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薄暮 第三章 光明之城(四)

關燈
觀蒲壽庚,他與宋朝有不共戴天之仇,所以肯定不敢投降。

    想棄城而走,海路又被人斷了,而陸地上那條通道,明顯是文天祥故意留出來,瓦解左翼軍軍心用的。

    如果蒲家兄弟能以泉州為忠心,吸引住破虜軍,并盡可能消耗破虜軍的補給。

    待對方師老兵疲之時,達春、索都、和劉深大軍壓上,依然有可能完成原來圍剿破虜軍的計劃。

     想到這,他把目光轉向伯顔,笑着問道:“丞相之意如何?” 聽到忽必烈點到自己,伯顔站起來,恭敬地說道,“臣以為,董大人的分析甚有道理。

    隻是,征調漢軍南下之議,未必可行。

    近年山東、河北一帶屢受饑荒,民間凋敝。

    此時再征兵,無異于雪上加霜!” 這是一個漂亮的借口,伯顔學自那些理學先生,用為民着想,掩蓋了自己的真實想法。

    漢軍不可輕用,這幾年,忽必烈和他一直在逐步裁軍,慢慢削弱那些漢軍世侯的實力。

    如果大舉召集漢軍參戰,已經被剝奪了軍隊繼承權的那些世侯們,少不得趁機又要些好處回去。

    一旦他們實力增強了,保不準其中再出幾個有野心的。

     “臣也不贊成征調漢軍南下。

    漢軍戰鬥力低下,軍紀敗壞,所過之處,民不聊生。

    幾年後依然收不上稅來!”阿合馬瞅準機會又插了一句,把蒙古軍幹的壞事,全部推到了漢軍頭上。

    大夥目标雖然一緻,可現在不比打天下的時代。

    如今每一步安排,都涉及到日後的權力格局。

    所以,即使董文柄說得再有道理,阿合馬也不能讓他遂了心。

     “軍紀之事,朕自然會派人去查。

    如果不抽調漢軍,衆卿以為,哪裡可再調援軍。

    何策可解泉州之圍?”忽必烈笑着向群臣問道。

     “臣以為,西北戰事可先放緩,如今諸賊内部争執不斷,我軍不妨稍稍回撤,促其内亂。

    臣建議抽調一部分探馬赤軍,和九拔都所部漢軍,增援達春。

    而福建戰事,如董大人所雲,先棄泉州于敵。

    帶我軍兵馬齊聚時,再行征剿!”伯顔想了想,提出了一個與董文柄所言類似的建議。

     “九拔都,朕倒是将他忘了!”忽必烈臉上又是一喜。

    九拔都,是蒙古貴族們對漢軍世侯張宏範的稱呼。

    因為他在忽必烈跟前追随多年,所以諸臣已經不把他和他的部曲當作漢人。

    忽必烈甚至數度當着衆臣的面,宣稱自己視張宏範為子侄。

    而張宏範也的确不辜負忽必烈的器重。

    多年來領軍做戰,每戰必勝。

    無論草原上的蒙古人,還是黨項殘部、西遼潰兵,提起九拔都來,都鼓不起領軍做戰的勇氣。

     “陛下,臣以為,泉州不可輕棄,否則,我大元将失天下來朝者之心!”最不起來的角落裡,一個揣摩聖意多時的黃頭發色目人站了起來,用生硬的漢語說道。

     衆人的目光都被他的古怪腔調吸引過去,看着他那張滿是毛發的臉和高聳的鼻子,等待他的下文。

     “馬可,你且說說,為什麼泉州不可輕棄!”忽必烈正愁如果說服董文柄和伯顔,聽見此人的話,笑着示意他不必驚慌,随意發表建議。

     董文柄搖了搖頭,他知道這個馬屁鬼肯定會耽誤國家大事。

    也知道自己已經無法阻止忽必烈在戰略上的冒險。

    那個金發高鼻,滿臉生毛的“大猩猩”遙遠的西方,據說是個放蕩、荒淫且貧瘠的島國。

    姓菠蘿,叫馬可。

    靠着一肚子古怪傳聞,和與衆不同的阿谀奉承手段混到了一個官職。

    但見識和能力,都是下下之品,連阿合馬都不如。

     正郁悶的時候,聽見菠蘿大人(馬可波羅,董文柄瞧不起其能力,所以把他的姓氏寫做植物,以示其笨得連禽獸也不如,筆者此處沿用董大人的筆誤)振振有辭的說道:“我大元是天朝上國,天下最強大,最富庶,最包容的國家。

    陛下是萬王之王,古往今來,由西到東,最偉大的皇帝……(此處省略五百字)。

    ” “嗯!”忽必烈笑了笑,顯然被菠蘿大人拍得很舒服。

    漢人雖然也會拍馬屁,但他們拘泥于面子,不會拍得如此露骨。

    而聽波羅先生拍馬屁,可以把他視為化外蠻人,不通禮法。

    而自己是堯舜之君,不計較化外之人的陋習。

     “所向無敵的伯顔大人,智慧像海洋一樣深邃的董大人,精通一切會計之學的阿合馬大人……”把殿中諸臣都恭維了一遍之後,馬可波羅終于轉到了正題,“如今港口中各國商隊,正被強盜威脅,正等待着皇帝陛下仁慈的施以援手。

    所以,皇帝陛下不得不承擔這萬王之王的責任!” 伯顔,董文柄都沉默無語,菠蘿大人的話雖然羅嗦,但說到了一條重點,就是大元要在前來買賣貨物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