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東山再起
關燈
小
中
大
悟道之後的王守仁老老實實地在山區耕了兩年地,在耕地期間,他發展了自己的哲學,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山區哲學家,當時貴州教育局的官員們經常請他去講課,還有人專門從湖南跑來聽他的課。
可這些并未改變他的環境,直到劉瑾的死亡。
王守仁終于等到了出頭的一天,正德五年(1510),他被任命為廬陵知縣,即将上路赴任。
整整三年,這是王守仁一生中最為重要的三年,在這裡,他獲知了秘密的答案,也擁有了無盡的力量和智慧。
他向這個給他一生最重要啟示的地方投下了最後一瞥,然後跨過重重山隘,走出了關口,重見天日。
再起之時,天下已無人可與匹敵。
王所長變成了王縣令,終于可以大張旗鼓地幹活了,可剛過了七個月,他就奉命去南京報到,成為了刑部主事。
刑部的椅子沒有坐熱,他又被調到了北京,這次是吏部主事,然後是南京太仆寺少卿,南京鴻胪寺卿。
而到了正德十一年(1516),他竟然當上都察院高級長官左佥都禦史,奉命巡撫江西南部。
翻身了,這回徹底翻身了,短短六年,他從沒有品的編外人員一晃成為了三品大員,實在是官場上的奇迹。
可是官場上是不存在奇迹的,他能夠在仕途上如此順利,是因為有兩個人在暗中支持他。
這兩人一個是楊一清,另一個是兵部尚書王瓊。
楊一清曾經見過王守仁,多年江湖打滾的經驗告訴他,這個人是難得的奇才,是可以挑大梁的,所以他對此人一直十分關注,刻意提拔。
而另一個王瓊就更有意思了,這個人名聲很差,擅長拍馬屁,拉關系,他和錢甯、江彬的關系都很好(錢甯和江彬是死對頭),常常為正人君子所不恥。
然而他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人,也是一個有能力的人。
壞人拍馬屁是為了做壞事,好人拍馬屁是為了幹實事。
所以在王瓊那裡,馬屁隻是一種技術手段,和人品問題沒有關系。
王瓊掌管了兵部,利用手中掌握的大權,頒布了很多有利于國家的政策,并廢除了許多不合理的制度,而他每次提出建議,總是能夠獲得批準。
因為管事的錢甯和江彬都是他的哥們,兄弟的奏折自然是第一時間簽字蓋章的。
而他第一次看到王守仁的時候,就用一句話表達了自己的感想: “若用此人,可保天下太平!” 他充分運用了權力,破天荒地連續破格提拔王守仁,不理會别人的嘲諷和猜測,因為他知道,自己這樣做是正确的。
正德十二年(1517)正月,王守仁正式到達江西,開始履行巡撫的職責。
可到了這裡他才發現,情況和想象的有很大不同。
原來王瓊任命他的時候,私下說是安排下基層鍛煉,轉轉就行了,然而王守仁到地方一看,才發現他的轄區當時正盛産一種特産——土匪。
王守仁終于醒悟了,臨走時王瓊那老奸巨滑的面孔和奇怪的笑容立刻浮現在他的眼前。
尚書大人,你真不夠意思啊。
但是哲學家王守仁是不怕困難的,當年在貴州種田扶貧都不怕,還怕打土匪麼? 可慢慢他才發覺,這幫土匪絕不是那麼簡單的。
他們不但人多勢衆,而且作戰勇猛,消息靈通,更為可怕的是,在他們的背後,似乎有一股強大勢力在暗中支持。
王守仁看出了這一點,他沒有倉促出兵,而是仔細研究了以往剿匪的戰例,終于發現了一個十分奇怪的巧合:那就是每次官兵出擊,不是撲空就是中埋伏。
很少能夠展開作戰。
土匪怎麼可能知道官兵的行動?答案隻有一個——卧底,在官府中有土匪的卧底。
王守仁決定解決這些人。
不久之後,他突然發布命令,表示最近要集中兵力剿滅土匪,來一次突然行動,要各軍營做好準備。
然而大家忐忑不安地等待了很久,卻沒有得到開戰的命令,與此同時,身邊的一些同事突然失蹤,之後又被放了回來,而且個個神色慌張,怎麼問也不開口。
這是王守仁的詭計,他先放出消息,然後派人盯住衙門裡的各級官吏,發現去通風報信的就記下,回來後全部秘密逮捕。
但他最高明的地方在于,這些人他一個也不殺,而是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再問清楚他們家庭住址和家庭成員,聊幾句諸如“希望你的母親、子女保重身體,我們會經常去探望”之類的威脅性語言。
軟硬兼施之下,這些人乖乖答應當官府的卧底,成為了雙面間諜。
這下子土匪們就抓瞎了,很多頭目就此被一網打盡。
王巡撫卻意猶未盡,他決心把這場“江西剿匪記”演到底,拿出了絕招——十家牌法。
所謂“十家牌法”,通俗點說就是保甲連坐,十家為一個單位,每天輪流巡邏,如果出了什麼事情,大家就一起完蛋。
這一招實在太狠了,搞得本地土匪過年都不敢回家,隻能躲在深山裡一邊啃樹皮一邊痛罵王守仁。
土匪也是有尊嚴的,他們再也無法忍受了,軟的不行就來硬的!與其被王大人玩死,還不如起來拚一拚。
可惜王大人實在是一個軟硬不吃的人。
可憐的土匪們不會知道,王守仁先生通常被後世人稱為“四家”:偉大的哲學家、軍事家、政④治家、文學家。
這四個稱謂他都當之無愧。
所謂軍事天才,就是不用上軍校,拿一本盜版孫子兵法也能打仗的人,王守仁就屬于這一類型,他不但會打仗,還打出了花樣。
他的用兵方法可以用兩個字形容——詭異。
别人打仗無非是敵進我退,敵退我追,兵多就打,兵少就跑。
王哲學家卻大大不同,他從來不與敵人正面交鋒,從來都是聲東擊西,你往南走,他偏往北,經常搞得敵人暈頭轉向。
不按常理出牌也就罷了,有意思的是,這位仁兄還有個不合常理的習慣,即使兵力再少,他也敢出戰,士兵不夠他就玩陰的,什麼挖坑打埋伏,那是家常便飯,更為奇怪的是,即使他占據絕對優勢,把對手圍得如鐵桶一般,也從不輕易發動進攻,如果時間允許,總要餓他們個半死不活,誘使對方突圍,鑽入伏擊圈,才開始發動總攻。
基本上這幾招一路下來,神仙也會被他整死的。
公正地講,在日常生活中,王巡撫确實是一個正直忠厚的老實人,可到了戰場上,他就會立馬變得比最奸的奸商還奸,比最惡的惡霸還惡。
江西的土匪們很快就要面對這位王大人了,真是一群苦命的人啊。
土匪們很快結成了同盟,集合兵力準備和王大人拼命,王守仁的手下有些擔心,勸他早作準備,王守仁卻滿不在乎: “一起來就一起收拾好了,也省得我去找他們,有啥可準備的?” 土匪們也聽說了這句話,他們雖感覺自己的人格尊嚴沒得到承認,比較生氣,但這也同時說明王守仁輕視他們,暫時不會動手。
對他們而言,這是一個很好的準備時機。
其實土匪朋友們應該記住一個真理,在戰争時期,王守仁先生說的話,是要反過來理解的,否則你被他賣了還要幫着數錢。
就在他們躲在深山中休養生息的時候,王守仁突然調集軍隊主力大舉進攻,土匪們措手不及,被堵在了贛南山區,全部都被包了餃子。
王守仁包圍了他們之後,卻突然不動彈了,一直置之不理,仿佛這事就不是他幹的,土匪們急得不行,糧食也不夠吃了,是打
可這些并未改變他的環境,直到劉瑾的死亡。
王守仁終于等到了出頭的一天,正德五年(1510),他被任命為廬陵知縣,即将上路赴任。
整整三年,這是王守仁一生中最為重要的三年,在這裡,他獲知了秘密的答案,也擁有了無盡的力量和智慧。
他向這個給他一生最重要啟示的地方投下了最後一瞥,然後跨過重重山隘,走出了關口,重見天日。
再起之時,天下已無人可與匹敵。
王所長變成了王縣令,終于可以大張旗鼓地幹活了,可剛過了七個月,他就奉命去南京報到,成為了刑部主事。
刑部的椅子沒有坐熱,他又被調到了北京,這次是吏部主事,然後是南京太仆寺少卿,南京鴻胪寺卿。
而到了正德十一年(1516),他竟然當上都察院高級長官左佥都禦史,奉命巡撫江西南部。
翻身了,這回徹底翻身了,短短六年,他從沒有品的編外人員一晃成為了三品大員,實在是官場上的奇迹。
可是官場上是不存在奇迹的,他能夠在仕途上如此順利,是因為有兩個人在暗中支持他。
這兩人一個是楊一清,另一個是兵部尚書王瓊。
楊一清曾經見過王守仁,多年江湖打滾的經驗告訴他,這個人是難得的奇才,是可以挑大梁的,所以他對此人一直十分關注,刻意提拔。
而另一個王瓊就更有意思了,這個人名聲很差,擅長拍馬屁,拉關系,他和錢甯、江彬的關系都很好(錢甯和江彬是死對頭),常常為正人君子所不恥。
然而他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人,也是一個有能力的人。
壞人拍馬屁是為了做壞事,好人拍馬屁是為了幹實事。
所以在王瓊那裡,馬屁隻是一種技術手段,和人品問題沒有關系。
王瓊掌管了兵部,利用手中掌握的大權,頒布了很多有利于國家的政策,并廢除了許多不合理的制度,而他每次提出建議,總是能夠獲得批準。
因為管事的錢甯和江彬都是他的哥們,兄弟的奏折自然是第一時間簽字蓋章的。
而他第一次看到王守仁的時候,就用一句話表達了自己的感想: “若用此人,可保天下太平!” 他充分運用了權力,破天荒地連續破格提拔王守仁,不理會别人的嘲諷和猜測,因為他知道,自己這樣做是正确的。
正德十二年(1517)正月,王守仁正式到達江西,開始履行巡撫的職責。
可到了這裡他才發現,情況和想象的有很大不同。
原來王瓊任命他的時候,私下說是安排下基層鍛煉,轉轉就行了,然而王守仁到地方一看,才發現他的轄區當時正盛産一種特産——土匪。
王守仁終于醒悟了,臨走時王瓊那老奸巨滑的面孔和奇怪的笑容立刻浮現在他的眼前。
尚書大人,你真不夠意思啊。
但是哲學家王守仁是不怕困難的,當年在貴州種田扶貧都不怕,還怕打土匪麼? 可慢慢他才發覺,這幫土匪絕不是那麼簡單的。
他們不但人多勢衆,而且作戰勇猛,消息靈通,更為可怕的是,在他們的背後,似乎有一股強大勢力在暗中支持。
王守仁看出了這一點,他沒有倉促出兵,而是仔細研究了以往剿匪的戰例,終于發現了一個十分奇怪的巧合:那就是每次官兵出擊,不是撲空就是中埋伏。
很少能夠展開作戰。
土匪怎麼可能知道官兵的行動?答案隻有一個——卧底,在官府中有土匪的卧底。
王守仁決定解決這些人。
不久之後,他突然發布命令,表示最近要集中兵力剿滅土匪,來一次突然行動,要各軍營做好準備。
然而大家忐忑不安地等待了很久,卻沒有得到開戰的命令,與此同時,身邊的一些同事突然失蹤,之後又被放了回來,而且個個神色慌張,怎麼問也不開口。
這是王守仁的詭計,他先放出消息,然後派人盯住衙門裡的各級官吏,發現去通風報信的就記下,回來後全部秘密逮捕。
但他最高明的地方在于,這些人他一個也不殺,而是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再問清楚他們家庭住址和家庭成員,聊幾句諸如“希望你的母親、子女保重身體,我們會經常去探望”之類的威脅性語言。
軟硬兼施之下,這些人乖乖答應當官府的卧底,成為了雙面間諜。
這下子土匪們就抓瞎了,很多頭目就此被一網打盡。
王巡撫卻意猶未盡,他決心把這場“江西剿匪記”演到底,拿出了絕招——十家牌法。
所謂“十家牌法”,通俗點說就是保甲連坐,十家為一個單位,每天輪流巡邏,如果出了什麼事情,大家就一起完蛋。
這一招實在太狠了,搞得本地土匪過年都不敢回家,隻能躲在深山裡一邊啃樹皮一邊痛罵王守仁。
土匪也是有尊嚴的,他們再也無法忍受了,軟的不行就來硬的!與其被王大人玩死,還不如起來拚一拚。
可惜王大人實在是一個軟硬不吃的人。
可憐的土匪們不會知道,王守仁先生通常被後世人稱為“四家”:偉大的哲學家、軍事家、政④治家、文學家。
這四個稱謂他都當之無愧。
所謂軍事天才,就是不用上軍校,拿一本盜版孫子兵法也能打仗的人,王守仁就屬于這一類型,他不但會打仗,還打出了花樣。
他的用兵方法可以用兩個字形容——詭異。
别人打仗無非是敵進我退,敵退我追,兵多就打,兵少就跑。
王哲學家卻大大不同,他從來不與敵人正面交鋒,從來都是聲東擊西,你往南走,他偏往北,經常搞得敵人暈頭轉向。
不按常理出牌也就罷了,有意思的是,這位仁兄還有個不合常理的習慣,即使兵力再少,他也敢出戰,士兵不夠他就玩陰的,什麼挖坑打埋伏,那是家常便飯,更為奇怪的是,即使他占據絕對優勢,把對手圍得如鐵桶一般,也從不輕易發動進攻,如果時間允許,總要餓他們個半死不活,誘使對方突圍,鑽入伏擊圈,才開始發動總攻。
基本上這幾招一路下來,神仙也會被他整死的。
公正地講,在日常生活中,王巡撫确實是一個正直忠厚的老實人,可到了戰場上,他就會立馬變得比最奸的奸商還奸,比最惡的惡霸還惡。
江西的土匪們很快就要面對這位王大人了,真是一群苦命的人啊。
土匪們很快結成了同盟,集合兵力準備和王大人拼命,王守仁的手下有些擔心,勸他早作準備,王守仁卻滿不在乎: “一起來就一起收拾好了,也省得我去找他們,有啥可準備的?” 土匪們也聽說了這句話,他們雖感覺自己的人格尊嚴沒得到承認,比較生氣,但這也同時說明王守仁輕視他們,暫時不會動手。
對他們而言,這是一個很好的準備時機。
其實土匪朋友們應該記住一個真理,在戰争時期,王守仁先生說的話,是要反過來理解的,否則你被他賣了還要幫着數錢。
就在他們躲在深山中休養生息的時候,王守仁突然調集軍隊主力大舉進攻,土匪們措手不及,被堵在了贛南山區,全部都被包了餃子。
王守仁包圍了他們之後,卻突然不動彈了,一直置之不理,仿佛這事就不是他幹的,土匪們急得不行,糧食也不夠吃了,是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