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斜陽 第三章 選擇(二)

關燈
福建宣慰副使黃去疾縮在皮袍子裡,激靈靈打了個冷戰。

     在亂世中,做一個擇主而侍的臣子很難。

    縱使像黃去疾這樣自诩為擅于申時度勢者,有時候内心深處也很迷茫。

    當年他靠拍賈似道的馬屁官運恒通。

    賈似道倒台後,他又憑借敏銳的政治嗅覺投靠了陳宜中。

    雖然作為一個兼職武将,他黃某人屢戰屢敗,但這不妨礙他一路加官進爵。

     如果不是遇上了文天祥,憑借當年的升官速度,黃去疾可以保證自己在大宋滅亡之前,能升到樞密副使,以副丞相的身份體面的投降北元,慷慨的大元皇帝忽必烈肯定會授予他與丞相相當的文職。

    雖然大元初立,十來個丞相封得有點多,但畢竟挂着丞相的名号,可以光宗耀祖。

     可自從遇到文天祥後,一切機會都被這個倔強的書生攪了。

    他居然要求自己帶着軍隊北上抗敵。

    蒙古兵是那麼好惹的麼,黃去疾至今還記得在杭州外圍與北軍那次遭遇,他所部伍萬多人被三千多敵軍殺得潰不成軍。

    那還是蒙古人剛渡長江,不适應江南水網地形的時候。

     于是,黃大人英明果斷的率部棄“暗”投“明”了,拉着大将吳浚,将汀州獻給了北元。

    誰料到北元皇帝忽必烈手下太守一級的宋将太多了,已經不稀罕。

    居然派了個太監來問,“汝等何降之易耶?”,好在黃去疾早有準備,貼切的回答道,“賈似道專國,每優禮文士而輕武臣,臣等久積不平,故望風送款。

    ” 忽必烈聽了這話,派遣中書左丞叱責說,“似道實輕汝曹,特似道一人之過,汝主何負焉!正如汝言,則似道輕汝也固宜!”這不是直接打人的臉麼,賈似道輕視大夥,居然是應該的,早知道這樣,黃去疾絕對不會這麼晚投降。

     “阿嚏”!黃去疾打了個噴嚏,眼淚鼻涕一塊向下流。

    邵武軍地處山中,不像汀州的氣候那麼暖和。

    想着心事,悔意重重的他愈發覺得寒冷。

    白銅造的火盆裡,添滿了上好的香炭,依然壓不住空氣中的寒意。

     早知道文天祥會退入武夷山中,黃去疾就不會跟着頁特密實來邵武了。

    原計劃跟在蒙古人後邊,撈些戰功,讓朝廷裡瞧不起自己的人就此刮目相看,順便在邵武這地兒的金坑銀礦之間撈上一票,将來好打點上司。

    誰知道,頁特密實這個莽夫打下了邵武後,忙着去抄大宋朝廷的老窩,帶着蒙古兵跑了,把他黃大人委任為新附軍都督,給蒙古人看家。

     這家是那麼好看的麼?文天祥就在百丈嶺中,今天出兵襲擊江源,明天騷擾建甯,幾千兵馬神出鬼沒,像長了翅膀一般,一擊便退。

    江源銀場,建甯金場,幾個月來,凡是能産金銀的地方,被文瘋子抄了個遍。

    不但害得汀州、邵武兩地的守将大折錢财,還拖累得朝廷發怒,下旨叱責福建路的降官們征剿殘匪不利。

    命令福建參政知事王積翁迅速入山,平息文部餘孽。

     百丈嶺,就在邵武軍的轄地内。

    一群降兵降将推來推去,剿滅文天祥的重任,當仁不讓的落到了黃去疾的肩膀上。

    想想福建參政知事王積翁布置任務時那副嘴臉,黃去疾就覺得頭疼。

    瞎子都看得出來這個姓王的家夥在幸災樂禍。

    去年張世傑攻打泉州,他派人和宋軍暗通款曲,被漢軍副都元帥劉深參了。

    一口邪火沒地方發,逮着誰就把誰向火坑裡送。

    這福建路上,除了蒲壽庚,就是黃去疾對他王積翁的前途威脅大。

    所以明知黃去疾沒膽子去捋文天祥的虎須,王積翁還是命令黃去疾三個月之内消滅匪患。

     “唉,貳臣難為啊”,黃去疾歎息着,将手爐放到了檀香木書案上。

    機靈的婢女趕緊跑上前,将黃大人的手爐擦幹淨,收好,換過一壺香茶給大人消渴。

     “你們下去吧,讓師爺把王将軍和李将軍他們找來,商讨對敵的辦法”,黃去疾揮揮手,斥退了忙碌的婢女和書童。

    思前想後,這入山剿匪的事情還得安排,現在不比當初,眼看着大宋就要油盡燈枯了,新附軍對于朝廷來說已經屬于雞肋。

    如果不起到點威懾地方的作用,誰知不講情面忽必烈會怎麼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