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餘晖 第一章 廟算(二)

關燈
閩地的春天來得早,才二月光景,已經是群英亂飛,姹紫嫣紅滿樹了。

    路兩邊被戰火焚燒過的農田,以人意想不到的速度恢複着生機。

    早起的農夫赤着腳踩進泥水裡,用簡陋的農具平整着土地,清理掉雜草,為即将到來的插秧節氣做最後的準備。

     如果沒人告訴你這裡兩個月前剛剛發生過一場戰争,看到路邊的景色,你絕對會覺得現在是太平盛世。

    忙碌的農夫,行色匆匆的商販,點綴着春日的繁榮,就連遠道而來的販貨車隊,都帶着别處難以見到的生命活力。

     十幾輛馬車,迤逦行在鄉間小路上。

    趕車的老闆一邊吆喝着牲口,一邊嬉笑着聊着平話裡的故事,大元朝的事情大夥看不懂,也不敢說,已經亡了的西夏國,就成了平話裡最好的題材,行路人解悶的對象。

     “卻說那黨項人元昊建立大夏國,卻識不得幾個字,心中氣惱,就下了一道聖旨,讓大臣自造西夏文字,大臣不知道怎麼造,恭請聖上明示”車老闆輕輕挽了個鞭花,在春日的晴空裡打出一聲清脆的響。

    “元昊就說了,這個好辦哪,漢字一個字八畫,咱們黨項字就十六畫。

    如果漢字十六筆,咱們黨項字就三十二筆,總之,隻能比漢字複雜,不能比漢字簡單”。

     “那還叫字麼”,護車的江湖漢子們爆發出一陣大笑,有人拼命憋着笑意,上氣不接下氣的問道,“那麼做,一張紙上能寫幾個字啊”。

     “那不用管,反正造字的皇上,也不認識他的西夏字。

    ” 人群中又是一陣哄笑,所有人都明白,車老闆數落的絕對不是西夏。

    蒙古方塊字已經頒行全國,蒙古将軍們不認識,有骨氣的宋人不屑去學。

    真正懂得方塊字的,除了造字者本人,就剩下那些厚臉皮鑽營的家夥。

     車隊的主人蘇衡懶洋洋的在敞篷馬車上靠着,任由着屬下們胡鬧。

    提心吊膽走了數百裡路,大夥難得輕松一回。

    如此豔麗的春光裡,就讓大夥高興一下吧。

    全國各地,也就剩下邵武一個讓人看過後還可以笑出聲的地方了。

     一路行來,雖然行色匆匆的百姓依舊衣衫褴褛,但至少看向人的眼神中,沒有生命朝夕不保的驚惶。

    偶而在林間還能飄過一兩首山歌,那是當地少女采茶時特有的旋律。

    馬路是剛剛平整過的,個别地方還能分辨出新土的顔色。

    路邊的排水溝是剛挖出的,泥塊下,還殘留着鐵鎬的痕迹。

    個别地方還有人在勞作,穿着号坎的士兵和當地百姓混在一起,一邊用閩南土語唠着家常,一邊麻利地擺弄手上的家什。

     與蒙古鐵蹄踐踏過的其他地方相比,這裡就是世外桃源。

    越靠近邵武城,這種恍然世外的感覺越清晰。

    而這一切變化,不過是兩個多月内發生的事。

     轉過一個山窪,眼前道路驟然變窄。

    幾個身穿宋軍服色的士兵從山石後閃出來,閃着弩箭對準了商隊。

     “什麼人,口令”!帶隊的小校大聲喊道。

     “平安”,蘇衡被突然出現的情況吓了一個激靈,從馬車上直起身子答道。

     聽對方答出了暗号,馬路上緊張氣氛稍緩,帶隊的小校揮揮手,讓士兵将弩弓下壓,不再對準人。

    上前幾步,和氣的問道:“客人從哪裡來,誰給你開的路引”。

     “北邊,經過光澤,遊走四方的清蓮真人介紹而來,光澤城張大人給開的路引”。

    蘇衡用從懷裡掏出一個蓋着大印的路引,試探着遞到小校面前。

    出乎他的預料,手中攔路的小校居然識字,拿起路引看了看,還給蘇衡,手一揮,讓屬下讓開了山路。

     蘇衡沒想到這麼容易就可以過關,楞了楞,将掏出了一半的“茶點錢”又放回了口袋裡,招呼車隊啟程,緩緩走進了前方的無邊春色中。

    從始至終,沒有一個士兵上前翻檢他帶的貨物,把關的小校也沒給他半點難堪。

     “掌櫃的,走南闖北這麼多年,這回咱算開了眼了”,趕車的老闆悶頭趕了一段路,贊歎着說道。

     “是啊,杭州到泉州,走到哪裡不是處處收費,關關要錢,惟獨這邵武軍,從咱們入了境,就沒有送過一個子兒的孝敬錢,文大人啊,名不虛傳!”。

    蘇衡贊歎着,想着臨來前東家的交待的話,“這錢賺不賺不打緊,關鍵是看清楚了邵武那邊的動向,看看文大人那裡到底有沒有中興的作為。

    如果有,這條商路咱豁出命也值得走,要是還和當年賈丞相治政時一個樣子,給多少真金白銀,也就是這一錘子買賣”。

     一路上,蘇衡一直按東家吩咐留心比較邵武軍和大元控制地的不同。

    蘇家是名門望族,康王過江的時候出了海,在雞籠落腳經商。

    買賣一直做到麻邑(馬來西亞),天竺。

    中原改朝換代,對蘇家的商業影響巨大,所以家主蘇誠一直關注中原局勢,希望能早日看到群雄逐鹿的最後結果。

     從目前的結果上來看,蘇衡對文天祥治政功績評價不錯。

    除去彼此都是漢人的感情因素外,商隊在距離邵武最近的建甯府所見所聞,給大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些新近歸附大元的官吏,還是如在大宋時一樣貪婪。

    底下的随從刮起地皮來,也絲毫沒因改朝換代而手軟。

    特别是看到商隊前行方向是邵武和建甯交界後,更是百般刁難,若不是蘇衡手裡有泉州蒲家開的路引,連馬車都得被那把刮地皮的家夥生吞下去。

     “可惜,文大人管轄的地方太小了,并且打下了邵武後,隻是派兵四處襲擾,似乎開拓之心不足”。

    趕車的老闆四下看了看,低聲和蘇衡議論。

     “老方啊,别那麼沒眼光,你看看剛才那幾個兵的舉止,像是守成的樣子麼。

    恐怕是養精蓄銳,不動則已,一動舉世皆驚呢。

    就像去年他隐身于百丈嶺,誰能料到蟄伏數月後,他能一戰定邵武”。

    蘇衡搖搖頭,以一個生意人的頭腦推斷着文天祥的目的。

     “是啊,一戰定邵武,再戰震汀州,周圍十幾路豪傑,沒一個敢向他發兵的”,姓方的人笑了笑,将手中的鞭子交給了真正的車老闆,自己跳上馬車,斜坐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