亮節佩服得五體投地。
挑動文天祥與張世傑之間的矛盾,然後從中漁利。
這樣一來,不但牽制了張世傑,讓他諸般整軍措施無力着手,而且能讓破虜軍成為大夥的外援,一石多鳥。
“轟!”幾個大浪接連打來,重重地砸在了涼亭外的礁石上。
奇石礁仿佛要被擊碎了一般,搖搖晃晃。
涼亭裡,楊亮節捧起八寶琉璃杯,臉被濃濃的水霧氣遮住,目光卻投向了萬頃波濤。
波濤上,烏雲翻滾,預示着一場大的風暴即将到來。
官湧港,幾艘巨大的海舶停靠在棧橋邊。
陸秀夫撐着油紙傘,帶着一夥文職打扮的人緩緩地走上棧橋。
“君實,何不等風雨過後再啟程。
反正福建之戰繳獲的蒙古強弓還有很多,足夠我們重整一支弓箭隊!” 一個寬厚而沙啞地聲音從岸邊傳來,大都督張世傑的戰馬随着聲音穿過雨幕。
跳下馬,把缰繩扔給貼身侍衛,張世傑三步兩步趕了上來,腳步踏得棧橋咯吱做響。
“蒙古強弓雖良,我大宋卻沒有多少能拉強弓的箭手。
邵武一行,越早越善。
隻盼學得造弩之術,在北元下次來攻前,組建一支完整的弩隊出來!”陸秀夫緩緩回首,話語裡帶着說不出的沉重。
掌軍,才知道其中艱難。
福建一戰,行朝繳獲頗多。
蒙古良弓射程,也不亞于破虜軍得鋼弩。
但軍中士卒多為江南人,臂長和臂力有限,有了優質弓箭,也無法發揮威力。
為了向朝廷表示忠心,文天祥如約送了四百多把鋼弩來,也遣海船運來了二十幾門火炮。
但新式軍隊建立之後,陸秀夫和張世傑才發現夢想與現實差距巨大。
弩箭營和炮營的運作,需要一整套與之配合的運輸、管理和補給措施。
不單單是有了武器就可所向披靡。
這些,都需要朝廷派人,去破虜軍中去學,否則,根本發揮不出武器應有的威力。
此外,弩箭的供應和炮彈的供應,也不能受制于人。
特别是炮彈,用掉一發少一發。
一旦用完,還得向破虜軍索要。
上次那邊的财政總長杜規,說用炮彈價值,抵償了福建地區應該交割給朝廷的稅收。
如果工部不能馬上實現自給,下次去要,說不定那個杜胖子就會伸手向朝廷要錢。
而這時節,朝廷連足額度軍饷都發不出,哪裡拿得出這多錢來。
“你真的要去麼,畢竟當日我們理虧在先。
如果破虜軍有人趁機報複,我怕君實此去,不知何日能回?”張世傑拉住陸秀夫的手,憂心忡忡地追問。
“文丞相心胸開闊,并非斤斤計較之人。
況且,當日是我等誤會于他,并非刻意相迫。
如果換了他是我等,也會做出同樣的事情。
這次我去邵武,一則學習如何造弩造炮,二則,登門道歉,争取兩軍再次攜手,明年春天,接着打一個漂亮仗!”陸秀夫笑了笑,示意好朋友盡管寬心。
他渴望早日抵達邵武,非但是為了讓身後這幫工部官員學習如何制造武器。
他還要趁此機會,看能不能在歧途上,把文天祥拉回來。
當日那次深談,文天祥的話對他沖擊不小。
但冷靜下來,陸秀夫還是找到了很多破綻,他相信,既然文天祥不是刻意謀反,追求自立為帝。
自己還有機會,讓文天祥帶着破虜軍早日回頭。
無論文天祥在岔路上走了多遠,他畢竟是那個經曆九死一生,依然忘我向南的文宋瑞。
“如此,某家在此,恭候丞相好音!”張世傑知道無法勸住陸秀夫,放開雙手,退開幾步,抱拳相送。
陸秀夫點點頭,跳上甲闆,與前來相送的衆人揮手作别。
“起錨!”負責傳達号令的水手扯着嗓子喊道。
幾個彪形大漢轉動絞盤,将巨石打造的船錨從海中緩緩拉上。
木制船帆片片張開,借着風,将海泊推進浪濤之中。
“臣心一磁針石,不指南方恨不休!”望着如山巨浪,站在船首的陸秀夫輕聲吟道。
是文天祥寫的詩,那個倔強身影,再次出現在陸秀夫腦海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