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薄暮 第二章 迷局(三)
關燈
小
中
大
戶人,是怕自己這些讀書人言而無信啊。
難道,聖人門徒,在百姓眼中,真就沒幹過半點好事麼!許文斌心裡仿佛有一團火在燒着,難受異常。
為儒林,也為自己。
百姓們高興地道謝,挑起擔子,以最快速度散去。
官府不收,商家會收的。
換了銀子,家裡的屋子,用具,女人的衣服,孩子的書包。
還有,還有那麼多可以買,但想都沒想過的好東西…… 比如,那個搖一搖就生風的風葫蘆,買一個放到竈下,就不用讓女人拉那沉重的風箱。
搬一個回家去,再也不用擔心婆娘每天做一大家子的飯,拉風箱拉得肩膀疼。
比如,那個花式新穎,幅面寬大的黎布,扯幾尺回去,已經到了嫁人年齡的女兒,眼睛肯定會閃亮。
比如,那個新式的折疊桌椅,買一套房子屋子裡,來了客人方便,自己也覺得榮耀。
比如,那新式油燈,亮,并且省油,孩子讀書,也不會熏壞眼睛。
窮文富武,莊戶人家的孩子,上了學,将來就不會在土地裡尋食。
做官也好,經商也好。
隻要做文大人那樣的好官,杜大人那樣的好商人,就給父母長臉,給祖宗長志氣。
莊稼漢們盤算着,合計着。
腦海裡慢慢多出了女人喜歡的頭花,孩子,喜歡的糖果,還有一壺平時不敢喝,也舍不得的花雕酒。
心中慢慢被幸福填滿,眼睛裡也閃出希望的光。
各家米店前,賣糧的人群早已沸騰。
糧食出了手的鄉民們,興奮地數着碎銀,用牙挨個咬上一遍,不管銀子上還有别人咬過的齒痕,也不管手上還粘着稻殼的碎屑。
火雲居士帶着米店的大小夥計,忙忙碌碌地在自家米店裡,将收來的糧食上秤,裝到統一的大麻袋裡。
趁機壓價,大鬥換小鬥的事情是不用想了。
丞相府的告示早就貼到了城中各個米店門口。
為防止商人們在豐收的時候賺黑心錢,丞相府早在半個月前就通過報紙和邸報、公文等手段,嚴令各地官員确保秋收。
糧食收購價格必須與去年持平,還明确說明了,如果有投換糧鬥,克扣百姓銀錢的情況,百姓可以去哪裡投訴。
丞相府的官員将怎樣處理。
半個月來,經過那些讀書雅士和走江湖說唱的閑人評論傳達,所有百姓都知道了這個命令。
和以往大丞相府的那些均田、免稅政策一樣,非但有條文框架,還有輔助執行的各項措施。
如果商家和地主違背政令,百姓則可去地方官員那裡投訴。
如果地方官員不肯受理,或勾結豪紳,則百姓可到丞相府告狀。
或者在丞相府派出的巡回監察使到來時,攔路喊冤。
丞相府會專門派人給大夥主持公道,除了處罰相關官吏,還會對百姓的損失作出相應賠償。
如果真的像青陽道長所說,文丞相在收買人心。
至少,丞相大人為收買人心花足了本錢。
搖着頭,火雲居士郁郁地想。
與去年持平的價格收購糧食,他的米店并沒有損失。
丞相府的度之員外郎杜規早就通知過各家米店,他們收上來的糧食,丞相府可以用多出一成的價格購買。
米店需要做的事情隻有兩件,第一,保證糧食的質量。
第二,将糧食裝袋,集中送往大都督府後邊的公庫裡。
然後,就可以跟據上繳糧食的總數,去都督府相關官吏那裡領取銀子。
仔細算下來,米店的收益比往年多了數倍,并且其中沒一文昧心錢。
白花花的銀子,沉甸甸的銅錢,讓火雲大犯思量。
“這樣的官兒,真的要除之而後快麼?”火雲在心裡一遍遍問自己。
活了半輩子,大宋的天下也好,蒙古人的天下也罷,這樣講道理的官府,他沒見過。
這樣負責的官員,他隻在評話裡曾經聽說。
“跟上文大人,算有好日子過了!”一個賣了糧的百姓,捂着鼓鼓的褡裢,感慨地說。
“可不是麼,這才是真正的青天大老爺!”立刻有人附和。
老百姓厚道,但也認死理。
白花花的銀子,沉甸甸的銅錢,在他們心中,比君臣大義分量大得多。
“一群愚民!”打扮成小夥計模樣的多福道長嘟囔着罵。
他受到青陽道長指使,混在火雲的米店裡觀察不遠處大都督府的布防情況。
艱苦的扛糧包工作,讓他對文天祥更加嫉恨。
刺殺這樣一個大人物過于艱難。
雖然文天祥身邊的侍衛都不是什麼武林高手,丞相府周圍戒備的侍衛也不多。
但一天到晚,幾乎見不到文天祥走出丞相兼大都督府的前門。
這個大宋右丞既沒有登高賦詩的雅興,也沒有去青樓品酒賞花的愛好。
刺殺這樣一個除了去軍營,就是回府辦公的人,下手的機會實在太少。
從丞相府正門沖殺進去,那是荊柯、聶政這樣豪俠才能做的事。
多福和青陽等人雖然自诩俠義,卻沒古人那副忘我的膽量。
“掌櫃的,今天的米,請送到大都督府後院的‘天’字庫!”一個官差
難道,聖人門徒,在百姓眼中,真就沒幹過半點好事麼!許文斌心裡仿佛有一團火在燒着,難受異常。
為儒林,也為自己。
百姓們高興地道謝,挑起擔子,以最快速度散去。
官府不收,商家會收的。
換了銀子,家裡的屋子,用具,女人的衣服,孩子的書包。
還有,還有那麼多可以買,但想都沒想過的好東西…… 比如,那個搖一搖就生風的風葫蘆,買一個放到竈下,就不用讓女人拉那沉重的風箱。
搬一個回家去,再也不用擔心婆娘每天做一大家子的飯,拉風箱拉得肩膀疼。
比如,那個花式新穎,幅面寬大的黎布,扯幾尺回去,已經到了嫁人年齡的女兒,眼睛肯定會閃亮。
比如,那個新式的折疊桌椅,買一套房子屋子裡,來了客人方便,自己也覺得榮耀。
比如,那新式油燈,亮,并且省油,孩子讀書,也不會熏壞眼睛。
窮文富武,莊戶人家的孩子,上了學,将來就不會在土地裡尋食。
做官也好,經商也好。
隻要做文大人那樣的好官,杜大人那樣的好商人,就給父母長臉,給祖宗長志氣。
莊稼漢們盤算着,合計着。
腦海裡慢慢多出了女人喜歡的頭花,孩子,喜歡的糖果,還有一壺平時不敢喝,也舍不得的花雕酒。
心中慢慢被幸福填滿,眼睛裡也閃出希望的光。
各家米店前,賣糧的人群早已沸騰。
糧食出了手的鄉民們,興奮地數着碎銀,用牙挨個咬上一遍,不管銀子上還有别人咬過的齒痕,也不管手上還粘着稻殼的碎屑。
火雲居士帶着米店的大小夥計,忙忙碌碌地在自家米店裡,将收來的糧食上秤,裝到統一的大麻袋裡。
趁機壓價,大鬥換小鬥的事情是不用想了。
丞相府的告示早就貼到了城中各個米店門口。
為防止商人們在豐收的時候賺黑心錢,丞相府早在半個月前就通過報紙和邸報、公文等手段,嚴令各地官員确保秋收。
糧食收購價格必須與去年持平,還明确說明了,如果有投換糧鬥,克扣百姓銀錢的情況,百姓可以去哪裡投訴。
丞相府的官員将怎樣處理。
半個月來,經過那些讀書雅士和走江湖說唱的閑人評論傳達,所有百姓都知道了這個命令。
和以往大丞相府的那些均田、免稅政策一樣,非但有條文框架,還有輔助執行的各項措施。
如果商家和地主違背政令,百姓則可去地方官員那裡投訴。
如果地方官員不肯受理,或勾結豪紳,則百姓可到丞相府告狀。
或者在丞相府派出的巡回監察使到來時,攔路喊冤。
丞相府會專門派人給大夥主持公道,除了處罰相關官吏,還會對百姓的損失作出相應賠償。
如果真的像青陽道長所說,文丞相在收買人心。
至少,丞相大人為收買人心花足了本錢。
搖着頭,火雲居士郁郁地想。
與去年持平的價格收購糧食,他的米店并沒有損失。
丞相府的度之員外郎杜規早就通知過各家米店,他們收上來的糧食,丞相府可以用多出一成的價格購買。
米店需要做的事情隻有兩件,第一,保證糧食的質量。
第二,将糧食裝袋,集中送往大都督府後邊的公庫裡。
然後,就可以跟據上繳糧食的總數,去都督府相關官吏那裡領取銀子。
仔細算下來,米店的收益比往年多了數倍,并且其中沒一文昧心錢。
白花花的銀子,沉甸甸的銅錢,讓火雲大犯思量。
“這樣的官兒,真的要除之而後快麼?”火雲在心裡一遍遍問自己。
活了半輩子,大宋的天下也好,蒙古人的天下也罷,這樣講道理的官府,他沒見過。
這樣負責的官員,他隻在評話裡曾經聽說。
“跟上文大人,算有好日子過了!”一個賣了糧的百姓,捂着鼓鼓的褡裢,感慨地說。
“可不是麼,這才是真正的青天大老爺!”立刻有人附和。
老百姓厚道,但也認死理。
白花花的銀子,沉甸甸的銅錢,在他們心中,比君臣大義分量大得多。
“一群愚民!”打扮成小夥計模樣的多福道長嘟囔着罵。
他受到青陽道長指使,混在火雲的米店裡觀察不遠處大都督府的布防情況。
艱苦的扛糧包工作,讓他對文天祥更加嫉恨。
刺殺這樣一個大人物過于艱難。
雖然文天祥身邊的侍衛都不是什麼武林高手,丞相府周圍戒備的侍衛也不多。
但一天到晚,幾乎見不到文天祥走出丞相兼大都督府的前門。
這個大宋右丞既沒有登高賦詩的雅興,也沒有去青樓品酒賞花的愛好。
刺殺這樣一個除了去軍營,就是回府辦公的人,下手的機會實在太少。
從丞相府正門沖殺進去,那是荊柯、聶政這樣豪俠才能做的事。
多福和青陽等人雖然自诩俠義,卻沒古人那副忘我的膽量。
“掌櫃的,今天的米,請送到大都督府後院的‘天’字庫!”一個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