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千古,唯此一人

關燈
為洋人不準她廢掉光緒,且一直指手劃腳,一怒之下,就去利用義和團,把那一幫大師兄、二師兄都請到京城,估計是戲看多了,什麼刀槍不入的鬼話都相信,還公然向全世界列強宣戰(早幹嘛去了),也不派兵出國,唯一的軍事行動就是攻打各國使館,就那麼高幾層樓,對方撐死也就上百人,清兵圍,義和團圍,十天半個月打不進去,等到人家一派兵又慌了,趕緊撤除包圍,還往使館裡送西瓜,被人趕到西邊,一路上吃盡了苦受盡了累,回來卻又十分大度,表示願意以舉國之力,結列強之歡心。

     說起這位慈大媽,真是一聲歎息,不知從何講起,國家被她搞得一團漿糊,亂象叢生,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慈大媽感情太豐富,不按常理出牌,雖說工于心計,也隻能玩玩權謀,整死幾個親王,過過舒坦日子,讓她治國安邦,那是沒有指望的。

     當然了,成功的例子也是有的,比如偉大的武則天女士,那就真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一步一個腳印,從宮女到皇後,再到皇帝,但凡敢擋路的,全部幹掉,連兒子也不例外,看似和慈禧沒什麼區别,但她在曆史上的名聲比慈禧實在好得太多。

     因為當慈禧看戲的時候,武則天在看公文,慈禧在吃幾百道菜的時候,武則天連晚飯都顧不上,自執政以來,她始終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松懈,她很清楚,作為一個政④治家,除了得到,還必須付出。

     所以慈禧隻是個陰謀家,而武則天是政④治家,陰謀家隻能整人,政④治家除了整人外,還要整國家。

     而李太後就不同了,她既不是陰謀家,更不是政④治家,從某種意義上說,她是個維持家庭的家庭主婦。

     曆朝曆代,之所以老婆幹政頻繁出現,說到底還是因為皇帝權力大,用曆史術語講,這叫後權源自皇權,一旦皇帝死了,兒子又小,老婆想不掌權都不行。

    可在明代,皇帝本人就沒什麼權,隆慶皇帝幹了五六年,有一多半時間在挨罵,想買點珠寶首飾,戶部還不給錢,過得非常之窩囊,面對這種局面,想把日子過下去,也就隻能依靠張居正了。

     而且張居正這個人除了工作出色外,長得也帥,當然這個帥的定義和今天不同,在明代,有一把大胡子是帥哥的第一特征(絡腮胡子不算,在當時那是土匪特征),最符合标準的,是關公的那一種,随風飄揚,不但美觀,沾點墨水就能寫字,也很實用。

    張居正五官端正不說,還有一把這樣的胡子,既有能力又有相貌,李太後要不喜歡他,那就真沒天理了。

     所以雖然這對母子的閱曆和動機不同,但有一點他們是一緻的,那就是張先生是一個很重要的人,必須依靠他——至少目前是這樣。

     對這對孤兒寡母的心思,張居正十分明白,對李太後,他禮敬有加,給足面子,畢竟這人也算自己的上級,但對萬曆,态度就完全不同了,張先生似乎完全不把皇帝當幹§部,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想怎麼訓就怎麼訓,比爹還爹。

     最駭人聽聞的一件事情,是在萬曆讀書的時候發生的,那時萬曆正在讀論語,張居正站在一邊聽,讀到其中一句“色勃如也”的時候,小朋友一時大意,認了個白字,把勃讀成了“背”音。

     這實在不是個大事,可萬曆剛剛讀完,就聽得身旁一聲大吼: “這字應該讀勃!” 如果你今天在學校裡讀錯字,被人這麼吼一句,也會不高興,估計個把性格型的還會回一句:老子就愛讀背,你怎麼着? 但當時的萬曆,至高無上的皇帝大人卻沒有回嘴,不但沒有回嘴,還吓得發抖,趕緊修正,相信這句話他一輩子再也不會讀錯了。

     在封建社會,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張居正的行為都是大逆不道,拉出去剮一千遍都不過分,連孩子他親爹都沒這麼訓過,張先生竟敢如此放肆,真是欺負朱重八不在了。

     但張居正之所以有如此舉動,絕不是為了耍威風,隻是因為在他的内心深處,隐藏着一個夢想。

     三十年前,當他剛剛進入朝廷時,坐在皇位上的是嘉靖,這位極難伺候的仁兄讓張先生吃盡了苦頭,前後躲閃,左右逢迎,曆經千辛萬苦才把他熬死。

     接班的隆慶卻是個完全相反的人,什麼事情都沒主意,也不管,大事小事都得自己幹。

     雖說這樣也不錯,但張居正知道,自己總有一天是要死的,攤上這麼個皇帝,出了事誰來給他擦屁股? 所以他希望培養一個合格的接班人,他希望經他之手,成就一位千古明君。

     萬曆,你就是我的目标,我将用畢生之心血去培養你,我已不再年輕,也終将死去,但我堅信,你的名字将和漢武帝、唐太宗并列,千古傳誦,青史流芳。

     如此,則九泉之下,亦當含笑。

     事情似乎比想象得還要順利,在很長一段時間内,所有人都在張居正的軌道上有條不紊地行進着,朝政很穩定,皇帝很聽話,皇帝他媽很配合。

     然而正是因為太正常,正常到了不正常的地步,就出問題了。

     我當年上高中的時候,有一個同學,簡直嗜玩如命,每天最大的夢想就是不用上學,到處去玩耍,于是經常曠課終于惹怒了老師,讓他回家去了。

    開始這位兄弟還很高興,可在家住了兩個月,死乞白賴地又回來了。

    我問:何以不玩?答:玩完,無趣。

     萬曆皇帝的情況大緻如此,剛即位時,他才不到十歲,什麼事情有張居正管着,啥也不用幹,高興都來不及,可時間一長,就沒意思了,拿起一份奏疏,想寫點批示,一看,上面張居正都給批好了,一二三四,照着辦就行。

    這還不算,連劃勾蓋章的權力他都沒有,要知道,那是馮保的工作。

     畢竟十六七歲了,沒有事幹,那就找人玩,但很明顯,張居正沒有陪他扔沙包的興趣,于是萬曆隻好找身邊太監玩。

     太監玩什麼他就玩什麼,太監鬥蛐蛐,他就鬥蛐蛐,太監喝酒,他就喝酒,太監喝醉後喜歡睡覺,他喝醉後喜歡鬧事(酒風不好)。

     于是萬曆八年(1580),酒風不好的萬曆兄終于出事了,有一天,他又喝醉了,在宮裡閑逛,遇上了一個太監,突然意氣風發,對那位仁兄說:你唱個歌給我聽吧。

     一般說來,在這種場合,遇上這種級别的領§導,就算不會唱歌,也得哼哼兩句過關。

    可這位太監不知是真不會唱歌,還是過于害怕,站在原地半天沒有出聲。

     皇帝大都沒什麼耐心,特别是喝醉的皇帝,看着眼前的這個木樁子,萬曆十分惱火,當即下令把這位缺乏音樂素養的兄弟打了一頓,打完了還割了他一束頭發,那意思是本來要砍你的頭,而今隻割你的頭發,算是法外開恩。

     換在其他朝代,這事也就過了,天子一言九鼎,天下最大,不會唱歌就人頭落地也不新鮮,但萬曆不同,他雖是皇帝,上面還是有人管的。

     在萬曆剛剛發酒瘋的時候,馮保就得到了消息,他即刻報告了李太後,于是當皇帝大人酒醒之後,便得到了消息——李太後要見他。

     等他到地方的時候,才知道事情大了,李太後壓根不跟他說話,一見面就讓他跪,然後開始曆數他的罪惡,萬曆也不辯解,眼淚一直嘩嘩地,不斷表示一定改過自新,絕不再犯。

     好了,到目前為止,事情還不算太壞,人也罵了,錯也認了,就這麼收場吧。

     然而李太後不肯幹休,她拿出了一本書,翻到了其中一篇,交給了萬曆。

     這似乎是個微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