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張居正的缺陷
關燈
小
中
大
沒事幹的時候去書院講課,談人生談理想,時不時還罵罵人,發發脾氣,大緻如此而已,看上去好像也沒啥,但到嘉靖年間,一個大麻煩來了。
麻煩是王守仁同志帶來的,因為此時他的思想已然成為了一種潮流,在當時的書院裡,如果講課的時候不講心學,那是要被轟下台的,按說講心學就講心學,似乎也沒什麼,可問題在于,心學的内容有點不妥,用通俗的話說,是比較反動。
在這段時間,心學的主流學派是泰州學派,偏偏這一派喜歡搞思想解放、性解放之類的玩意,還經常批評朝政,張居正因為搞獨裁,常被罵得狗血淋頭,搞得朝廷也很頭疼。
這要換在徐階時代,估計也沒啥,可張居正先生就不同了,他是一個眼裡不揉沙子的角色,無論是天涯還是海角,隻要得罪了他,那是絕對跑不掉的。
一個人惹我,就滅一個人,一千個人惹我,就滅一千人! 于是在一夜之間,幾乎全國所有有影響的書院都被查封,學生都被趕回了家,老師都下了崗。
事情到這裡,似乎該結束了,然而張居正同志實在不是個省油的燈,他不但要抓群體,還要抓典型。
所謂抓典型,就是從群衆之中,挑選一個帶頭的,把他當衆幹掉,以達到警示後人的目的。
而這次的典型,就是何心隐。
這位明代第一神秘人物實在太愛管閑事,在批評張居正的群衆隊伍裡,他經常走在第一線。
平日也是來無影去無蹤,東一榔頭西一棍,打了就走,絕不過夜,而且上到大學士,下到街頭混混,都是他的朋友,可謂神通廣大。
事實證明,他看人的眼光也很準,十四年前,當他離開京城之時,就曾斷言過,興滅王學之人,隻在張居正。
現在他的預言終于得到了實現,以最為不幸的方式。
在萬曆七年(1579)的一天,優哉遊哉了半輩子的何心隐走到了人生的盡頭,當他在外地講學之時,湖廣巡撫王之垣突然派兵前去緝拿,将他一舉抓獲,帶回了衙門,還沒等大家緩過神來,官方消息已傳出:根據朝廷慣例,犯人剛到,衙門的兄弟們都要意思意思,給他兩棍,沒想到何心隐體質太弱,竟然一打就死。
遺憾之至,已妥善安排其後事,并予安葬。
事情一出,天下嘩然,王學門人一擁而上,痛罵王之垣,但人已經死了,王巡撫又十分配合,表示願意背這個黑鍋,也不發火,大家罵足了幾個月,就此收場。
☆待遇問題 當然了,這事到底是誰幹的,大家心裡都有數。
這位泰州學派的領軍人物雖然通曉黑白,張居正大人卻是黑白通吃,雖然何心隐是他老師(徐階)的同門,雖然何心隐曾經與他并肩作戰,共同解決了嚴嵩。
但對張居正而言,朋友還是敵人,隻有一個判斷标準: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曾經的敵人除掉了,曾經的學生除掉了,曾經的盟友也除掉了,為了實現我的夢想,我堅信,這是值得的。
當然了,作為大明帝國的實際統治者,做了這麼多工作,也受了這麼多的苦,再過苦日子似乎也有點說不過去,而在這一點上,張居正同志是個明白人。
于是張先生的許多幸福生活方式,也随之流傳千古,而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他的那頂轎子。
在一般人的概念中,轎子無非是四個人擡着一個人,搖搖晃晃地往前走,轎子裡的人跟坐牢似的,轉個身也難。
應該說這些都沒錯,但如果你看到了張居正先生的轎子,你就會感歎這個世界的神奇。
張先生的交通工具不叫轎子,它有個專門名稱——如意齋。
一般人坐一般轎子,張大人不是一般人,轎子自然也不一般,别人的轎子四個人擡,張大人的轎子嘛…… 下面我們先詳細介紹一下此轎的運行原理以及乘坐體驗。
該轎子(?)由真定地方知府趕制,轎内空間廣闊,據估算,面積大緻不低于五十平方,共分為會客室和卧室兩部分,會客室用來會見各地來客,卧室則用于日常休息,為防止張大人出行途中内急找不到廁所,該轎特設有衛生間,體現了人性化的設計理念。
此外,由于考慮到旅途辛苦,轎子的兩旁還設有觀景走廊,以保證張大人在工作之餘可以憑欄遠眺,如果有了興趣,還能做兩首詩。
而且張大人公務繁忙,很多雜務自己不方便處理,所以在轎中還有兩個仆人,負責張大人的飲食起居。
此外,全轎乘坐舒适,操作便利,并實現了全語音控制,讓停就停,讓走就走,決不含糊,也不會出現水箱缺水、油箱缺油、更換輪胎、機械故障之類的煩人事情。
你說這麼大的轎子,得多少人擡? 我看至少也要十幾個人吧。
十幾個人?那是墊腳的!三十二個人起,還不打折,少一個人你都擡不起來,張大人的原則是,不計成本,隻要風頭! 相信我,你沒有看錯,我也沒有寫錯,關于這部分,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
順便補充一句,這頂轎子除了在京城裡面轉轉之外,還經常跑長途,張居正曾經坐着這東西回過荊州老家,其距離大緻是今天京廣線從北京出發,到武漢的路程,全部共計一千多公裡,想想當年那時候,坐着這麼個大玩意招搖過市,實在是拉風到了極點。
這段史料着實讓我大開眼界,并徹底改變了我對祖國交通工具的看法,什麼奔馳、寶馬、勞斯萊斯,什麼加長型、豪華型,什麼沙發、吧台,省省吧,也好意思拿出來說,丢人! 日子過得舒坦,工作也無比順利,張居正的好日子似乎看不到盡頭,然而事實告訴我們,隻進不退的人生是沒有的,正如同隻升不跌的股票絕不存在一樣。
麻煩是王守仁同志帶來的,因為此時他的思想已然成為了一種潮流,在當時的書院裡,如果講課的時候不講心學,那是要被轟下台的,按說講心學就講心學,似乎也沒什麼,可問題在于,心學的内容有點不妥,用通俗的話說,是比較反動。
在這段時間,心學的主流學派是泰州學派,偏偏這一派喜歡搞思想解放、性解放之類的玩意,還經常批評朝政,張居正因為搞獨裁,常被罵得狗血淋頭,搞得朝廷也很頭疼。
這要換在徐階時代,估計也沒啥,可張居正先生就不同了,他是一個眼裡不揉沙子的角色,無論是天涯還是海角,隻要得罪了他,那是絕對跑不掉的。
一個人惹我,就滅一個人,一千個人惹我,就滅一千人! 于是在一夜之間,幾乎全國所有有影響的書院都被查封,學生都被趕回了家,老師都下了崗。
事情到這裡,似乎該結束了,然而張居正同志實在不是個省油的燈,他不但要抓群體,還要抓典型。
所謂抓典型,就是從群衆之中,挑選一個帶頭的,把他當衆幹掉,以達到警示後人的目的。
而這次的典型,就是何心隐。
這位明代第一神秘人物實在太愛管閑事,在批評張居正的群衆隊伍裡,他經常走在第一線。
平日也是來無影去無蹤,東一榔頭西一棍,打了就走,絕不過夜,而且上到大學士,下到街頭混混,都是他的朋友,可謂神通廣大。
事實證明,他看人的眼光也很準,十四年前,當他離開京城之時,就曾斷言過,興滅王學之人,隻在張居正。
現在他的預言終于得到了實現,以最為不幸的方式。
在萬曆七年(1579)的一天,優哉遊哉了半輩子的何心隐走到了人生的盡頭,當他在外地講學之時,湖廣巡撫王之垣突然派兵前去緝拿,将他一舉抓獲,帶回了衙門,還沒等大家緩過神來,官方消息已傳出:根據朝廷慣例,犯人剛到,衙門的兄弟們都要意思意思,給他兩棍,沒想到何心隐體質太弱,竟然一打就死。
遺憾之至,已妥善安排其後事,并予安葬。
事情一出,天下嘩然,王學門人一擁而上,痛罵王之垣,但人已經死了,王巡撫又十分配合,表示願意背這個黑鍋,也不發火,大家罵足了幾個月,就此收場。
☆待遇問題 當然了,這事到底是誰幹的,大家心裡都有數。
這位泰州學派的領軍人物雖然通曉黑白,張居正大人卻是黑白通吃,雖然何心隐是他老師(徐階)的同門,雖然何心隐曾經與他并肩作戰,共同解決了嚴嵩。
但對張居正而言,朋友還是敵人,隻有一個判斷标準: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曾經的敵人除掉了,曾經的學生除掉了,曾經的盟友也除掉了,為了實現我的夢想,我堅信,這是值得的。
當然了,作為大明帝國的實際統治者,做了這麼多工作,也受了這麼多的苦,再過苦日子似乎也有點說不過去,而在這一點上,張居正同志是個明白人。
于是張先生的許多幸福生活方式,也随之流傳千古,而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他的那頂轎子。
在一般人的概念中,轎子無非是四個人擡着一個人,搖搖晃晃地往前走,轎子裡的人跟坐牢似的,轉個身也難。
應該說這些都沒錯,但如果你看到了張居正先生的轎子,你就會感歎這個世界的神奇。
張先生的交通工具不叫轎子,它有個專門名稱——如意齋。
一般人坐一般轎子,張大人不是一般人,轎子自然也不一般,别人的轎子四個人擡,張大人的轎子嘛…… 下面我們先詳細介紹一下此轎的運行原理以及乘坐體驗。
該轎子(?)由真定地方知府趕制,轎内空間廣闊,據估算,面積大緻不低于五十平方,共分為會客室和卧室兩部分,會客室用來會見各地來客,卧室則用于日常休息,為防止張大人出行途中内急找不到廁所,該轎特設有衛生間,體現了人性化的設計理念。
此外,由于考慮到旅途辛苦,轎子的兩旁還設有觀景走廊,以保證張大人在工作之餘可以憑欄遠眺,如果有了興趣,還能做兩首詩。
而且張大人公務繁忙,很多雜務自己不方便處理,所以在轎中還有兩個仆人,負責張大人的飲食起居。
此外,全轎乘坐舒适,操作便利,并實現了全語音控制,讓停就停,讓走就走,決不含糊,也不會出現水箱缺水、油箱缺油、更換輪胎、機械故障之類的煩人事情。
你說這麼大的轎子,得多少人擡? 我看至少也要十幾個人吧。
十幾個人?那是墊腳的!三十二個人起,還不打折,少一個人你都擡不起來,張大人的原則是,不計成本,隻要風頭! 相信我,你沒有看錯,我也沒有寫錯,關于這部分,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
順便補充一句,這頂轎子除了在京城裡面轉轉之外,還經常跑長途,張居正曾經坐着這東西回過荊州老家,其距離大緻是今天京廣線從北京出發,到武漢的路程,全部共計一千多公裡,想想當年那時候,坐着這麼個大玩意招搖過市,實在是拉風到了極點。
這段史料着實讓我大開眼界,并徹底改變了我對祖國交通工具的看法,什麼奔馳、寶馬、勞斯萊斯,什麼加長型、豪華型,什麼沙發、吧台,省省吧,也好意思拿出來說,丢人! 日子過得舒坦,工作也無比順利,張居正的好日子似乎看不到盡頭,然而事實告訴我們,隻進不退的人生是沒有的,正如同隻升不跌的股票絕不存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