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流亡者

關燈
出來證明他的前後矛盾與險惡用心。

    有評論家認為,周在信息領域享有不對稱優勢。

     當帝辛意識到這一情況,着手開始治理的時候,轉入地下的輿論反而更加興盛。

    這一系列成果最終使得所有的諸侯都倒向了西歧一方。

     姬昌本人因健康原因在伐商前一年退位,他年輕而雄心勃勃的次子姬發接替了他領袖的位置,率領軍隊開始讨伐無道的商王帝辛,并最終取得了勝利。

    姜尚則因為在輿論領域的傑出貢獻而被授予輔政之職,獲得了一大塊封地。

     而在那個動蕩的時期,攸侯喜指揮官是山東地區一位尊貴的諸侯,備受帝辛寵信。

    他本人對于政治不感興趣,在他身上兼具軍人氣質與詩人的浪漫情懷。

     在與周軍的戰鬥中,攸侯喜指揮官深切地了解到掌握公衆輿論的重要性,隻可惜他無能為力。

     當牧野之戰的結果傳到山東的時候,攸侯喜指揮官毅然決定率領自己的部下出海。

     他天真地認為,地球是圓的,如果他能夠向着東方一直航行,那麼很快就能夠出現在西歧的西方,可以直接打擊到周軍的老巢。

    于是攸侯喜指揮官搜集了所有的物資、人員,還特意綁架了二百名原本服務于西歧的公共關系專家,把這些東西全部裝到了二十艘商朝最大的艦艇上,然後從青島出海。

     攸侯喜指揮官這一構想在大方向上是正确的,但是在距離上顯然犯了嚴重錯誤。

     這支艦隊在太平洋航行了幾十天後,攸侯喜指揮官面對着仍舊浩瀚無邊的海洋,沮喪地發現他的戰略構想似乎難以實現。

    但是此時艦隊已經無法回轉,于是攸侯喜指揮官決定繼續向東航行去。

     由于當時的遠洋航海技術并不精确,這支艦隊嚴格來說并非一直向東。

    他們最初抵達的陸地是還沒駐紮任何美軍的關島。

    商軍在那裡劫掠了一番後,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偏向了南方,直到巴厘島。

    那個時候的巴厘島既沒有酒店也缺乏敬業的恐怖分子,攸侯喜指揮官聽從了巫師的建議,繞過巴厘島繼續向南,他們随後發現了澳大利亞。

     在另外一塊大陸重新建立商朝的天威!! 當攸侯喜指揮官從舷窗看到遠方廣袤且荒蕪的陸地時,這個想法第一次出現在他的腦海裡,開拓者總比流亡者要好聽一些。

    但經過對澳大利亞的短暫考察之後,攸侯喜指揮官失望地發現這個地方并不盡人意。

     最大的困難是食物。

    澳大利有一種有袋類的生物跳得很遠,無論是弓箭還是投石機都很難命中它們。

    當地野人倒是熱心地試圖教他們用一種叫飛去來器的東西去打獵,但出于來自開化高級文明的自尊心,攸侯喜指揮官禮貌地拒絕了。

    另外還有一種身體像魚、嘴巴像鴨子的生物,船上的廚師抱怨說他不知道該按照魚的方式烹饪還是用鴨子的方式烹饪;最後隻剩下一種類似熊的懶惰生物,它終日趴在樹上咀嚼樹葉或者睡覺,當地人叫它們烤了,攸侯喜指揮官錯誤地認為這是烹饪手法。

    這種動物很好獵取,烹饪方式也從當地人那裡了解到了,唯一的問題是它的肉非常難吃,有一股食素動物的臭味。

     我簡直不敢相信這也算是食物鍊上的一環。

    攸侯喜指揮官在嘗了一口烤考拉肉後,大聲嚷道。

     結果整個船隊誰也沒吃,隻有攸侯喜指揮官的小妾要了一隻活的當寵物。

     更可悲的是氣候,艦隊抵達澳大利亞的時間是共和曆前205年7月29日。

    整個艦隊按照夏季标準配發給養和衣服,結果卻遭遇了南半球的冬季。

    猝不及防的攸侯喜指揮官患了重感冒,麾下為數不少的人一時轉不過來腦筋,拒絕穿上厚衣服,結果也得了流感,船上噴嚏一片。

    令人不安的流言在各個艦船之間流傳:如果這就是澳大利亞的盛夏,那麼希望冬天的時候我們已經不在這裡了 有鑒于這種種實際困難,攸侯喜指揮官不得不宣布放棄在這片土地上移民的念頭。

    臨走之前,他恨恨地讓所有的巫師用最惡毒的話來詛咒這片看不到希望的土地: 這片土地隻适合該死的罪犯們居住! 後來一名巫師發現他們所施下的法術并不是詛咒,而是某種帶有預言性質的東西,但謹慎的他聽從了公共關系專家的建議,沒有聲張。

    他們不知道,在很久以後,這一個預言真的實現了,大英帝國彷佛聽到了這條跨越了時空的抱怨,把自己國家的囚犯全都送去了那裡。

     盡管放棄了澳大利亞,但攸侯喜指揮官在海外立國的念頭越發強烈起來。

    他決定勇往直前,直到找到合适的居住地為止。

    也就是在這一時期,殷商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