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鬥争,還是隐忍?

關燈
而且膽子很大的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是自宮的。

     當然了,他自宮的動機并不是因為撿到了葵花寶典之類的武功秘笈,之所以走上這條路,隻是因為他想找個工作。

    為了求職就拿刀子割自己,這樣的人自然很堅強。

     更懸的是,自宮也不一定有工作,當時想當太監的人多了去了,沒點門路你還進不去,萬一進不了宮,割掉的又長不回來,那可就虧大了。

    敢搞這種風險投資的人,是很有幾分膽量的。

     這位預備宦官還算運氣好,一個姓劉的太監看中了他,便安排他進了宮,此後他就改姓劉了。

     公正地講,劉瑾是一個很有追求的太監,他進宮之後勤奮學習,發憤用功,很快具備了初級文化水平,這在宮裡已經是很難得了,于是他被選為朱厚照的侍從。

     從王振到劉瑾,他們的發家之路提醒我們,無論何時何地,即使當了太監,也應該堅持學習。

    還是俗話說得好:知識改變命運。

     當劉瑾看到不愛讀書、整日到處閑逛的朱厚照時,他意識到,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出現了。

    隻要能夠哄住這個愛玩的少年,讓他随心所欲地玩樂,滿足他的需求,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當然了,劉瑾并不是唯一的聰明人,還有七個人也發現了這條飛黃騰達的捷徑。

    他們八人也因此被授予了一個極為威風的稱号——八虎。

     朱厚照很快發現,與那些整日闆着臉訓人的老頭子們相比,身邊這些百依百順的太監更讓他感到舒服。

    于是他給予這些人充分的信任,将宮中大權交給了他們,還允許他們參與朝政,掌握國家大權。

     有了皇帝的支持,劉瑾開始擴張自己的勢力,這位劉先生實在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他充分吸取了前幾任太監的經驗教訓,将自己的手伸向了一個新的領域——文官集團。

     劉先生很清楚,自己雖然得寵,歸根結底也隻是個太監,要想長治久安,穩定發展,就必須拉攏幾個大臣,劉健、李東陽這些人自然不買他的賬,但他知道,要在讀書人中間找幾個軟骨頭的敗類并不困難。

     經過仔細觀察,他找到了一個合适的人選——吏部侍郎焦芳。

    接觸一段時間後,雙方加深了了解,形成了共識,決定從今以後狼狽為奸,共同作惡。

     焦芳,河南泌陽人,進士出身,還是個翰林,但你要是把他當成文弱書生,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想當年,萬安在内閣管事的時候,大學士彭華推薦晉升學士人選,漏了焦芳,這位兄台聽到消息,當即表示,我要是當不上學士,就拿刀在長安道上等彭華下班,不捅死他不算完。

     彭華聽到消息,吓得不行,把焦芳的名字加了上去,事情這才了結。

     這位焦兄弟如此剽悍,在中進士之前估計也是在道上混的,被拉入夥實在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

    焦芳就這樣成為了劉瑾犯罪集團的骨幹成員,考慮到投靠太監畢竟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焦芳并沒有公開自己的身份,一切都在秘密中進行着。

     劉瑾的行動終于引起了文官集團的警覺,馬文升和劉大夏的離去也讓他們徹底認識了即将到來的危險,必須動手了,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不同的選擇 劉健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政④治家,多年在官場滾打的經驗告訴他,如果再不收拾局面,後果不堪設想,而想要除掉“八虎”,單靠内閣是絕對不夠的。

     要獲得最後的勝利,必須發動文官集團的全部力量,發動一次足以緻命的攻擊。

     基于這個認識,他找到了戶部尚書韓文,布置了一個周密的計劃。

     第二天,進攻開始。

     這一天,朱厚照收到了一份奏折,他并不在意地翻閱了一下内容,卻立刻被吓得膽戰心驚! 這份奏折不但像賬本一樣,列舉了他登基以來的種種不當行為,還第一次大膽地把矛頭直接對準劉瑾等人,表示再也無法容忍,必須立刻殺掉“八虎”,如果朱厚照不執行,他們絕不甘休。

     此奏折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文壇領袖李夢陽,要說他也确實名不虛傳,寫作水平極高,引經據典,短短的幾千字就把劉瑾等人罵成了千古罪人、社會垃圾。

     但是朱厚照害怕的并不是這份奏折的内容,也不是奏折的作者,類似這種東西他已經見過很多次,習以為常了,真正讓他畏懼的,是這份奏折的落款——六部九卿。

     六部大家都知道了,而所謂九卿,就是六部的最高長官六位尚書,加上都察院最高長官、通政司最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