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必殺劉瑾
關燈
小
中
大
禍福由命
回到家中的劉瑾見到了滿臉怒氣的張彩,聽到了他的責問:
“這件事為什麼不先商量一下?”
“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辦成了足可百世流芳!還商量什麼?”
然而張彩皺起了眉頭:
“我總覺得這件事情有點問題。
” 可是有什麼問題,他一時也說不出來,于是他向劉瑾提出了另一個警告: “楊一清這個人不簡單,你要小心。
” “我已經教訓過他了,不用擔心。
” 張彩看着自信的劉瑾,輕蔑地笑了: “我與他同朝為官十餘年,深知此人權謀老到,工于心計,且為人剛正,絕不可能加入我們,你教訓他又有何用?” 劉瑾憤怒了,他最不能忍受的,就是這種蔑視的态度。
“我已經把他削職為民,即使有心作亂,又能如何?!” 可他等來的,卻是張彩更為激烈的反應: “楊一清此人,要麼絲毫不動,要麼就把他整死,其胸懷大志,若放任不管,必成大患!” 劉瑾終于爆發,他拍着桌子吼道: “為何當年他要推舉你為三邊總制?!我還沒問你呢!你好自為之吧!” 張彩愣住了,他坐回了椅子,呆呆地看着劉瑾離去的背影,再也說不出一句話。
禍福各由天命,就這麼着吧! 微光 正德五年(1510)四月,甯夏。
“真的下定決心了嗎?” “周東如此胡來,我們已經沒有活路了,絕不能束手待斃,就這樣吧!” “那就好,何指揮,現在動手吧!” 正德五年五月,鎮江。
土财主楊一清正坐在大堂看書,屋外斜陽夕照,微風習習,這種清閑的日子他已經過了一年,但所有的平靜都将在今天被打破。
屋外突然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楊一清立刻擡起頭,緊張地向外望去。
他看見了一個急匆匆走進來的人,而此人身上穿着的飛魚服也已告知了他的身份——錦衣衛。
在那年頭,錦衣衛上門,基本都沒有什麼好事,楊一清立刻站了起來,腦海中緊張地思考着應對的方法。
可這位錦衣衛看來是見過世面的,他沒有給楊一清思考的時間,也不廢話,直接走到楊一清的面前,嚴厲地高喊一聲: “上谕,楊一清聽旨!” 楊一清慌忙跪倒,等待着判決的到來。
“欽命!楊一清,起複三邊總制!” 魂都走了一半的楊一清定下了神,腦袋是保住了,還成了二品大員。
而宣旨的錦衣衛此刻已經變了一副嘴臉,滿面春風地向楊一清鞠躬: “楊大人,恭喜官複原職,如有不敬,請多包涵。
” 要知道,幹特務工作、專橫跋扈的錦衣衛有時也是很講禮貌的,至少在高級别的領§導面前總是如此。
楊一清拍拍身上的塵土,他已經意識到了這一任命隐含的意義。
李東陽,我們約定的時刻終于來到了。
他轉進内室,準備收拾行裝。
可是笑臉相迎的錦衣衛卻突然站了出來,攔住了他的去路。
“楊大人,就不用收拾行李了,即刻出發吧,軍情十分緊急!” 楊一清呆住了: “軍情!?” “是的,楊大人,安化王叛亂了。
” 安化王朱?,外系藩王,世代鎮守甯夏,這個人其實并不起眼,因為他祖宗的運氣不好,當年隻攤到了這麼一片地方,要錢沒錢,要物沒物,連水都少得可憐。
樹挪死,人挪活,待在這鬼地方,天天吃沙子,他早就想換塊地方,可誰也不肯跟他換,他也想到北京去,但朱厚照先生雖然愛玩,卻還不傻,虧本的買賣是不做的。
急于改變命運的朱?不能選擇讀書,隻能選擇造反,可他的實力太差,造反就是自尋死路。
關鍵時刻一個人幫了他的忙,給他送來了生力軍,這個人就是劉瑾。
劉瑾又犯了老毛病,由于文化水平低,他總是把問題想得太簡單,整理軍屯雖然看上去簡單,實際上卻根本實行不了。
要知道,那些占據土地的可不是一般土财主,他們都是手上有兵有槍的軍事地主。
這種人我們現在稱之為軍閥,接到指令的地方官隻有幾個打闆子的衙役,又沒有武松那樣的厲害都頭,除非是喝多了神志不清,否則誰也不敢去摸這個老虎屁股。
地是收不回來了,但是按照規定整頓土地後,應該多收上來的糧食卻是一顆也不能少。
百般無奈之下,官員們隻好揀軟柿子捏。
軍閥欺負我們,我們就欺負小兵。
就這樣,那莫名其妙多出來的公糧壓在了苦大兵的身上。
而大理寺的周東就是欺負士兵的官員中,最為狠毒的一個,他不但責罵士兵,還打士兵們的老婆。
這就太過分了,甯夏都指揮使何錦義憤填膺,準備反抗,正好朱?也有此意,兩人一拍即合,發動了叛亂。
由于這件事情是劉瑾挑起來的,加上劉瑾本身名聲也不好,他們便順水推舟,充分使用資源,定下了自己的造反理由——殺死劉瑾,為民除害(這個口号倒沒錯)。
事情出來後,劉瑾急得不行,畢竟事情是他鬧出來的,責任很大,人家還指明要他的腦袋,他立刻派人封【鎖消息,并找來李東陽、楊廷和商量。
李東陽和楊廷和先對事情的發生表示了同情和震驚,然後明确告訴劉瑾,要想平定甯夏叛亂,隻要一個人出馬就可以了。
不用說,這個人隻能是楊一清。
“那就是他了,快派人去叫他即刻上任!”關鍵時刻,啥恩怨也顧不上了。
楊一清就此結束了閉關修煉,重新出山。
按照明代規定,但凡軍隊出征必須有一個監軍,而這次擔任監軍的人叫做張永。
張永成為了楊一清的監軍,對此,我一直有個疑問——這個天才的主意到底是誰提出來的?為此我還專門在史料中找過,可惜一直未能如願。
劉瑾将在這對黃金搭檔的幫助下一步步走向黃泉之路。
張永,保定人,原先是“八虎”
” 可是有什麼問題,他一時也說不出來,于是他向劉瑾提出了另一個警告: “楊一清這個人不簡單,你要小心。
” “我已經教訓過他了,不用擔心。
” 張彩看着自信的劉瑾,輕蔑地笑了: “我與他同朝為官十餘年,深知此人權謀老到,工于心計,且為人剛正,絕不可能加入我們,你教訓他又有何用?” 劉瑾憤怒了,他最不能忍受的,就是這種蔑視的态度。
“我已經把他削職為民,即使有心作亂,又能如何?!” 可他等來的,卻是張彩更為激烈的反應: “楊一清此人,要麼絲毫不動,要麼就把他整死,其胸懷大志,若放任不管,必成大患!” 劉瑾終于爆發,他拍着桌子吼道: “為何當年他要推舉你為三邊總制?!我還沒問你呢!你好自為之吧!” 張彩愣住了,他坐回了椅子,呆呆地看着劉瑾離去的背影,再也說不出一句話。
禍福各由天命,就這麼着吧! 微光 正德五年(1510)四月,甯夏。
“真的下定決心了嗎?” “周東如此胡來,我們已經沒有活路了,絕不能束手待斃,就這樣吧!” “那就好,何指揮,現在動手吧!” 正德五年五月,鎮江。
土财主楊一清正坐在大堂看書,屋外斜陽夕照,微風習習,這種清閑的日子他已經過了一年,但所有的平靜都将在今天被打破。
屋外突然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楊一清立刻擡起頭,緊張地向外望去。
他看見了一個急匆匆走進來的人,而此人身上穿着的飛魚服也已告知了他的身份——錦衣衛。
在那年頭,錦衣衛上門,基本都沒有什麼好事,楊一清立刻站了起來,腦海中緊張地思考着應對的方法。
可這位錦衣衛看來是見過世面的,他沒有給楊一清思考的時間,也不廢話,直接走到楊一清的面前,嚴厲地高喊一聲: “上谕,楊一清聽旨!” 楊一清慌忙跪倒,等待着判決的到來。
“欽命!楊一清,起複三邊總制!” 魂都走了一半的楊一清定下了神,腦袋是保住了,還成了二品大員。
而宣旨的錦衣衛此刻已經變了一副嘴臉,滿面春風地向楊一清鞠躬: “楊大人,恭喜官複原職,如有不敬,請多包涵。
” 要知道,幹特務工作、專橫跋扈的錦衣衛有時也是很講禮貌的,至少在高級别的領§導面前總是如此。
楊一清拍拍身上的塵土,他已經意識到了這一任命隐含的意義。
李東陽,我們約定的時刻終于來到了。
他轉進内室,準備收拾行裝。
可是笑臉相迎的錦衣衛卻突然站了出來,攔住了他的去路。
“楊大人,就不用收拾行李了,即刻出發吧,軍情十分緊急!” 楊一清呆住了: “軍情!?” “是的,楊大人,安化王叛亂了。
” 安化王朱?,外系藩王,世代鎮守甯夏,這個人其實并不起眼,因為他祖宗的運氣不好,當年隻攤到了這麼一片地方,要錢沒錢,要物沒物,連水都少得可憐。
樹挪死,人挪活,待在這鬼地方,天天吃沙子,他早就想換塊地方,可誰也不肯跟他換,他也想到北京去,但朱厚照先生雖然愛玩,卻還不傻,虧本的買賣是不做的。
急于改變命運的朱?不能選擇讀書,隻能選擇造反,可他的實力太差,造反就是自尋死路。
關鍵時刻一個人幫了他的忙,給他送來了生力軍,這個人就是劉瑾。
劉瑾又犯了老毛病,由于文化水平低,他總是把問題想得太簡單,整理軍屯雖然看上去簡單,實際上卻根本實行不了。
要知道,那些占據土地的可不是一般土财主,他們都是手上有兵有槍的軍事地主。
這種人我們現在稱之為軍閥,接到指令的地方官隻有幾個打闆子的衙役,又沒有武松那樣的厲害都頭,除非是喝多了神志不清,否則誰也不敢去摸這個老虎屁股。
地是收不回來了,但是按照規定整頓土地後,應該多收上來的糧食卻是一顆也不能少。
百般無奈之下,官員們隻好揀軟柿子捏。
軍閥欺負我們,我們就欺負小兵。
就這樣,那莫名其妙多出來的公糧壓在了苦大兵的身上。
而大理寺的周東就是欺負士兵的官員中,最為狠毒的一個,他不但責罵士兵,還打士兵們的老婆。
這就太過分了,甯夏都指揮使何錦義憤填膺,準備反抗,正好朱?也有此意,兩人一拍即合,發動了叛亂。
由于這件事情是劉瑾挑起來的,加上劉瑾本身名聲也不好,他們便順水推舟,充分使用資源,定下了自己的造反理由——殺死劉瑾,為民除害(這個口号倒沒錯)。
事情出來後,劉瑾急得不行,畢竟事情是他鬧出來的,責任很大,人家還指明要他的腦袋,他立刻派人封【鎖消息,并找來李東陽、楊廷和商量。
李東陽和楊廷和先對事情的發生表示了同情和震驚,然後明确告訴劉瑾,要想平定甯夏叛亂,隻要一個人出馬就可以了。
不用說,這個人隻能是楊一清。
“那就是他了,快派人去叫他即刻上任!”關鍵時刻,啥恩怨也顧不上了。
楊一清就此結束了閉關修煉,重新出山。
按照明代規定,但凡軍隊出征必須有一個監軍,而這次擔任監軍的人叫做張永。
張永成為了楊一清的監軍,對此,我一直有個疑問——這個天才的主意到底是誰提出來的?為此我還專門在史料中找過,可惜一直未能如願。
劉瑾将在這對黃金搭檔的幫助下一步步走向黃泉之路。
張永,保定人,原先是“八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