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沉默的較量
關燈
小
中
大
最後的敵人
可是生活就如同電視劇一樣,總會有點波瀾起伏,當江彬看到那封要命的奏折時,他那自以為聰明絕頂、運籌帷幄的腦袋終于懵了。
這封奏折比較長,精選内容如下: “先于沿途伏有奸黨,期為博浪、荊轲之謀。
” “誠恐潛布之徒,乘隙竊發,或有意外之虞,臣死有遺憾矣!” 這幾句話應該比較好理解,就不解釋了。
最後介紹一下落款作者――贛南王守仁。
順便說兩句,這封奏折朱厚照看了,卻并未理會。
在這之前,江彬和王守仁也算某種程度上的戰友,畢竟當時他們有朱宸濠這個共同的敵人。
但王守仁的顯赫戰功讓江彬憤怒了,他沒有想到,這個一沒錢二沒兵的家夥竟然平定了叛亂,搶了自己的風頭。
而這份奏折上的每一個字,在江彬看來,都是在說自己。
紅眼病外加做賊心虛,江彬決定先拿王守仁開刀。
有一份雜志曾經評過人類有史以來最不應該犯的戰略錯誤,經過投票選舉,一個結果以超高票數當選――武力進攻俄國。
這個結果比較靠譜,連拿破侖、希特勒這樣的猛人,千裡迢迢去啃了幾口西伯利亞的雪,最後也隻能灰溜溜地跑回來。
如果要評選正德年間最不應該犯的錯誤,翻翻史書,不用投票大概也能得出一個結論――和王守仁先生叫闆。
其實王守仁寫的這份奏折并非指向江彬,他說的主要是朱宸濠的餘黨,當然了,其間是否有隐含的意思,也是值得研究的。
要知道,雖然王守仁先生看起來像個二愣子,實際上不但精通兵法,還擅長權謀。
他很會做人,在官場也算是個老油條了,經常和人稱兄道弟,他和兵部尚書王瓊(此時即将調任吏部尚書)的關系一直很好,他的群衆基礎也是相當不錯的。
當然了,内閣中也有一個人不喜歡他――楊廷和,不過這似乎也無關緊要。
有了這些人際關系,王守仁先生自然消息靈通,從半年後他采取的那些緊急行動看,他對于江彬的陰謀應該早有察覺。
于是,繼朱宸濠之後,江彬成為了王守仁的新敵人,事實證明,他是一個比朱宸濠可怕得多的對手。
江彬想出了一個很惡心人的方法,他在等待一個機會,要像貓捉老鼠一樣,先慢慢整治王守仁,然後再除掉他。
這個機會很快就出現了。
正德十四年(1519)九月,王守仁再次上奏,這次他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能夠将朱宸濠送到南京,在那裡舉行獻俘儀式。
王守仁的這個意見看似簡單,背後卻隐藏着極為深遠的考慮。
按照朱厚照的計劃,是要到南昌與朱宸濠作戰,而朱宸濠雖然現在已經被捕,朱厚照卻似乎并不罷休,準備一路走下去,搞個轟轟烈烈的武裝遊行。
從京城到山東,已經惹出了那麼多的事情,十幾萬大軍和那群奸邪小人要真的進了江西,吃吃喝喝加上打家劫舍撈點外快,老百姓估計就不用活了。
所以南京是最好的地點,反正皇帝陛下也玩了很久了,到南京後就别動了,免得四處折騰,況且南京也是帝都、特大城市,在這裡搞儀式也算有了面子,快點完事您就快點回去吧,大家都方便。
朱厚照在行軍路上收到奏折,看後沒多想,就交給了旁邊的江彬,詢問他的意見。
江彬看懂了,他完全領會了王守仁的良苦用心,知道他為了百姓安甯,不願再起事端。
然後他對朱厚照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絕對不可!” “千裡迢迢帶領大軍到此,怎麼能夠空手而歸!” 但是朱宸濠都被抓了,還能打誰呢? “把他放回鄱陽湖,陛下再抓一次!” 如此缺心眼的主意都能想出來,也算壞得隻剩渣了。
朱厚照十分高興,他同意了江彬的提議。
這是個十分陰毒的建議,其中包含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一旦皇帝和十萬大軍進入了江西,以戰後的混亂局面,其給養必然無法供應。
養兵要管飯,沒飯吃了就會去搶,到時局勢必然混亂不堪。
而最為混亂的時候,也就是最好的時機。
這個處理意見很快傳到了王守仁的耳朵裡,他驚呆了。
他很清楚,這個方案極其兇險,如果照此執行,一場新的浩劫必然興起,那些好不容易躲過戰亂,生存下來的無辜百姓終将逃不過死亡的命運。
可是怎麼辦呢? 江彬的命令就是皇帝的命令,你能和皇帝講道理嗎? 王守仁似乎再次走到了窮途末路,在初露寒意的秋夜,孤燈之下,他開始了緊張的思索。
大軍就要來了,局勢已經無法控制,時間所剩無幾,必須想出辦法,必須想出辦法! 但這次王守仁的智慧似
這封奏折比較長,精選内容如下: “先于沿途伏有奸黨,期為博浪、荊轲之謀。
” “誠恐潛布之徒,乘隙竊發,或有意外之虞,臣死有遺憾矣!” 這幾句話應該比較好理解,就不解釋了。
最後介紹一下落款作者――贛南王守仁。
順便說兩句,這封奏折朱厚照看了,卻并未理會。
在這之前,江彬和王守仁也算某種程度上的戰友,畢竟當時他們有朱宸濠這個共同的敵人。
但王守仁的顯赫戰功讓江彬憤怒了,他沒有想到,這個一沒錢二沒兵的家夥竟然平定了叛亂,搶了自己的風頭。
而這份奏折上的每一個字,在江彬看來,都是在說自己。
紅眼病外加做賊心虛,江彬決定先拿王守仁開刀。
有一份雜志曾經評過人類有史以來最不應該犯的戰略錯誤,經過投票選舉,一個結果以超高票數當選――武力進攻俄國。
這個結果比較靠譜,連拿破侖、希特勒這樣的猛人,千裡迢迢去啃了幾口西伯利亞的雪,最後也隻能灰溜溜地跑回來。
如果要評選正德年間最不應該犯的錯誤,翻翻史書,不用投票大概也能得出一個結論――和王守仁先生叫闆。
其實王守仁寫的這份奏折并非指向江彬,他說的主要是朱宸濠的餘黨,當然了,其間是否有隐含的意思,也是值得研究的。
要知道,雖然王守仁先生看起來像個二愣子,實際上不但精通兵法,還擅長權謀。
他很會做人,在官場也算是個老油條了,經常和人稱兄道弟,他和兵部尚書王瓊(此時即将調任吏部尚書)的關系一直很好,他的群衆基礎也是相當不錯的。
當然了,内閣中也有一個人不喜歡他――楊廷和,不過這似乎也無關緊要。
有了這些人際關系,王守仁先生自然消息靈通,從半年後他采取的那些緊急行動看,他對于江彬的陰謀應該早有察覺。
于是,繼朱宸濠之後,江彬成為了王守仁的新敵人,事實證明,他是一個比朱宸濠可怕得多的對手。
江彬想出了一個很惡心人的方法,他在等待一個機會,要像貓捉老鼠一樣,先慢慢整治王守仁,然後再除掉他。
這個機會很快就出現了。
正德十四年(1519)九月,王守仁再次上奏,這次他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能夠将朱宸濠送到南京,在那裡舉行獻俘儀式。
王守仁的這個意見看似簡單,背後卻隐藏着極為深遠的考慮。
按照朱厚照的計劃,是要到南昌與朱宸濠作戰,而朱宸濠雖然現在已經被捕,朱厚照卻似乎并不罷休,準備一路走下去,搞個轟轟烈烈的武裝遊行。
從京城到山東,已經惹出了那麼多的事情,十幾萬大軍和那群奸邪小人要真的進了江西,吃吃喝喝加上打家劫舍撈點外快,老百姓估計就不用活了。
所以南京是最好的地點,反正皇帝陛下也玩了很久了,到南京後就别動了,免得四處折騰,況且南京也是帝都、特大城市,在這裡搞儀式也算有了面子,快點完事您就快點回去吧,大家都方便。
朱厚照在行軍路上收到奏折,看後沒多想,就交給了旁邊的江彬,詢問他的意見。
江彬看懂了,他完全領會了王守仁的良苦用心,知道他為了百姓安甯,不願再起事端。
然後他對朱厚照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絕對不可!” “千裡迢迢帶領大軍到此,怎麼能夠空手而歸!” 但是朱宸濠都被抓了,還能打誰呢? “把他放回鄱陽湖,陛下再抓一次!” 如此缺心眼的主意都能想出來,也算壞得隻剩渣了。
朱厚照十分高興,他同意了江彬的提議。
這是個十分陰毒的建議,其中包含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一旦皇帝和十萬大軍進入了江西,以戰後的混亂局面,其給養必然無法供應。
養兵要管飯,沒飯吃了就會去搶,到時局勢必然混亂不堪。
而最為混亂的時候,也就是最好的時機。
這個處理意見很快傳到了王守仁的耳朵裡,他驚呆了。
他很清楚,這個方案極其兇險,如果照此執行,一場新的浩劫必然興起,那些好不容易躲過戰亂,生存下來的無辜百姓終将逃不過死亡的命運。
可是怎麼辦呢? 江彬的命令就是皇帝的命令,你能和皇帝講道理嗎? 王守仁似乎再次走到了窮途末路,在初露寒意的秋夜,孤燈之下,他開始了緊張的思索。
大軍就要來了,局勢已經無法控制,時間所剩無幾,必須想出辦法,必須想出辦法! 但這次王守仁的智慧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