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講 劉邦勝利之謎

關燈
王都回到了自己的封地,叫做“之國”。

    之乎者也的之,“之”就是去的意思,到自己的封國去,劉邦也往漢中走,這時候張良就來向劉邦告别,說我本來是韓王的人,我現在還要回到韓王的身邊去,我臨走有一個建議,建議你燒掉棧道,棧道是怎麼回事?給大家看一個圖,這塊地方就是漢中,就是南鄭,這個地方是鹹陽,從鹹陽到漢中這個地方,那個路是不好走的,所以很多地方要淩空在山上用木頭這些東西修一條路,一條便道,這個叫棧道。

    張良說,你把這個棧道燒了,讓項羽放心,表示你非常高興、樂意地、滿足地接受了他的封賜,準備就在漢中那一畝三分地上,老婆、孩子、熱炕頭了,沒有什麼野心了,把棧道燒了,劉邦馬上采納這個建議,把棧道燒了。

     劉邦來到漢中以後,軍心極不穩定,因為劉邦的軍隊都是楚人,跟着劉邦出來打仗盼望的是衣錦還鄉,怎麼結果把他弄到這個地方來跟充軍差不多,誰願意在這兒待,再一看劉邦把棧道也燒了,覺得劉邦這個人也沒有什麼雄心壯志,跟着他能有前途嗎?所以他手下的将領,兵士一批一批地逃亡,其中就包括來投奔劉邦的韓信。

    而這個時候,蕭何發現韓信的逃走連夜把韓信追了回來,讓劉邦拜韓信做了大将軍。

    這就是著名的“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

     韓信當了大将軍以後,就對劉邦說,大王,我們不能待在這兒,你願意待在這兒嗎?劉邦說,誰願意待在這鬼地方,我不是沒辦法嗎?韓信說,辦法是有的。

    關鍵是時機,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劉邦說,為什麼?他說,現在軍心思歸,天下未定,現在天下還是一個紛紛亂亂的時候,韓信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項羽封了這些諸侯以後,很快齊這個地方,就是山東這個地方就亂起來了,項羽當時封王的時候把齊一分為三,像秦一樣,一分為三,封了三個王,這三個王互相是不服氣的,而在滅秦鬥争當中,最有功勞的一個齊國原來的丞相叫田榮的,項羽不封他,項羽不喜歡他,田榮就開始鬧事,齊國鬧得一塌糊塗,最後反了。

    項羽帶兵就去平定齊國,然後韓信說,這個時候大概是漢元年八月份的事情,韓信說這是個最好的時機,一旦天下定下來,沒有人再願意打仗了,現在是有人願意打仗的時候,我們現在應該馬上出關。

    劉邦說,現在我棧道都燒掉了,怎麼辦?韓信給他出了一個主意,八個字,“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當然這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我得給大家交代一下,這是《史記》裡面沒有記載的,實際上是小說家言。

    這是漢元年八月份的事,從此揭開了長達四年多之久的楚漢戰争的帷幕。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劉邦能夠一步一步走向勝利,最終奪取全國政權的第三個原因。

    這個原因是這樣的,在逆境面前保持堅定的信念,又有出奇制勝的策略。

     劉邦出關以後,戰争并不順利,他曾經是順利的,因為他是乘虛而入,因為項羽帶的人馬在齊忙活着,南邊這邊他根本就控制不了,所以劉邦帶着軍隊一路凱歌,一口氣打到什麼地方?打到了彭城。

    彭城是什麼地方呢?就是現在江蘇省徐州市,是項羽西楚霸王的國都。

    這可以說是非常大的一個勝利了,劉邦的軍隊打進彭城以後就不客氣了,吃、喝,大擺酒宴,把項羽儲存在彭城的好酒都開了壇,日夜酒會。

    項羽當然不能容忍了,那小子端了我的老窩。

    于是項羽帶了一班人馬,都是精兵強将從北方南下反撲過來,和劉邦決戰。

     這個劉邦打仗确實是不如項羽,項羽這個時候人數雖然少,結果把劉邦打得是落花流水,這場戰争打到什麼程度呢?打到劉邦死的人有10萬人,這10萬人的屍體都掉到河裡面,把一條河都堵住了,變成一個壩,攔洪壩了,到這種程度,幾乎劉邦要全軍覆沒。

     這個時候老天爺幫忙,突然刮起一陣飓風,這個風是朝楚軍的方向刮的,刮得是飛沙走石,不見天日,楚軍都睜不開眼睛,在這個關頭,劉邦才帶了極少數人逃出這個重圍,逃出去劉邦就從彭城往沛縣跑,他想把自己的家小,因為他還有父親,還有老婆,還有孩子,還有兩個孩子,就是呂後生的,一個是後來的漢惠帝,一個是後來的魯元公主,想把家小接回去,結果跑到沛縣呂後、父親已經找不到了,隻找到了兩個孩子,劉邦就把這兩個孩子裝到車上,由他的車夫夏侯嬰,夏侯嬰也是我們前幾次講座一再談到的一個人,太仆夏侯嬰趕着馬車逃命。

    情急之中劉邦甚至做了這樣的事,把兩個孩子推下車去,他覺得車跑得太慢了,把兩個孩子推下去了,推下去以後,夏侯嬰馬上勒住馬跳下去,把兩個孩子抱上來裝進去又跑,跑了一段,劉邦又覺得不行,又把兩個孩子推下去,夏侯嬰又跳下去把這兩個孩子抱上來,一共三次,最後夏侯嬰說了,說大王怎麼能這樣,事情再緊急,我們不能把車趕快一點嗎?劉邦這才不再把孩子推下去,也可見當時的情況狼狽到了什麼程度,也可見這個人心狠到什麼程度。

    至于他的父親劉太公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