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薄暮 第一章 弄潮(二)

關燈
臣子否決。

    作為一個沒有野心,也沒有任何判斷力的好人,楊太後隻好支持了大多數人的建議,全軍回師廣州,準備在廣東制置使淩震的殘部配合下,光複廣州。

     作為獎勵,遠在流求的蘇家,得到了朝廷欽賜匾額。

    家主蘇醒得封閩鄉侯,和一個夷州制置使的官職。

     瓊州各地豪傑各有封賞。

     文天祥有功于國,麾下将領各晉一級,共賞銀五百兩。

     左丞相陳宜中奉命出海,去安南為行朝尋找更合适的落腳點。

    距離陸地越遠,元軍越部容易攻到,安南世受大宋恩德,危難時刻,應該大宋盡一點力吧。

    大多數官員這樣想。

     “丞相,早去早回。

    皇上盼着你的好消息!”陸秀夫站在甲闆上,把酒與陳宜中話别。

    雖然他與陳宜中政見不和,但朝廷中,陳宜中還算一個君子。

    喜好權謀之術,卻沒真正害過什麼人。

     “我會盡快回來,陸大人準備好,照顧萬歲的事情,就全靠你了!”陳宜中鄭重地向陸秀夫施禮。

     在海上生活半年多的皇帝會失足落水,陳宜中打死也不會相信。

    但有些事情,他不能挑明了。

    朝中一些勢力既然敢因為皇帝堅持去福建,而對皇帝下手。

    那麼,他這個手中無兵的丞相,别人也未必不敢動。

     陳宜中看看自己的随行船隊,一共六艘兩千料的大海船,裡邊裝了很多金銀。

    這些金銀,一方面給自己率領的這支二百多人的使節團充門面,向安南展示大宋依然有複興的财力。

    另一方面,供他來賄賂安南的官員,并給行朝購買落腳的地皮。

     比起給文天祥那筆五百兩白銀的賞賜,這批财物可謂是龐大的數字。

    但陳宜中知道,裡邊很多珠寶,都是大夥捐獻出來的,包括太後的首飾。

     我還有必要回來麼?這個朝廷,到了這個地步還頻頻内鬥,除了少數手中無兵的文臣,誰肯再聽我的? 陳宜中一邊與送行的人揮手,一邊問自己。

     手中沒有兵權,職位再高,也隻有任人宰割的份兒。

    他終于明白,當年自己建議文天祥另組偏師,策應朝廷時,文天祥為什麼欣然答應,一點兒都不在乎自己這樣做,有排擠他出朝廷的嫌疑。

     文天祥是聰明人,他早已看出了,如果想為國家做些事情,離朝廷越遠,反而越能收到好的效果。

     如此說來,他為什麼還如此懇切的,請皇帝去福州駐跸呢?難道,他對皇帝的忠誠,完全是裝出來的麼。

    就像張世傑麾下的幾個地方氏族一樣? 陳宜中突然覺得非常迷茫,自诩為擅長權謀的他,第一次發現自己如此無力,如此愚蠢。

    與自己越來越遠的衆同僚,還有兩支艦隊之間的浩瀚煙波,他的目光穿不透,永遠也穿不透。

     散了朝,平章阿合馬大人坐着轎子,慢吞吞地向回走。

    與朝中的蒙古人和漢人不同,身為色目人的阿合馬,更喜歡南人發明的轎子。

    坐在這種完全有人力承擔的交通工具上,你可以享受到一種高高在上,具體的說,置身于人肩膀上的感覺。

    這種感覺,可以讓一個人的自尊心充分得到滿足,仿佛整個世界,都蜷伏在自己的腳下一般。

     三十二人擡的毛呢大轎走得很慢,聽着前邊開道的鳴鑼,和兩側護衛的馬蹄聲,阿合馬充滿怒火的心慢慢平靜。

     “那個壞了老子大計的漢人,早晚我會讓你們好看!”阿合馬默默想着,回憶着董文柄當着忽必烈的面彈劾自己縱容手下貪污的一幕。

    今天,一向對自己寵幸有加的忽必烈顯然被董柄文的話打動了,居然下令按察司對此事嚴查。

    雖然以蒙古人的粗疏,很難在自己的黨羽所做的帳目中挑出什麼纰漏來,但這事也給阿合馬提了個醒,皇帝對漢人的依仗,越來越深了,已經漸漸有超過色目人之勢。

     這可不是一個好兆頭。

    現在,大元的官秩、部門設置以及國學、官員選拔方式,已經越來越漢化。

    如果把為國理财這個差事中,再安插進幾個漢人來,可以想象,很快像自己這樣的色目人就會失勢,被徹底從朝廷中掃地出門。

    大元的人種等級,就會從蒙、色目、漢與南人,變成蒙、漢、色目與南人。

     “奶奶的,那些蒙古貴族,越來越像漢人了!”阿合馬悄悄罵了一句髒話,發洩着對伯顔等人的不滿。

    念漢人的書,替漢人說話,還能叫蒙古人麼。

    就那今天的庭議來說吧,禦史大夫伊實特穆爾、太師伊徹察喇、禦史中丞薩裡曼等,幾乎和董文柄事先統一了口徑般,根本不給自己留任何餘地。

     我要反擊,否則真主的仆從,早晚會被這些滿嘴仁義道德的家夥騎在頭上。

    阿合馬默默地想着辦法。

    雖然都是蒙古人的仆從,但二等仆從和三等仆從在地位上,差别還是很大的。

    況且,阿合馬根本瞧不起朝中那些漢人。

     按血統,漢人和南人應該是一家才對。

    可一些漢人屠殺起南人來,絲毫不比蒙古人手軟。

    朝中那些天天将忠義挂在嘴邊上的儒者,對大元的忠義,也比對他們故國多一些。

    這是江湖騙子才有的邏輯,分明是大宋的官員,投降了大元,反而成了忠心耿耿的正直臣子。

    分明藏匿了挪用了大宋府庫中的财産,被人檢舉出來後,居然能振振有辭地說,貪污敵國财産不能算貪污。

     不散貪污,難道大元還給你們授勳,鼓勵你們把大宋貪垮了不成。

    阿合馬一不小心,将自己的胡子拔下了一縷。

    老實說,在這混亂時代,無論色目人、蒙古人還是漢人,外放之後,沒有不中飽私囊的。

    差别就是誰做得更隐諱些罷了。

    董文柄今天彈劾色目人集體貪污,難道漢人官員貪污得少麼?蒙古人貪污得少麼? “大人回府——”,站在門口的管家望見轎子,遠遠地喊了一聲,把阿合馬的從思索中拉回現實。

     “這小子,今天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