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謎團

關燈
有在朝廷混不下去的,才會被發配到南京,美其名曰:養老。

     都察院就是一個閑人部門,大家都沒事幹,罵人的自然也沒事幹,然而僅一夜之間,一切都已改變——海先生上任了。

     由于上班沒事可幹,自然就沒人去上班了,于是都察院的禦史們總是自得其樂,逛街的逛街,看戲的看戲——工作沒前途,還不準偷偷懶? 海瑞先生的答案是不,他拿出了三十年前治理學生的方法來對付禦史——記考勤。

    但凡敢于遲到早退的,必須到單位,哪怕沒事幹,也得坐在這裡。

     雖然大家明顯表示出不适應,但海先生的威脅是很明确的——養老不是最慘的結局,下崗才是。

     而随着整頓工作的進一步深入,禦史們才發現,原來一切才剛剛開始,海先生很快玩出了新花樣。

     一次,有位禦史過生日,在家請了戲班子唱戲,這在當年,應該是最尋常不過的事情,老百姓家也經常幹,但海先生卻勃然大怒,把這位禦史抓了起來,打了一頓闆子,理由是:根據明太祖時期律令(注意這個日期),官員請人唱戲違法,所以是打你沒商量。

     因為這件事幹得實在有點過,禦史們的精神壓力開始陡然增大,每日在海先生的恐怖陰影下,戰戰兢兢,終于有一天,畏懼變成了憤怒。

     在明代,禦史專管罵人,從皇帝到掃地的,想罵誰就罵誰,除了一個例外——禦史長官,要知道,那是頂頭上司,不到萬不得已,沒人願意給自己惹事。

     現在,萬不得已的時候到了。

     萬曆十四年(1586),禦史房寰率先發難,攻擊海瑞“大奸極詐,欺世盜名”。

    奏疏一上來,朝廷就炸了鍋。

    海瑞這種傳奇人物,恨的人多,喜歡的也不少,大家開始吵作一團。

    而海瑞兄還是那麼有性格,啥也不說,上了個辭職報告——不想幹了。

     吵到最後,報到了皇帝那裡,但萬曆兄的态度卻十分奇怪。

    他既不處理罵人的房寰,也不批準海瑞辭職。

    該幹嘛還幹嘛,搞得兩位當事人都非常納悶。

     萬曆是一個很聰明的人。

    至少在海瑞的問題上,他比張居正要聰明得多。

    從一開始,他就沒打算真用海瑞,因為他很明白,這是個偶像型的人物,可以貼在門上,挂在牆上,燒香拜佛地供起來。

     但絕不能用。

     說到底,海先生隻是個撐門面的。

    然而他自己,并不知道。

     就這樣,他稀裡糊塗地在這個位置上幹了下去,直到萬曆十五年(1587)的那個冬天,死亡降臨到他的頭上。

     他沒有兒子,僅有的妻子女兒也已先他而去。

    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隻有一個老仆人陪伴着他,在寒風呼嘯之中,海瑞對仆人說出了人生的最後遺言。

     按照常理,像海瑞先生這樣的奇人,遺言必定非同凡響,往往都帶有深刻含義,比如什麼人生短暫,努力工作之類,或是喊兩句口号,讓大家熱血沸騰一番。

     然而海先生的遺言既不深刻,也不沸騰,隻是讓人瞠目結舌: “明天,你送六錢銀子到兵部。

    ” 說完就去了。

     這是一句看上去十分無厘頭的話,也是威名赫赫,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海瑞先生的唯一遺囑。

     這句話的來由是這樣的:由于當年沒有暖氣,每逢冬天,兵部就會給各部的高級官員送柴火錢,數量也不多。

     而在他死之前的那天,兵部送來了柴火錢,而經其本人測量,多給了六錢銀子。

     這一次,我是徹底無語了。

     在海瑞死後,他的好友佥都禦史王用汲來為他收屍。

    遍尋海瑞的住處後,他隻找到了幾件打着補丁的破衣服,和幾口裝着破衣服的破箱子。

     為官三十年,二品正部級南京都察院右都禦史海瑞,這就是他的全部财産。

     在聽說海瑞的死訊後,南京城出現了一幕前所未有的場景:男女老幼無論見過海瑞與否,都在家自發為他守孝,嚎啕大哭。

    出殡的時候,據說為他送葬的人排了上百裡,整整一日,無人離去。

     人民,隻有人民,能公正地評價一個人。

     如何評論這位傳奇人物,實在是一個難題,對的說了,不對的也說了,現在要搞個總結,實在談何容易。

     在名著《圍城》中,錢鐘書先生借用别人之口,對那位命運多變的主人公方鴻漸做出了這樣一個評價: 你是個好人,卻并無用處。

     我想,這句話也同樣适用于海瑞。

     在黑暗之中的海瑞,是一個無助的迷路者。

     第三件事,才是一切的關鍵所在。

     自萬曆十四年(1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