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薄暮 第四章 合圍(二)

關燈
聲附和。

     “嗤!”幾個士紳鼻子裡不屑地哼了一聲,徑自向前。

    他們的家業大,背景複雜,看的東西多,不會像小商家那麼容易被眼前利益所誘惑。

     水師給商隊提供保護,好像是尤老爺故鄉那邊的規矩。

    尤老爺年青的時候聽自己的父親說過。

    不過,他知道,自己的家族好像在故鄉很不受歡迎,财産不在官府保護範圍之内,所以他們才不遠萬裡在大宋落腳。

     而不同貨物,按不同比例抽稅,好像是霍魯穆斯那邊的規定。

    大宋的市泊司也曾試行過,後來官員們嫌統計起來過于麻煩,才改成了無論任何貨物,都按統一的比例抽稅。

     “尤,尤先生,看來,文丞相很了解海商的心思呢?”臨進大堂,走在後排,白布包頭的麻老爹,拉了拉尤老爺的衣角,低聲說道。

     看看靜悄悄的大堂,和堂内埋頭于桌案上審閱文件的三位大人,尤老爺心中也多了些忐忑,回過頭,望着麻姓士紳的綠眼睛說道:“穆罕默德先生,您說,咱們這次來,機會合适麼!” 幾位穿着官服的商人相顧茫然,誰也不知道一步踏進去,等着自己的命運是什麼。

    許久,跟在後邊的利老爺輕歎着說道,“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進吧”。

     語罷,邁步,率先走進了大堂,白膩的後頸,被上午的陽光一晃,露出兩排細細的金毛。

     大堂内沒有差役,三個新上任的老爺各自一桌一椅,自顧忙着。

     尤老爹小心翼翼賠了個笑臉,試圖上前先打個招呼,又怕打擾了大人們的公務。

    腳步幾次移動過了大堂中央,又讪讪地退了回去。

     按大宋慣例,老爺們處理民事,應該在二堂。

    處理刑獄、訴訟,才會在大堂端坐,并且敞開大門允許人圍觀,以示處理得公正廉明。

    如果是知交故友前來訪問,自然要安排在偏廳落座奉茶。

     尤老爺等人既不打官司,也不告狀,與陳龍複等人亦無交情,想找句開場白也無從找起。

    一時間,幹在了大堂裡,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正惶恐的時候,忽聽得門外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響。

    兩個挎着刀的兵士急匆匆地闖了進來,趴在左首官員耳邊,低低說了幾句。

    話還沒說完,就聽那左首的官員“啪“地一拍桌案,大聲罵道:“既然是大元的義兵百夫長,還羅嗦個什麼,拖出去,直接砍頭了事!” “得令!”兩個士兵躬身施禮,小跑着出了大堂。

    一會兒,外邊就傳來了聲嘶力竭的喊冤聲。

    随着一通催命鼓響,喊冤聲悄然平息。

    幾個士兵将一個蓋着白布的托盤呈了上來,邊緣處,濕淋淋地紅了一大片。

     衆豪紳的臉一下子就失去了血色。

     商人向來都喜歡弄件官衣擡高自己的身份。

    一來便于跟地方官員行賄受賄時讨價還價,二來官職對地痞流氓和稅吏幫閑也有一定威懾力。

    所以在蒲家兄弟把泉州獻給蒙古人後,城裡的豪紳們大小都捐了蒙古人的官職。

    像尤、麻、利、田、賽這些家族産業比較大的,捐的身份何止是百夫長。

    尤老爺清楚地記得,破虜軍未入城前,利老爺和田老爺的正式官銜都是大元千戶,麻、塞兩位老爺和自己更高,領的義軍萬戶的虛職。

     尤老爺低着頭,隻覺得一顆心普通普通,幾乎跳出了嗓子眼兒。

    憑借服色和對大宋官制的了解,他約略能估計出面前幾位大人的名字。

    坐在中間那個埋頭公文中,對一切不聞不問的應該是知府陳大人,右首笑眯眯奸商模樣的,就是戶部員外郎,負責市泊司和大宋所有關稅事務的杜規杜大人。

    而坐在左首那個幾句話就要了一條人命的,非傳說中的劉閻王莫屬。

     隻恨自己這夥人鬼迷心竅,不肯好好在家裡藏着,知道劉閻王的名号,還主動送到他面前來。

    這确确實實是自尋死路了,想到這,尤老爺一雙膝蓋再也硬不起來,普通一聲,跪了下去。

    同來的豪紳見尤老爺突然下跪,不及思索,接二連三跟着跪了一地。

     埋頭于桌案的陳龍複偷偷笑了笑,慢吞吞地擡起頭,故作驚詫地問道:“下跪都是何人啊,難道你們有冤情,需要本官為你們做主麼?” “不,不敢,草,草民,草民……”一向能說會道的尤老爺結結巴巴,半天也沒吐出一句完整的話來,片刻功夫,汗就淌了滿臉,蘇綢官衣濕淋淋的貼到了後背上。

    倒是同來的利老爺膽子大,攔住尤老爺話頭,用略有些生硬的官話說道:“我等是城中住商,代表阖城商号,專程前來拜會大人,聽大人對我泉州商家有何教誨而來!” “噢,幾位父老倒也有心!”陳龍複将身前文卷向側面推了推,淡淡地口吻,聽不出來是諷刺還是嘉許。

     “不,不敢,草民盡分内之責而已!”利老爺大聲答應,趁機挺直了腰,把官服上的圖案露了出來。

     陳龍複又笑了笑,仿佛剛剛注意到衆人今天的打扮,語氣一下子變得十分客氣,笑着打了個手勢,說道:“原來大家都是功名在身的,本官疏忽,快快請起,來人,看座!” 側堂内,聞聲跑出了三十幾個帶着刀的武士,七手八腳擡來十幾把椅子,放在了衆鄉紳的側後。

    利老爺聞言欲起,耳畔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