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薄暮 第二章 迷局(一)

關燈
頭的帶領下,走入了雲霧籠罩的深山。

    得到了糧草補給的假破虜軍,興奮地邊走邊唱。

     聽到山歌聲,落荒而逃的新附軍将士停住了腳步。

     “奶奶的,上當了!”千夫長王文傑拍拍腦袋,大罵道。

    剛才林中一味的射箭,根本沒有士兵沖上來。

    并且,大夥聽到了傳說中震天雷的巨響,也沒見到有人被炸死。

     千餘新附軍面面相觑。

    聽說破虜軍打了勝仗後會唱歌,卻沒人聽說過他們唱畬家的山調。

    剛才躲在林間的…。

    士兵們想想那無力的羽箭,和并不整齊的呐喊,漸漸明白過味兒來。

     “将軍,索命無常杜二爺在水上,不上山啊!”一個跑得上氣不接下氣的百夫長,大着膽子問。

     “什麼将軍,回去後,大夥腦袋都得搬家!将軍小兵,屍體在野狗嘴裡,一個鳥味道!”王文傑恨恨地罵着,腦子飛快地盤算如果渡過眼前的難關。

     千把号士兵全部傻了眼,剛才光顧逃命,忘記臨陣潰逃,要被處斬的軍規。

    即使招讨使傅金和饒了大夥的命,少不得還要向前方送糧,再走一次九死一生的路。

     這次遇到的是冒牌破虜軍,下次卻未必有如此好運氣。

     “頭,您說,咱們怎麼辦捏?”有機靈的護衛看出了王文傑的心思,試探着問。

     “奶奶的,反正,回去也是個死。

    咱們這夥人不回去,招讨使還會以為大夥戰死了,家眷還能得點撫恤!”王文傑拔出刀來,瞪着牛眼睛左右逡巡。

    看誰敢在這個時候捋他的虎須。

     “将軍,您說怎麼辦吧,大夥聽着呢!”幾個百夫長向後退了幾步,顫抖着聲音答道。

     “怎麼辦,先跟我去,把糧食能搶多少,就搶多少回來。

    然後,咱們也拉竿子,上山去!”王文傑橫下心來,大聲地喊。

     “造反?”有人迷惑地問。

     那是抄家滅族的勾當,從小,他們就被教育不能做這種大逆不道的事。

     “什麼叫造反,咱們現在上山,是造大宋的反,還是大元的反。

    咱們,咱們這是,這是,……” 王文傑這是了半天,也沒想出個合适詞彙來。

    到底這個鬼蜮一般的地方應該算哪個王朝,他不知道,也說不清楚。

     “結寨自保,以待盛世!”一個讀過書的百夫長低聲建議。

     “對,結寨自保!給我殺,搶回糧食來,咱們自己吃香的喝辣的”王文傑大聲喊道,手中鋼刀一揮,指向了剛才糧草遇劫的方向。

    千餘新附軍在他的帶領下,風一樣沖了回去。

    一會兒功夫,密林中就響起了喊殺聲。

     祥興元年秋末,無數類似的故事在潮、漳一帶上演。

    時局一下子變得不可收拾。

    補給接濟不上的元軍,軍紀越來越差,屠殺和搶掠,已經成了他們為了維持軍需必須要做的事。

     而屠殺激起的反抗,也越來越劇烈。

    蒙元屠殺過的村寨,隻要有人活下來,就會拿起武器,躲在密林深處,随時對落單的北元士兵,發起緻命一擊。

     反抗者的事迹,和北元屠城的惡行,被一些有心人,以報紙、評話、詩詞和民謠的方式,迅速傳向各地。

     原來,他們和我們從來不是一國。

     原來,禽獸亦非不可戰勝。

     人們議論着,星星點點的反抗之火,在贛州、廣南、荊湖,甚至元軍征服已久的山東諸路慢慢燃起,慢慢擴大。

     羊皮地圖,在火苗中慢慢縮卷。

     隐藏在各地的破虜軍斥候,将諜報陸續送回福州。

     大都督府的地圖上,插滿了密密麻麻的旗子。

    元軍,宋軍,宋軍,元軍,交織在一起。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有些地方已經成為了三不管的匪患成災地帶,失去了家園的百姓們聚嘯山林,各自打出不同的旗号。

    而混亂不堪的時局又讓他們很快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起義初始時刻的質樸後的鄉民們,在一些居心叵測的讀書人推動下,迅速追逐起了稱王稱霸的夢想。

    二三百人自封将軍,上千人則開國稱王者比比皆是。

    而這些王侯、将軍們的屬下,在手無寸鐵百姓面前,比蒙古人還兇惡。

    遇到元軍,表現比大宋廂軍還軟弱。

     形勢越來越複雜,混亂的局勢,帶來的新的戰機,而危機往往與戰機靠得最近。

     目光緊盯在地圖上,文天祥的眉頭緊緊鎖在一起。

    在他身後,鄒洬、陳龍複、劉子竣曾寰等人,面色和文天祥一樣凝重。

     讓他們擔憂的不是眼前混亂如麻的戰事,而是如何面對朝廷的欽差。

    自從空坑兵敗後,破虜軍中大部分将士對朝廷已經絕望,無論孤軍奮戰,在百丈嶺練兵打遊擊也好,還是死守邵武,與鞑子決戰也罷,都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