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死鬥
關燈
小
中
大
離憤怒了,憤怒之情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據說在家裡連罵了三天,餘音繞梁不絕于耳。
如此激動,倒不全是有人搶了他的職位,而是這位孟沖兄的身份實在有點太過特殊。
按照規定,要當司禮監掌印太監,必須在基層單位或重要崗位鍛煉過,這樣才能當好領§導太監,可是孟沖先生原先的職務卻是尚膳監,這就有點聳人聽聞了,因為尚膳監的主要職責,是管做飯。
也就是說,尚膳監的頭頭孟沖先生,是一名光榮的夥食管理員。
太欺負人了!上次你找來一個管倉庫的,我也就忍了,這回你又找個做飯的,下次莫不是要找倒馬桶的? 馮保終于明白,不搞倒高拱,他永遠都沒有出頭之日,于是在經過短時間觀察後,不需要介紹人介紹,也未經過試探、牽手、見家長之類的複雜程序,馮保與張居正便一拍即合,結成了最為親密的聯盟。
但雙方一合計,才發現高拱兄實在很難拱,他的威望已經如日中天,皇帝也對他言聽計從,朝中爪牙更是數不勝數,一句話,他就是當年的徐階,卻比徐階難對付得多,因為看起來,這位仁兄似乎打算革命到底,絲毫并沒有提前退休的打算。
于是兩人很快達成了共識,目前隻能等——等高拱死。
但這種事情哪有個準,正當這對難兄難弟準備打持久戰時,局勢卻出現了進一步的惡化。
為保存實力,張居正與馮保商定,遇到事情由馮保出面,張居正躲在暗處打黑槍,兩人不公開聯系,總是私下交流感情。
但意外仍然發生了,一天,張居正突然得到消息,說隆慶皇帝病情加重,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情報,但此時天色已晚,為了給馮保報信,張居正便寫了一封密信,連夜派人交給馮保。
安全抵達,安全返回,張居正松了一口氣。
然而第二天,當他剛剛步入内閣辦公室的時候,一聲大喝鎮住了他: “昨天晚上,你為什麼送密信給馮保?信上寫了什麼?如果有事情,為什麼不與我商量?!” 這回高拱也不兜圈子了,反正内閣裡隻有我們兩人,既然是破事,咱們就往破了說。
他死死地盯着張居正,等待着對方的回答。
張居正沒有準備,一時間手足無措,但老狐狸就是老狐狸,片刻之間,他就換上了一幅招牌式的笑容,笑嘻嘻地看着高拱,也不說話。
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老子死活不表态,看你怎麼辦? 這大概算是耍無賴的一種,于是在對峙一段時間後,高拱撤退了,他警告張居正不要亂來,便氣鼓鼓地揚長而去。
事情鬧大了,一聽說聯系暴露了,馮保就炸了鍋: 還搞什麼地下工作,高拱都知道了,索性攤牌吧!我們兩個一齊上,魚死網破,看看誰完蛋! 張居正明白,馮保是對的,現在情況緊急,高拱可能已經有所察覺,所謂先下手為強,如果現在動手,還能搶占先機,再晚就麻煩了。
最關鍵的時候到了,動手還有一絲勝算,等待似乎毫無生機。
面對着極端不利的局面,張居正卻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抉擇: “再等等。
” 無以倫比的天賦,以及二十多年朝廷打滾的政④治經驗,最終拯救了張居正,讓他做出了一個極為準确的判斷: “高拱依然是信任我的。
” 繼續隐藏下去,等待時機的到來。
隆慶六年(1572)五月二十六日,機會來臨。
隆慶皇帝終于不行了,這位太平天子做了二十多年的替補,卻隻當了六年的皇帝,估計是當年壓力太大,他的身體一直不好,加上一大群言官口水亂飛,他又沒有他爹那種心理素質,一來二去就一病不起。
這位循規蹈矩的皇帝知道自己不能幹,所以把工作交給能幹的人,在他統治期間,經濟得到發展,百姓安居樂業,連蒙古人都消停了,也算是相當不錯了。
一句話,他是個老實人。
就在這一天,這位老實人感覺自己快要不行了,便緊急下令,召見三個人,他們分别是高拱、張居正,以及剛剛入閣不久的高儀。
這裡說一下這位高儀,雖說他姓高,卻絕非高拱的親戚,這位兄台當年是高拱的同班同學,幾十年勤勤懇懇,小心謹慎,是個不折不扣的老實人,老實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比
如此激動,倒不全是有人搶了他的職位,而是這位孟沖兄的身份實在有點太過特殊。
按照規定,要當司禮監掌印太監,必須在基層單位或重要崗位鍛煉過,這樣才能當好領§導太監,可是孟沖先生原先的職務卻是尚膳監,這就有點聳人聽聞了,因為尚膳監的主要職責,是管做飯。
也就是說,尚膳監的頭頭孟沖先生,是一名光榮的夥食管理員。
太欺負人了!上次你找來一個管倉庫的,我也就忍了,這回你又找個做飯的,下次莫不是要找倒馬桶的? 馮保終于明白,不搞倒高拱,他永遠都沒有出頭之日,于是在經過短時間觀察後,不需要介紹人介紹,也未經過試探、牽手、見家長之類的複雜程序,馮保與張居正便一拍即合,結成了最為親密的聯盟。
但雙方一合計,才發現高拱兄實在很難拱,他的威望已經如日中天,皇帝也對他言聽計從,朝中爪牙更是數不勝數,一句話,他就是當年的徐階,卻比徐階難對付得多,因為看起來,這位仁兄似乎打算革命到底,絲毫并沒有提前退休的打算。
于是兩人很快達成了共識,目前隻能等——等高拱死。
但這種事情哪有個準,正當這對難兄難弟準備打持久戰時,局勢卻出現了進一步的惡化。
為保存實力,張居正與馮保商定,遇到事情由馮保出面,張居正躲在暗處打黑槍,兩人不公開聯系,總是私下交流感情。
但意外仍然發生了,一天,張居正突然得到消息,說隆慶皇帝病情加重,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情報,但此時天色已晚,為了給馮保報信,張居正便寫了一封密信,連夜派人交給馮保。
安全抵達,安全返回,張居正松了一口氣。
然而第二天,當他剛剛步入内閣辦公室的時候,一聲大喝鎮住了他: “昨天晚上,你為什麼送密信給馮保?信上寫了什麼?如果有事情,為什麼不與我商量?!” 這回高拱也不兜圈子了,反正内閣裡隻有我們兩人,既然是破事,咱們就往破了說。
他死死地盯着張居正,等待着對方的回答。
張居正沒有準備,一時間手足無措,但老狐狸就是老狐狸,片刻之間,他就換上了一幅招牌式的笑容,笑嘻嘻地看着高拱,也不說話。
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老子死活不表态,看你怎麼辦? 這大概算是耍無賴的一種,于是在對峙一段時間後,高拱撤退了,他警告張居正不要亂來,便氣鼓鼓地揚長而去。
事情鬧大了,一聽說聯系暴露了,馮保就炸了鍋: 還搞什麼地下工作,高拱都知道了,索性攤牌吧!我們兩個一齊上,魚死網破,看看誰完蛋! 張居正明白,馮保是對的,現在情況緊急,高拱可能已經有所察覺,所謂先下手為強,如果現在動手,還能搶占先機,再晚就麻煩了。
最關鍵的時候到了,動手還有一絲勝算,等待似乎毫無生機。
面對着極端不利的局面,張居正卻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抉擇: “再等等。
” 無以倫比的天賦,以及二十多年朝廷打滾的政④治經驗,最終拯救了張居正,讓他做出了一個極為準确的判斷: “高拱依然是信任我的。
” 繼續隐藏下去,等待時機的到來。
隆慶六年(1572)五月二十六日,機會來臨。
隆慶皇帝終于不行了,這位太平天子做了二十多年的替補,卻隻當了六年的皇帝,估計是當年壓力太大,他的身體一直不好,加上一大群言官口水亂飛,他又沒有他爹那種心理素質,一來二去就一病不起。
這位循規蹈矩的皇帝知道自己不能幹,所以把工作交給能幹的人,在他統治期間,經濟得到發展,百姓安居樂業,連蒙古人都消停了,也算是相當不錯了。
一句話,他是個老實人。
就在這一天,這位老實人感覺自己快要不行了,便緊急下令,召見三個人,他們分别是高拱、張居正,以及剛剛入閣不久的高儀。
這裡說一下這位高儀,雖說他姓高,卻絕非高拱的親戚,這位兄台當年是高拱的同班同學,幾十年勤勤懇懇,小心謹慎,是個不折不扣的老實人,老實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