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斜陽 第二章 百煉(一)
關燈
小
中
大
軍呢”,苗春咽下最後一口菜粥,擺出一幅少見多怪見多識廣的神态。
拍拍屁股,小跑着去洗竹碗。
個别隊的士兵已經開始集結,閩王台前,臨時開出來的校場上傳來隊官們蹩腳的口令聲,“籽(左)、右、“籽”,“籽(左)、右、“籽”! 角鼓聲聲,夜涼如水,打着哈欠的士兵在軍官的帶領下,巡營、定更、點名、值夜、唱更。
雞啼,月落,天色漸漸發亮,士兵們手忙腳亂的爬出帳篷,整隊,晨煉。
大小将領排在士兵中間,一同踏上百丈嶺的土坡。
山路邊,樹葉已經發紅,發黃,慢慢開始凋落随風。
伴着一個個日出日落,踏在落葉上的腳步一天比一天堅定。
同樣一夥人,身上漸漸出現了不同的神采。
營門旗杆上,高挂着逃兵的人頭,士兵們排着整齊的隊伍從旗杆下走過,臉上沒有一絲憐憫。
“破虜”,一杆紅色的大旗在山間迎風招展,舉戰旗的士兵是個二十幾歲的彪形大漢,驕傲的仰着頭,跑在隊伍的最前方,腳步堅定而有力。
早起給牲口割草的山民在揉着眼睛,清晨的陽光照亮他臉上的困惑。
這還是文家軍麼?,一個多月,居然變化這麼快?老漢心中突然升起了早日走出深山,返回故園的希望,哼着閩鄉小調繼續割草。
手中的鐮刀是和山上的文家軍以易貨的方式換來的,比起原來用得那種,鋒利得多,也輕便得多。
月明星稀,幾個士兵的身影敏捷地消失在草叢内。
明哨、暗哨、流動哨,一個個哨位上,閃爍着豹子一樣的眼睛。
數個夜行人試圖靠近大營,才走進百丈嶺,就已經被發現。
幾聲口令對過後,發現敗露行藏的夜行人試圖逃走,沒幾步,就被弓箭追上,釘倒在樹林邊。
中軍帳内燈火通明,大小将領在竹子編成的馬紮上坐成數排,石頭搭建的黑闆上,文天祥用白垩為筆,邊寫邊講:““遊軍之形,乍動乍靜,避實擊虛,視赢撓盛,結陳趨地,斷繞四經”,此乃風後氏所創經典戰術,适用于敵衆我寡的惡劣形勢。
如今,無論從士兵數量和作戰能力上,破虜軍都與北元有很大差距,所以,在此特殊階段,遊擊戰乃我軍作戰重點。
我們的原則是,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在運動中,消滅敵人有生力量!” 第一标副統領張唐瞪圓了環眼,嘴巴張大得可以塞進一個拳頭。
每一天,眼前的文丞相都能給大夥驚喜。
遊擊戰,這個提法太新穎了,而那些原則和方法,卻恰恰附和目前破虜軍的實際情況。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此乃遊擊戰的要訣。
欲達到這一點,我軍必須比元軍擁有更強的行軍能力。
在對方多為騎兵,我軍多為步兵的情況下,我們現在所處的地域,”配合着文天祥的手勢,幕僚們挂起一幅地圖,上面,标記着福建地區的所有山川與河流。
文天祥在地圖上用手點了點,繼續講道:“多山,多溪,不便騎兵展開。
蒙古人與隻能憑借兩條腿與我們比行軍,一旦雙方交手,我希望諸位能牽着他們在山路上兜圈子,把他們……”,文天祥在黑闆上寫下了後世對遊擊戰成果的經典描述,“肥的拖瘦,瘦的拖垮,垮的拖死”。
“哄”,諸将發出一陣大笑,用竹枝削成的筆埋頭苦記,恨不得将每一個字都印在心裡。
“以襲擊為主的進攻,是遊擊戰的基本作戰形式。
所以,斥候的作用非常重要,我們必須充分了解敵情,才能捕捉到戰機所在…….” 負責情報分析和間諜防範的劉子俊神情一凜,身體坐得筆直。
“而附近的百姓,則是我們生存發展的依托,讓他們知道我們與元軍,甚至與大宋原有的軍隊之不同,才能取得他們的支持和信任,主動為我們提供需要的情報和兵源、給養……”,文天祥慢慢講着,将自己能理解的每一條戰術原則灌輸給麾下将領。
與張宏範、達春,索都這些身經百戰的元将相比,破虜軍的将領指揮能力不足,做戰經驗也寥寥。
但自己掌握的,卻是一種全新戰略思維。
從接受這種思維的角度上而言,破虜軍将領已經起步,而元軍對此還一無所知。
這就是收獲,文天祥知道自己在一點一滴積累着大宋複國的希望。
放下筆,走進将領們中間,與他們愉快的交流對新戰術的看法,耐心的解答大夥不理解的問題。
他不需要盲從的武夫,他需要獨當一面的大将。
他希望,假以時日,百丈嶺上走出去的每一個士兵,都能成為一粒火種。
格擋、招架、墊步、躲閃,文天祥喘着粗氣,被陪練的張狗蛋逼得連連後退。
畢竟是文人出身,才一會兒功夫,額角已經滿是汗水。
擔任教官的杜浒輕輕咳嗽了一聲,給張狗蛋使了個顔色。
隊長張狗蛋正鬥得興起,怎聽得見。
上步,旋身,收腕,推刃,“啪”的一聲脆響,文天祥手中的木刀被擊飛了出去,落到沙地上打起一道煙塵。
整個訓練場刹那間鴉雀無聲。
張狗蛋沒聽到預料中的喝彩,猛然意識到自己行為魯莽,文大人是一國丞相,當着這麼多人面擊落他手中的兵器,這讓他的臉向哪裡擱。
“大人”,劉子俊狠狠橫了張狗蛋一眼,快步上前,遞過一把熱毛巾。
文天祥笑了笑,将毛巾輕輕推開。
跑到訓練場邊,一個不落地做了十次伏地挺身,撿起刀,又回到了張狗蛋面前。
拍拍屁股,小跑着去洗竹碗。
個别隊的士兵已經開始集結,閩王台前,臨時開出來的校場上傳來隊官們蹩腳的口令聲,“籽(左)、右、“籽”,“籽(左)、右、“籽”! 角鼓聲聲,夜涼如水,打着哈欠的士兵在軍官的帶領下,巡營、定更、點名、值夜、唱更。
雞啼,月落,天色漸漸發亮,士兵們手忙腳亂的爬出帳篷,整隊,晨煉。
大小将領排在士兵中間,一同踏上百丈嶺的土坡。
山路邊,樹葉已經發紅,發黃,慢慢開始凋落随風。
伴着一個個日出日落,踏在落葉上的腳步一天比一天堅定。
同樣一夥人,身上漸漸出現了不同的神采。
營門旗杆上,高挂着逃兵的人頭,士兵們排着整齊的隊伍從旗杆下走過,臉上沒有一絲憐憫。
“破虜”,一杆紅色的大旗在山間迎風招展,舉戰旗的士兵是個二十幾歲的彪形大漢,驕傲的仰着頭,跑在隊伍的最前方,腳步堅定而有力。
早起給牲口割草的山民在揉着眼睛,清晨的陽光照亮他臉上的困惑。
這還是文家軍麼?,一個多月,居然變化這麼快?老漢心中突然升起了早日走出深山,返回故園的希望,哼着閩鄉小調繼續割草。
手中的鐮刀是和山上的文家軍以易貨的方式換來的,比起原來用得那種,鋒利得多,也輕便得多。
月明星稀,幾個士兵的身影敏捷地消失在草叢内。
明哨、暗哨、流動哨,一個個哨位上,閃爍着豹子一樣的眼睛。
數個夜行人試圖靠近大營,才走進百丈嶺,就已經被發現。
幾聲口令對過後,發現敗露行藏的夜行人試圖逃走,沒幾步,就被弓箭追上,釘倒在樹林邊。
中軍帳内燈火通明,大小将領在竹子編成的馬紮上坐成數排,石頭搭建的黑闆上,文天祥用白垩為筆,邊寫邊講:““遊軍之形,乍動乍靜,避實擊虛,視赢撓盛,結陳趨地,斷繞四經”,此乃風後氏所創經典戰術,适用于敵衆我寡的惡劣形勢。
如今,無論從士兵數量和作戰能力上,破虜軍都與北元有很大差距,所以,在此特殊階段,遊擊戰乃我軍作戰重點。
我們的原則是,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在運動中,消滅敵人有生力量!” 第一标副統領張唐瞪圓了環眼,嘴巴張大得可以塞進一個拳頭。
每一天,眼前的文丞相都能給大夥驚喜。
遊擊戰,這個提法太新穎了,而那些原則和方法,卻恰恰附和目前破虜軍的實際情況。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此乃遊擊戰的要訣。
欲達到這一點,我軍必須比元軍擁有更強的行軍能力。
在對方多為騎兵,我軍多為步兵的情況下,我們現在所處的地域,”配合着文天祥的手勢,幕僚們挂起一幅地圖,上面,标記着福建地區的所有山川與河流。
文天祥在地圖上用手點了點,繼續講道:“多山,多溪,不便騎兵展開。
蒙古人與隻能憑借兩條腿與我們比行軍,一旦雙方交手,我希望諸位能牽着他們在山路上兜圈子,把他們……”,文天祥在黑闆上寫下了後世對遊擊戰成果的經典描述,“肥的拖瘦,瘦的拖垮,垮的拖死”。
“哄”,諸将發出一陣大笑,用竹枝削成的筆埋頭苦記,恨不得将每一個字都印在心裡。
“以襲擊為主的進攻,是遊擊戰的基本作戰形式。
所以,斥候的作用非常重要,我們必須充分了解敵情,才能捕捉到戰機所在…….” 負責情報分析和間諜防範的劉子俊神情一凜,身體坐得筆直。
“而附近的百姓,則是我們生存發展的依托,讓他們知道我們與元軍,甚至與大宋原有的軍隊之不同,才能取得他們的支持和信任,主動為我們提供需要的情報和兵源、給養……”,文天祥慢慢講着,将自己能理解的每一條戰術原則灌輸給麾下将領。
與張宏範、達春,索都這些身經百戰的元将相比,破虜軍的将領指揮能力不足,做戰經驗也寥寥。
但自己掌握的,卻是一種全新戰略思維。
從接受這種思維的角度上而言,破虜軍将領已經起步,而元軍對此還一無所知。
這就是收獲,文天祥知道自己在一點一滴積累着大宋複國的希望。
放下筆,走進将領們中間,與他們愉快的交流對新戰術的看法,耐心的解答大夥不理解的問題。
他不需要盲從的武夫,他需要獨當一面的大将。
他希望,假以時日,百丈嶺上走出去的每一個士兵,都能成為一粒火種。
格擋、招架、墊步、躲閃,文天祥喘着粗氣,被陪練的張狗蛋逼得連連後退。
畢竟是文人出身,才一會兒功夫,額角已經滿是汗水。
擔任教官的杜浒輕輕咳嗽了一聲,給張狗蛋使了個顔色。
隊長張狗蛋正鬥得興起,怎聽得見。
上步,旋身,收腕,推刃,“啪”的一聲脆響,文天祥手中的木刀被擊飛了出去,落到沙地上打起一道煙塵。
整個訓練場刹那間鴉雀無聲。
張狗蛋沒聽到預料中的喝彩,猛然意識到自己行為魯莽,文大人是一國丞相,當着這麼多人面擊落他手中的兵器,這讓他的臉向哪裡擱。
“大人”,劉子俊狠狠橫了張狗蛋一眼,快步上前,遞過一把熱毛巾。
文天祥笑了笑,将毛巾輕輕推開。
跑到訓練場邊,一個不落地做了十次伏地挺身,撿起刀,又回到了張狗蛋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