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薄暮 第一章 弄潮(五)
關燈
小
中
大
還帶着滿足的微笑。
“殺,無論男女老幼,一個不留”,這是索都下給士兵們的命令。
屠城是必須的,隻有這樣才能制止南蠻人的反抗。
這個潮州城,先後羞辱了蒙古人兩次,第一次,他讓索都的數萬兵馬刹羽而歸。
第二次,他以一支孤軍堅守了二十餘日。
這樣的城市不能留,留下來,必然是反抗者的榜樣。
索都興奮地咆哮着,指揮着一支又一支千人隊加入到屠殺行列。
又一個城市要變成牧場了,過幾年,血染過的土地會格外肥沃,蒙古人可以盡情地在草原上放歌,看着白雲一樣的羊群在原野上飄動。
有人在城中點起了火,濃煙從城市中各個地方升起。
抵抗者的力量随着濃煙位置的推移,一點點退向潮州府衙。
蒙古武士、黨項勁卒、漢軍、新附軍、彼此配合着,“專業地”進行着毀滅文明的工作。
“咦!”某個新附軍百夫長無意間低下頭,撿起了一塊拌了他的碎木頭。
新劈開沒多久的木材上,濕漉漉的,沾滿了抵抗者的血。
在那殷紅的血色下邊,卻是濕漉漉的,帶着股菜花的清香。
“壞了,大家不要放火,不要放火!”百夫長瘋了般地喊道。
沒有人理睬他,殺紅了眼的蒙古武士,探馬赤軍,在已經開始燃燒的房子邊,點燃火把,将更多的房子點燃。
沒有什麼比毀滅城市更讓人感到愉悅。
每一個火頭升起,都擺着無數人的歡呼,有蒙古人,有黨項人,有契丹人,有漢人和他們的兄弟南人。
士兵們如發了瘋般,完全沉浸在索都賞賜給他們的“娛樂中”。
永不封刀,城中所有财富都是他們的,他們可以随便搶。
所有女人都是他們的,他們可以随便奸污,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找到幾個幸存的女子。
所有房子都是他們的,他們想怎麼燒,就怎麼燒。
“不要放火啊!”百夫長叫喊着,看着城中的火勢越來越大。
知州馬發站在府衙内,聽着衙門外越來越近的喊殺聲,輕輕地笑了。
作為大宋地方官員,他已經為這個城市,做了自己所能做的一切。
“大人,時候差不多了!”幾個白胡子士紳笑着說道。
“是啊,差不多了!”馬發笑着,擎着一支火把,走到院子中間。
無數受了傷無法撤走的士兵,和無法撤走的百姓笑着圍了過來,把馬發圍在中央,仿佛要和這位和藹親切的地方官員出遊射獵。
會挽長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砰,”,一顆煙花驟然從城内升起,爆裂,滿天花語紛紛落下,一瞬間,仿佛比天邊的太陽還明亮。
無數道火苗竄起來,沿着街道,沿着牆根,沿着屋頂。
木制的民居,竹制的小樓,還有青磚碧瓦的豪門大院,學館祠堂,一齊燃燒了起來。
烈焰協裹着濃煙,吞噬着城中的生命。
蒙古人、契丹人、黨項人、漢人,宋人,不分國家,不分語言,不分宗族,一同裹進遮天烈焰裡。
殺入城中的元軍四散奔逃,拼命向城外跑去。
大批趕進城中的士卒參與殺人遊戲的士卒不明白城中發生了什麼,收攏不住腳步,與逃跑者撞在一起,相擁着滾在地上。
無數雙腳步踏過來,将倒地者踏成肉泥。
“南蠻子用火,南蠻子用火……”,有北元将領絕望地喊道,分不清楚是自己的行為引起了這場火災,還是城内守軍可以引誘他們進城同歸于盡。
先前通向快樂的天堂的城牆豁口此時已經是唯一的逃生通道,士兵們擁擠着,不惜拔刀相向。
幾個元軍将士被火焰追上,卷進煙塵中,身上的皮甲成了奪命陷阱,呼啦拉,火苗竄起老高。
幾個探馬赤軍嚎叫着從火堆中沖出來,沖向倒塌的城牆,沒等靠近,就被争着出城的其他士兵用刀砍倒,身上的餘火被自己的血澆滅,發出刺鼻的腥臭味。
整個城市都燃燒起,烈焰翻卷着,烤得天空一片血紅。
宋景炎三年六月,索都還攻潮州。
宋知州馬發城守益備。
索多塞塹填壕,造雲梯、鵝車,日夜急攻,發潛遣人焚之。
凡相拒二十馀日,城牆為回回炮所毀。
索都下令屠城,及午,天忽降烈火,軍士死傷無算。
後人修著的《續資治通鑒》如是記載。
抱着個人的觀點,史官刻意忽略了當時流傳的傷亡數字。
留在潮州城沒有成功突圍的百姓七萬餘人死于火海中,或者北元士兵的屠刀下。
而元軍,也有兩千多人在火災爆發時來不及逃走而被燒死,近萬人受傷。
史書沒有記載,到底是元軍屠城時四下放火引發了潮州城的這場天災,還是守将馬發刻意縱火,與攻入城中的元軍同歸于盡。
這場烈火帶來的震撼也遠遠不是傷亡了多少軍民可描述。
事後,索都繼續東進,遭到了地方武裝前所未有的激烈抵抗,很多山寨都戰鬥到了最後一人。
而他的屠城政策的效果越來越差,個别城市降而複叛,叛而複降,折騰得北元大軍來回奔波。
比曆史更精彩的是後世的評論,談及這段血與
“殺,無論男女老幼,一個不留”,這是索都下給士兵們的命令。
屠城是必須的,隻有這樣才能制止南蠻人的反抗。
這個潮州城,先後羞辱了蒙古人兩次,第一次,他讓索都的數萬兵馬刹羽而歸。
第二次,他以一支孤軍堅守了二十餘日。
這樣的城市不能留,留下來,必然是反抗者的榜樣。
索都興奮地咆哮着,指揮着一支又一支千人隊加入到屠殺行列。
又一個城市要變成牧場了,過幾年,血染過的土地會格外肥沃,蒙古人可以盡情地在草原上放歌,看着白雲一樣的羊群在原野上飄動。
有人在城中點起了火,濃煙從城市中各個地方升起。
抵抗者的力量随着濃煙位置的推移,一點點退向潮州府衙。
蒙古武士、黨項勁卒、漢軍、新附軍、彼此配合着,“專業地”進行着毀滅文明的工作。
“咦!”某個新附軍百夫長無意間低下頭,撿起了一塊拌了他的碎木頭。
新劈開沒多久的木材上,濕漉漉的,沾滿了抵抗者的血。
在那殷紅的血色下邊,卻是濕漉漉的,帶着股菜花的清香。
“壞了,大家不要放火,不要放火!”百夫長瘋了般地喊道。
沒有人理睬他,殺紅了眼的蒙古武士,探馬赤軍,在已經開始燃燒的房子邊,點燃火把,将更多的房子點燃。
沒有什麼比毀滅城市更讓人感到愉悅。
每一個火頭升起,都擺着無數人的歡呼,有蒙古人,有黨項人,有契丹人,有漢人和他們的兄弟南人。
士兵們如發了瘋般,完全沉浸在索都賞賜給他們的“娛樂中”。
永不封刀,城中所有财富都是他們的,他們可以随便搶。
所有女人都是他們的,他們可以随便奸污,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找到幾個幸存的女子。
所有房子都是他們的,他們想怎麼燒,就怎麼燒。
“不要放火啊!”百夫長叫喊着,看着城中的火勢越來越大。
知州馬發站在府衙内,聽着衙門外越來越近的喊殺聲,輕輕地笑了。
作為大宋地方官員,他已經為這個城市,做了自己所能做的一切。
“大人,時候差不多了!”幾個白胡子士紳笑着說道。
“是啊,差不多了!”馬發笑着,擎着一支火把,走到院子中間。
無數受了傷無法撤走的士兵,和無法撤走的百姓笑着圍了過來,把馬發圍在中央,仿佛要和這位和藹親切的地方官員出遊射獵。
會挽長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砰,”,一顆煙花驟然從城内升起,爆裂,滿天花語紛紛落下,一瞬間,仿佛比天邊的太陽還明亮。
無數道火苗竄起來,沿着街道,沿着牆根,沿着屋頂。
木制的民居,竹制的小樓,還有青磚碧瓦的豪門大院,學館祠堂,一齊燃燒了起來。
烈焰協裹着濃煙,吞噬着城中的生命。
蒙古人、契丹人、黨項人、漢人,宋人,不分國家,不分語言,不分宗族,一同裹進遮天烈焰裡。
殺入城中的元軍四散奔逃,拼命向城外跑去。
大批趕進城中的士卒參與殺人遊戲的士卒不明白城中發生了什麼,收攏不住腳步,與逃跑者撞在一起,相擁着滾在地上。
無數雙腳步踏過來,将倒地者踏成肉泥。
“南蠻子用火,南蠻子用火……”,有北元将領絕望地喊道,分不清楚是自己的行為引起了這場火災,還是城内守軍可以引誘他們進城同歸于盡。
先前通向快樂的天堂的城牆豁口此時已經是唯一的逃生通道,士兵們擁擠着,不惜拔刀相向。
幾個元軍将士被火焰追上,卷進煙塵中,身上的皮甲成了奪命陷阱,呼啦拉,火苗竄起老高。
幾個探馬赤軍嚎叫着從火堆中沖出來,沖向倒塌的城牆,沒等靠近,就被争着出城的其他士兵用刀砍倒,身上的餘火被自己的血澆滅,發出刺鼻的腥臭味。
整個城市都燃燒起,烈焰翻卷着,烤得天空一片血紅。
宋景炎三年六月,索都還攻潮州。
宋知州馬發城守益備。
索多塞塹填壕,造雲梯、鵝車,日夜急攻,發潛遣人焚之。
凡相拒二十馀日,城牆為回回炮所毀。
索都下令屠城,及午,天忽降烈火,軍士死傷無算。
後人修著的《續資治通鑒》如是記載。
抱着個人的觀點,史官刻意忽略了當時流傳的傷亡數字。
留在潮州城沒有成功突圍的百姓七萬餘人死于火海中,或者北元士兵的屠刀下。
而元軍,也有兩千多人在火災爆發時來不及逃走而被燒死,近萬人受傷。
史書沒有記載,到底是元軍屠城時四下放火引發了潮州城的這場天災,還是守将馬發刻意縱火,與攻入城中的元軍同歸于盡。
這場烈火帶來的震撼也遠遠不是傷亡了多少軍民可描述。
事後,索都繼續東進,遭到了地方武裝前所未有的激烈抵抗,很多山寨都戰鬥到了最後一人。
而他的屠城政策的效果越來越差,個别城市降而複叛,叛而複降,折騰得北元大軍來回奔波。
比曆史更精彩的是後世的評論,談及這段血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