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四章 三、晁蓋遺囑之謎

關燈
曾頭市晁蓋中了毒箭,神醫安道全也回天無力,終于命喪黃泉。

    彌留之際,原本“已自言語不得”的晁蓋忽然醒了過來,“轉頭看着宋江”,諄諄囑咐道:“賢弟保重。

    若哪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這便是晁蓋的“臨終囑咐”,也是晁蓋的惟一遺言。

     晁蓋這遺言好沒道理。

     晁蓋這“梁山泊主”是怎麼當上的?不是世襲的,不是選舉的,也不是指定的,而是林沖火并了王倫,衆人擁戴的。

    說白了,他這“第一把交椅”,是林沖從王倫手裡奪了來推讓給他的。

    他現在坐不了啦,理應還給林沖和衆人,由林沖和衆人再作商量,豈可視為己有,私相授受?林沖火并王倫時曾罵王倫說:“這梁山泊便是你的?”當然不是。

    于是王倫便隻好掉腦袋,而晁蓋也才得以當寨主。

    那麼,梁山泊不是王倫的,便是晁蓋的麼?顯然也不是。

    梁山泊根本就不屬于哪一個人。

    既不是他王倫的,也不是你晁蓋的。

    王倫活着尚且不能獨霸,你晁蓋人都快死了,豈能再管誰當家誰做主? 晁蓋這遺言也好生蹊跷。

     照理說,晁蓋升天,宋江升職,是順理成章的事。

    宋江原本就是“二把手”,一人之下衆人之上,地位威望均無人可比。

    所以晁蓋一死,吳用、林沖等人便不管什麼遺囑不遺囑,全都跑來找宋江,“請哥哥為山寨之主”。

    他們的理由有兩條。

    一是“四海之内,皆聞哥哥大名”;二是“若哥哥不坐時,誰人敢當此位”。

    其實,還應該加上一條,那就是自從宋江上山以來,梁山的事務,實際上一直是宋江在主持,晁蓋不過隻是名義上的寨主。

    因此,晁蓋死後,由宋江繼位,不但天經地義,而且大得人心。

     然而晁蓋卻偏偏不想讓宋江當寨主。

    如果他想讓宋江當寨主,根本就不必立什麼遺囑,這寨主之位,自然就是宋江的;而以宋江武藝之稀松平常和根本不可能直接上陣交手厮殺,又豈能捉得史文恭?顯然,晁蓋這一遺言,已經幾乎是公開暗示不肯讓位于宋江了。

     這就奇怪。

    因為晁蓋一向視宋江為“生死之交”,而且宋江上山之初,晁蓋就打算要讓位的。

    晁蓋說:“當初若不是賢弟擔那血海般幹系,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衆?你正是山寨之恩主。

    你不坐,誰坐?”以晁蓋之為人實在和仗義,說這話不大可能是虛情假意。

    隻是因為宋江的堅持不就,這才形成梁山領導核心晁蓋第一宋江第二的基本格局。

    何況宋江不肯坐第一把交椅的理由,是晁蓋年長。

    宋江說:“論年齒,兄長也大十歲,宋江若坐了,豈不自羞?”現在這個問題沒有了,正該那“山寨之恩主”來坐主位,怎麼會半路裡殺出個“臨終囑咐”來呢? 這不能簡單地解釋為晁蓋自私,一心隻顧報那“一箭之仇”,把個人的恩怨看得比山寨的成敗興衰何去何從還重。

    作為梁山領袖,晁蓋其實一直在思考後一個問題,而且越想,就越是對宋江不放心。

    因為他越來越意識到,宋江在梁山上的人緣威望早已遠遠超過了他,而宋江對梁山前途的看法和自己又并不一樣。

     晁蓋其實是一個沒有多少勢力、能力,也沒有多少心眼的人。

    他在江湖上聲望遠不如宋江,哥們也沒有宋江那麼多。

    晁蓋去世時,梁山頭領凡八十九人,屬于“晁蓋圈子”的不足十人,也就是最初跟随他上山的幾個再加上林沖。

    至于杜遷、宋萬、朱貴,人微言輕,無足輕重,本人的心态也是無可無不可,頂多隻能算作中間力量。

    其餘先後上山的,便基本上是“宋江團隊”:破清風寨後,花榮、秦明、燕順、王英一撥九個;劫法場後,戴宗、李逵、張順、李俊一撥十一個。

    這些都是宋江的“心腹弟兄”。

    以後三打祝家莊,大破連環馬,三山聚義打青州,一撥一撥的人馬上山,不是宋江的門徒(如孔明、孔亮),便是宋江的故交(如武松、柴進),不是為宋江所收(如呼延灼),便是專奔宋江而來(如段景住)。

    這些人上山後,自然多半隻認得宋江,不大認得晁蓋。

    比如魯智深在少華山上要拉史進等人上梁山,便說“俺們如今不在二龍山了,投托梁山泊宋公明大寨入夥”;被華州賀太守捉住,也說“我死倒不打緊,灑家的哥哥宋公明得知,下山來時,你這顆驢頭趁早兒都砍了送去”。

    在他們嘴裡眼裡,梁山泊早就是“宋公明哥哥”的了,沒晁蓋什麼事。

     宋江不但人多,而且關系鐵,過得硬。

    花榮、李逵,是能和宋江一起去死的;武松、魯智深、史進、燕青,還有那個“拼命三郎”石秀,都是些“水裡火裡不回頭”而且“該出手時就出手”的漢子。

    這些人在梁山上,敢說敢罵,敢作敢為,說一不二,舉足輕重。

    正是靠着他們的擁護,宋江上山不久,就成了事實上的梁山之主。

     相反,晁蓋的圈子既小,又很松散。

    公孫勝是個“閑散的人”,不去管他;白勝無足輕重,也不去管他。

    吳用是晁蓋的老弟兄,又是和晁蓋一起上山的,卻在宋江上山之後很快倒向了宋江。

    每次晁蓋和宋江發生分歧,吳用都站在宋江一邊,幫宋江說話。

    劉唐也是晁蓋舊部,和晁蓋一起出生入死,按說應該堅決執行“天王遺囑”的,然而卻在關鍵時刻“喪失立場”,成了“保宋派”,還要提供“理論根據”,道是“我們起初七個上山,那時便有讓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