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塞下曲 第四章 醉鄉(一)
關燈
小
中
大
立了大功。
甘羅好似天生就是當神棍的料,每當與李旭并肩出現于牧人們的面前時,總是能擺出一幅落落大方的姿态。
所以,每天早上,當一人一狼走出營寨,四野裡總是響起如山地裂般的歡呼聲:“附離,附離!” 附離,在霫族語言中即是狼,又代表着侍衛。
李旭既然被族長們介紹為銀狼的侍衛,所以沒幾天功夫,他就擁有了同樣的一個霫族名字,附離。
而對于徐大眼,從族長西爾到普通牧人,都學着晴姨,非常尊敬地稱他為先生。
為了答謝兩位少年對部族的貢獻,蘇啜西爾不斷把牧人們捕獲來的獵物轉贈給二人。
并且通過長老們的合議,從部落的共同物資中調了十幾匹馬,五頭母牛和七十餘隻羊歸屬于二人名下。
按霫族規矩,這些牲畜不用兩個少年自己管理,每天自然有部落中的青年輪番出役,把整個部落中的牲畜趕到野外去放養。
至于将來收獲的牛奶,羊羔之類,則由負責辎重管理的長老伯克統計,累加到二人的财産當中。
如此一來,兩個少年登時躍入了部落中的富裕階層。
與人喝酒時更放得開,不時還能回贈一些禮物表示自己對主人的感謝。
但是,阿思藍等人似乎早就達成了默契,無論二人贈送什麼,第二天大夥肯定會将加倍的禮物贈還回來。
一來二去,反倒吓得李旭不敢再充大方了。
“附離,過幾天大夥整隊出去打獵,你參加麼?”某天酒後,阿思藍帶着幾分醉意問道。
“去,不過我的騎射之術太差,肯定會讓你們失望!”李旭爽快的回答,經過十餘天交往,他的突厥語有了長足進步。
受周圍霫族青壯的影響,個人的性格也慢慢豪放起來。
箭法差,這是李旭無法否認的事實。
九叔離開後,他曾經嘗試着借助九叔傳授的口訣來快速提高自己的射藝。
結果上了馬背才知道,口訣這東西聽起來簡單,做起來卻艱難異常。
騎在馬上放箭不比站在地上彎弓,首先要過的就是在馬背上坐穩這一關。
用手拉着缰繩,雙腿夾着馬镫飛奔,李旭在中原時就可以做得到。
但雙手同時與坐騎失去聯絡,單憑膝蓋和腳跟與戰馬交流的方式他卻從來沒嘗試過。
所以每每拉開弓,坐騎就再不聽指揮。
不是跑向了靶子反面,就是把李旭摔下了馬背。
總之,對着固定靶,百射之中他也難以蒙中一箭。
更甭說像九叔那樣信手而發,每發必中了。
甚至經常是弓箭離弦後再不知去向,想要回收都找不到其蹤影。
好在霫部的羽箭儲備充足,并且全是為了騎射而制。
看在他每天都早早起來鼓舞士氣的面子上,控制辎重的伯克長老傳下話來,附離學射,想用多少支箭就多少支箭。
所以李旭上午領一百支箭出門,晚上隻歸還五十支,也沒人跟他計較。
“沒關系,隻要你與甘羅同行,咱們帶回的獵物肯定是各隊人馬中最多的!”阿思藍非常信任地說道。
這是李旭留在部落的第十天,加上他先前作為商人的那五天,一共是半個月光景。
十二天前,在陪同李旭參加招待諸位長老的酒宴後,阿思藍擁抱了自己的妻子。
而本月妻子沒有見紅,這說明又一個小生命已經在妻子的腹中生根發芽。
長生天恩賜下來的幸運是否與自己那天替甘羅說話有關,阿思藍不敢猜測。
但他相信,隻要跟在甘羅身邊,就不斷會有好運落在自己的氈包中。
“出發前,我會盡力提高自己的箭術!至少把射出去的箭全找回來!”李旭笑着承諾。
承諾歸承諾,理想和現實的距離總是相差太遠。
李旭第一次出獵的日子很快到了,他與阿思藍、杜爾、徐大眼、甘羅一隊,帶着尾巴般甩也甩不掉的陶闊脫絲,在外邊飛奔了一整天,捕獲了七頭黃羊,三隻狐狸,還有整整一袋子肥肥大大的沙雞。
除了他自己以外,隊伍中無論男女幾乎每個人都有斬獲。
而他非但毫無所得,還多次在疾馳中掉下了馬背。
其中一次左腿挂在了馬镫間,被坐騎拖出去二十幾步遠,差點把衆人給吓死在當場。
“附離,你以後還是不要騎在馬上放箭了吧!”傍晚,按晴姨傳授的方法用鹽水給李旭擦拭傷口的陶闊脫絲有些心疼地祈求道。
聽晴姨說,漢人男子以讀書多為榮,而不是像霫人這邊比弓馬娴熟,所以陶闊脫絲已經不在乎自己的好朋友是否能打到獵物。
“我曾經答應給你射一頭雕呢?”李旭笑着伸出手,摸了摸陶闊脫絲白中帶金的頭發。
在中原,他從來沒見過任何一個女人生長着如此一頭漂亮的銀絲。
這不是老妪頭上那種憔悴的白,而是從發梢到發根都迸射着生命的光澤。
“去,去,摔死活該!”陶闊脫絲突然冷了臉,惡狠狠地将沾了鹽水的淨布按在了李旭被戰馬石頭擦出無數傷痕的小腿上。
“哎呀!”李旭疼得大叫一聲跳了起來,想欲發做,看看對方那幅怒氣沖沖的模樣,終歸還是決定息事甯人。
“唯女子和小人難養,聖人之言,誠不我欺焉!”吃了大虧的李旭搖頭晃腦地說道。
“聖人死了一千年了!”陶闊脫絲知道
甘羅好似天生就是當神棍的料,每當與李旭并肩出現于牧人們的面前時,總是能擺出一幅落落大方的姿态。
所以,每天早上,當一人一狼走出營寨,四野裡總是響起如山地裂般的歡呼聲:“附離,附離!” 附離,在霫族語言中即是狼,又代表着侍衛。
李旭既然被族長們介紹為銀狼的侍衛,所以沒幾天功夫,他就擁有了同樣的一個霫族名字,附離。
而對于徐大眼,從族長西爾到普通牧人,都學着晴姨,非常尊敬地稱他為先生。
為了答謝兩位少年對部族的貢獻,蘇啜西爾不斷把牧人們捕獲來的獵物轉贈給二人。
并且通過長老們的合議,從部落的共同物資中調了十幾匹馬,五頭母牛和七十餘隻羊歸屬于二人名下。
按霫族規矩,這些牲畜不用兩個少年自己管理,每天自然有部落中的青年輪番出役,把整個部落中的牲畜趕到野外去放養。
至于将來收獲的牛奶,羊羔之類,則由負責辎重管理的長老伯克統計,累加到二人的财産當中。
如此一來,兩個少年登時躍入了部落中的富裕階層。
與人喝酒時更放得開,不時還能回贈一些禮物表示自己對主人的感謝。
但是,阿思藍等人似乎早就達成了默契,無論二人贈送什麼,第二天大夥肯定會将加倍的禮物贈還回來。
一來二去,反倒吓得李旭不敢再充大方了。
“附離,過幾天大夥整隊出去打獵,你參加麼?”某天酒後,阿思藍帶着幾分醉意問道。
“去,不過我的騎射之術太差,肯定會讓你們失望!”李旭爽快的回答,經過十餘天交往,他的突厥語有了長足進步。
受周圍霫族青壯的影響,個人的性格也慢慢豪放起來。
箭法差,這是李旭無法否認的事實。
九叔離開後,他曾經嘗試着借助九叔傳授的口訣來快速提高自己的射藝。
結果上了馬背才知道,口訣這東西聽起來簡單,做起來卻艱難異常。
騎在馬上放箭不比站在地上彎弓,首先要過的就是在馬背上坐穩這一關。
用手拉着缰繩,雙腿夾着馬镫飛奔,李旭在中原時就可以做得到。
但雙手同時與坐騎失去聯絡,單憑膝蓋和腳跟與戰馬交流的方式他卻從來沒嘗試過。
所以每每拉開弓,坐騎就再不聽指揮。
不是跑向了靶子反面,就是把李旭摔下了馬背。
總之,對着固定靶,百射之中他也難以蒙中一箭。
更甭說像九叔那樣信手而發,每發必中了。
甚至經常是弓箭離弦後再不知去向,想要回收都找不到其蹤影。
好在霫部的羽箭儲備充足,并且全是為了騎射而制。
看在他每天都早早起來鼓舞士氣的面子上,控制辎重的伯克長老傳下話來,附離學射,想用多少支箭就多少支箭。
所以李旭上午領一百支箭出門,晚上隻歸還五十支,也沒人跟他計較。
“沒關系,隻要你與甘羅同行,咱們帶回的獵物肯定是各隊人馬中最多的!”阿思藍非常信任地說道。
這是李旭留在部落的第十天,加上他先前作為商人的那五天,一共是半個月光景。
十二天前,在陪同李旭參加招待諸位長老的酒宴後,阿思藍擁抱了自己的妻子。
而本月妻子沒有見紅,這說明又一個小生命已經在妻子的腹中生根發芽。
長生天恩賜下來的幸運是否與自己那天替甘羅說話有關,阿思藍不敢猜測。
但他相信,隻要跟在甘羅身邊,就不斷會有好運落在自己的氈包中。
“出發前,我會盡力提高自己的箭術!至少把射出去的箭全找回來!”李旭笑着承諾。
承諾歸承諾,理想和現實的距離總是相差太遠。
李旭第一次出獵的日子很快到了,他與阿思藍、杜爾、徐大眼、甘羅一隊,帶着尾巴般甩也甩不掉的陶闊脫絲,在外邊飛奔了一整天,捕獲了七頭黃羊,三隻狐狸,還有整整一袋子肥肥大大的沙雞。
除了他自己以外,隊伍中無論男女幾乎每個人都有斬獲。
而他非但毫無所得,還多次在疾馳中掉下了馬背。
其中一次左腿挂在了馬镫間,被坐騎拖出去二十幾步遠,差點把衆人給吓死在當場。
“附離,你以後還是不要騎在馬上放箭了吧!”傍晚,按晴姨傳授的方法用鹽水給李旭擦拭傷口的陶闊脫絲有些心疼地祈求道。
聽晴姨說,漢人男子以讀書多為榮,而不是像霫人這邊比弓馬娴熟,所以陶闊脫絲已經不在乎自己的好朋友是否能打到獵物。
“我曾經答應給你射一頭雕呢?”李旭笑着伸出手,摸了摸陶闊脫絲白中帶金的頭發。
在中原,他從來沒見過任何一個女人生長着如此一頭漂亮的銀絲。
這不是老妪頭上那種憔悴的白,而是從發梢到發根都迸射着生命的光澤。
“去,去,摔死活該!”陶闊脫絲突然冷了臉,惡狠狠地将沾了鹽水的淨布按在了李旭被戰馬石頭擦出無數傷痕的小腿上。
“哎呀!”李旭疼得大叫一聲跳了起來,想欲發做,看看對方那幅怒氣沖沖的模樣,終歸還是決定息事甯人。
“唯女子和小人難養,聖人之言,誠不我欺焉!”吃了大虧的李旭搖頭晃腦地說道。
“聖人死了一千年了!”陶闊脫絲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