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第八章 酉初
關燈
小
中
大
的時間内掌握動向,說服崔器的呢?”
“您的意思是……?”遲鈍如徐賓也咂摸出味道來了,可他根本不敢說出口。
李泌立在牆下,雙目寒光一閃:“張小敬倒是早看出來了,這靖安司裡,居然出了内奸啊。
” 一團麻紙在鈞爐裡扭曲、蜷卷,火舌從紙背後透出來,很快就把它變成一堆灰燼。
右殺拍了拍手,如釋重負地站起身來。
這是最後一份他與王庭之間的秘要文書,從此以後,誰也沒辦法把他與突厥聯系在一起――至少沒人能證明這一點。
接下來,他環顧四周,從櫃上拿起一隻自己曾經最珍愛的鎏金酒樽。
這酒樽是可汗賜予他的,樽柄彎曲,外壁上有一匹飛馳的駿馬和一頭盤羊,具有濃郁的草原風格。
右殺惋惜地“啧”了一聲,把酒樽丢在地上,用腳使勁踩癟,直到看不出原來的模樣。
屋子裡還找出來一副羊皮斜囊、幾盒馬油膏子、兩條虎頭銀鍊和一頂密織防風燈罩,這些都或多或少帶着突厥風格,有可能會洩露右殺的身份。
它們或被銷毀,或被遠遠丢棄。
其實這些物品并不能說明什麼,大唐頗為崇尚胡風,此類器具比比皆是。
不過右殺覺得在這個時候,怎麼小心都不為過。
忙碌了許久,右殺的額頭也微微沁出汗水。
他想從腰帶上摘下一條汗巾擦擦,卻無意中碰到腰帶上纏着的一團人的毛發。
右殺皺皺眉頭,想起來這是從曹破延頭上割下的頂發,不屑地冷哼一聲,用力扯下,也丢進鈞爐,那頭發很快也化為灰燼。
“嘿嘿,這群傻瓜。
”右殺直起腰來,看向窗外,忍不住冷笑道。
這些愚昧的狼衛,還以為自己是幾十年前那個能跟大唐不分軒轾的突厥?真是糊塗蛋! 他身居高位,對格局看得再明白不過。
如今的突厥,隻是一個在草原上苟延殘喘的部落,空有可汗的頭銜,卻連周圍的小部族都難以壓制。
一頭衰老的病狼,早晚會被狼群裡的其他壯年狼取代。
這種局勢之下,可汗居然還異想天開,想要在長安挑釁大唐,在右殺看來,這簡直就是自取滅亡。
不過他并沒有費心勸解,反而主動請纓來到長安指揮。
反正突厥遲早會滅亡,不如趁機賣個好價錢。
這些狼衛,就是最好的籌碼。
右殺最初的想法,是投靠大唐。
不過朝廷的态度捉摸不定,右殺不敢冒險。
很快他就聯絡到了一個更好的買主,得到了一個絕對令他滿意的價格和一個驚人的計劃。
那個計劃到底是什麼,右殺并不關心。
他隻是按照對方要求,驅使着手下執行每一個步驟。
這是一件天大的便宜,突厥會付出成本以及承受代價,而所有的利益,都将是他自己得到。
那些可悲的狼衛,恐怕到死也不知道他們到底在幹嗎。
沒辦法,誰讓他們是狼衛,自己是右殺呢?漢地有句話怎麼說來着,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真是至理名言。
想到這裡,右殺咧開嘴,在空無一人的卧室裡發出一陣呵呵的幹笑聲。
現在約定已經完成,右殺把最後一份從狼衛那裡傳來的文書焚毀,扔掉了一切和突厥有關的東西。
現在一切都準備妥當了。
接下來,隻等着對方上門交割。
然後他就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過任何想過的生活。
右殺把鈞爐扔在角落裡,回到卧室中間,重新坐回到案幾前。
案幾上除了經書、燭台和那把割去曹破延頂發的短刀之外,還有一個陶制的摩羯形酒壺和配套的琉璃杯――它們不算典型的突厥風格,因此得以幸免。
右殺給自己斟滿了一杯鮮紅若血的西域葡萄酒,微微晃動。
借着外面的燈火,他能看到杯中那波光粼粼的琥珀顔色。
老人舉起杯子,喃喃自語,覺得應該為自己未來的美好生活幹一杯。
細犬聳着鼻子,在昌明坊已成廢墟的瓦礫中來回搜尋。
姚汝能心神不甯地牽着它,不時朝外頭望去。
牆那頭有裂帛般的踏歌聲傳來,伴随着陣陣喝彩,此起彼伏。
光是這嘹亮的聲浪便已充滿誘惑,倘若能攀在牆頭看過去,隻怕畫面還要精彩數倍。
但姚汝能可顧不上這些,他此時心中全是焦慮。
一是搜尋遲遲不見結果,有負張都尉所托;二是不知靖安司那邊查得如何,突厥餘孽一時沒落網,長安一時不靖。
細犬忽然仰起脖子,放聲吠起來。
姚汝能苦笑着蹲下身子,揉揉細犬的脖頸毛,它已經是第三次沖着那口井叫了。
旅贲軍在搜查現場時,早已注意到那口井上蓋着石頭,搬開之後往裡面看過,卻什麼都沒有。
這次姚汝能牽着狗來,也反複探頭進去看,也沒什麼異狀。
為何這狗一直糾纏不放呢?頑固脾氣可真像張都尉啊。
這個不敬的念頭冒出來,姚汝能自己呵呵樂了一聲,心想可别讓張都尉知道。
他起身拍拍身上的土,既然搜尋無果,不如早點回去。
張都尉那邊說不定已經有了新方向,他不想錯過。
可就在這一錯神間,狗趁機掙脫缰繩,飛箭一般地撲到井亭邊緣。
姚汝能頗為無奈,走過去要把它拽走,可一靠近,忽然發現狗嘴裡似乎咬着什麼東西。
姚汝能眉頭一皺,伸手摳出來,發現是一小塊布料。
這是一塊随處可見的粗麻布料,黯黑色,細長條,是被石井台的裂隙扯下來的。
姚汝能看看布料顔色,又看看漆黑的井底,忽然心中一動。
他招呼附近的不良人過來,用繩子系住自己腰,一頭捆在亭柱上,然後雙腳踏着井邊凹進去的一串小坑,一點一點爬下去。
此時天色已晚,井底稍微下去一點就是一片漆黑。
姚汝能讓不良人點起一盞燈籠,慢慢垂吊下來,與自己同時下降。
中途他有好幾次一腳滑空,幸虧有繩子才不緻掉下去。
好不容易到了井底,姚汝能鈎手拿過燈籠一照,頓時大吃一驚。
井底的土地上,蓋着一層黯黑色的麻布,高高隆起一個人形。
有這塊黑布遮蓋,加上天光已收,難怪在井口看不出有什麼異樣。
這些突厥人,倒真是會藏人! 姚汝能扯開麻布,露出一個昏迷女子。
他俯身下去,一手探她的鼻息,一手去托肩膀。
誰知輕輕一碰,女子便醒轉過來,第一時間抄起碎石來砸他的頭。
姚汝能猝不及防,被一下砸到腦門,疼得直龇牙。
好在這女子力氣有限,不至于将人砸暈。
姚汝能一手抓住她手腕,一邊高聲解釋道:“我們是靖安司的,你現在已經安全了。
”然後忙不疊地從腰間亮出一塊腰牌。
女子愣住了,姚汝能忍痛擠出一個笑臉:“沒錯,我們是官府的人。
” 女子哇的一聲哭起來,伸出雙臂緊緊抱住姚汝能。
姚汝能冷汗直冒,這若是被王府的人看見,隻怕自己要吃挂落。
可她估計是被吓壞了,無論如何也不肯撒手。
姚汝能隻得任由她摟着,喊井口的人加條繩子,把井底兩個人拽上去。
上頭七手八腳,很是費了一番周折,總算把兩人有驚無險地拽出井口。
姚汝能見她除了驚吓過度之外,沒什麼明顯傷勢,不由得松了口氣。
“王韫秀小姐,請先跟我們回靖安司吧。
”姚汝能恭敬地說道。
女子茫然地擡起頭,似乎還沒緩過來。
姚汝能又重複了一遍,女子這才如夢初醒,急忙道:“啊?你們弄錯了吧?我不是王小姐。
我叫聞染。
” 姚汝能的臉色,唰地變得雪白。
一出光德坊,張小敬和檀棋立刻被外面的喧鬧所淹沒。
這裡靠近西市,豪商衆多,各家商号為了宣傳自家,都鉚足了勁攀比。
你三丈,我就三丈五;你紮了一條燈龍蟠柱,我就放一隻火鳳展翅;東家往燈架上挂起十色重錦,色彩斑斓,西家便要山棚處處垂下五縷金銀墜子,飄然如仙。
每年這裡鬥燈鬥得最兇,百姓也聚得最多。
此時放眼望去,光德、西市中間的大道兩側坊牆,支起了形态各異的燈輪、燈樹、燈山等竹制巨架,架上諸多商号的旗幡招展,綿延數裡。
數十萬支象牙白蠟燭在半空搖曳生光,無處不照,叫人心馳目眩。
這些蠟燭皆有二尺餘長,小孩胳膊粗細,放在防風的八角紙籠中,竟夜不熄。
燭裡摻有香料,底座盛着香油,所以在燈火最盛之處,往往彌漫着一股豐腴油膩的燭香之氣。
夜風一吹,滿城熏然。
無數百姓簇擁在燈架之下,人人仰起頭來,眼觀燈,鼻聞香,舌下還要壓一粒粗鹽。
這是長安城流行已久的習俗:鹽者,延也;燭者,壽也。
吸足一根蠟燭的香氣,便可延上一年壽數,讨個吉利,名目喚作“吸燭壽”。
正因為有這麼個傳統,長安的上元燈會一開始并不算擁堵。
大部分人要先駐足燈架之下,吸一會兒燭壽,然後才開始四處閑逛――不着急,這個良夜還長着呢,每個觀燈的人都是這般心思。
張小敬知道這個習慣,催促檀棋趁這個空當快走,再晚點可就真堵在路上了。
檀棋的騎術不錯,她挑釁似的瞥了張小敬一眼:“我可不受你管。
”說完她一夾馬肚子,坐騎登時朝前一躍,一人一馬,巧妙地從兩輛騾車之間鑽了過去,揚長而去。
那背影英姿飒爽,絲毫不輸男性。
張小敬也不惱,一抖缰繩緊緊跟上去,其他旅贲軍士兵緊随其後。
從光德坊到義甯坊,需要向北走三個路口,再向西走兩個路口。
一路上沿途皆是繁華之地,人擠人,車挨馬,一行人幾乎連個轉身的機會都沒有。
他們走走停停,好一陣才抵達義甯坊。
義甯坊靠近西邊的開遠門,大部分進不了西市的胡商,都會選擇這裡落腳,所以胡籍密度比西市還高。
坊内諸教廟宇林立,造型各異,也算是長安一景。
頂如焰形、牆色朱赤的是祆教祠;屋脊豎起兩根幡杆的是摩尼廟;而在東十字街西北角,有一座上懸十字的石構圓頂大殿,正是景寺的所在。
義甯坊裡此時也四處張燈結彩,熱鬧非凡。
趕着上元燈會的熱潮,這些廟宇紛紛打開中門,發放善食,宣講法道。
遊人們也趁機入内參觀,看看平日看不到的異域奇景。
張小敬等人來到景寺門前,門口正站着十幾個身着白袍的景僧,個個笑容可掬,向路過的人贈送小小的木制十字架和手抄小軸經卷。
張小敬悄悄吩咐手下那幾個人,把景寺的幾個出入口摸清楚,一處至少分出兩人把守。
檀棋問他道:“要去找主教查度牒嗎?”她之前做了點功課,知道景教在長安主事者叫大主教,地位與祆教大薩寶相似。
但張小敬搖搖頭:“這和祆教情勢不同,我們不知道右殺什麼身份,貿然去查,容易打草驚蛇。
我另有打算,需要姑娘你配合一下。
” 檀棋正要問什麼打算,這時一個白袍景僧已經迎了過來。
他掏出兩串十字架:“兩位善士,可願佩我十字,聽我講經?” 他高鼻深目,一看就不是中原人士,漢話也不甚流利。
張小敬接過一串,随手給檀棋戴上,然後笑道:“我夫人昨夜夢到一位金甲神人,胸帶十字,足踏蓮花,說一位有緣大德莅臨長安,叮囑我等好生供奉。
我們今天來波斯寺裡,是為尋師的。
” 檀棋大驚,這登徒子怎麼又胡說八道!可她又不能當面說破,僵在原地,臉色紅一陣白一陣。
這時張小敬托起她的手:“夫人你蒙十字庇佑良多,這次可得好好感謝才是。
”檀棋注意到,張小敬眼中沒有挑逗,隻有凜凜的寒光。
她猛然警醒,這不是調戲,是在做事,連忙斂起羞惱,沖景僧嫣然一笑。
景僧頗為欣喜,難得唐人裡有誠心向教的,想來是被這位有西域血統的夫人感化吧。
這可比供奉幾匹絹、幾件金器更難得。
他殷勤地問道:“可知道那位大德的名字?” 這次不用張小敬提點,檀棋自己迅速進入狀态:“金甲神人隻說他非中原人士,近幾個月才到長安。
” 他們與李泌之前讨論過,右殺這等貴人,不可能潛伏太久。
若他在這座景寺裡化身景僧,時間應該不超過三個月。
景僧皺眉說我教的信衆,既有大秦、苫國、波斯等地人氏,也有來自西域乃至北方草原的,這“非中原人士”未免太寬泛了。
檀棋連忙又說:“或是粟特人氏?” 曹破延就是用粟特商人的身份進入長安,非常方便,右殺貴人沒理由不用。
景僧想了一陣,滿懷歉意:“寺中僧人太多,一時不易找到。
不如兩位先随我進來,我去問問其他同修。
” 這個提議,正中下懷。
張小敬和檀棋并肩而行,跟着這景僧進了寺中。
入寺之後,迎面先看到一尊高逾三丈的八棱石幢,每一面上都刻着一個十字花紋,其下蓮座,這應該就是曹破延所說的“十字蓮花”了。
石幢後頭,是一個不大的方形廣場,地面皆是青石鋪就,掃得一塵不染。
廣場兩側各有一排波斯風石像,盡頭便是一座古樸大殿,前凸而頂尖,上頭高高豎起一個十字。
比起中土廟觀,這裡的建築略無修飾,簡樸素淨,左右連鐘樓和鼓樓都沒有。
景僧帶着他們倆往裡走了一段,迎面看到一人,不由得高聲叫道:“伊斯執事,這裡看來。
” 那人年紀和李泌差不多大,典型的波斯人相貌,碧眼紫髯,須發卷翹,隻是五官稍顯柔媚,頗似女相。
他的白袍左肩别着一枚橄榄枝形狀的長扣,職銜應該
李泌立在牆下,雙目寒光一閃:“張小敬倒是早看出來了,這靖安司裡,居然出了内奸啊。
” 一團麻紙在鈞爐裡扭曲、蜷卷,火舌從紙背後透出來,很快就把它變成一堆灰燼。
右殺拍了拍手,如釋重負地站起身來。
這是最後一份他與王庭之間的秘要文書,從此以後,誰也沒辦法把他與突厥聯系在一起――至少沒人能證明這一點。
接下來,他環顧四周,從櫃上拿起一隻自己曾經最珍愛的鎏金酒樽。
這酒樽是可汗賜予他的,樽柄彎曲,外壁上有一匹飛馳的駿馬和一頭盤羊,具有濃郁的草原風格。
右殺惋惜地“啧”了一聲,把酒樽丢在地上,用腳使勁踩癟,直到看不出原來的模樣。
屋子裡還找出來一副羊皮斜囊、幾盒馬油膏子、兩條虎頭銀鍊和一頂密織防風燈罩,這些都或多或少帶着突厥風格,有可能會洩露右殺的身份。
它們或被銷毀,或被遠遠丢棄。
其實這些物品并不能說明什麼,大唐頗為崇尚胡風,此類器具比比皆是。
不過右殺覺得在這個時候,怎麼小心都不為過。
忙碌了許久,右殺的額頭也微微沁出汗水。
他想從腰帶上摘下一條汗巾擦擦,卻無意中碰到腰帶上纏着的一團人的毛發。
右殺皺皺眉頭,想起來這是從曹破延頭上割下的頂發,不屑地冷哼一聲,用力扯下,也丢進鈞爐,那頭發很快也化為灰燼。
“嘿嘿,這群傻瓜。
”右殺直起腰來,看向窗外,忍不住冷笑道。
這些愚昧的狼衛,還以為自己是幾十年前那個能跟大唐不分軒轾的突厥?真是糊塗蛋! 他身居高位,對格局看得再明白不過。
如今的突厥,隻是一個在草原上苟延殘喘的部落,空有可汗的頭銜,卻連周圍的小部族都難以壓制。
一頭衰老的病狼,早晚會被狼群裡的其他壯年狼取代。
這種局勢之下,可汗居然還異想天開,想要在長安挑釁大唐,在右殺看來,這簡直就是自取滅亡。
不過他并沒有費心勸解,反而主動請纓來到長安指揮。
反正突厥遲早會滅亡,不如趁機賣個好價錢。
這些狼衛,就是最好的籌碼。
右殺最初的想法,是投靠大唐。
不過朝廷的态度捉摸不定,右殺不敢冒險。
很快他就聯絡到了一個更好的買主,得到了一個絕對令他滿意的價格和一個驚人的計劃。
那個計劃到底是什麼,右殺并不關心。
他隻是按照對方要求,驅使着手下執行每一個步驟。
這是一件天大的便宜,突厥會付出成本以及承受代價,而所有的利益,都将是他自己得到。
那些可悲的狼衛,恐怕到死也不知道他們到底在幹嗎。
沒辦法,誰讓他們是狼衛,自己是右殺呢?漢地有句話怎麼說來着,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真是至理名言。
想到這裡,右殺咧開嘴,在空無一人的卧室裡發出一陣呵呵的幹笑聲。
現在約定已經完成,右殺把最後一份從狼衛那裡傳來的文書焚毀,扔掉了一切和突厥有關的東西。
現在一切都準備妥當了。
接下來,隻等着對方上門交割。
然後他就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過任何想過的生活。
右殺把鈞爐扔在角落裡,回到卧室中間,重新坐回到案幾前。
案幾上除了經書、燭台和那把割去曹破延頂發的短刀之外,還有一個陶制的摩羯形酒壺和配套的琉璃杯――它們不算典型的突厥風格,因此得以幸免。
右殺給自己斟滿了一杯鮮紅若血的西域葡萄酒,微微晃動。
借着外面的燈火,他能看到杯中那波光粼粼的琥珀顔色。
老人舉起杯子,喃喃自語,覺得應該為自己未來的美好生活幹一杯。
細犬聳着鼻子,在昌明坊已成廢墟的瓦礫中來回搜尋。
姚汝能心神不甯地牽着它,不時朝外頭望去。
牆那頭有裂帛般的踏歌聲傳來,伴随着陣陣喝彩,此起彼伏。
光是這嘹亮的聲浪便已充滿誘惑,倘若能攀在牆頭看過去,隻怕畫面還要精彩數倍。
但姚汝能可顧不上這些,他此時心中全是焦慮。
一是搜尋遲遲不見結果,有負張都尉所托;二是不知靖安司那邊查得如何,突厥餘孽一時沒落網,長安一時不靖。
細犬忽然仰起脖子,放聲吠起來。
姚汝能苦笑着蹲下身子,揉揉細犬的脖頸毛,它已經是第三次沖着那口井叫了。
旅贲軍在搜查現場時,早已注意到那口井上蓋着石頭,搬開之後往裡面看過,卻什麼都沒有。
這次姚汝能牽着狗來,也反複探頭進去看,也沒什麼異狀。
為何這狗一直糾纏不放呢?頑固脾氣可真像張都尉啊。
這個不敬的念頭冒出來,姚汝能自己呵呵樂了一聲,心想可别讓張都尉知道。
他起身拍拍身上的土,既然搜尋無果,不如早點回去。
張都尉那邊說不定已經有了新方向,他不想錯過。
可就在這一錯神間,狗趁機掙脫缰繩,飛箭一般地撲到井亭邊緣。
姚汝能頗為無奈,走過去要把它拽走,可一靠近,忽然發現狗嘴裡似乎咬着什麼東西。
姚汝能眉頭一皺,伸手摳出來,發現是一小塊布料。
這是一塊随處可見的粗麻布料,黯黑色,細長條,是被石井台的裂隙扯下來的。
姚汝能看看布料顔色,又看看漆黑的井底,忽然心中一動。
他招呼附近的不良人過來,用繩子系住自己腰,一頭捆在亭柱上,然後雙腳踏着井邊凹進去的一串小坑,一點一點爬下去。
此時天色已晚,井底稍微下去一點就是一片漆黑。
姚汝能讓不良人點起一盞燈籠,慢慢垂吊下來,與自己同時下降。
中途他有好幾次一腳滑空,幸虧有繩子才不緻掉下去。
好不容易到了井底,姚汝能鈎手拿過燈籠一照,頓時大吃一驚。
井底的土地上,蓋着一層黯黑色的麻布,高高隆起一個人形。
有這塊黑布遮蓋,加上天光已收,難怪在井口看不出有什麼異樣。
這些突厥人,倒真是會藏人! 姚汝能扯開麻布,露出一個昏迷女子。
他俯身下去,一手探她的鼻息,一手去托肩膀。
誰知輕輕一碰,女子便醒轉過來,第一時間抄起碎石來砸他的頭。
姚汝能猝不及防,被一下砸到腦門,疼得直龇牙。
好在這女子力氣有限,不至于将人砸暈。
姚汝能一手抓住她手腕,一邊高聲解釋道:“我們是靖安司的,你現在已經安全了。
”然後忙不疊地從腰間亮出一塊腰牌。
女子愣住了,姚汝能忍痛擠出一個笑臉:“沒錯,我們是官府的人。
” 女子哇的一聲哭起來,伸出雙臂緊緊抱住姚汝能。
姚汝能冷汗直冒,這若是被王府的人看見,隻怕自己要吃挂落。
可她估計是被吓壞了,無論如何也不肯撒手。
姚汝能隻得任由她摟着,喊井口的人加條繩子,把井底兩個人拽上去。
上頭七手八腳,很是費了一番周折,總算把兩人有驚無險地拽出井口。
姚汝能見她除了驚吓過度之外,沒什麼明顯傷勢,不由得松了口氣。
“王韫秀小姐,請先跟我們回靖安司吧。
”姚汝能恭敬地說道。
女子茫然地擡起頭,似乎還沒緩過來。
姚汝能又重複了一遍,女子這才如夢初醒,急忙道:“啊?你們弄錯了吧?我不是王小姐。
我叫聞染。
” 姚汝能的臉色,唰地變得雪白。
一出光德坊,張小敬和檀棋立刻被外面的喧鬧所淹沒。
這裡靠近西市,豪商衆多,各家商号為了宣傳自家,都鉚足了勁攀比。
你三丈,我就三丈五;你紮了一條燈龍蟠柱,我就放一隻火鳳展翅;東家往燈架上挂起十色重錦,色彩斑斓,西家便要山棚處處垂下五縷金銀墜子,飄然如仙。
每年這裡鬥燈鬥得最兇,百姓也聚得最多。
此時放眼望去,光德、西市中間的大道兩側坊牆,支起了形态各異的燈輪、燈樹、燈山等竹制巨架,架上諸多商号的旗幡招展,綿延數裡。
數十萬支象牙白蠟燭在半空搖曳生光,無處不照,叫人心馳目眩。
這些蠟燭皆有二尺餘長,小孩胳膊粗細,放在防風的八角紙籠中,竟夜不熄。
燭裡摻有香料,底座盛着香油,所以在燈火最盛之處,往往彌漫着一股豐腴油膩的燭香之氣。
夜風一吹,滿城熏然。
無數百姓簇擁在燈架之下,人人仰起頭來,眼觀燈,鼻聞香,舌下還要壓一粒粗鹽。
這是長安城流行已久的習俗:鹽者,延也;燭者,壽也。
吸足一根蠟燭的香氣,便可延上一年壽數,讨個吉利,名目喚作“吸燭壽”。
正因為有這麼個傳統,長安的上元燈會一開始并不算擁堵。
大部分人要先駐足燈架之下,吸一會兒燭壽,然後才開始四處閑逛――不着急,這個良夜還長着呢,每個觀燈的人都是這般心思。
張小敬知道這個習慣,催促檀棋趁這個空當快走,再晚點可就真堵在路上了。
檀棋的騎術不錯,她挑釁似的瞥了張小敬一眼:“我可不受你管。
”說完她一夾馬肚子,坐騎登時朝前一躍,一人一馬,巧妙地從兩輛騾車之間鑽了過去,揚長而去。
那背影英姿飒爽,絲毫不輸男性。
張小敬也不惱,一抖缰繩緊緊跟上去,其他旅贲軍士兵緊随其後。
從光德坊到義甯坊,需要向北走三個路口,再向西走兩個路口。
一路上沿途皆是繁華之地,人擠人,車挨馬,一行人幾乎連個轉身的機會都沒有。
他們走走停停,好一陣才抵達義甯坊。
義甯坊靠近西邊的開遠門,大部分進不了西市的胡商,都會選擇這裡落腳,所以胡籍密度比西市還高。
坊内諸教廟宇林立,造型各異,也算是長安一景。
頂如焰形、牆色朱赤的是祆教祠;屋脊豎起兩根幡杆的是摩尼廟;而在東十字街西北角,有一座上懸十字的石構圓頂大殿,正是景寺的所在。
義甯坊裡此時也四處張燈結彩,熱鬧非凡。
趕着上元燈會的熱潮,這些廟宇紛紛打開中門,發放善食,宣講法道。
遊人們也趁機入内參觀,看看平日看不到的異域奇景。
張小敬等人來到景寺門前,門口正站着十幾個身着白袍的景僧,個個笑容可掬,向路過的人贈送小小的木制十字架和手抄小軸經卷。
張小敬悄悄吩咐手下那幾個人,把景寺的幾個出入口摸清楚,一處至少分出兩人把守。
檀棋問他道:“要去找主教查度牒嗎?”她之前做了點功課,知道景教在長安主事者叫大主教,地位與祆教大薩寶相似。
但張小敬搖搖頭:“這和祆教情勢不同,我們不知道右殺什麼身份,貿然去查,容易打草驚蛇。
我另有打算,需要姑娘你配合一下。
” 檀棋正要問什麼打算,這時一個白袍景僧已經迎了過來。
他掏出兩串十字架:“兩位善士,可願佩我十字,聽我講經?” 他高鼻深目,一看就不是中原人士,漢話也不甚流利。
張小敬接過一串,随手給檀棋戴上,然後笑道:“我夫人昨夜夢到一位金甲神人,胸帶十字,足踏蓮花,說一位有緣大德莅臨長安,叮囑我等好生供奉。
我們今天來波斯寺裡,是為尋師的。
” 檀棋大驚,這登徒子怎麼又胡說八道!可她又不能當面說破,僵在原地,臉色紅一陣白一陣。
這時張小敬托起她的手:“夫人你蒙十字庇佑良多,這次可得好好感謝才是。
”檀棋注意到,張小敬眼中沒有挑逗,隻有凜凜的寒光。
她猛然警醒,這不是調戲,是在做事,連忙斂起羞惱,沖景僧嫣然一笑。
景僧頗為欣喜,難得唐人裡有誠心向教的,想來是被這位有西域血統的夫人感化吧。
這可比供奉幾匹絹、幾件金器更難得。
他殷勤地問道:“可知道那位大德的名字?” 這次不用張小敬提點,檀棋自己迅速進入狀态:“金甲神人隻說他非中原人士,近幾個月才到長安。
” 他們與李泌之前讨論過,右殺這等貴人,不可能潛伏太久。
若他在這座景寺裡化身景僧,時間應該不超過三個月。
景僧皺眉說我教的信衆,既有大秦、苫國、波斯等地人氏,也有來自西域乃至北方草原的,這“非中原人士”未免太寬泛了。
檀棋連忙又說:“或是粟特人氏?” 曹破延就是用粟特商人的身份進入長安,非常方便,右殺貴人沒理由不用。
景僧想了一陣,滿懷歉意:“寺中僧人太多,一時不易找到。
不如兩位先随我進來,我去問問其他同修。
” 這個提議,正中下懷。
張小敬和檀棋并肩而行,跟着這景僧進了寺中。
入寺之後,迎面先看到一尊高逾三丈的八棱石幢,每一面上都刻着一個十字花紋,其下蓮座,這應該就是曹破延所說的“十字蓮花”了。
石幢後頭,是一個不大的方形廣場,地面皆是青石鋪就,掃得一塵不染。
廣場兩側各有一排波斯風石像,盡頭便是一座古樸大殿,前凸而頂尖,上頭高高豎起一個十字。
比起中土廟觀,這裡的建築略無修飾,簡樸素淨,左右連鐘樓和鼓樓都沒有。
景僧帶着他們倆往裡走了一段,迎面看到一人,不由得高聲叫道:“伊斯執事,這裡看來。
” 那人年紀和李泌差不多大,典型的波斯人相貌,碧眼紫髯,須發卷翹,隻是五官稍顯柔媚,頗似女相。
他的白袍左肩别着一枚橄榄枝形狀的長扣,職銜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