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薄暮 第二章 迷局(六)
關燈
小
中
大
攻堅的先鋒營,很多士兵依然拿着原來武器,披着當新附軍時的紙甲。
被某個将領驅趕着而戰和為國而戰時的感覺不一樣,習慣了選擇朝廷的士兵,也許還沒完全理解夜校中教導他們讀書、識字的那些書生們口中的國家是什麼概念,但對發到手中的憑之可見官不拜的守土證,還有因傷退役後三十畝地的撫恤深有感受。
三十畝地一頭牛,是一個農夫一輩子的奮鬥目标。
而丞相大人承諾,如果他們為國戰死或者負傷退役,他們的家族不但可以領到三十畝水田,而且可以世代保留那塊守土證。
讓世人永遠記得,他們為國獻身的榮耀。
簡簡單單,一塊刻着“匹夫之責”四個字的銅牌,讓百戰老兵、新兵蛋子和投降過來的補充兵肩并肩走上了戰場,他們中間大多數人注定看不到勝利的那一天。
但他們知道,隻要破虜軍戰旗沒倒,他們的子孫就不會像他們自己一樣流離失所。
“丞相,我們幾個參謀,想到第一線看看!”曾寰把玩着自己的守土證,神色中有些扭捏。
文天祥隻點出了這次行動的戰略目标,具體戰術層次的細節規劃,都出自曾寰和他麾下的參謀們之手。
這麼大的規模的會戰,對包括曾寰在内的很多人來說都是第一次,所以每個人都渴望到第一線看看,檢驗一下自己的勞動成果。
“不急,咱們先把下一步部署完!”文天祥笑着拍了拍曾寰的肩膀,内心深處,他和曾寰一樣興奮。
談笑間破賊,那是千古明将身上才有的風度,他自認不是,甚至連名将的項背都望不到。
但比古今名将多出來的優勢,就是文忠記憶中那些經典戰例。
還要他自己關于火器時代戰争與冷兵器時代戰争異同的思考。
破虜軍是第一支将火器成建制搬上戰場的部隊,所以,注定它的做戰方式與以往不同。
根據自身特長和缺點制訂附和自身能力的戰鬥目标,這才是最切實的。
至于那些羽扇綸巾的風雅,還是留給後人去發揮想象力吧。
文天祥将手扶在地圖上,仔細考慮起下一步的動作。
泉州會戰的第一個目标,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但第二階段目标,還需要多作些努力。
手中沒有可以瞬間傳聲萬裡的工具,部隊一旦調動,則短時間内無法控制形勢的走向。
所以,每一步的考慮必須更周全,不但考慮到自己,而且要考慮到敵方。
左翼軍已經被打成了殘廢,蒲氏兄弟智謀再高,手中無可用之兵,也折騰不出什麼危險動作來。
倒是南方的索都,當許夫人主動放開一段九龍江防線後,他反而停住了腳步,一心一意在漳州和潮州一帶剿起匪來。
莫非他先知先覺,知道破虜軍大舉南下,是為了他?文天祥謹慎地想,搖搖頭,否決了這種可能。
破虜軍剛剛開始在泉州附近發動攻勢,索都肯定連泉州蒲家的求援信還沒收到。
可如果他收到求援信,也不肯沖進破虜軍的陷阱呢? 文天祥的兩道劍眉,皺在一起,如同墨一樣濃。
此時此刻,可能不但要用詭計,有些戰場外的東西,需要發揮其作用了。
破虜軍的優勢,就是比這個時代其他軍隊,多了很多軍事層面外的優勢,比如宣傳,比如民心。
參謀們的議論聲漸漸變小,他們也開始籌劃,如何讓這場戰鬥的結局更完美。
但每個人都知道,調動自己的軍隊容易,讓對手按你的設計方案配合,千難萬難。
曾寰紅着臉,在地圖上把代表破虜軍的幾面小旗子向前推了推。
泉州城外的局勢登時一亮,文天祥沖着曾寰贊賞地笑了笑,随即開始布置:“傳令各标,推進到預計目标後,立刻原地修整。
切斷周圍州縣去泉州的糧道,圍而不攻。
如果蒲家軍隊出城反擊,堅決徹底的消滅,一個也别放回去。
同時,曾寰,你以我的名義給蒲壽庚寫封勸降信,找俘虜帶給他。
告訴他如果獻城投降,我可以保證泉州除了他們蒲氏兄弟之外所有軍民的生命。
如果他想走也可以,封好庫府,留下糧食财物,十日之内撤離。
十日之後,如果他不降,不走,破虜軍将直接殺進城去,到時候,參與過屠殺大宋皇族的人,和所有蒲姓的人,我都會送往崖山,由皇上親自審理!” “是!”曾寰一挺身,大聲回答。
心中湧起一股為知己者謀,此生無撼的感動。
暫緩攻勢,圍而不取,是他剛剛想到的一條毒計。
而文天祥在他提出來後,立刻完全采納,并且着手補充了其中的不足。
當初蒲氏兄弟殺趙姓三千餘人向蒙古人邀功,如同把他們送往崖山,這筆帳,行朝一定會仔仔細細跟他算。
所以,蒲家兄弟肯定不會投降。
而對城裡的商人來說,隻要能保住他們的生命和财産,把誰犧牲掉,大夥并不十分在乎。
上次,他們犧牲了三千趙宋皇族,這次,不肯投降的蒲家兄弟,難免不成為城中各商會共同的敵人。
“白旭,你帶我的令箭,去楊曉榮将軍那裡,對第五标通令嘉獎。
說全體福州父老,都為他們的戰績感到震驚。
此戰後,我會親自去給第五标的兄弟敬酒。
完顔靖遠,你乘快馬,給陳複宋将軍送信,告訴他水上行動可以開始,請方家執行和我們之間的約定…….”文天祥想了想,又下達了幾條命令。
反正過來的新附軍這次在側翼打得不錯,所以要加倍鼓勵。
當士兵們知道了身上的責任與榮譽後,将領們想帶,也未必能帶得走。
自信的聲音在軍帳裡回蕩,一切任務仿佛背熟了般,從文天祥口裡井井有條的安排出來。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磨合,他已經與目前的身份融和在一起。
不再是那個光會疾呼奔走的書生,而是慢慢變成了一名合格的武将。
“夫子,你派人速回福州,把我軍在泉州外圍大捷的消息,印成報紙,采用一切渠道散發出去。
記得,把蒲家情況說得能多危急有多危急,順便提一句,蒲家和左翼軍和破虜軍已經停止激戰。
泉州可能不戰而降,重歸大宋!”文天祥将目光轉向陳龍複,現在,是争奪民心的最好時機,雖然這樣會過早暴露破虜軍實力。
但每一次勝利,都會鼓舞各地抵抗者的士氣,并且讓那些不甘心做蒙古人奴隸的人,對朝廷和破虜軍的作為,有個切實的比較。
“是!”陳龍複興沖沖的答應,白胡子随着回答聲飛起老高。
“我建議加一句,說索都畏懼破虜軍,對蒲氏兄弟見死不救!”參謀曾寰放下筆,壞笑着提醒。
索都嗅覺敏銳,但畏戰的名聲,和棄泉州不顧,保存實力的罪責,他都受不了。
即使他看出前面是陷阱,破虜軍也要通過各種手段,讓他跳進去。
誘騙,是陰謀的一種。
比誘騙更高明的計謀,讓對手除了這一條路,沒有其他選擇。
“再加一句,說破虜軍願意支持一切反抗蒙古人的力量,為中國而戰!”文天祥的話,将已經走到中軍帳門口的陳龍複又拉了回來。
“告訴所有人,這個中國,不是指的中原。
而是不願意當四等奴隸,生命值一頭驢價錢的所有人,共同的家園!” “是!”陳龍複再次将身體挺直。
他知道,從這一刻起,朝廷上的人将無法再打着皇帝的招牌來阻擋破虜軍的腳步,因為他們效忠的對象,已經從大宋,偷偷變成了中國。
此戰過程中,為了顧全大局和不承擔扯破虜軍後腿,導緻後者無法為皇室付複仇的責任,一些名流們會明智的保持沉默。
而此戰結束後,中國這兩個字,将印在所有關注着這次戰鬥的人心裡,擦也擦不去。
被某個将領驅趕着而戰和為國而戰時的感覺不一樣,習慣了選擇朝廷的士兵,也許還沒完全理解夜校中教導他們讀書、識字的那些書生們口中的國家是什麼概念,但對發到手中的憑之可見官不拜的守土證,還有因傷退役後三十畝地的撫恤深有感受。
三十畝地一頭牛,是一個農夫一輩子的奮鬥目标。
而丞相大人承諾,如果他們為國戰死或者負傷退役,他們的家族不但可以領到三十畝水田,而且可以世代保留那塊守土證。
讓世人永遠記得,他們為國獻身的榮耀。
簡簡單單,一塊刻着“匹夫之責”四個字的銅牌,讓百戰老兵、新兵蛋子和投降過來的補充兵肩并肩走上了戰場,他們中間大多數人注定看不到勝利的那一天。
但他們知道,隻要破虜軍戰旗沒倒,他們的子孫就不會像他們自己一樣流離失所。
“丞相,我們幾個參謀,想到第一線看看!”曾寰把玩着自己的守土證,神色中有些扭捏。
文天祥隻點出了這次行動的戰略目标,具體戰術層次的細節規劃,都出自曾寰和他麾下的參謀們之手。
這麼大的規模的會戰,對包括曾寰在内的很多人來說都是第一次,所以每個人都渴望到第一線看看,檢驗一下自己的勞動成果。
“不急,咱們先把下一步部署完!”文天祥笑着拍了拍曾寰的肩膀,内心深處,他和曾寰一樣興奮。
談笑間破賊,那是千古明将身上才有的風度,他自認不是,甚至連名将的項背都望不到。
但比古今名将多出來的優勢,就是文忠記憶中那些經典戰例。
還要他自己關于火器時代戰争與冷兵器時代戰争異同的思考。
破虜軍是第一支将火器成建制搬上戰場的部隊,所以,注定它的做戰方式與以往不同。
根據自身特長和缺點制訂附和自身能力的戰鬥目标,這才是最切實的。
至于那些羽扇綸巾的風雅,還是留給後人去發揮想象力吧。
文天祥将手扶在地圖上,仔細考慮起下一步的動作。
泉州會戰的第一個目标,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但第二階段目标,還需要多作些努力。
手中沒有可以瞬間傳聲萬裡的工具,部隊一旦調動,則短時間内無法控制形勢的走向。
所以,每一步的考慮必須更周全,不但考慮到自己,而且要考慮到敵方。
左翼軍已經被打成了殘廢,蒲氏兄弟智謀再高,手中無可用之兵,也折騰不出什麼危險動作來。
倒是南方的索都,當許夫人主動放開一段九龍江防線後,他反而停住了腳步,一心一意在漳州和潮州一帶剿起匪來。
莫非他先知先覺,知道破虜軍大舉南下,是為了他?文天祥謹慎地想,搖搖頭,否決了這種可能。
破虜軍剛剛開始在泉州附近發動攻勢,索都肯定連泉州蒲家的求援信還沒收到。
可如果他收到求援信,也不肯沖進破虜軍的陷阱呢? 文天祥的兩道劍眉,皺在一起,如同墨一樣濃。
此時此刻,可能不但要用詭計,有些戰場外的東西,需要發揮其作用了。
破虜軍的優勢,就是比這個時代其他軍隊,多了很多軍事層面外的優勢,比如宣傳,比如民心。
參謀們的議論聲漸漸變小,他們也開始籌劃,如何讓這場戰鬥的結局更完美。
但每個人都知道,調動自己的軍隊容易,讓對手按你的設計方案配合,千難萬難。
曾寰紅着臉,在地圖上把代表破虜軍的幾面小旗子向前推了推。
泉州城外的局勢登時一亮,文天祥沖着曾寰贊賞地笑了笑,随即開始布置:“傳令各标,推進到預計目标後,立刻原地修整。
切斷周圍州縣去泉州的糧道,圍而不攻。
如果蒲家軍隊出城反擊,堅決徹底的消滅,一個也别放回去。
同時,曾寰,你以我的名義給蒲壽庚寫封勸降信,找俘虜帶給他。
告訴他如果獻城投降,我可以保證泉州除了他們蒲氏兄弟之外所有軍民的生命。
如果他想走也可以,封好庫府,留下糧食财物,十日之内撤離。
十日之後,如果他不降,不走,破虜軍将直接殺進城去,到時候,參與過屠殺大宋皇族的人,和所有蒲姓的人,我都會送往崖山,由皇上親自審理!” “是!”曾寰一挺身,大聲回答。
心中湧起一股為知己者謀,此生無撼的感動。
暫緩攻勢,圍而不取,是他剛剛想到的一條毒計。
而文天祥在他提出來後,立刻完全采納,并且着手補充了其中的不足。
當初蒲氏兄弟殺趙姓三千餘人向蒙古人邀功,如同把他們送往崖山,這筆帳,行朝一定會仔仔細細跟他算。
所以,蒲家兄弟肯定不會投降。
而對城裡的商人來說,隻要能保住他們的生命和财産,把誰犧牲掉,大夥并不十分在乎。
上次,他們犧牲了三千趙宋皇族,這次,不肯投降的蒲家兄弟,難免不成為城中各商會共同的敵人。
“白旭,你帶我的令箭,去楊曉榮将軍那裡,對第五标通令嘉獎。
說全體福州父老,都為他們的戰績感到震驚。
此戰後,我會親自去給第五标的兄弟敬酒。
完顔靖遠,你乘快馬,給陳複宋将軍送信,告訴他水上行動可以開始,請方家執行和我們之間的約定…….”文天祥想了想,又下達了幾條命令。
反正過來的新附軍這次在側翼打得不錯,所以要加倍鼓勵。
當士兵們知道了身上的責任與榮譽後,将領們想帶,也未必能帶得走。
自信的聲音在軍帳裡回蕩,一切任務仿佛背熟了般,從文天祥口裡井井有條的安排出來。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磨合,他已經與目前的身份融和在一起。
不再是那個光會疾呼奔走的書生,而是慢慢變成了一名合格的武将。
“夫子,你派人速回福州,把我軍在泉州外圍大捷的消息,印成報紙,采用一切渠道散發出去。
記得,把蒲家情況說得能多危急有多危急,順便提一句,蒲家和左翼軍和破虜軍已經停止激戰。
泉州可能不戰而降,重歸大宋!”文天祥将目光轉向陳龍複,現在,是争奪民心的最好時機,雖然這樣會過早暴露破虜軍實力。
但每一次勝利,都會鼓舞各地抵抗者的士氣,并且讓那些不甘心做蒙古人奴隸的人,對朝廷和破虜軍的作為,有個切實的比較。
“是!”陳龍複興沖沖的答應,白胡子随着回答聲飛起老高。
“我建議加一句,說索都畏懼破虜軍,對蒲氏兄弟見死不救!”參謀曾寰放下筆,壞笑着提醒。
索都嗅覺敏銳,但畏戰的名聲,和棄泉州不顧,保存實力的罪責,他都受不了。
即使他看出前面是陷阱,破虜軍也要通過各種手段,讓他跳進去。
誘騙,是陰謀的一種。
比誘騙更高明的計謀,讓對手除了這一條路,沒有其他選擇。
“再加一句,說破虜軍願意支持一切反抗蒙古人的力量,為中國而戰!”文天祥的話,将已經走到中軍帳門口的陳龍複又拉了回來。
“告訴所有人,這個中國,不是指的中原。
而是不願意當四等奴隸,生命值一頭驢價錢的所有人,共同的家園!” “是!”陳龍複再次将身體挺直。
他知道,從這一刻起,朝廷上的人将無法再打着皇帝的招牌來阻擋破虜軍的腳步,因為他們效忠的對象,已經從大宋,偷偷變成了中國。
此戰過程中,為了顧全大局和不承擔扯破虜軍後腿,導緻後者無法為皇室付複仇的責任,一些名流們會明智的保持沉默。
而此戰結束後,中國這兩個字,将印在所有關注着這次戰鬥的人心裡,擦也擦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