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第二章 午初
關燈
小
中
大
這兩匹馬你追我趕,在坊裡的街道上奔馳,不時驟停急轉,掀起極大的煙塵。
路上的車子行人紛紛閃避,引發了更多騷亂。
天寶三載元月十四日,午初。
長安城,長安縣,西市。
西市的市面,并未因剛才的騷亂而變得蕭條。
随着午時臨近,諸坊的百姓鄉紳、高門府上的白袍采買、散居京城的待選官吏、全國各地的投獻文人等都一窩蜂地擁來,指望能搶購到最新進城的胡貨。
甚至在人群中還能見到許多頭插春勝的女眷,她們不放心别人,非得親自來挑選不可。
張小敬走在街頭,行步如飛。
在他身後,緊緊跟着一個稚氣未脫的圓臉年輕人。
此人叫姚汝能,是才加入靖安司不久的年輕幹吏,京輔捕吏出身,有過目不忘的才能。
李泌派他來,協助張小敬進行調查——當然,也存了監視的心思。
“張都尉,您是要去哪裡?”姚汝能忍不住開口問道。
張小敬的腳程太快,周圍人又多,必須竭盡全力才能跟上。
張小敬腳下不停:“柔嘉玉真坊。
” 這柔嘉玉真坊的名字,姚汝能倒聽過,乃是個專供女子面藥口脂的鋪子。
鋪子裡都是大食販來的秘制養容藥膏,效果奇佳,在長安城的貴婦圈相當有名,店主是西市數得着的豪商。
姚汝能忽然超前一步攔住他:“請您解釋一下去這裡的目的。
”張小敬眉頭一皺:“都什麼時辰了,你還在這裡啰唆!”姚汝能一本正經地說道:“您現在身份特殊,行事須得先說明緣由,也好讓李司丞放心。
” “我若不說明呢?” 姚汝能一握腰間刀柄:“我随時可以抓您回去。
”他話音剛落,張小敬五指伸過來,一下抓住刀锷,輕輕一掰,那佩刀便要離身。
姚汝能急忙側身去搶,不防張小敬腳下一鈎,他登時撲倒在塵土裡。
張小敬俯視着他,冷冷道:“我若真想跑,你現在已經死了幾次了。
” 說完他轉身離開,姚汝能狼狽地從土地上爬起來,顧不得拍掉身上的土,連聲喊道:“喂,張都尉,你這麼幹,我可是要上報的!” 張小敬理都沒理他,徑直朝前走去,姚汝能隻得氣急敗壞地跟了上去。
玉真坊在西市東南二街口的北側曲巷内,需要拐一個彎,恰好可以擋住外街的喧嚣和視線。
一入坊内,迎面是三面椒香泥牆,上頭分列九排長架,架闆都用粉绫包裹,上頭擺着大大小小的琉璃瓶與瓷器。
此時隻有十幾個身披各色帔帛的女子,她們不時低聲垂頭交談,露出雪白的脖頸。
伽香的味道輕柔地彌漫四周,令人沉醉。
夥計一見進門的居然是個男人,呆愣了一下。
張小敬把腰牌一晃,沉聲道:“靖安司辦事,帶我去見店主。
”夥計還要講話,張小敬獨眼一眯,朝那些女子掃去。
夥計不敢驚擾顧客,隻得說去通禀掌櫃,張小敬卻一把拽住他胳膊,徑直向坊後走去:“軍情要事不容耽擱,我随你去!”夥計還要掙紮,被他用刀柄一磕腰眼,登時不敢動了。
就這樣,張小敬拽着兩股戰戰的夥計,大剌剌地朝後面走去。
姚汝能緊随其後,他對這個做法倒是無異議。
時間緊急,哪能容他慢吞吞地來回通禀。
坊後是一個開間大院,一個胡人胖子正斜靠在鈎紋團花的波斯氈毯上,左手拿着高足杯,肘下支着隐囊,屈左腿而坐。
旁邊一個黑靴小侍捧壺而立。
中庭一個美貌歌姬正圍着一棵梅樹唱着《春莺啭》,且歌且舞。
張小敬他們一闖進來,歌舞登時進行不下去了。
兩名護衛走過去想要阻止,店主卻皺了皺眉頭,揮手讓他們退開:“閣下是……?” “靖安司都尉,張小敬。
”張小敬放開夥計,亮出腰牌,然後示意姚汝能把院門關上。
“哦……可是萬年縣的張閻羅?”店主在長安待了許多年,稍微有點名氣的人,他都有耳聞。
萬年張一眼,号稱五尊閻羅——狠毒辣拗絕,乃是鎮壓東邊混混們的一尊殺神。
不過……聽說他早幾個月犯事被抓,判了絞刑,怎麼這會兒又出獄了? 張小敬面無表情地一拱手:“有幾個問題,要請教尊駕。
” 店主伸出右手食指,慢條斯理地順着嘴角的胡須滑動,一直滑到高高翹起的一撇須尖,才意猶未盡地放下。
張閻羅這是沒錢過節了吧?居然敲詐到了玉真坊的頭上,也不問問這坊和宮裡的關系。
“來人,給張爺取一匹路絹來。
” 官定素絲一匹四十尺,做尋常交易之用。
若是長途運輸,還要再多疊四十尺,謂之路絹,隻适合騾馬馱着,常人根本沒法抱走。
店主故意給路絹,存了有意羞辱的心思。
想要錢?那就自己當畜生馱着出去。
張小敬走上前去,作勢要接。
店主輕蔑一笑,可他笑意還沒消失,就看眼前白光一閃,一把利刃架到了脖子上。
别說店主,就連姚汝能也是大吃一驚。
他本以為這個死囚犯和店主有什麼交情,想不到居然上來就動了狠手。
姚汝能“唰”地抽出佩刀,卻不知該掩護張小敬,還是該阻止他。
這時一群玉真坊的夥計沖進來,姚汝能的心和刀同時一橫,學着張小敬的樣子厲聲道:“靖安司辦事,都給我站開!”那群夥計果然不敢上前了。
張小敬的聲音依然冷漠:“我的問題還沒問呢。
” “你敢動我一下,就等着被蹍死吧!”店主惱羞成怒。
張小敬垂下頭,湊到店主耳邊:“不瞞你說,在下是一個死囚犯。
辦不成差事,回去也是死——你猜我會怎樣做?”店主望着那隻森森獨眼,心中一緊,他最怕的是不守規矩的瘋狗。
他眼神閃動數息,隻得開口道:“你到底要問什麼?” 張小敬把刀口挪開一點:“最近你有沒有和突厥人打過交道?” 店主對這個問題有點詫異,不過很幹脆地答道:“沒有!” “那你聽過最近有什麼商家和突厥人接觸嗎?” “沒有。
突厥人?在長安都多久沒看見了。
” 突厥早在貞觀年間已一蹶不振,西突厥在顯慶年後也分崩離析,隻剩下幾個小部族在草原上時反時歸。
至于留在長安的突厥人,已完全歸化。
除了俘虜、使節和赴京朝觐的酋長們,長安不聞突厥之名已經許多年了。
“不如把你的人叫過來問問,也許他們知道呢。
”張小敬堅持。
店主隻得吩咐夥計們過來,一個一個詢問有無和突厥人有接觸,結果自然都是否。
張小敬揮手讓他們散了,繼續問道:“那麼你知道西市誰家裡有長安坊圖?” 店主一聽,連忙搖頭:“别家有沒有不知道,反正我沒有。
”他又補充了一句:“這有違大唐律令,形如謀反,誰敢私藏?” 張小敬收起刀來,退後一步:“實話好教你知,最近有幾個突厥人潛入長安,想在上元節鬧事,如今隻缺一張長安坊圖。
你沒收藏就最好,不然朝廷事後查出誰家私藏了坊圖,那可是潑天大禍。
” 店主這才明白,為何這個官差辦事如此急吼吼的,原來還有這一層因果。
他直起身子,換了一副關切的表情:“小老雖隻一介商賈,也有報效朝廷之心,不知那幾個突厥人什麼形狀什麼來曆,小老也好幫忙探聽。
” 張小敬冷冷道:“不必了,若見到可疑之人,及時報官便是——對了,此事是朝廷機密,不可說與旁人。
” “自然,自然。
”店主連聲答應,剛要吩咐奴婢端來幾瓶琉脂淨膏子給幾位抹手,一擡頭,兩人已經離去。
店主見他們走了,雙腮贅肉一斂,喚來一個心腹小厮,耳語了幾句。
張小敬等人離開玉真坊,在曲巷口對面的一處旗幌下站定,對姚汝能道:“你記下剛才坊内所有夥計的面孔了麼?” 姚汝能點點頭。
張小敬道:“你仔細盯着玉真坊前後門,有什麼可疑的人出來,讓西市署的不良人綴上去,看他們進了哪家商号,記下名字。
” 姚汝能這才恍然大悟,張小敬是在敲山震虎。
剛才那麼一鬧,店主必然心中驚駭,趕緊去提醒那些私繪了坊圖的商家——這樣一來,隻消盯住玉真坊的使者,便可知道誰藏有坊圖。
有了店家主動帶路,這比一家一家去盤問省事多了。
這種做法看似粗暴,卻最省力氣。
姚汝能看向張小敬的眼神都變了,不是積年老吏,可想不出來這招,分寸火候都拿捏得恰到好處。
“您怎麼知道玉真坊有問題?”姚汝能好學地問道。
張小敬面無表情地回答:“随便選的。
這西市豪商裡,身家清白的可不太多。
” 姚汝能“咝”了一聲:“……萬一猜錯了呢?” “那整個長安城就會完蛋。
” “……” 姚汝能以為這是張都尉在開玩笑,可對方臉上殊無笑意。
姚汝能是京畿岐州人氏,家中世代都是捕盜之吏,父親、伯父先後死于賊事。
後來朝廷垂恩,破格把他拔擢到長安為吏。
所以他臨行前發下過誓言,一定要在長安城做個讓惡人聞風喪膽的幹吏,才不辱家門。
張小敬幹了九年不良帥,整個萬年縣都服服帖帖的,這在姚汝能看來,簡直是一個最完美的偶像。
他出發之前暗自激勵自己,一定要從這位老前輩身上多學點東西,說不定未來也能當上不良帥甚至縣尉。
沒想到這一位張都尉,和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樣。
姚汝能想象中的捕盜老手,應該正氣凜然,像一把陌刀似的鋒芒四射,賊盜為之束手。
可這位張都尉,行事說話都透着一股邪勁,具體哪兒不對說不上來,總之是隐隐帶着來自黑暗面的不安氣息。
他忽然想起李泌臨行前的叮囑:“對此人遠觀即可,不可近交。
”不由得心中一凜。
這時張小敬忽然問道:“你做捕吏沒多久吧?” “啊?對的,三個月零八天。
”姚汝能回答。
“那我問你,做捕吏該當如何行事?” “自然是疾惡如仇!” 張小敬惋惜地搖了搖頭:“那在這個城裡可活不了太久。
” 姚汝能站起身來:“我敬重您是前輩,也欽佩您的手段,可您别打算用這種言辭吓跑我。
我會繼續履行職責協助您,同時上報一切可疑動向,除非您把我殺死。
” 面對這個軸人,張小敬也有些無奈。
他比了個随便你的手勢,什麼都沒說。
不良人們這時已經慢慢聚攏過來,姚汝能交代了幾句,忽然想到一個細節,回頭問道:“張都尉,倉促之間,人手有限,那些商号平時進出的人那麼多,該怎麼盯梢才好?” “隻盯胡人。
這種事,他們不會信任外族。
”張小敬毫不猶豫地回答。
其實大唐從來不以血統而論,長安城漢胡混雜,非中原出身的文武官員多的是。
即使是靖安司的屬員裡,也頗有幾個精通算學、熟知行商的胡吏。
不過夷夏之防這種論調,總會有人偶爾在心裡嘀咕。
“涉及胡人,要不要跟西市署報備一下……”姚汝能剛提出點意見,就立刻被
路上的車子行人紛紛閃避,引發了更多騷亂。
天寶三載元月十四日,午初。
長安城,長安縣,西市。
西市的市面,并未因剛才的騷亂而變得蕭條。
随着午時臨近,諸坊的百姓鄉紳、高門府上的白袍采買、散居京城的待選官吏、全國各地的投獻文人等都一窩蜂地擁來,指望能搶購到最新進城的胡貨。
甚至在人群中還能見到許多頭插春勝的女眷,她們不放心别人,非得親自來挑選不可。
張小敬走在街頭,行步如飛。
在他身後,緊緊跟着一個稚氣未脫的圓臉年輕人。
此人叫姚汝能,是才加入靖安司不久的年輕幹吏,京輔捕吏出身,有過目不忘的才能。
李泌派他來,協助張小敬進行調查——當然,也存了監視的心思。
“張都尉,您是要去哪裡?”姚汝能忍不住開口問道。
張小敬的腳程太快,周圍人又多,必須竭盡全力才能跟上。
張小敬腳下不停:“柔嘉玉真坊。
” 這柔嘉玉真坊的名字,姚汝能倒聽過,乃是個專供女子面藥口脂的鋪子。
鋪子裡都是大食販來的秘制養容藥膏,效果奇佳,在長安城的貴婦圈相當有名,店主是西市數得着的豪商。
姚汝能忽然超前一步攔住他:“請您解釋一下去這裡的目的。
”張小敬眉頭一皺:“都什麼時辰了,你還在這裡啰唆!”姚汝能一本正經地說道:“您現在身份特殊,行事須得先說明緣由,也好讓李司丞放心。
” “我若不說明呢?” 姚汝能一握腰間刀柄:“我随時可以抓您回去。
”他話音剛落,張小敬五指伸過來,一下抓住刀锷,輕輕一掰,那佩刀便要離身。
姚汝能急忙側身去搶,不防張小敬腳下一鈎,他登時撲倒在塵土裡。
張小敬俯視着他,冷冷道:“我若真想跑,你現在已經死了幾次了。
” 說完他轉身離開,姚汝能狼狽地從土地上爬起來,顧不得拍掉身上的土,連聲喊道:“喂,張都尉,你這麼幹,我可是要上報的!” 張小敬理都沒理他,徑直朝前走去,姚汝能隻得氣急敗壞地跟了上去。
玉真坊在西市東南二街口的北側曲巷内,需要拐一個彎,恰好可以擋住外街的喧嚣和視線。
一入坊内,迎面是三面椒香泥牆,上頭分列九排長架,架闆都用粉绫包裹,上頭擺着大大小小的琉璃瓶與瓷器。
此時隻有十幾個身披各色帔帛的女子,她們不時低聲垂頭交談,露出雪白的脖頸。
伽香的味道輕柔地彌漫四周,令人沉醉。
夥計一見進門的居然是個男人,呆愣了一下。
張小敬把腰牌一晃,沉聲道:“靖安司辦事,帶我去見店主。
”夥計還要講話,張小敬獨眼一眯,朝那些女子掃去。
夥計不敢驚擾顧客,隻得說去通禀掌櫃,張小敬卻一把拽住他胳膊,徑直向坊後走去:“軍情要事不容耽擱,我随你去!”夥計還要掙紮,被他用刀柄一磕腰眼,登時不敢動了。
就這樣,張小敬拽着兩股戰戰的夥計,大剌剌地朝後面走去。
姚汝能緊随其後,他對這個做法倒是無異議。
時間緊急,哪能容他慢吞吞地來回通禀。
坊後是一個開間大院,一個胡人胖子正斜靠在鈎紋團花的波斯氈毯上,左手拿着高足杯,肘下支着隐囊,屈左腿而坐。
旁邊一個黑靴小侍捧壺而立。
中庭一個美貌歌姬正圍着一棵梅樹唱着《春莺啭》,且歌且舞。
張小敬他們一闖進來,歌舞登時進行不下去了。
兩名護衛走過去想要阻止,店主卻皺了皺眉頭,揮手讓他們退開:“閣下是……?” “靖安司都尉,張小敬。
”張小敬放開夥計,亮出腰牌,然後示意姚汝能把院門關上。
“哦……可是萬年縣的張閻羅?”店主在長安待了許多年,稍微有點名氣的人,他都有耳聞。
萬年張一眼,号稱五尊閻羅——狠毒辣拗絕,乃是鎮壓東邊混混們的一尊殺神。
不過……聽說他早幾個月犯事被抓,判了絞刑,怎麼這會兒又出獄了? 張小敬面無表情地一拱手:“有幾個問題,要請教尊駕。
” 店主伸出右手食指,慢條斯理地順着嘴角的胡須滑動,一直滑到高高翹起的一撇須尖,才意猶未盡地放下。
張閻羅這是沒錢過節了吧?居然敲詐到了玉真坊的頭上,也不問問這坊和宮裡的關系。
“來人,給張爺取一匹路絹來。
” 官定素絲一匹四十尺,做尋常交易之用。
若是長途運輸,還要再多疊四十尺,謂之路絹,隻适合騾馬馱着,常人根本沒法抱走。
店主故意給路絹,存了有意羞辱的心思。
想要錢?那就自己當畜生馱着出去。
張小敬走上前去,作勢要接。
店主輕蔑一笑,可他笑意還沒消失,就看眼前白光一閃,一把利刃架到了脖子上。
别說店主,就連姚汝能也是大吃一驚。
他本以為這個死囚犯和店主有什麼交情,想不到居然上來就動了狠手。
姚汝能“唰”地抽出佩刀,卻不知該掩護張小敬,還是該阻止他。
這時一群玉真坊的夥計沖進來,姚汝能的心和刀同時一橫,學着張小敬的樣子厲聲道:“靖安司辦事,都給我站開!”那群夥計果然不敢上前了。
張小敬的聲音依然冷漠:“我的問題還沒問呢。
” “你敢動我一下,就等着被蹍死吧!”店主惱羞成怒。
張小敬垂下頭,湊到店主耳邊:“不瞞你說,在下是一個死囚犯。
辦不成差事,回去也是死——你猜我會怎樣做?”店主望着那隻森森獨眼,心中一緊,他最怕的是不守規矩的瘋狗。
他眼神閃動數息,隻得開口道:“你到底要問什麼?” 張小敬把刀口挪開一點:“最近你有沒有和突厥人打過交道?” 店主對這個問題有點詫異,不過很幹脆地答道:“沒有!” “那你聽過最近有什麼商家和突厥人接觸嗎?” “沒有。
突厥人?在長安都多久沒看見了。
” 突厥早在貞觀年間已一蹶不振,西突厥在顯慶年後也分崩離析,隻剩下幾個小部族在草原上時反時歸。
至于留在長安的突厥人,已完全歸化。
除了俘虜、使節和赴京朝觐的酋長們,長安不聞突厥之名已經許多年了。
“不如把你的人叫過來問問,也許他們知道呢。
”張小敬堅持。
店主隻得吩咐夥計們過來,一個一個詢問有無和突厥人有接觸,結果自然都是否。
張小敬揮手讓他們散了,繼續問道:“那麼你知道西市誰家裡有長安坊圖?” 店主一聽,連忙搖頭:“别家有沒有不知道,反正我沒有。
”他又補充了一句:“這有違大唐律令,形如謀反,誰敢私藏?” 張小敬收起刀來,退後一步:“實話好教你知,最近有幾個突厥人潛入長安,想在上元節鬧事,如今隻缺一張長安坊圖。
你沒收藏就最好,不然朝廷事後查出誰家私藏了坊圖,那可是潑天大禍。
” 店主這才明白,為何這個官差辦事如此急吼吼的,原來還有這一層因果。
他直起身子,換了一副關切的表情:“小老雖隻一介商賈,也有報效朝廷之心,不知那幾個突厥人什麼形狀什麼來曆,小老也好幫忙探聽。
” 張小敬冷冷道:“不必了,若見到可疑之人,及時報官便是——對了,此事是朝廷機密,不可說與旁人。
” “自然,自然。
”店主連聲答應,剛要吩咐奴婢端來幾瓶琉脂淨膏子給幾位抹手,一擡頭,兩人已經離去。
店主見他們走了,雙腮贅肉一斂,喚來一個心腹小厮,耳語了幾句。
張小敬等人離開玉真坊,在曲巷口對面的一處旗幌下站定,對姚汝能道:“你記下剛才坊内所有夥計的面孔了麼?” 姚汝能點點頭。
張小敬道:“你仔細盯着玉真坊前後門,有什麼可疑的人出來,讓西市署的不良人綴上去,看他們進了哪家商号,記下名字。
” 姚汝能這才恍然大悟,張小敬是在敲山震虎。
剛才那麼一鬧,店主必然心中驚駭,趕緊去提醒那些私繪了坊圖的商家——這樣一來,隻消盯住玉真坊的使者,便可知道誰藏有坊圖。
有了店家主動帶路,這比一家一家去盤問省事多了。
這種做法看似粗暴,卻最省力氣。
姚汝能看向張小敬的眼神都變了,不是積年老吏,可想不出來這招,分寸火候都拿捏得恰到好處。
“您怎麼知道玉真坊有問題?”姚汝能好學地問道。
張小敬面無表情地回答:“随便選的。
這西市豪商裡,身家清白的可不太多。
” 姚汝能“咝”了一聲:“……萬一猜錯了呢?” “那整個長安城就會完蛋。
” “……” 姚汝能以為這是張都尉在開玩笑,可對方臉上殊無笑意。
姚汝能是京畿岐州人氏,家中世代都是捕盜之吏,父親、伯父先後死于賊事。
後來朝廷垂恩,破格把他拔擢到長安為吏。
所以他臨行前發下過誓言,一定要在長安城做個讓惡人聞風喪膽的幹吏,才不辱家門。
張小敬幹了九年不良帥,整個萬年縣都服服帖帖的,這在姚汝能看來,簡直是一個最完美的偶像。
他出發之前暗自激勵自己,一定要從這位老前輩身上多學點東西,說不定未來也能當上不良帥甚至縣尉。
沒想到這一位張都尉,和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樣。
姚汝能想象中的捕盜老手,應該正氣凜然,像一把陌刀似的鋒芒四射,賊盜為之束手。
可這位張都尉,行事說話都透着一股邪勁,具體哪兒不對說不上來,總之是隐隐帶着來自黑暗面的不安氣息。
他忽然想起李泌臨行前的叮囑:“對此人遠觀即可,不可近交。
”不由得心中一凜。
這時張小敬忽然問道:“你做捕吏沒多久吧?” “啊?對的,三個月零八天。
”姚汝能回答。
“那我問你,做捕吏該當如何行事?” “自然是疾惡如仇!” 張小敬惋惜地搖了搖頭:“那在這個城裡可活不了太久。
” 姚汝能站起身來:“我敬重您是前輩,也欽佩您的手段,可您别打算用這種言辭吓跑我。
我會繼續履行職責協助您,同時上報一切可疑動向,除非您把我殺死。
” 面對這個軸人,張小敬也有些無奈。
他比了個随便你的手勢,什麼都沒說。
不良人們這時已經慢慢聚攏過來,姚汝能交代了幾句,忽然想到一個細節,回頭問道:“張都尉,倉促之間,人手有限,那些商号平時進出的人那麼多,該怎麼盯梢才好?” “隻盯胡人。
這種事,他們不會信任外族。
”張小敬毫不猶豫地回答。
其實大唐從來不以血統而論,長安城漢胡混雜,非中原出身的文武官員多的是。
即使是靖安司的屬員裡,也頗有幾個精通算學、熟知行商的胡吏。
不過夷夏之防這種論調,總會有人偶爾在心裡嘀咕。
“涉及胡人,要不要跟西市署報備一下……”姚汝能剛提出點意見,就立刻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