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逍遙遊 第七章 盛世(十三)

關燈
” 侯君集笑着點頭,“我還的确看了不少東西,盡管大将軍手底下那些人一直藏着掖着不給我看。

    今年從劉武周那邊逃到河北的流民,都被涿郡太守安置在桑幹河附近了。

    看樣子博陵六郡今後會将涿郡當做根基來經營。

    流民有了立業之基,都感激涕零,将李仲堅當成了重生父母。

    劉武周如果再不小心,李仲堅甚至不用出兵打他,三年之内,光吸納流民,就能将馬邑郡吸幹!” “劉武周活該。

    ”李世民笑呵呵地補充了一句。

    李靖等人還沒有來,他有足夠的時間跟侯君集“閑聊”。

     “至于羅藝,他看來打算做個富家翁,已經承諾把虎贲鐵騎兵權都交給了太子。

    ”侯君集輕輕搖頭,眼中含笑,“現在虎贲鐵騎的攻擊力,肯定比博陵精銳還要高。

    将來,虎贲鐵騎還是一群老虎,領頭的若換成一頭綿羊,呵呵……” 二人相視而笑,心情瞬間變得無比輕松。

    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和李靖幾個恰恰這個時候走了進來,聽見李世民和侯君集兩個笑得詭秘,紛紛湊上前打聽其中緣故。

    侯君集不回答大夥的疑問,扯了扯房玄齡的衣袖,笑着問道:“玄齡,你學問好,給我這老粗解解惑。

    古語人說‘臣子對待主上,應該像兒子對待父親一樣,尊敬并且順從”,這句話到底有沒道理!” “然!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

    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

    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

    ”房玄齡不明白侯君集問話的意思,想了想,如實回答。

    “依照房某之見,孝乃天下第一秩序。

    人臣事主以忠,則為孝道之延伸。

    秩序既定,則上下和諧。

    以之克敵,則無往而不利!” “哦!”侯君集眨了眨眼睛,意思自己已經完全聽懂了。

    放過房玄齡,轉頭又扯住長孫無忌,“如此,無忌請教我。

    昔日虞舜事父,大杖則走,小杖則受。

    算不算孝?” 長孫無忌的臉無端地紅了起來,用力甩開侯君集的手,低聲道:“這話孔子早有定論。

    如果不走,等于陷父于不義,當然是更大的不孝了!” “呵呵,我明白了!”侯君集大笑撫掌,“怪不得剛才無忌望風而逃也,非謀事不盡心,而是為了免于陷秦王于不義。

    嗨,我到底還是個粗人,居然不懂得逃!” “你這個無賴粗坯!”長孫無忌氣得狠狠搡了侯君集一把,“剛從死人堆裡邊爬回來,就想找我的茬。

    我不是替你送人去了麼?那三十個壯士千裡迢迢舍命護你,我總不能讓人家覺得我們秦王府缺少禮數,慢待壯士!” “是該送送。

    是該送送。

    剛才,是孤做事欠考量。

    ”李世民見兩名心腹鬧做一團,笑着上前将二人分開。

    “無忌所做乃是為了給孤補過。

    而君集則如古之铮臣,懂得面刺主惡。

    這些年來,孤有了你們,才不至于犯下什麼大錯。

    今後還請諸位不吝教我,咱們上下同心,也如玄齡說的那樣,來他個無往而不利!” 侯君集本來還想取笑幾句長孫無忌沒擔當,見到謀主發怒就做縮頭烏龜。

    聽李世民這樣一說,也隻好悻悻作罷。

    衆人又說了幾句場面話,便将話頭轉向正題。

    李世民從桌案一角捧起李旭的寫給自己的信,鄭重向大夥介紹:“接到孤的求援信後,大将軍和太子已經在涿郡發兵來救。

    所以最近幾天敵軍的攻勢驟然減弱。

    具體出兵細節,你等沒來之前,孤也沒敢獨自拆開一看。

    孤以為,此等軍國大事,由大夥群策群力商議一下,才好下定論。

    若是孤一個人先看了,難免會産生先入為主的判斷。

    孤這個人的脾氣孤自己知道,有時候固執起來,的确像個瘋子!” “秦王言重了。

    我等定竭盡全力,不負秦王所托!”房玄齡等人非常感動,一起躬下身去,誠懇地道。

     “大夥一塊兒看吧,孤把它放在桌案上!君集,你把酒菜向邊上挪一挪,别礙大夥的事!”李世民白絹信瓤展開,平平整整鋪于面前的矮幾一角。

     房玄齡、杜如晦、長孫順德和李靖等人圍攏過來,仔細觀看。

    那信寫得及其簡短,隻是告訴李世民第一波援軍将與侯君集同一天出發,其後還有大軍陸續趕往河東。

    所以請李世民一定守好婁煩,至少一個月内不要放狼騎入關半步。

    末了,還附上了一張草圖,粗略勾勒出三條進軍路線。

    至于援軍到後李世民該做哪些配合,信中隻字未提! 冷淡!非常冷淡!這是來信給長孫無忌等人的第一印象。

    按照大夥心中的預想,此時大将軍李旭應該待秦王殿下更親密些才對。

    雖然大唐皇帝登基的風聲未必來得及傳到涿郡去,但仗着有太子撐腰便不将其他人放在眼裡的行徑,與李旭日常為人處事的方式非常不符合。

    “那樣,李旭對秦王冷淡的理由可能就隻剩下的一個……”長孫順德的眉頭緊皺,目光瞬間凝聚如針。

     他将目光轉向李世民,卻發現謀主根本沒為信中的語氣而感到任何不快。

    而是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軍務上,一邊敲打着桌案,一邊自言自語道:“三路出擊,齊頭并進。

    難到仲堅兄如此有把握麼?博陵軍雖然剛剛打過一場大勝仗,但始必終究不是骨托魯!” “大将軍要麼是急于替我等解圍,沒做仔細考慮。

    要麼被勝利沖昏了頭,輕敵冒進。

    ”房玄齡對援軍所采取的進兵策略也非常不看好。

    半個多月來的接觸經驗告訴他,始必所部的狼騎非常骁勇善戰,同樣數量的中原軍隊與狼騎相遇,根本沒有任何獲勝的機會!所以,他甯願援軍三路合一,慢慢向婁煩關繞路。

    也不願意看到自己這裡成了一個誘餌,等在城下的始必可以從容不迫地将援軍逐個吃掉。

    雖然如果援軍集中到一處繞路而來,自己這邊需要堅守的時間更長,面臨的危險更大。

     “但大将軍領兵經驗豐富。

    身邊還有熟知突厥虛實的羅藝陪着,不該犯這種低級錯誤!”轉瞬,房玄齡又将自己先前的判斷逐個推翻。

    “大将軍不會因為是輕敵才做出這種安排!我們這邊的情況如何,君集想必也跟他說得很清楚。

    ”擡起頭,他将疑惑的目光看向滿臉不安的侯君集,“侯将軍,你一共在涿郡逗留了幾天?” “隻休息了一晚上。

    将秦王的信送到後,第二天我就立刻趕了回來!”侯君集聽房玄齡追問,趕緊替自己解釋。

    “我在涿郡時,為了勸說大将軍出兵,的确把咱們這邊的情況說得嚴峻了些。

    但大将軍也說過,隻要三路援軍中任何一路進入馬邑,始必定然要從婁煩關下分出兵來攔截。

    咱們這邊的壓力會因此大減,守住婁煩的把握也會高得多!” “這就是了!”房玄齡慢慢點頭。

    沒有繼續于侯君集誇大險情的細節上糾纏不清。

    對方完全是出于一番好心,指責他起不到任何補救效果。

    “你第一天到,第二天離開。

    大将軍信中說你離開後,他就發兵。

    除非事先有所準備,否則,他根本來不及調度軍糧和其他辎重。

    ” “玄齡是說太子和大将軍為了救我而自陷險地?!”李世民吃了一驚,猛地從桌案旁站起身。

     “不是!”房玄齡手指屈伸,繼續就援軍的表現進行分析。

    “我估計是,大将軍怕救援不及時,所以先派了少量軍隊分三路迷惑始必,令其不敢全力施為。

    待将所有辎重籌備好後,主力才将沿其中一路殺向婁煩關下!” 這個解釋很合理,也讓李世民暗自松了一口氣。

    他不想再欠李旭的人情,雖然援軍無論以何種方式到達,他都已經欠了李旭的情分。

    自從某件事情發生後,李世民心裡對自己這個年少時最佩服的同姓哥哥産生了股莫名其妙的感覺。

    負疚、畏懼、甚至還帶着某種殘忍的快意。

    他有時非常害怕李旭通過某種途徑發覺當年其在河南戰敗,其實是自己在背後刺了他一刀。

    有時卻又非常希望李旭能發現當年那件事情是自己做的,然後找到自己,當面與自己來場痛痛快快的了結。

    那樣,至少他把自己當做了同等的對手,而不是依舊看做當年的那個處處需要他遷就與照顧的無賴頑童! “李仲堅會走哪一路?”将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後,李世民繼續向心腹們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