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逍遙遊 尾聲 一(正劇版)

關燈
仲堅雖然出力頗多,但那事畢竟涉及到隐太子和羅藝,不好單獨将他一人記錄入大唐史冊。

    再者說,那一仗雖然打得狠了些,卻沒有威脅到中原安危,算不得什麼必然要記錄的大仗。

    與其牽扯不清,不如讓它淡去。

    陛下如果覺得不妥,可以着急史官公議,大夥肯定也是這種态度。

    ” “随你吧!”李世民無奈地擺擺手,放棄這個話題。

    他知道,即便自己召集群臣讨論,最後的結果也和長孫無忌所言差不多。

    當年在太原起兵和攻克長安的功勞,大夥就是通過春秋筆法硬塞到自己頭上,也不管自己是否同意。

    其中具體緣由,李世民非常清楚。

    自己畢竟是奪了哥哥的位置,太需要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來塞天下之口。

     隻是,在後人眼裡,恐怕要将幹擾修史的罪名扣在自己的頭上,這代價未免太大!想到這些,李世民心裡有多少有些不情願,歎了口氣,喃喃地抱怨,“朕其實根本不在乎,朕做過的事情,已經足夠讓朕名垂千古。

    何必強行修飾?!” “陛下當年說過啊,曆史要由我等來寫!”長孫無忌笑了笑,低聲回答。

     “朕說過這話?”李世民早已不記得了,皺着眉頭追問,“什麼時候,朕什麼時候如此狂妄過!” 提起當年事情,長孫無忌眼裡立刻充滿了狂熱與自豪,“陛下當年,對我,劉弘基,還有叔叔說的。

    當年,我們一同去探望二小姐回來的路上。

    臣一直記得,陛下當年的風采,一直沒有忘記!” “朕說過?”李世民茫然追問,目光透過淩煙閣的紗窗,遙遙看向北方。

    傍晚的天空上,有一股淡淡的雲氣在移動。

    幾顆碩大的流星從雲後擦過,将天空點成一片绛紅。

     一個暗紅色的球兒突然從半空中飛過,徑直砸向紗窗。

    憑借多年征戰養成的本能,李世民迅速向後一閃,然後伸出手掌,幹淨利落地抓住了球上的紅色穗子。

     “誰在胡鬧!給我拿下!”做完了這些,他累得直喘氣,臉色瞬間陰沉下來,準備給肇事者一個教訓。

     樓下擔任警戒的衆武士早已沖了出去,将“刺客”抓住。

    李世民怒氣沖沖走下淩煙閣,看見十五、六歲小姑娘俏生生地跪倒在台階之下,口稱“臣妾死罪!臉上卻沒有任何畏懼之色!” 淩煙閣本為皇家道觀裡邊的一個小樓,附近冷清得很。

    平素很少有人會靠近,更不會有宮女敢偷着跑來玩耍。

    所以武士們防禦懈怠,居然讓一個小丫頭驚了聖駕。

    李世民見面前的女孩眼熟,怕自己一怒之下殺錯了人,強忍住火氣質問道:“你是哪個宮裡的野丫頭?怎地如何大膽?難道朕的皇宮裡沒有王法麼?” “臣妾是陛下的才人武氏啊。

    陛下難道已經把臣妾忘了麼?”少女滿臉委屈,撅着嘴巴反問。

     “武氏?”李世民楞了一下,想不起自己什麼時候封過這樣一個才人。

    他身體強健,所以身邊女人也多,自從發妻長孫氏故去後,後宮疏于管理,所以一時叫不上侍妾們的名字來很正常。

     “可,可人家一直聽,聽說陛下過目不忘呢!”小姑娘十分委屈,低下頭去,抽抽搭搭地哭泣起來。

    不為君威,隻為自己被人忽視。

     李世民不欣賞這樣的女子,他總覺得面前的女孩有些過于膽大。

    正準備給對方一個嚴重的懲罰時,長孫無忌卻悄悄地拉了拉他的衣袖,低聲道:“此女是應國公的掌上明珠。

    陛下且寬待一二!” “應國公,哪個應國公?”李世民回過頭去,沖着長孫無忌追問。

    國公是大唐對異姓臣子最高的封爵,他不記得自己封過這樣一個國公。

     “是先皇陛下封的應國公,早已亡故的武士矱将軍!” “哦!”李世民恍然大悟,“就是當年遼東跟着張仲堅、劉弘基一道殺回來的那個武士矱,朕知道了!” 笑着向前走了幾步,他和氣地将武氏才人攙扶起身。

    “你啊,怎地這樣胡鬧!”口中的話依舊是責備,語氣中已經帶上了幾分長輩的關愛。

     武士矱的女兒都這麼大了。

    李世民知道自己這代人真的老了。

    握着掌中的柔荑,他心中慢慢湧起一種難言的渴望。

    那是對年青的留戀,對青春羨慕,還有一絲絲對過去的遺憾與負疚。

     武才人就這樣讓李世民挽着,不躲,也不害羞。

    忽閃忽閃的大眼睛裡充滿了火焰。

     此女前途不可限量!長孫無忌心中猛然一凜。

    他很後悔自己剛才多嘴,不該救下這個妖精般的女子。

    但武氏的手已經被李世民握在了掌心,他縱使想說話,也失去了合适的機會。

     他将永遠為自己這次失誤而付出代價。

     若幹年後,武氏登基為帝,自名為曌。

    在群臣的支持下重新定義世族,徹底大破了豪門大姓把持國家的局面。

     盛唐時代由此而起。

     注1:渤海國興起于隋末唐初,具體時間不詳細。

    地域包括今天的東三省北部及海參崴、庫頁島,據史書記載,其國内制度服飾皆與中原相同。

    北宋後期,該國毀于民族大融合。

     注2:疊唱(三)其實是本書正式結尾。

    三個尾聲皆為滿足讀者不喜歡懸念而補作。

    如果大夥不喜歡尾聲一,請選擇尾聲二或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