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薄暮 第二章 迷局(六)

關燈
在付出了數十條生命的代價後,終于有人沖到了破虜軍跟前,雙方白刃對白刃,不到兩個回合,殘餘的士兵已經全部被王老實帶人剁翻在地。

     “跟老子玩刀子,老子圍着山兜圈圈的時候,你還躺在女人被窩裡呢!”王老實向面前的屍體吐了口吐沫。

    平時訓練的成果在短兵相交那一刻充分體現了出來,破虜軍以極其輕微的代價,就取得了白刃戰的完勝。

     “接着炸,把他們全部悶死在敵樓裡邊!”劉大椿帶着自己的弟兄沖在了最前頭。

    終于找到了給自己正名的機會,補充兵們嗷嗷叫着,如出柙的老虎般沖向了對手,渾不畏死。

    當兵吃糧,他們怕的不是死,而是沒有任何勝利的希望。

    當看到勝利向自己招手時,每個人心中都鼓起莫大的勇氣。

     “轟、轟、轟”,震耳欲聾的手雷爆炸聲宣告了興化防線的崩潰。

    北面、西面、南面,各營主攻方向都響起了驚天動地的喊殺聲。

    炮營的弟兄們趕來後,更加速了守軍的滅亡腳步,千斤重炮一次平射,炮彈直接就能把敵樓送上了天。

     興化城外線的防禦陣地迅速崩潰,這種情況讓事先準備了多時的破虜軍火炮都沒能派上用場。

    正當炮營營正吳靖跺腳興歎的時候,後方接到了王老實送來的攻擊受阻消息。

    第一标統領張唐當時就發出了紅色令箭,命令炮營火速将陣地前移。

     接到緊急征調令,吳靖不敢怠慢,親自帶人推起了炮車。

    自巧奪福州以來,破虜軍中的開銷,大部分都花在炮旅身上。

    如今破虜軍的一個炮營,已經從原來的不分輕重的幾門小炮,發展到重炮、遠射炮和輕炮三個種類。

    臨陣時,可以針對不同的任務,随時調整火力的使用方式。

     當重炮車被士兵們肩扛手推趕過外城的土堆,拉到内城下的時候,興化攻防戰已經失去了懸念。

    在重炮面前,泥磚和石塊壘成的敵樓成了守軍的活棺材。

    沖在前面的破虜軍士兵有組織地後退,讓開敵樓前的空闊地,然後,随着炮彈出膛的轟鳴,敵樓如紙糊的一般,飛向了天空。

     失去看家法寶的守軍瑟縮着,從破碎的城牆後爬出來,高高地舉起雙手。

    破虜軍戰士在各自都頭,隊長的帶領下,從内城牆豁口處躍過,不斷将戰線向前推移。

    半個時辰後,縣衙門口的蒙古羊毛大旗被砍翻,一面血染的破虜軍戰旗高高地飄起。

     同一個時刻,沉默了幾個月的破虜軍發起了全線攻擊,德化,永春、安溪,泉州外圍的城市同時受到攻擊,隻有南方的同安縣沒出現破虜軍的身影,明白地告訴蒲家兄弟,那裡是陸地上唯一的逃命之門。

     早知道這一天會到來,蒲家兄弟在泉州外圍布置了大量的兵馬。

    仿制破虜弓失敗後,利用泉州城充足的财力,蒲壽成花重金加固了各地的城牆,還為各級别将領配備了價格高達數百貫的蒙古鐵甲。

     隻是,破虜軍的優勢不僅僅體現在裝備上。

    通過百丈嶺、邵武一系列規範的練兵和夜校、教導隊的培養,士兵素質和低級軍官素質,和蒲氏兄弟的私兵已經完全不屬于同一個檔次。

    戰場情況瞬息萬變,将領能做的,往往是指出一個大概方向,具體戰略意圖實施,極大程度上依賴于低級軍官和士兵素質。

    當左翼軍的百夫長、牌頭在突發情況面前亂做一團,等待上司的命令時,破虜軍士卒卻在各自都頭、隊長的指揮下,及時彌補了将領們布置任務時的疏忽,堵住了戰場上可能出現的漏洞。

     一方各自為戰,一方彼此協調。

    無論是在攻城戰,還是城破後的巷戰中,蒲家的左翼軍都變成了任憑對手宰割的魚腩。

    而對于火器的無知和畏懼,更加劇了他們崩潰的速度,往往幾顆手雷過後,一個沖鋒,守軍就完全垮了下去。

     當對手防線出現漏洞後,破虜軍立刻以隊為單位,從缺口處滲透進去。

    遠處用弓箭,近處用手雷,給對手以緻命的殺傷。

    當對撞到一起後,他們又快速分散成夥,以六到十人的小圓陣,彼此配合着,将對手搠翻于地。

     不砍首級,破虜軍隻以是否實現戰鬥目标為記功方式。

    也不捉俘虜,放棄抵抗的敵軍,自然有專門的收容隊負責收容,密切分工配合,極大增強了攻擊效率,擋者披靡。

     戰場上,左翼軍狼狽逃竄着。

    幾千人,不敢回頭迎戰背後的幾百名破虜軍士兵。

    而那些追擊的破虜軍士兵一個個興奮得臉色發紅,局勢得順利發展,讓他們忘記了沖鋒的疲憊。

    往往剛解決一股敵軍,立刻跟着各自的将領,向敵軍的下一道防線攻去。

     第一标、第四标、第五标、第六标,四個巨大的箭頭,在地圖上沖破阻攔,直刺泉州。

    失去外圍城市的泉州,就像一個被剝了殼的雞蛋,擺到了文天祥面前。

     零星的炮彈爆炸聲從遠處傳來,将桌案上的蠟燭震得來回顫抖。

    前方的戰鬥還在繼續,泉州城内的左翼軍主力組織了幾次大規模反撲,都被破虜軍給趕了回去。

    各路人馬按照預定方案,有條不紊地向泉州城迫近。

    臨時搭建的中軍帳内,參謀們興奮地忙碌着,不停地根據各營的推進程度,調整着地圖上的标記。

     一戰取泉州,這份戰績,讓老惦記着破虜軍裝備的那些人,羞也羞死。

    幾個參謀無法無天地議論着,高興得簡直要擊鼓而歌。

    朝廷以為破虜軍的勝利,憑借的完全是強弓利炮,但忽略了操縱武器的這些人,才是左右戰局的決定因素。

    待拿下泉州後,丞相府就以打通廣南和福建通道為名,要求行朝出兵夾擊漳州,看那時,朝廷上那些見了蒙古人就逃的将軍們,還要什麼借口推辭。

     如果不出一分力,就想從破虜軍這裡取得裝備。

    沒門兒,文丞相即使答應,大夥也不會答應。

     “我軍全線獲勝,俘虜敵軍兩萬餘,陣斬并擊潰預計超過三萬!”參謀統領曾寰拿着一份剛剛統計出來的戰報,高聲喊着,沖進中軍帳。

    看看周圍的将領,不好意思地放下手,放慢腳步,來到文天祥面前。

     “不妨,軍中之事,不要講那麼多虛禮。

    我們自己損失如何,将士們能堅持得住麼,特别是第六标的弟兄,他們那邊情況怎麼樣?”文天祥笑着問道,情緒也被曾寰所感染。

    練兵千日,用在一時。

    福建北部多山的地形,和丞相府緊張的财務狀況,讓破虜軍不可能養太多的兵。

    但在每個士兵走上戰場前,教導隊都為他們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訓練。

    幾個月的磨合情況;編入破虜軍中的新附軍能不能融入破虜軍原來的戰鬥體系;還有保持着一定獨立性的楊曉榮部,能不能與其他幾個标齊心;重重問題,都需要通過這幾天的戰鬥來檢驗。

     “各标損失甚微,戰死人數都沒過三百,興化方面遇到些突發狀況,彩号有點多。

    但随軍醫官已經盡力在救治。

    現在将士們心氣很高,第五标攻下永春後,已經準備向南安靠近。

    第一标也開始進攻仙遊和。

    楊将軍的第六标和教導營一同攻下了安溪,正在修整,随時可以補上去,與第五标彙合!”曾寰一口氣彙報道,臉色因興奮而變得潮紅。

    兩腳不停交錯,在地上走來走去。

     令人新潮彭湃的除了不斷的勝利,還要破虜軍将士身上那股一往無前的精神。

    在大宋有史以來,從來沒有一支軍隊的鬥志如此之高。

    不待主帥發令,就主動請纓。

    支撐着将士們必勝信心的不僅僅是優勢的武器,實際上,因為自身生産能力局限和滿足外界龐大的需求,破虜軍的裝備遠沒達到齊全。

    除了張唐的第一标和各标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