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餘晖 第三章 破賊(四)
關燈
小
中
大
劉大椿端着一碗的肉湯,蹲在民宅的門檻上,低低的歎氣。
這可能是他人生最後一頓飯,他吃不下去,雖然碗裡漂着久違了的一塊馬肉,聞起來香噴噴的,讓已經斷糧兩天的他,肚子直冒酸水。
天色已經很晚了,斜陽從西邊的城頭落下去,春天的晚風徐徐吹着,血腥味道之間,帶着山林間的花香。
這種景色,讓人分外割舍不下。
“大椿,吃吧,尋思啥呢”,曾經做過張鎮孫的親兵,現在與劉大椿同營的夥長雷動走過來,挨着劉達春坐好,脫下布鞋子在門檻上磕了磕,歎着氣說道,“吃吧,吃完了,好歹做個飽鬼。
說不定閻王也看大夥臉色好,下輩子投胎投個太平盛世,省得到頭來,連魂魄都回不了鄉”! “唉”附近的幾個士兵唉聲歎氣,都知道今晚突圍,新附軍要打頭陣,心裡湧起一陣悲涼。
“你說,咱們這叫什麼事兒,早知道這個結果,還不如死在廣州了”!一個士兵恨恨地把木碗砸在地上,臉上的刺青不住抽動。
宋軍自古有在士兵臉上刺字的習慣,蒙古人來了,将這個傳統發揚光大。
所有新附軍小兵臉上都刺有字,即使化了裝逃掉,也會被百姓們認出來。
等待他們的命運早已寫好,突圍出去後,要麼是被邵武百姓抓回來獻給破虜軍,要麼是被其他地方的官府收攏,押回廣州,再次跟着蒙古東征西讨。
“是啊,本以為跟着張制置投降,能過幾天平安日子,誰知道,隻多活了六個月,還落了個罵名”。
大夥七嘴八舌地議論着,歎息着。
哀歎着命運的不公平。
他們都是廣州的鄉兵,北元名将達春率領三路大軍,兵臨城下,制置使張鎮孫及侍郎譚應鬥以城降,大夥都是當兵的,還能有什麼辦法,跟着降呗。
誰料到降了沒幾天,就被頁特密實帶着來打文天祥,那文天祥是凡人輕易能碰的麼,大宋狀元,文屈星下界。
這不是,幾萬人,被人家幾千人打敗了,連回去的命都沒有。
“唉,守守不住,降又降不得,甯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啊”。
雷動穿好鞋子,開始檢查綁腿,“咱們那時候,不降也得降。
降了,達春那老匹夫頂多是拆了廣州城,不降,全城百姓都得被屠了。
可惜咱張大人,降了大元,心裡還念着大宋。
本以為是權宜之計,誰料想達春老匹夫看透了大人的心思,扣了他的家眷,硬逼着大人來邵武送死!” “你說什麼,張大人是詐降?”劉大椿手裡的木碗晃了晃,差點把肉湯潑到地上。
“詐降不詐降我不知道,反正,除了那個楊曉榮,沒一個人願意抱蒙古人的粗腿”,雷動壓低了聲音,啞着嗓子,半真半假地說道,“我聽說,張大人本來想緩一緩,等張世傑大人率軍登岸,來個裡應外合,沒想到,張世傑大人帶着皇帝遠走七星洋。
咱們張大人的家眷又被達春扣了,才不得不受制于人,唉,可惜啊,那天殺的毒箭,偏偏落在張大人和譚大人頭上……”。
“是啊,誰料到呢”,幾個士兵歎息着說,幻想着能跟着張鎮孫背後捅鞑子一刀的情景。
這是一種非常矛盾的心理。
亂世之中,很難說哪個選擇更正确。
半年來,蒙古人攻城掠地,所向披靡。
凡是被強攻下來的地方,結局就是屠城。
先是泸州糧盡,為元萬戶圖們達勒所破,安撫王世昌自經死,合城百姓被殺。
元東川副都元帥張德潤破涪州,守将王明及總轄韓文廣、張遇春,皆被殺,蒙古人屠城三日。
紹慶、南平等州降了,百姓受到的損失相比起來反而小。
除了一些破城後司空見慣的暴行外,至少一些人生命得到了保全。
作為本鄉本土的鄉兵,感情上,他們還是認可張鎮孫不戰而降的行為。
同時,如果有獲勝的希望,他們也期待着能給鞑子些苦頭吃。
“可惜,現在咱們想捅鞑子一刀,也晚了”,有人低聲嘟囔道。
“未必,就看爺幾個有沒有膽子。
到目前為止,求援的人馬沒一路活着沖出重
這可能是他人生最後一頓飯,他吃不下去,雖然碗裡漂着久違了的一塊馬肉,聞起來香噴噴的,讓已經斷糧兩天的他,肚子直冒酸水。
天色已經很晚了,斜陽從西邊的城頭落下去,春天的晚風徐徐吹着,血腥味道之間,帶着山林間的花香。
這種景色,讓人分外割舍不下。
“大椿,吃吧,尋思啥呢”,曾經做過張鎮孫的親兵,現在與劉大椿同營的夥長雷動走過來,挨着劉達春坐好,脫下布鞋子在門檻上磕了磕,歎着氣說道,“吃吧,吃完了,好歹做個飽鬼。
說不定閻王也看大夥臉色好,下輩子投胎投個太平盛世,省得到頭來,連魂魄都回不了鄉”! “唉”附近的幾個士兵唉聲歎氣,都知道今晚突圍,新附軍要打頭陣,心裡湧起一陣悲涼。
“你說,咱們這叫什麼事兒,早知道這個結果,還不如死在廣州了”!一個士兵恨恨地把木碗砸在地上,臉上的刺青不住抽動。
宋軍自古有在士兵臉上刺字的習慣,蒙古人來了,将這個傳統發揚光大。
所有新附軍小兵臉上都刺有字,即使化了裝逃掉,也會被百姓們認出來。
等待他們的命運早已寫好,突圍出去後,要麼是被邵武百姓抓回來獻給破虜軍,要麼是被其他地方的官府收攏,押回廣州,再次跟着蒙古東征西讨。
“是啊,本以為跟着張制置投降,能過幾天平安日子,誰知道,隻多活了六個月,還落了個罵名”。
大夥七嘴八舌地議論着,歎息着。
哀歎着命運的不公平。
他們都是廣州的鄉兵,北元名将達春率領三路大軍,兵臨城下,制置使張鎮孫及侍郎譚應鬥以城降,大夥都是當兵的,還能有什麼辦法,跟着降呗。
誰料到降了沒幾天,就被頁特密實帶着來打文天祥,那文天祥是凡人輕易能碰的麼,大宋狀元,文屈星下界。
這不是,幾萬人,被人家幾千人打敗了,連回去的命都沒有。
“唉,守守不住,降又降不得,甯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啊”。
雷動穿好鞋子,開始檢查綁腿,“咱們那時候,不降也得降。
降了,達春那老匹夫頂多是拆了廣州城,不降,全城百姓都得被屠了。
可惜咱張大人,降了大元,心裡還念着大宋。
本以為是權宜之計,誰料想達春老匹夫看透了大人的心思,扣了他的家眷,硬逼着大人來邵武送死!” “你說什麼,張大人是詐降?”劉大椿手裡的木碗晃了晃,差點把肉湯潑到地上。
“詐降不詐降我不知道,反正,除了那個楊曉榮,沒一個人願意抱蒙古人的粗腿”,雷動壓低了聲音,啞着嗓子,半真半假地說道,“我聽說,張大人本來想緩一緩,等張世傑大人率軍登岸,來個裡應外合,沒想到,張世傑大人帶着皇帝遠走七星洋。
咱們張大人的家眷又被達春扣了,才不得不受制于人,唉,可惜啊,那天殺的毒箭,偏偏落在張大人和譚大人頭上……”。
“是啊,誰料到呢”,幾個士兵歎息着說,幻想着能跟着張鎮孫背後捅鞑子一刀的情景。
這是一種非常矛盾的心理。
亂世之中,很難說哪個選擇更正确。
半年來,蒙古人攻城掠地,所向披靡。
凡是被強攻下來的地方,結局就是屠城。
先是泸州糧盡,為元萬戶圖們達勒所破,安撫王世昌自經死,合城百姓被殺。
元東川副都元帥張德潤破涪州,守将王明及總轄韓文廣、張遇春,皆被殺,蒙古人屠城三日。
紹慶、南平等州降了,百姓受到的損失相比起來反而小。
除了一些破城後司空見慣的暴行外,至少一些人生命得到了保全。
作為本鄉本土的鄉兵,感情上,他們還是認可張鎮孫不戰而降的行為。
同時,如果有獲勝的希望,他們也期待着能給鞑子些苦頭吃。
“可惜,現在咱們想捅鞑子一刀,也晚了”,有人低聲嘟囔道。
“未必,就看爺幾個有沒有膽子。
到目前為止,求援的人馬沒一路活着沖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