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薄暮 第四章 合圍(五)
關燈
小
中
大
時,彼一時也。
彼時福建和廣南道路未通,他的說辭當然占得住腳。
我等也沒本事打出一條通道來。
但此刻,道路已通,該為朝廷盡的義務,他文丞相一分也逃不掉!”楊亮節笑着聳聳肩膀,故做神秘狀。
“可,可他已經把火炮和鋼弩給了一批過來,我輩再去索要,豈不是顯得逼人太甚!”陳寶謹慎地說道。
他是一個膽小怕事的人,隻在乎自己麾下的部曲不要吃了虧,對于别人手裡的東西,并不像其他人心裡那麼熱切。
“我等何須出言索要,隻要略施小計,他文天祥保證上趕着把我們想要的東西送過來!”楊亮節手一抖,将杯中殘茶倒進了海裡。
“隻是東西送來後,大夥是把否還記得我這個親衛大夫。
我看,難保得很,難保得很那!” 幾個将領愣了愣,都聽出了楊亮節話中的抱怨之意。
這個國舅在衆人眼中,屬于典型的志大才疏角色。
對于這種草包,大夥也是用過就扔。
糊弄時多,真正尊敬時少。
今天楊國舅口中說出這等話來,明顯已經是對大夥以往的作為不滿了,有機靈者趕緊上前解釋,“大人這是哪裡話,我等一直唯大人,不,唯大人和皇上馬首是瞻。
大人的話就是皇上的意思,我等再愚魯,難道這點道理還不懂麼!” “你等倒是懂得很啊。
翟大人,半月前我想讓你主動請纓,剿滅恩州和高州之間的盜匪,為朝廷打通去沿海四州的征糧路線,給你使了幾次眼色,你好像睡着了啊!”楊亮節冷笑着,拆穿了衆人的謊言。
“我,我,卑職當時真的沒看見!”高州鎮扶使翟亮面紅耳赤,結結巴巴地解釋道。
終于明白最近為什麼眼看着張世傑削奪大夥兵權,楊亮節等外戚坐視不理的原因。
“你們那些小心思,我懂!”楊亮節頓了頓,語重心長地補充道,“亂世中,手中的兵是保命的根本,所以誰都不願意把自己的弟兄交到别人之手。
但眼下大宋中興在即,你等既不立些功勞,又不肯向皇家多表些忠心,叫我能如何幫你們在太後面前說話。
我怎不能說,‘太後,某某手中兵多,如果不給他些好處,他就會擁兵造反,或投靠北元去了’吧!” 一個巨浪打上礁石,雷鳴般,卷起千堆餘雪。
亭子内,衆人的臉色也在頃刻間雪白。
投靠北元的心思有人不是沒動過,可對方開出的價碼太低,眼下不是投降的最佳時機。
跟着大宋行朝混,也看不到什麼光亮。
行朝的确登陸駐跸了,但依舊暮氣沉沉,内部傾軋的力量比抵抗到底的決心還大。
投靠文天祥倒是一條出路,可是,第一,人家未必願意接納。
第二,破虜軍的規矩森嚴,去了難免要沖到第一線。
保不準,好處沒撈到,命卻給搭了進去。
想到這,幾個武将同時放下杯子,躬身施禮,大聲辯解道:“楊大人言重了,我等不願意出戰,并非對朝廷不忠,實乃兵甲不齊,無力作戰也!” “是啊,是啊,大人啊,我等對大人一向是忠心耿耿的。
但大人你也知道,我的手下都是些廂軍,拿着那般粗陋的武器去剿匪,萬一有個閃失,不是純粹給朝廷丢臉嗎!”翟亮一邊作揖,一邊讨饒。
這也倒是實情,大宋三百年,文恬武嬉,對外一直委曲求全。
對内則小心提防,連禁軍的武備都很松弛,更何況廂軍!并且兩年來,行朝一直被鞑子追着跑,兵器铠甲哪裡有時間補充?而讓拿着棍棒竹矛的廂軍去和武裝到牙齒的蒙古武士和漢軍拼命,那無異于送死。
“大人,你也知道,蒙古人的強弓射動辄兩、三百步的射程,咱們的竹闆弓能射五、六十步就不錯了。
沒等靠近,先被人家射死了一半。
況且人家是羅圈甲,非勁弩難入。
咱們是一身布衣,一戳就漏。
人家有狼牙棒,可咱們隻有天靈蓋…”有人委屈的訴苦,把難處一樣樣擺在楊亮節面前。
“夠了,夠了!”楊亮節聽得不耐煩,大手一揮,打斷了衆人的話。
“哼,過去的事情,楊某暫且不提。
今天,楊某在這裡問大家一句,如果能從文天祥那裡,将神兵利器給大家讨來,大家将來會如何打算?” “願接受楊大人差遣,楊大人讓我們幹什麼,我們就幹什麼!”孫安浦第一個反應過來,揮着手臂叫道。
“願奉大人差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衆人同時施禮,向楊亮節表示效忠。
如今不比半年前,當時大宋岌岌可危,無論張世傑和楊家這幫外戚,都不敢對随行的廂軍将領們過分刁難。
唯恐言語上稍有不甚,把大夥刺激到北元一方去。
如今大宋重新站穩了腳跟,這些廂軍将領,就顯得可有可無,沒那麼重要了。
想通了這一層,接下來也沒什麼為難。
無非是在朝中兩派勢力,張世傑和外戚楊氏集團之間,做個選擇罷了。
張世傑器量有些偏狹,加上他本身就是個能征慣戰之将,眼裡看不上大夥,跟了他,撈不到什麼好處。
反而是選擇眼前這位楊大人踏實些,至少他不會打仗,如果想建功立業,少不得大夥幫襯。
“你們跟了我,我自然不會給你們虧吃。
如今大宋中興之機已到,我若做了輔佐殿下還都臨安的功臣,大夥也少不得挂印封侯!”楊亮節見衆人紛紛表示服從,放緩了語氣,開始憑空許願。
“那是,那是,跟着楊大人,自然有大夥好處!”孫安浦再次跳出來,帶頭答應。
楊亮節贊賞地看了這個長得如脔童般的家夥一眼,心中暗贊,這小子還算機靈,沒白救了他一回。
臉上笑意更濃,指點着風雨中的江山說道:“北元橫掃天下,憑得不過是數萬蒙古鐵騎。
當年橫行江南的三大主力蒙古軍,頁特密實和索都俱被我等所擒,達春已經吓沒了膽,困在江南西路不敢出頭。
三大主力盡去,還有何人敢抗大宋天兵!隻待來春,這惱人的雨停了,大夥裝備齊了強弩火炮,一路殺将過去,複我大宋山河,指日可待!” “大人高見!”衆将軍亂哄哄地答應。
心裡未必同意楊亮節的見解,卻不願意捅破他的好夢。
況且托庇在此人身後,張世傑和陸秀夫有心找大家麻煩,追究一些陳年往事,多少也要有些投鼠忌器。
“屬下愚頓,不知大人所說火炮強弩,從何而來。
文丞相如何肯将利器,雙手奉上!”頌揚聲中響起一個不和諧的聲音。
衆人回頭看去,看到大胡子陳寶躬着身子,做出一幅請教的姿态。
“這有何難,你等可記得當時在文浦山,誅殺索都之夜,張大人和陸大人派大夥做了些什麼?” 楊亮節知道收服這些将領歸自己所用不會那麼容易,索性把老底合盤托出。
如今朝堂上,張
彼時福建和廣南道路未通,他的說辭當然占得住腳。
我等也沒本事打出一條通道來。
但此刻,道路已通,該為朝廷盡的義務,他文丞相一分也逃不掉!”楊亮節笑着聳聳肩膀,故做神秘狀。
“可,可他已經把火炮和鋼弩給了一批過來,我輩再去索要,豈不是顯得逼人太甚!”陳寶謹慎地說道。
他是一個膽小怕事的人,隻在乎自己麾下的部曲不要吃了虧,對于别人手裡的東西,并不像其他人心裡那麼熱切。
“我等何須出言索要,隻要略施小計,他文天祥保證上趕着把我們想要的東西送過來!”楊亮節手一抖,将杯中殘茶倒進了海裡。
“隻是東西送來後,大夥是把否還記得我這個親衛大夫。
我看,難保得很,難保得很那!” 幾個将領愣了愣,都聽出了楊亮節話中的抱怨之意。
這個國舅在衆人眼中,屬于典型的志大才疏角色。
對于這種草包,大夥也是用過就扔。
糊弄時多,真正尊敬時少。
今天楊國舅口中說出這等話來,明顯已經是對大夥以往的作為不滿了,有機靈者趕緊上前解釋,“大人這是哪裡話,我等一直唯大人,不,唯大人和皇上馬首是瞻。
大人的話就是皇上的意思,我等再愚魯,難道這點道理還不懂麼!” “你等倒是懂得很啊。
翟大人,半月前我想讓你主動請纓,剿滅恩州和高州之間的盜匪,為朝廷打通去沿海四州的征糧路線,給你使了幾次眼色,你好像睡着了啊!”楊亮節冷笑着,拆穿了衆人的謊言。
“我,我,卑職當時真的沒看見!”高州鎮扶使翟亮面紅耳赤,結結巴巴地解釋道。
終于明白最近為什麼眼看着張世傑削奪大夥兵權,楊亮節等外戚坐視不理的原因。
“你們那些小心思,我懂!”楊亮節頓了頓,語重心長地補充道,“亂世中,手中的兵是保命的根本,所以誰都不願意把自己的弟兄交到别人之手。
但眼下大宋中興在即,你等既不立些功勞,又不肯向皇家多表些忠心,叫我能如何幫你們在太後面前說話。
我怎不能說,‘太後,某某手中兵多,如果不給他些好處,他就會擁兵造反,或投靠北元去了’吧!” 一個巨浪打上礁石,雷鳴般,卷起千堆餘雪。
亭子内,衆人的臉色也在頃刻間雪白。
投靠北元的心思有人不是沒動過,可對方開出的價碼太低,眼下不是投降的最佳時機。
跟着大宋行朝混,也看不到什麼光亮。
行朝的确登陸駐跸了,但依舊暮氣沉沉,内部傾軋的力量比抵抗到底的決心還大。
投靠文天祥倒是一條出路,可是,第一,人家未必願意接納。
第二,破虜軍的規矩森嚴,去了難免要沖到第一線。
保不準,好處沒撈到,命卻給搭了進去。
想到這,幾個武将同時放下杯子,躬身施禮,大聲辯解道:“楊大人言重了,我等不願意出戰,并非對朝廷不忠,實乃兵甲不齊,無力作戰也!” “是啊,是啊,大人啊,我等對大人一向是忠心耿耿的。
但大人你也知道,我的手下都是些廂軍,拿着那般粗陋的武器去剿匪,萬一有個閃失,不是純粹給朝廷丢臉嗎!”翟亮一邊作揖,一邊讨饒。
這也倒是實情,大宋三百年,文恬武嬉,對外一直委曲求全。
對内則小心提防,連禁軍的武備都很松弛,更何況廂軍!并且兩年來,行朝一直被鞑子追着跑,兵器铠甲哪裡有時間補充?而讓拿着棍棒竹矛的廂軍去和武裝到牙齒的蒙古武士和漢軍拼命,那無異于送死。
“大人,你也知道,蒙古人的強弓射動辄兩、三百步的射程,咱們的竹闆弓能射五、六十步就不錯了。
沒等靠近,先被人家射死了一半。
況且人家是羅圈甲,非勁弩難入。
咱們是一身布衣,一戳就漏。
人家有狼牙棒,可咱們隻有天靈蓋…”有人委屈的訴苦,把難處一樣樣擺在楊亮節面前。
“夠了,夠了!”楊亮節聽得不耐煩,大手一揮,打斷了衆人的話。
“哼,過去的事情,楊某暫且不提。
今天,楊某在這裡問大家一句,如果能從文天祥那裡,将神兵利器給大家讨來,大家将來會如何打算?” “願接受楊大人差遣,楊大人讓我們幹什麼,我們就幹什麼!”孫安浦第一個反應過來,揮着手臂叫道。
“願奉大人差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衆人同時施禮,向楊亮節表示效忠。
如今不比半年前,當時大宋岌岌可危,無論張世傑和楊家這幫外戚,都不敢對随行的廂軍将領們過分刁難。
唯恐言語上稍有不甚,把大夥刺激到北元一方去。
如今大宋重新站穩了腳跟,這些廂軍将領,就顯得可有可無,沒那麼重要了。
想通了這一層,接下來也沒什麼為難。
無非是在朝中兩派勢力,張世傑和外戚楊氏集團之間,做個選擇罷了。
張世傑器量有些偏狹,加上他本身就是個能征慣戰之将,眼裡看不上大夥,跟了他,撈不到什麼好處。
反而是選擇眼前這位楊大人踏實些,至少他不會打仗,如果想建功立業,少不得大夥幫襯。
“你們跟了我,我自然不會給你們虧吃。
如今大宋中興之機已到,我若做了輔佐殿下還都臨安的功臣,大夥也少不得挂印封侯!”楊亮節見衆人紛紛表示服從,放緩了語氣,開始憑空許願。
“那是,那是,跟着楊大人,自然有大夥好處!”孫安浦再次跳出來,帶頭答應。
楊亮節贊賞地看了這個長得如脔童般的家夥一眼,心中暗贊,這小子還算機靈,沒白救了他一回。
臉上笑意更濃,指點着風雨中的江山說道:“北元橫掃天下,憑得不過是數萬蒙古鐵騎。
當年橫行江南的三大主力蒙古軍,頁特密實和索都俱被我等所擒,達春已經吓沒了膽,困在江南西路不敢出頭。
三大主力盡去,還有何人敢抗大宋天兵!隻待來春,這惱人的雨停了,大夥裝備齊了強弩火炮,一路殺将過去,複我大宋山河,指日可待!” “大人高見!”衆将軍亂哄哄地答應。
心裡未必同意楊亮節的見解,卻不願意捅破他的好夢。
況且托庇在此人身後,張世傑和陸秀夫有心找大家麻煩,追究一些陳年往事,多少也要有些投鼠忌器。
“屬下愚頓,不知大人所說火炮強弩,從何而來。
文丞相如何肯将利器,雙手奉上!”頌揚聲中響起一個不和諧的聲音。
衆人回頭看去,看到大胡子陳寶躬着身子,做出一幅請教的姿态。
“這有何難,你等可記得當時在文浦山,誅殺索都之夜,張大人和陸大人派大夥做了些什麼?” 楊亮節知道收服這些将領歸自己所用不會那麼容易,索性把老底合盤托出。
如今朝堂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