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講 劉邦勝利之謎

關燈
讓我們所有的将士飽餐一頓,給我把劉邦滅了。

     當時的情況是什麼樣呢?項羽兵力四十萬,号稱一百萬,劉邦的兵力十萬,号稱二十萬,劉邦如果和項羽打它一仗的話,那叫“以卵擊石”,根本就不是對手,可以說此刻的劉邦是危在旦夕。

    幸虧這個時候項羽的隊伍裡面也出來一個通風報信的,此人是誰呢?項羽的叔叔,項伯,項伯和張良是好朋友,他知道張良現在在劉邦的軍隊裡,明天大軍出發,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城門失火,也得殃及池魚。

    大軍開将過去,張良很可能也就死于戰争。

    所以他連夜從鴻門到霸上,去給張良通風報信,當時鴻門離霸上是四十裡路。

    項伯把這個情況告訴張良以後,張良說,讓我想一想,項伯說,你不要想,你走,你何必和劉邦一起同歸于盡呢?趕快跟我走。

    張良說,不行,他說,我本來是韓王的人,是韓王讓我到沛公這裡來的,來幫助沛公的,我現在不辭而别,這是不仗義的,我得跟沛公說一聲,于是張良馬上去見劉邦,向他報告有這樣的情況,劉邦說,“為之奈何”,這可怎麼辦?張良說,誰給你出的主意,要你把函谷關把守起來。

    劉邦說,哎呀,不是有一個謀士,他說我隻要把這個門一關,這個地方就是我的了。

    張良說,這個馊主意啊,請你想一想,你打得過項羽嗎?司馬遷寫道:“沛公默然”。

    劉邦沉默了好半天說“固不如也”,實在是打不過,“且為之奈何?”那怎麼辦呢?張良說,現在隻有一個辦法,請項伯說情。

     于是張良就把項伯請進來了,劉邦就說,項伯,老哥,你看這個事是這樣的,這個項将軍恐怕是誤會我了,我這個怎麼敢背叛項将軍呢?我是派兵在函谷關把守,那是防強盜的,我怎麼會是防項将軍的呢?幫我說說,幫我說說,說說。

    項伯說好吧,我就幫你說說吧,于是項伯晚上又連夜回到項羽軍中,如是這番的說了一遍,然後說了,侄子,賢侄啊,劉邦,你最好不要殺他,人家是功臣,秦剛剛被我們滅掉,你就殺功臣,這講不過去嘛。

    項羽就答應了。

     到了第二天早晨,劉邦就帶着張良,樊哙這些人,就從霸上到了鴻門去拜見項羽。

    劉邦就這麼說了,他說,将軍啊,當年臣和将軍一起在懷王手下當差,接受懷王的命令出擊,将軍戰河北,臣戰城南,臣也沒有想到,怎麼一不小心,我就先來了,實在不好意思,不過也好,我不就是很榮幸地又見到将軍了嗎?裝孫子。

     這個項羽是個缺心眼的,大家知道嗎?一看劉邦裝孫子,他就得意了,哎呀,你看看,這個事情本來也是個誤會,這都是你手下的那個左司馬,那個叫曹無傷的人,他這麼說,要不我怎麼會這樣呢?缺心眼吧,一不小心把自己的線人給賣了,所以劉邦從鴻門脫身以後,回到軍中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曹無傷殺了,“立誅殺曹無傷”,那還不殺他?下面的故事就是大家熟悉的鴻門宴了,劉邦就從鴻門上脫身回去了,從這個例子裡面,我們就看出來劉邦能夠一步一步走向勝利,最終奪取全國政權的第二個原因,簡單地說就是鎮定機智,轉危為安。

     那麼劉邦和項羽和解以後,天下的形勢大緻上也就定下來了,秦是已經滅掉了,所以史書上從這一年開始就稱之為漢元年。

    這一句話要解釋一下,就是秦的曆法是以十月為首,就是它不是以元月份為一年的第一個月,它是以十月份為第一年的第一個月,那麼漢元年還依舊使用秦代的曆法,也是以十月為歲首,所以漢元年十月是這一年的第一月。

     天下定下來以後,項羽就開始分封諸侯,因為這個時候諸侯們基本上也有一塊地盤,封王。

    一下子封了18個王。

    在這個封王當中,項羽表現很不公平,和他關系好的,他就封個大的,和他關系差的,他就封個小的,他不喜歡的人,甚至不封,然後自己封的什麼呢?西楚霸王,楚霸王就是從這兒來的,他自稱是西楚霸王,其他的這個王那個王,什麼齊王,秦王,給劉邦封了個什麼呢?漢王,漢這個稱呼也就是從這兒開始的。

     為什麼封他做漢王呢?這是範增出的主意,範增總覺得劉邦是最危險的敵人,所以就跟項羽說,你把他封到漢中去,漢國的國都叫做南鄭,在什麼地方?就在現在陝西省的漢中市,漢中市旁邊上有塊地方就叫南鄭,封到那個地方。

    然後把關中這個地方,原來秦這個地方,把它一分為三,分給了三個秦朝的降将,就是秦朝投降過來的将領,封了三個王,因此這個地方從此叫做三秦。

     為什麼這樣封呢?就是要讓秦王朝的這三個将軍封的王堵住劉邦的路,不讓劉邦從漢中再反撲過來,就是要把劉邦軟禁在漢中這個地方。

    而且要知道劉邦的軍隊都是楚人,你說,把他弄到那個地方去,他們怎麼能安心呢?所以對劉邦是很不公平的。

    劉邦自己也是一肚子氣,但是劉邦很清楚,現在不是和項羽叫闆較勁的時候,所以他自己強咽下自己的淚水,吞下了這顆苦果,叫做打落牙齒往肚子裡面咽。

     到了漢元年的四月,各個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