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不世出之名将

關燈
☆孤軍之迷 攻陷平壤後,李如松沒有絲毫遲疑,立即派遣軍隊,繼續出擊。

     由于明軍總共不過四五萬人,很多部将都擔心兵力不足,然而之後的情景卻告訴了他們,什麼叫做聞風喪膽。

     小西行長被擊潰之後,各地日軍紛紛得到消息,并采取了整齊劃一的行動——逃跑。

     僅僅三天之内,黃州、平山、中和等地的日軍就不戰自潰,連明軍的影子都沒有看到,就跑得一幹二淨。

    軍事重鎮開城,就此暴露在了明軍的面前。

     駐紮在開城的,是日軍第三軍和第六軍,指揮官是黑田長政。

     而攻擊開城的,是李如松的弟弟李如柏,他統帥八千騎兵一路殺過來,聲勢震天,黑田長政還是很有點骨氣的,開始表示一定要抵抗到底,但随着逃到開城的日軍越來越多,明軍越吹越神,這位仁兄也坐不住了,還沒等真人現身,正月十八日,在城裡放了把火,一溜煙就跑了。

     李如柏本想好好打一仗,沒想到是這麼個結果,積極性受到了打擊。

    便不依不饒,追着黑田長政不放,死趕活趕,還是趕上了,一通亂打,黑田長政毫無招架之力,帶頭逃跑。

    日軍後衛被重創,死亡達五六百人,明軍僅陣亡六人。

     自正月初九至正月二十,僅用十二天,平壤至開城朝鮮二十二府全部收複,日軍全線崩潰,退往南方。

     但李如松沒有滿足,因為在他的面前,還有一個最後的目标——王京。

     王京,就是今天的漢城。

    日軍全線敗退後,大部撤到了這裡,至正月二十日,聚集于此地的日軍已達五萬,而且看起來也不大想走。

    在這裡,李如松即将迎來他人生中的最大考驗。

     雖然李如松一生打過無數惡仗硬仗,但這一次,他也沒有十足的把握。

     孫子先生告訴我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此外,他還告訴我們: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

     綜合起來是這麼個意思,打仗的時候,最次的打算,是攻城,而攻擊時,如果人數十倍于敵人,就圍他,五倍,就攻他。

     城裡,有五萬日軍。

     李如松的手上,也就五萬人。

     在守城戰中,防守方是很占優勢的,平壤戰役中,李如松用四萬打兩萬,耍了無數花招,費勁力氣,才最終得以攻克。

     五萬人攻五萬人,任務是艱巨的,困難是突出的,勝利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當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王京之時,一場意外卻徹底攪亂了這個困局。

     萬曆二十一年(1593)正月二十六日,李如松發布了一道命令: 總兵查大受、副總兵祖承訓、遊擊李甯,率三千精兵,前往王京探路。

     僅僅半天之後,他接到了明軍送回的戰報: 我軍于半路遇敵,大受(查大受)縱兵急擊,斬獲六百餘級。

     自平壤之後,日軍毫無戰力,這種打落水狗的報告,李如松已經習慣了。

     如果一個人長期聽到同一類型的消息,他就有可能根據這類信息,做出自己的判斷。

     所以一貫謹慎的李如松,做出了一個決定——親自前往偵察。

     其實就李如松而言,這個行動并不算大膽,平壤**時,他就敢騎馬四處逛,現在自然更不在話下。

     但他絕不會想到,一切都将因這個決定而改變。

     萬曆二十一年(1593)正月二十七日,李如松率副将楊元、李如柏、張世爵,統領兩千騎兵向王京前進。

     部隊的行進速度很快,沒過多久,便到達了馬山館,這裡距離王京,隻有九十裡。

     李如松突然拉住了缰繩。

     長期的戰場感覺告訴他,前方可能不像自己想得那麼簡單。

     于是他想了一會,下了一道命令: “我帶一千人先行,副将楊元率軍一千,随後跟進。

    ” 就是這道命令,挽救了他的性命。

     分兵之後,李如松繼續出發,很快他就到達了另一個地方,這裡據王京僅四十裡,名叫碧蹄館。

     在這裡,他終于看見了遍地的屍體和兵器,很明顯,這裡就是查大受所描述的戰場,而震耳的厮殺聲告訴他,這場戰鬥還沒有結束。

    于是他毫不猶豫地帶兵沖了進去。

     沖進去後,才發現事情壞了。

     一天前,查大受得意樣樣地發出了捷報,事實上,他也确實打了勝仗,殺了人家幾百口子,還不肯罷休,非要全殲不可,結果追着追着,追出問題來了。

     要知道,這是在王京附近,就算日軍再怎麼怕事,好歹也是大本營,有好幾萬人,你帶三千多人過來鬧事,還想趕盡殺絕,實在是有點過分了。

     于是緩過勁來的日軍開始穩住陣腳,發動反擊,據史料記載,此時聚集在碧蹄館的日軍來源複雜,除第一軍外,還有第四軍、第六軍、第八軍若幹,基本上在附近的,能來的,全都跑來了(悉衆而來)。

     由于之前日軍表現過于疲軟,查大受根本沒把他們放在眼裡,等到他砍過瘾,追夠本,才驚奇地發現,自己已經被包圍了。

     殺退一批,又來一批,到二十七日晨,外圍日軍人數已達兩萬,查大受這才明白大事不好,左沖右沖無法突圍,派人求援也沒指望,于是心一橫,抱定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個的精神,帶領士兵與日軍殊死血戰。

     就在這時,李如松沖進來了。

     這也算是“他鄉遇故知”了,查大受卻沒有絲毫喜悅,因為眼下這種環境,在兵法中基本屬于“死地”,而他是李成梁的家丁,看着李如松長大,感情十分深厚,如果因為自己的疏忽,把李如松的命也搭了進來,别說活着回去,就算到了閻王那裡,也不好意思見李成梁。

     日軍的反應也相當迅速,很快發現沖進來的這支隊伍人數并不多,于是在短暫混亂後,便開始堵塞缺口,重組包圍圈。

     看着漫山遍野的日軍,李如松明白,自己這次是沖錯了地方,一般說來,在目前敵衆我寡的情況下,他有兩個選擇: 其一是趁日軍包圍圈尚未圍攏,突圍出去,然後逃走。

     其二,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