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勝算

關燈
間,是九月二十日。

    而他的對手,是島津義弘。

     三年前,當豐臣秀吉聽到僧人宣讀的诏書,明白自己已經上當,怒火中燒之時,曾對沈惟敬和楊方亨說過這樣一句話: “且留石曼子兵于彼,候天朝處分!” 聯系上下文,這句話的真實含義是,我把石曼子和他的兵留在那裡(朝鮮),看你們(明朝)怎麼辦! 石曼子,就是島津義弘。

     作為日本九州地區的諸侯武将,島津義弘絕非豐臣秀吉的嫡系,恰恰相反,在豐臣秀吉統一日本的過程中,他是一個極其頑固的死硬派,硬到全國基本都被打服,他還硬挺着。

     然而,豐臣秀吉卻對其十分欣賞,多次重用,原因很簡單——好用。

     日本人的性格特點是一根筋,而九洲地區則将此傳統精神發揚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無論是做買賣還是打仗,都很實誠,絕不偷奸耍滑,作戰時一定在前,撤退時必定墊背,其勇猛頑強連豐臣秀吉也望而生畏。

     更值得稱道的是,直到今天,這裡依然是民風猶存。

    比如說黑社會,經過多年改良,而今在東京幹這行的,全都是西裝革履,講究秩序,遵紀守法,連收保護費都講紀律,從不随意搗亂。

     九州薩摩地區的就沒譜了,時代不同了,傳統一點沒丢,但凡遇上搶地盤、談判之類的事,經常二話不說,拿着刀赤膊上陣,往死裡砍,在日本黑社會組織中極具威望,向來無人敢惹。

     島津義弘和他的第五軍就屬于這一類型,其作戰特點是勇猛、兇殘,不怕死,即使寡不敵衆也敢打,是日軍的戰鬥主力。

     而島津義弘除陸上作戰勇猛外,還精通水軍指揮,也算是兩栖人才。

    雖然腦筋不太靈活,但貴在敢玩命,而且他還有一項獨門絕技——突圍。

     所謂突圍,其實就是逃跑。

    島津義弘最絕的地方就是,他打仗不含糊,逃跑也很厲害,不但逃得準,而且逃得快,專往敵軍結合部跑,一眨眼就沒影。

    在後來的日本關原之戰中,他所隸屬的西軍全線潰敗,剩下他帶着一千多人,面對德川家康幾萬大軍的重重包圍,竟然還是逃了出去,實在很有兩把刷子。

     總而言之,此人能攻善守,經驗豐富,可算是朝鮮戰場上的日軍名将。

     相對而言,中路軍指揮董一元就低調得多了,此人名氣一般,才能一般,連兵力都一般。

    日軍有兩萬人,他也隻有兩萬六千。

     但這位一般的人,有個不一般的先鋒——李甯。

     這位仁兄的脾氣可謂是盡人皆知,每天喊打喊殺,見到日本人就拔刀,連使者都砍,差點壞了李如松的大事。

     現在,他表現的機會到了。

    九月二十七日,明軍剛剛到達泗川,他就等不及了,二十八日夜便率軍一千,連夜沖入了泗川城内。

     日軍準備不足,被沖得七零八落,但畢竟人多勢衆,随即組織反擊。

    李甯由于過于靠前,被日軍圍攻,戰死。

     但他的死是值得的,董一元帶領大軍随後趕到,一頓猛砍猛殺,全殲守軍,擊斃日軍大将相良豐賴,主将川上忠實身負重傷,率領一百餘人逃進内城。

     内城的守備者,正是島津義弘,他倒不怎麼慌張,因為城内還駐紮着第五軍主力一萬餘人,且地勢險要,三面環水,易守難攻。

    所以他打定算盤,在此堅守,等候援軍到來。

     話雖這麼說,但當明軍進攻之時,他才發現,自己的算盤估計是打錯了。

     董一元雖然才能平平,卻也不是善茬,他壓根就沒想過要派人去硬攻,地形如此險要,還是用炮合算。

     十月初一,總攻擊正式開始。

     明軍在離城百米處布下陣地,架設大量佛郎機炮,對準城内猛烈轟擊。

    城内日軍死傷甚多,且火光四起,顧此失彼,一向鎮定自若的島津義弘也不鎮定了,當即集合部隊,準備發揮他的逃跑絕技。

     事實上,他的判斷是很正确的,明軍的炮火已掃清了外圍,城門也被攻破,大批明軍已集結待命,隻等一聲令下沖入城内,此時的日軍已毫無鬥志,即将完全崩潰。

     俗話說: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現在打拼已過,七分到手,接下來的是三分。

     前方已經沒有阻攔,董一元下達了總攻令。

     正當他準備拿下最後三分的時候,一陣猛烈的巨響卻轟鳴而起——在他的身後。

     爆炸發生在明軍部将彭信古的大營中,并引發了營中火﹉藥連鎖效應,許多明軍士兵被當場炸死,火光沖天而起,軍心頓時大亂。

     事後調查證實,引發此事的,不是日軍的伏兵,更不是什麼忍者之類的玩意,而是安全工作疏漏——失火。

     這就真沒辦法了,命苦不能怨政府。

     混亂之中,明軍不知所措,皆以為是被人抄了後路,紛紛逃竄,眼看到手的泗州城就此落空,原本打算溜号的島津義弘立即來了精神,出城發動攻擊,明軍大敗。

     泗川之戰以失敗告終,明軍損失慘重退守晉州,日軍僥幸取勝不敢追擊,依舊固守原地。

     因為此戰,島津義弘名聲大振,在日本國内被捧上了天,稱為“鬼石曼子”,其實說穿了,這位仁兄的勝利秘訣隻有一條——運氣好。

     但無論如何,赢了就是赢了,輸了就是輸了。

    而輸了的結果,是很嚴重的。

     因為除西路軍劉綎外,此時的麻貴,也正處于進退兩難之際。

     他的東路軍于九月底到達蔚山,卻無事可幹。

    因為自從上次吃了虧後,加藤清正每天都呆在蔚山,一動都不動,打死也不出頭。

    麻貴攻,他就守,麻貴不攻,他還是守。

    總而言之,不打,隻拖。

     就這麼拖到十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