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不倫之戀
關燈
小
中
大
,沒有父母的照料和寵愛,沒有老師的耐心教導,身處不測之地,過着今日不知明日事的生活,他随時都可能被拉出去砍掉腦袋,或者在某一次用餐之後突然食物中毒,暴病不治而亡。
對他而言,每一天都可能是生命的終點,每一天都是痛苦的掙紮,而這樣的生活持續了整整五年。
在這讓人絕望的環境中,隻有她始終守在他的身邊,照顧他,安慰他,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也從未動搖過。
對朱見深而言,這個人已經成為了他的母親,他的朋友,他的依靠,是他不可分離的一部分。
在那黑暗的日子裡,這個人支撐着他,和他一起熬過了最困難的時刻。
五年後(1457),朱見深的父親又一次得到了皇位,他的苦日子終于熬到了頭,風水輪流轉,他又一次搬回了宮中,恢複了太子的身份。
自然,她仍陪伴在他的身邊。
這一年,她二十七歲,他十歲。
在擔任東宮太子的日子裡,日漸成熟的朱見深逐漸對這位大他十七歲的女人産生了微妙的感情,相信就在這段時間之内,他們的關系發生了特殊的變化。
對于這些情況,他的父親朱祁鎮和母親周貴妃都有所察覺,但他們并沒有阻止,而是為朱見深挑選了三個女子作為皇後的候選人,等待他登基之後挑選冊封。
因為他們相信,這個姓萬的宮女絕不可能成為皇後,等到朱見深長大懂事後,自然會離開她的。
天順八年(14**),朱祁鎮病死,朱見深繼位,從此這位萬宮女正式成為了皇帝的妃子。
這一年,她三十五歲,他十八歲。
皇後又如何! 雖然明代的宮廷政④治十分複雜,王公貴族、文臣武将個個粉墨登場,卷起袖子你來我往,鬥得不亦樂乎,不過在我看來,要論鬥争水平,後宮的諸位佳麗們也層次甚高,顧盼一笑,舉手投足之間,足以緻人死命,可謂巾帼不讓須眉。
對于這個問題,其實很早以前,親愛的花木蘭同志就曾經教導過我們: 誰說女子不如男! 太子朱見深成了皇帝,萬宮女也變成了萬妃,大緻可以算是功德圓滿,此時的萬妃曆經風波,已經年近不惑之年,但讓衆人驚異的是,這個女人竟然得到了皇帝朱見深的大部分寵愛,很多人都不理解。
而這一情況的出現,對後宮那些正值妙齡的女子們來說就不僅僅是一個理解的問題了,她們十分憤怒,也很不服氣:這樣的一個女人憑什麼得到專寵? 在那些不服氣的女人中,級别最高的是皇後吳氏。
要說這位吳小姐,那可是大大的有來頭,有背景,想當初競選皇後的時候,評委(朱祁鎮)最先定的是一位王小姐,可是這位吳小姐憑着自己出身官宦,而且交際甚廣,竟然找人搞定了評委,搞了暗箱操作,把王小姐擠了下去,最終當上了皇後。
要知道,皇後的人選是朱祁鎮親自定的,那這位吳小姐到底有什麼神通,能夠改變朱祁鎮的決定呢? 這是因為她認識一個十分厲害的人——牛玉。
關于這個人我們不用介紹太多,隻用說兩點就夠了:一、他是朱祁鎮的親信太監。
二、朱祁鎮臨死前召見了兩個人,一個是朱見深,另一個就是他。
有這樣的一個人關照,吳小姐當上皇後自然不在話下,實在不用搞什麼潛規則。
有這樣的後台和關系網,年輕貌美的吳小姐自然不把三十五歲的萬阿姨放在眼裡,她絕對無法忍受自己被朱見深冷落,于是她想了一個辦法去整治萬阿姨。
可是不幸的是,事實證明,這不是一個好的方法。
可能畢竟是太年輕了,吳小姐絲毫不考慮後果,竟然直接找到萬阿姨,把她拉回來打了一頓闆子。
這個方法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簡單粗暴。
當然了,她打這頓闆子還是有理論基礎的,她到底是皇後,所以對此美其名曰——整頓後宮紀律。
這一頓闆子打得萬阿姨差點丢了命,也幫很多後宮的妃子出了一口氣,此時的吳小姐可謂是威風凜凜,風頭甚猛。
據說最猛的風是十二級的暴風,這位吳小姐的舉動也真可謂是暴風驟雨,但事實證明,在曆史中,最猛烈的風不是暴風,而是枕頭風。
萬妃挨了打,回去就向朱見深告了狀,在這場争鬥中,吳皇後靠的是家世和身份,而萬妃靠的是寵信,那麼結果如何呢? 自然是萬妃赢了。
(還是皇帝說了算) 朱見深聽說萬妃被打之後,十分生氣,當即做出了處理。
他廢掉了吳小姐的皇後名分,而此時她剛當皇後一個月。
除此之外,吳小姐的父親也被免官充軍,而吳家的老朋友牛玉也被牽連在内,這位原先的司禮監竟然被發配去孝陵種菜,做了菜農。
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那位曾挺身而出、平定叛亂的孫镗也被免了職,原因竟然是據說他和牛玉有親戚關系。
皇後隻幹了一個月就被廢掉,這可謂是前所未聞,而且此事竟然牽涉進去那麼多無關的人,影響實在太壞,内閣成員李賢、彭時向朱見深進言,希望皇帝能夠三思,收回成命。
朱見深隻是笑了笑,沒有回答,也沒有解釋,隻是一如既往地寵愛萬妃。
一年後(成化二年1466),萬妃迎來了她人生的轉折點,這一年正月,她為朱見深生下了一個兒子,朱見深聞訊大喜過望,立刻封她為貴妃,還為此去宗社祭天,感謝祖宗保佑。
如無意外,萬貴妃的這個兒子必定會成為将來帝國的繼承者,可是遺憾的是,這一幕最終并沒有出現。
第二年,這位皇子就患病夭折了,而這一年萬貴妃已經三十八歲,她幾乎不可能再生育兒女了。
這一事件嚴重地打擊了朱見深,卻并沒有影響到朱見深對萬貴妃的喜愛,此時的朱見深年僅二十一歲,正是少年風流的時候,可他卻一反常态,日夜守在這個大齡女人的身邊,似乎永遠也不會厭倦。
朱見深不急,下面的大臣們可急了,内閣成員彭時估計是分管婦聯工作的,眼看朱見深如此專寵萬貴妃,而這位中年婦女很明顯已經過了生育年齡,擔憂皇帝無後,于是便發揮了文官集團以天下為己任、無論大事小事都要管的居委會工作精神,給皇帝上了一封十分特别的奏折。
這封奏折可算奇文,具體内容就不寫了,大緻意思是: 皇帝陛下,您的後宮有很多妃子,可是到現在卻還沒有兒子,臣想這應該是陛下過于寵愛某一個人所緻吧,所以希望陛下能夠将寵愛分給其他的妃子,這是國家大計啊。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這位彭時先生竟然幹涉起皇帝的私生活來,公然上書勸皇帝平時多找其他老婆聯絡感情(文言“雨露均沾”),按說一般的皇帝看到這樣的文書早就跳起來罵了:“我睡老婆,還要你管嗎?” 可這位朱見深先生的反應更加出人意料,他一點也不生氣,隻是淡淡地說道: “這是我的私事,你讓我自己做主吧。
” 然後他依然故我。
大臣們的疑惑已經到了極點,他們不明白,這個萬貴妃容貌并不突出,年齡也大了,為什麼皇帝陛下竟然可以忽略那麼多年輕貌美的女子,專寵她一個人呢? 朱見深明白大臣們的疑慮,但他并不想解釋什麼,因為他知道,這些人是不會理解的。
在那孤獨無助的歲月裡,隻有她守護在我的身邊,陪伴着我,走過無數的風雨,始終如一,不離不棄。
是的,你們永遠也不會明白。
在這世上,愛一個人不需要理由,從來都不需要。
意外的收獲 對于朱見深而言,萬貴妃是他的妻子,是這個世界上最善良、最可信的人,但可惜他不知道,這位萬貴妃還有另外一副隐藏的面孔。
要知道,雖然朱見深是一個很專情的人,可他畢竟是皇帝,絕不可能隻寵信萬貴妃一個人,他也會時常找後宮的其他妃子或是宮女,萬貴妃也從未反對過,雙方似乎相安無事,但朱見深似乎一直以來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疑點:為什麼這麼久過去了,他還沒有任何子女呢? 朱見深萬萬想不到,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所有懷上他孩子的妃子或宮女都被人逼迫堕胎了!而幹這件缺德事的正是那位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萬貴妃。
但從來就沒有人告訴過朱見深這些事情,原因很簡單,他們不敢。
如果就這樣搞下去,也許下一任皇帝朱祐樘先生就得另找地方投胎了。
但也就在此時,萬貴妃真正的敵人出現了,正是這個人徹底打破了萬貴妃的如意算盤。
說來滑稽,萬貴妃的這位敵手并不是選出來的,而是打出來的。
成化初年(1465),廣西,大藤峽。
都察院都禦史、遠征軍指揮官韓雍正站在峽谷的入口,仰望着上方的懸崖絕壁,為了平定兩廣土官叛亂,他帶兵千裡行軍趕到這裡,卻發現山勢險惡,方向難尋,常年的帶兵經驗告訴他,這裡是最好的伏擊地點。
正當他為找不到一條安全的出山之路發愁的時候,手下興奮地向他報告,他們在前方找到
對他而言,每一天都可能是生命的終點,每一天都是痛苦的掙紮,而這樣的生活持續了整整五年。
在這讓人絕望的環境中,隻有她始終守在他的身邊,照顧他,安慰他,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也從未動搖過。
對朱見深而言,這個人已經成為了他的母親,他的朋友,他的依靠,是他不可分離的一部分。
在那黑暗的日子裡,這個人支撐着他,和他一起熬過了最困難的時刻。
五年後(1457),朱見深的父親又一次得到了皇位,他的苦日子終于熬到了頭,風水輪流轉,他又一次搬回了宮中,恢複了太子的身份。
自然,她仍陪伴在他的身邊。
這一年,她二十七歲,他十歲。
在擔任東宮太子的日子裡,日漸成熟的朱見深逐漸對這位大他十七歲的女人産生了微妙的感情,相信就在這段時間之内,他們的關系發生了特殊的變化。
對于這些情況,他的父親朱祁鎮和母親周貴妃都有所察覺,但他們并沒有阻止,而是為朱見深挑選了三個女子作為皇後的候選人,等待他登基之後挑選冊封。
因為他們相信,這個姓萬的宮女絕不可能成為皇後,等到朱見深長大懂事後,自然會離開她的。
天順八年(14**),朱祁鎮病死,朱見深繼位,從此這位萬宮女正式成為了皇帝的妃子。
這一年,她三十五歲,他十八歲。
皇後又如何! 雖然明代的宮廷政④治十分複雜,王公貴族、文臣武将個個粉墨登場,卷起袖子你來我往,鬥得不亦樂乎,不過在我看來,要論鬥争水平,後宮的諸位佳麗們也層次甚高,顧盼一笑,舉手投足之間,足以緻人死命,可謂巾帼不讓須眉。
對于這個問題,其實很早以前,親愛的花木蘭同志就曾經教導過我們: 誰說女子不如男! 太子朱見深成了皇帝,萬宮女也變成了萬妃,大緻可以算是功德圓滿,此時的萬妃曆經風波,已經年近不惑之年,但讓衆人驚異的是,這個女人竟然得到了皇帝朱見深的大部分寵愛,很多人都不理解。
而這一情況的出現,對後宮那些正值妙齡的女子們來說就不僅僅是一個理解的問題了,她們十分憤怒,也很不服氣:這樣的一個女人憑什麼得到專寵? 在那些不服氣的女人中,級别最高的是皇後吳氏。
要說這位吳小姐,那可是大大的有來頭,有背景,想當初競選皇後的時候,評委(朱祁鎮)最先定的是一位王小姐,可是這位吳小姐憑着自己出身官宦,而且交際甚廣,竟然找人搞定了評委,搞了暗箱操作,把王小姐擠了下去,最終當上了皇後。
要知道,皇後的人選是朱祁鎮親自定的,那這位吳小姐到底有什麼神通,能夠改變朱祁鎮的決定呢? 這是因為她認識一個十分厲害的人——牛玉。
關于這個人我們不用介紹太多,隻用說兩點就夠了:一、他是朱祁鎮的親信太監。
二、朱祁鎮臨死前召見了兩個人,一個是朱見深,另一個就是他。
有這樣的一個人關照,吳小姐當上皇後自然不在話下,實在不用搞什麼潛規則。
有這樣的後台和關系網,年輕貌美的吳小姐自然不把三十五歲的萬阿姨放在眼裡,她絕對無法忍受自己被朱見深冷落,于是她想了一個辦法去整治萬阿姨。
可是不幸的是,事實證明,這不是一個好的方法。
可能畢竟是太年輕了,吳小姐絲毫不考慮後果,竟然直接找到萬阿姨,把她拉回來打了一頓闆子。
這個方法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簡單粗暴。
當然了,她打這頓闆子還是有理論基礎的,她到底是皇後,所以對此美其名曰——整頓後宮紀律。
這一頓闆子打得萬阿姨差點丢了命,也幫很多後宮的妃子出了一口氣,此時的吳小姐可謂是威風凜凜,風頭甚猛。
據說最猛的風是十二級的暴風,這位吳小姐的舉動也真可謂是暴風驟雨,但事實證明,在曆史中,最猛烈的風不是暴風,而是枕頭風。
萬妃挨了打,回去就向朱見深告了狀,在這場争鬥中,吳皇後靠的是家世和身份,而萬妃靠的是寵信,那麼結果如何呢? 自然是萬妃赢了。
(還是皇帝說了算) 朱見深聽說萬妃被打之後,十分生氣,當即做出了處理。
他廢掉了吳小姐的皇後名分,而此時她剛當皇後一個月。
除此之外,吳小姐的父親也被免官充軍,而吳家的老朋友牛玉也被牽連在内,這位原先的司禮監竟然被發配去孝陵種菜,做了菜農。
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那位曾挺身而出、平定叛亂的孫镗也被免了職,原因竟然是據說他和牛玉有親戚關系。
皇後隻幹了一個月就被廢掉,這可謂是前所未聞,而且此事竟然牽涉進去那麼多無關的人,影響實在太壞,内閣成員李賢、彭時向朱見深進言,希望皇帝能夠三思,收回成命。
朱見深隻是笑了笑,沒有回答,也沒有解釋,隻是一如既往地寵愛萬妃。
一年後(成化二年1466),萬妃迎來了她人生的轉折點,這一年正月,她為朱見深生下了一個兒子,朱見深聞訊大喜過望,立刻封她為貴妃,還為此去宗社祭天,感謝祖宗保佑。
如無意外,萬貴妃的這個兒子必定會成為将來帝國的繼承者,可是遺憾的是,這一幕最終并沒有出現。
第二年,這位皇子就患病夭折了,而這一年萬貴妃已經三十八歲,她幾乎不可能再生育兒女了。
這一事件嚴重地打擊了朱見深,卻并沒有影響到朱見深對萬貴妃的喜愛,此時的朱見深年僅二十一歲,正是少年風流的時候,可他卻一反常态,日夜守在這個大齡女人的身邊,似乎永遠也不會厭倦。
朱見深不急,下面的大臣們可急了,内閣成員彭時估計是分管婦聯工作的,眼看朱見深如此專寵萬貴妃,而這位中年婦女很明顯已經過了生育年齡,擔憂皇帝無後,于是便發揮了文官集團以天下為己任、無論大事小事都要管的居委會工作精神,給皇帝上了一封十分特别的奏折。
這封奏折可算奇文,具體内容就不寫了,大緻意思是: 皇帝陛下,您的後宮有很多妃子,可是到現在卻還沒有兒子,臣想這應該是陛下過于寵愛某一個人所緻吧,所以希望陛下能夠将寵愛分給其他的妃子,這是國家大計啊。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這位彭時先生竟然幹涉起皇帝的私生活來,公然上書勸皇帝平時多找其他老婆聯絡感情(文言“雨露均沾”),按說一般的皇帝看到這樣的文書早就跳起來罵了:“我睡老婆,還要你管嗎?” 可這位朱見深先生的反應更加出人意料,他一點也不生氣,隻是淡淡地說道: “這是我的私事,你讓我自己做主吧。
” 然後他依然故我。
大臣們的疑惑已經到了極點,他們不明白,這個萬貴妃容貌并不突出,年齡也大了,為什麼皇帝陛下竟然可以忽略那麼多年輕貌美的女子,專寵她一個人呢? 朱見深明白大臣們的疑慮,但他并不想解釋什麼,因為他知道,這些人是不會理解的。
在那孤獨無助的歲月裡,隻有她守護在我的身邊,陪伴着我,走過無數的風雨,始終如一,不離不棄。
是的,你們永遠也不會明白。
在這世上,愛一個人不需要理由,從來都不需要。
意外的收獲 對于朱見深而言,萬貴妃是他的妻子,是這個世界上最善良、最可信的人,但可惜他不知道,這位萬貴妃還有另外一副隐藏的面孔。
要知道,雖然朱見深是一個很專情的人,可他畢竟是皇帝,絕不可能隻寵信萬貴妃一個人,他也會時常找後宮的其他妃子或是宮女,萬貴妃也從未反對過,雙方似乎相安無事,但朱見深似乎一直以來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疑點:為什麼這麼久過去了,他還沒有任何子女呢? 朱見深萬萬想不到,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所有懷上他孩子的妃子或宮女都被人逼迫堕胎了!而幹這件缺德事的正是那位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萬貴妃。
但從來就沒有人告訴過朱見深這些事情,原因很簡單,他們不敢。
如果就這樣搞下去,也許下一任皇帝朱祐樘先生就得另找地方投胎了。
但也就在此時,萬貴妃真正的敵人出現了,正是這個人徹底打破了萬貴妃的如意算盤。
說來滑稽,萬貴妃的這位敵手并不是選出來的,而是打出來的。
成化初年(1465),廣西,大藤峽。
都察院都禦史、遠征軍指揮官韓雍正站在峽谷的入口,仰望着上方的懸崖絕壁,為了平定兩廣土官叛亂,他帶兵千裡行軍趕到這裡,卻發現山勢險惡,方向難尋,常年的帶兵經驗告訴他,這裡是最好的伏擊地點。
正當他為找不到一條安全的出山之路發愁的時候,手下興奮地向他報告,他們在前方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