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的正義 二、混蛋嘉靖
關燈
小
中
大
嘉靖是明代一個繞不過去的皇帝,在位時間很長,45年,僅次于他的孫子萬曆(神宗朱翊鈞),在中國曆史上排名也很前。
曆代皇帝在位的年頭,康熙最長,61年;乾隆次之,60年;第三漢武帝,54年;第四明萬曆,48年;嘉靖排在第五名。
不過,嘉靖在位時間雖長,政績卻乏善可陳。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二月,時任戶部雲南司主事的海瑞,向嘉靖皇帝呈上了轟動朝野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
戶部主事官價正六品,相當于現在的司局級幹部,在當時則是一個不大不小、不上不下的職位。
明代官制,戶部有尚書一人,正二品,相當于部長。
侍郎二人,正三品,相當于副部長。
這三個,都叫“堂官”,由皇帝直接領導。
部以下,設司(戶部有十三個司)。
司的官員,有郎中(正五品)、員外郎(從五品)和主事(正六品),都叫“司官”。
再下面,則有一大群八品、九品的辦事員,比如照磨、檢校之類,是為“吏員”。
部裡的工作,大事有堂官做主,小事有吏員張羅,司官的任務并不重。
何況自明孝宗弘治(嘉靖的伯父)以來,治理司務的隻有郎中一人,員外郎和主事隻在授官之日出席而已,實際上是閑差。
然而海瑞雖然級别不高,責任不重,事情不多,卻“位卑未敢忘憂國”,對國家的命運前途充滿擔憂。
他在戶部無所事事,就琢磨朝政。
這一琢磨不要緊,海瑞發現,嘉靖一朝的政治,竟然可以概括為十六個字:“吏貪官橫,民不聊生,水旱無時,盜賊滋熾”,堪稱一塌糊塗。
而且天下的臣民,對嘉靖皇帝也極其不滿(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甚至用他的年号來挖苦他,說什麼“嘉靖嘉靖,家家皆淨”,堪稱民怨沸騰。
那麼,事情為什麼會弄到這個地步呢?究其所以,就因為嘉靖這個皇帝不好。
怎麼個不好?昏聩多疑(心惑)、剛愎殘忍(苛斷)、自私虛榮(情偏)。
随便舉個例: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老頭子病重,太醫徐偉奉旨前往診治。
當時嘉靖坐在小床上,龍袍垂地,徐偉遲疑不敢前進。
嘉靖問他為什麼不走過來。
徐偉說,皇上的龍袍在地上,臣不敢進。
診視完畢,嘉靖就下了一道手诏給内閣,表揚徐偉。
嘉靖說,徐偉的話,最能體現他對君父的忠愛之情。
因為他說的是“皇上的龍袍在地上”,而不是“皇上的龍袍在地下”。
這又有什麼區别呢?嘉靖說,區别很大——地上,人也;地下,鬼也。
徐偉聽到傳達,當時就吓出一身冷汗。
地上地下,這在一般人那裡是沒有什麼區别的。
我們平時說話,也是地上地下不分,哪有那麼多講究?按照嘉靖的邏輯,臣下一言不慎,豈不是就要招來滅頂之災? 嘉靖要求臣下極其苛刻,對待自己卻極其放縱。
他這個皇帝,在位四十五年,倒有半數以上年頭是不上朝的。
他從嘉靖十八年(公元1439年)起就不視朝,從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起就不進宮。
幹什麼呢?躲在西苑,修齋建醮,整天和道士鬼混。
而且,他聽信道士的鬼話,也不和皇後、太子見面,因為據說他們父子二人命相相克。
所以海瑞認為,嘉靖不但從政治的角度看不是好皇帝,從倫理的角度看也不是好父親、好丈夫。
如果拿君臣、父子、夫婦這“三綱”來衡量一下,就會發現原本應該成為全體臣民道德楷模的皇上,居然一綱都談不上:任意懷疑、謾罵、屠殺臣僚,是不君(以猜疑诽謗戮辱臣下,人以為薄于君臣);對親生兒子毫無教誨養育,連面都不見,是不父(二王不相見,人以為薄于父子);與皇後分居,躲在西苑煉丹,是不夫(樂西苑而不返,人以為薄于夫婦)。
這樣一個人,能把國家治理好,那才是咄咄怪事! 實際上嘉靖也無心治國。
他最關心的隻有兩件事情,或者說兩個問題。
一是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活夠歲數,二是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玩夠女人。
隻要能夠實現這兩個目标,即便把整個帝國都押上去,他也在所不惜。
道士們據說就能夠幫助嘉靖實現自己的“理想”。
因為道教主張的,正是長生不老,甚至肉體飛升,而且“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更加妙不可言的是,道教“養身之道”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便正是所謂“房中術”。
按照嘉靖寵信的道士邵元節、陶仲文等人的理論,養生是不必節欲的。
相反,如果掌握了房中秘術,多次與童貞處女**,還能起到采陰補陽、延年益壽的作用。
這實在是太對嘉靖的胃口了。
對于他來說,長壽固然是重要的,但如果必須禁欲,活那麼長又有什麼意思?現在好了。
縱欲和養生竟可以并行不悖相得益彰,這真讓皇帝陛下心花怒放。
然而這種以少女身體為煉丹鼎爐的“采陰補陽”,對于女性而言無異于身心摧
曆代皇帝在位的年頭,康熙最長,61年;乾隆次之,60年;第三漢武帝,54年;第四明萬曆,48年;嘉靖排在第五名。
不過,嘉靖在位時間雖長,政績卻乏善可陳。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二月,時任戶部雲南司主事的海瑞,向嘉靖皇帝呈上了轟動朝野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
戶部主事官價正六品,相當于現在的司局級幹部,在當時則是一個不大不小、不上不下的職位。
明代官制,戶部有尚書一人,正二品,相當于部長。
侍郎二人,正三品,相當于副部長。
這三個,都叫“堂官”,由皇帝直接領導。
部以下,設司(戶部有十三個司)。
司的官員,有郎中(正五品)、員外郎(從五品)和主事(正六品),都叫“司官”。
再下面,則有一大群八品、九品的辦事員,比如照磨、檢校之類,是為“吏員”。
部裡的工作,大事有堂官做主,小事有吏員張羅,司官的任務并不重。
何況自明孝宗弘治(嘉靖的伯父)以來,治理司務的隻有郎中一人,員外郎和主事隻在授官之日出席而已,實際上是閑差。
然而海瑞雖然級别不高,責任不重,事情不多,卻“位卑未敢忘憂國”,對國家的命運前途充滿擔憂。
他在戶部無所事事,就琢磨朝政。
這一琢磨不要緊,海瑞發現,嘉靖一朝的政治,竟然可以概括為十六個字:“吏貪官橫,民不聊生,水旱無時,盜賊滋熾”,堪稱一塌糊塗。
而且天下的臣民,對嘉靖皇帝也極其不滿(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甚至用他的年号來挖苦他,說什麼“嘉靖嘉靖,家家皆淨”,堪稱民怨沸騰。
那麼,事情為什麼會弄到這個地步呢?究其所以,就因為嘉靖這個皇帝不好。
怎麼個不好?昏聩多疑(心惑)、剛愎殘忍(苛斷)、自私虛榮(情偏)。
随便舉個例: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老頭子病重,太醫徐偉奉旨前往診治。
當時嘉靖坐在小床上,龍袍垂地,徐偉遲疑不敢前進。
嘉靖問他為什麼不走過來。
徐偉說,皇上的龍袍在地上,臣不敢進。
診視完畢,嘉靖就下了一道手诏給内閣,表揚徐偉。
嘉靖說,徐偉的話,最能體現他對君父的忠愛之情。
因為他說的是“皇上的龍袍在地上”,而不是“皇上的龍袍在地下”。
這又有什麼區别呢?嘉靖說,區别很大——地上,人也;地下,鬼也。
徐偉聽到傳達,當時就吓出一身冷汗。
地上地下,這在一般人那裡是沒有什麼區别的。
我們平時說話,也是地上地下不分,哪有那麼多講究?按照嘉靖的邏輯,臣下一言不慎,豈不是就要招來滅頂之災? 嘉靖要求臣下極其苛刻,對待自己卻極其放縱。
他這個皇帝,在位四十五年,倒有半數以上年頭是不上朝的。
他從嘉靖十八年(公元1439年)起就不視朝,從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起就不進宮。
幹什麼呢?躲在西苑,修齋建醮,整天和道士鬼混。
而且,他聽信道士的鬼話,也不和皇後、太子見面,因為據說他們父子二人命相相克。
所以海瑞認為,嘉靖不但從政治的角度看不是好皇帝,從倫理的角度看也不是好父親、好丈夫。
如果拿君臣、父子、夫婦這“三綱”來衡量一下,就會發現原本應該成為全體臣民道德楷模的皇上,居然一綱都談不上:任意懷疑、謾罵、屠殺臣僚,是不君(以猜疑诽謗戮辱臣下,人以為薄于君臣);對親生兒子毫無教誨養育,連面都不見,是不父(二王不相見,人以為薄于父子);與皇後分居,躲在西苑煉丹,是不夫(樂西苑而不返,人以為薄于夫婦)。
這樣一個人,能把國家治理好,那才是咄咄怪事! 實際上嘉靖也無心治國。
他最關心的隻有兩件事情,或者說兩個問題。
一是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活夠歲數,二是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玩夠女人。
隻要能夠實現這兩個目标,即便把整個帝國都押上去,他也在所不惜。
道士們據說就能夠幫助嘉靖實現自己的“理想”。
因為道教主張的,正是長生不老,甚至肉體飛升,而且“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更加妙不可言的是,道教“養身之道”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便正是所謂“房中術”。
按照嘉靖寵信的道士邵元節、陶仲文等人的理論,養生是不必節欲的。
相反,如果掌握了房中秘術,多次與童貞處女**,還能起到采陰補陽、延年益壽的作用。
這實在是太對嘉靖的胃口了。
對于他來說,長壽固然是重要的,但如果必須禁欲,活那麼長又有什麼意思?現在好了。
縱欲和養生竟可以并行不悖相得益彰,這真讓皇帝陛下心花怒放。
然而這種以少女身體為煉丹鼎爐的“采陰補陽”,對于女性而言無異于身心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