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薄暮 第一章 弄潮(七)
關燈
小
中
大
把他應用到兵器制造上!”箫資将手雷外殼随手交給一個學子,來到一台試驗用灌爐前,一邊示範如果灌鐵成鋼,一邊傳道、授業。
爐中的火焰跳躍着,照亮一群年青人的臉。
一個多月來,他們跟着箫資學了太多的東西,完全退火、等溫退火、油淬火、高溫回火、鹽水淬火,不同工藝過程産品的差異和聯系。
這些,都是他們從來沒接觸,也不屑去接觸的雜學。
而現在,這些雜學,卻被提高到關系到國家興亡的高度上。
丞相說了,邵武城今後就是大宋人才的培養基地,今後,軍械制造、軍事指揮和國家治理的人才都要從這裡走出,作為先達者,必須承擔起引導和教授的重擔。
盡管很多東西,箫資這些先達者也似懂非懂。
但是,他有熱情,也有信心,将“天書”上的内容傳播開去。
“我們今後的工作,就是了解這些東西,精研其奧妙,并将其效能發揮到最大。
文丞相承諾過,今後,凡可在改進軍械上獻策者,他都會将其名姓上報朝廷,讓朝廷表彰他的功績。
有大功者,即加其顯爵,讓其世代享受這份榮耀!”箫資看着大夥将手雷殼傳來傳去的熱切樣子,笑着将文天祥的丞相令宣布下去。
現在的手雷,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由原來簡單的鐵殼點火型,發展到急淬裂紋型,殼壁刻意造得很不均勻,炸開後裂片基本上都在四片以上,并且點火裝置從蠟封白磷這種不安全的方式,發展到了硫磺藥頭擦燃型。
“而大夥手中的書,則是格物課程的入門。
把它讀透了,很多問題将不再神秘!”箫資放下一塊灌好的鋼,指着衆人手裡的《物理入門》說道。
那是文天祥與幾個老工匠一起編寫的書,盡量用大夥能明白的語言,講解了一些自然界基本知識,和基本定理。
盡管用後世的文忠眼睛來看,這些知識不值一提,但在當時的世人眼中,這些已經是天書,不可外傳之秘。
“萬物皆有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态之性,直到受到其它物體的作用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态為止。
若無外力,它的運動狀态不會改變,此謂之慣性!” 一個身材矮小的書生合着書,搖頭晃腦地低聲念道。
這本書,發到手中已經有月餘,在場所有人都可以像背誦論語一樣倒背,但其中真意,非常難以理解。
雖然箫資已經用試驗的方法演示過,但對習慣背誦也不習慣推理的頭腦來說,效果并不大。
“物體在受到合外力的作用會産生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正比于合外力的大小與物體的慣性質量成反比。
” 面對面前嘤嘤嗡嗡的背書聲,箫資啞然。
顯然,他沒想到,大夥是這樣來“接受”《格物入門》中的知識。
好在,他還有事先準備的殺手锏。
況且去年在百丈嶺上,他和幾個年青幕僚被文天祥傳授這些基本定理時,表現并不比現在的學子出色多少。
當時,好像文天祥自己也不很懂,但通過試驗驗證和數學推導,大夥很快發現,這些定理的正确性。
想到這,箫資揮揮手,打斷了大夥的背誦。
“好了,明天開始,大夥去工廠親手制做兵器,晚上回來,我替丞相教大夥基本數術。
有悟性者,可以入藏經閣研讀丞相所寫的天書!” 這個獎勵,比剛才那個請功封爵還有誘惑力。
學子們興奮地大叫一聲,将《格物入門》扔到了一邊。
外界都傳聞,文天祥夢中得神仙所授天書,以此平定天下。
箫資是文天祥的開山大弟子。
讀此書,則代表着自己入了文丞相門牆。
在一睹天書這個目标的誘惑下,很多學子從此踏入了科學的大門。
很多年後,榮任大宋第一任科技司尚書的箫資,與大宋科學院的幾位老院士坐在一起吃酒,談起邵武城中親自打造兵器的日子,都感慨萬分。
“上當了,上當了。
當年一心想着看天書,然後,追随丞相大人治國平天下。
誰知道,天書就是一個圈套,一頭紮進去,就再鑽不出來!”大宋科學院老院士,發明了火炮自動回位裝置的袁易之歎息着說。
“是啊,讀聖賢書,不過背那麼三五本。
而丞相的天書,隻言片語,剩下的全得咱們自己去尋找答案。
結果,越找,發現的問題越多,越多,越找。
整個一輩子都搭了進去!”提出了大地渾圓理論,并親手繪制了有經緯線的大宋寰宇圖的張浩然紅着臉附和。
他們中間很多人,都以文天祥的弟子自居,但大夥到了後來都明白,文大人所著的天書,不是神秘文字,而是一本包含了很多知識的入門。
那些圖紙上的東西,已經被還原到現實,并且現實中發明的一些東西,已經超過了圖紙所授。
顯然,著述那本天書的,是個飽學之士,而不是神仙。
所有人心裡都懷着一個疑問,文天祥最初的那本天書,到底是何人所授?那已經是個永遠的迷。
爐中的火焰跳躍着,照亮一群年青人的臉。
一個多月來,他們跟着箫資學了太多的東西,完全退火、等溫退火、油淬火、高溫回火、鹽水淬火,不同工藝過程産品的差異和聯系。
這些,都是他們從來沒接觸,也不屑去接觸的雜學。
而現在,這些雜學,卻被提高到關系到國家興亡的高度上。
丞相說了,邵武城今後就是大宋人才的培養基地,今後,軍械制造、軍事指揮和國家治理的人才都要從這裡走出,作為先達者,必須承擔起引導和教授的重擔。
盡管很多東西,箫資這些先達者也似懂非懂。
但是,他有熱情,也有信心,将“天書”上的内容傳播開去。
“我們今後的工作,就是了解這些東西,精研其奧妙,并将其效能發揮到最大。
文丞相承諾過,今後,凡可在改進軍械上獻策者,他都會将其名姓上報朝廷,讓朝廷表彰他的功績。
有大功者,即加其顯爵,讓其世代享受這份榮耀!”箫資看着大夥将手雷殼傳來傳去的熱切樣子,笑着将文天祥的丞相令宣布下去。
現在的手雷,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由原來簡單的鐵殼點火型,發展到急淬裂紋型,殼壁刻意造得很不均勻,炸開後裂片基本上都在四片以上,并且點火裝置從蠟封白磷這種不安全的方式,發展到了硫磺藥頭擦燃型。
“而大夥手中的書,則是格物課程的入門。
把它讀透了,很多問題将不再神秘!”箫資放下一塊灌好的鋼,指着衆人手裡的《物理入門》說道。
那是文天祥與幾個老工匠一起編寫的書,盡量用大夥能明白的語言,講解了一些自然界基本知識,和基本定理。
盡管用後世的文忠眼睛來看,這些知識不值一提,但在當時的世人眼中,這些已經是天書,不可外傳之秘。
“萬物皆有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态之性,直到受到其它物體的作用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态為止。
若無外力,它的運動狀态不會改變,此謂之慣性!” 一個身材矮小的書生合着書,搖頭晃腦地低聲念道。
這本書,發到手中已經有月餘,在場所有人都可以像背誦論語一樣倒背,但其中真意,非常難以理解。
雖然箫資已經用試驗的方法演示過,但對習慣背誦也不習慣推理的頭腦來說,效果并不大。
“物體在受到合外力的作用會産生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正比于合外力的大小與物體的慣性質量成反比。
” 面對面前嘤嘤嗡嗡的背書聲,箫資啞然。
顯然,他沒想到,大夥是這樣來“接受”《格物入門》中的知識。
好在,他還有事先準備的殺手锏。
況且去年在百丈嶺上,他和幾個年青幕僚被文天祥傳授這些基本定理時,表現并不比現在的學子出色多少。
當時,好像文天祥自己也不很懂,但通過試驗驗證和數學推導,大夥很快發現,這些定理的正确性。
想到這,箫資揮揮手,打斷了大夥的背誦。
“好了,明天開始,大夥去工廠親手制做兵器,晚上回來,我替丞相教大夥基本數術。
有悟性者,可以入藏經閣研讀丞相所寫的天書!” 這個獎勵,比剛才那個請功封爵還有誘惑力。
學子們興奮地大叫一聲,将《格物入門》扔到了一邊。
外界都傳聞,文天祥夢中得神仙所授天書,以此平定天下。
箫資是文天祥的開山大弟子。
讀此書,則代表着自己入了文丞相門牆。
在一睹天書這個目标的誘惑下,很多學子從此踏入了科學的大門。
很多年後,榮任大宋第一任科技司尚書的箫資,與大宋科學院的幾位老院士坐在一起吃酒,談起邵武城中親自打造兵器的日子,都感慨萬分。
“上當了,上當了。
當年一心想着看天書,然後,追随丞相大人治國平天下。
誰知道,天書就是一個圈套,一頭紮進去,就再鑽不出來!”大宋科學院老院士,發明了火炮自動回位裝置的袁易之歎息着說。
“是啊,讀聖賢書,不過背那麼三五本。
而丞相的天書,隻言片語,剩下的全得咱們自己去尋找答案。
結果,越找,發現的問題越多,越多,越找。
整個一輩子都搭了進去!”提出了大地渾圓理論,并親手繪制了有經緯線的大宋寰宇圖的張浩然紅着臉附和。
他們中間很多人,都以文天祥的弟子自居,但大夥到了後來都明白,文大人所著的天書,不是神秘文字,而是一本包含了很多知識的入門。
那些圖紙上的東西,已經被還原到現實,并且現實中發明的一些東西,已經超過了圖紙所授。
顯然,著述那本天書的,是個飽學之士,而不是神仙。
所有人心裡都懷着一個疑問,文天祥最初的那本天書,到底是何人所授?那已經是個永遠的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