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死鬥
關燈
小
中
大
☆決裂
潘季馴、殷正茂和王崇古的任用,證明了高拱是一個無比卓越的優秀政④治家,在他的統領下,大明王朝開始重新煥發生機活力,而他的聲名也随之達到了最高峰。
然而就在那光輝燦爛的頂點,一個陰影卻已悄然出現,出現在他的背後。
張居正并不是個老實人,他或許是個好人,卻絕不老實,對于高拱同志,他一直都是有看法的: 論資曆,高拱比他早來三年,論職務,高拱從翰林院的科員幹起直到副部∕長、部∕長、大學士,幾十年辛辛苦苦熬出來的,勞苦功高,而他卻是從一個從五品副廳級幹§部被直接提拔為大學士,屬于走後門的關系戶,論能力,高拱可謂是不世出之奇才,能夠善斷,相對而言,他還隻是個愣頭青。
所以無論從哪一方面看,張居正都隻能乖乖當小弟,而一直以來他也是這樣做的,凡事唯高拱是從,遇到大事總是請示再請示,十分尊重領§導。
可問題在于,高拱并不滿足于當老大,他還要當爹,他要所有的人都聽命于他,服從他的指揮,誰要不聽話,是要被打屁股的。
剛開始的時候,張居正也沒啥意見,畢竟高拱是老同志,耍耍威風似乎也沒什麼,但很快他就改變了自己的看法——當他親眼看到那個被打屁股的人時。
這位倒了黴的仁兄就是殷士儋,關于此人,那真是說來話長。
嘉靖二十六年(1547),殷士儋和張居正同期畢業,由于成績優秀,被選為庶吉士,之後又被調入裕王府,擔任裕王的講官。
既有翰林的背景,又是太子的班底,官運也不錯,隆慶二年(1568)還當上了禮部尚書,但奇怪的是,他偏偏就是入不了閣。
在明代,這實在是個要命的問題,記得我當年小學時曾被任命為衛生委員,現在想來,那是我擔任過的最高職務,雖說唯一的好處就是每天多掃一次地,卻實在讓人心潮澎湃,激動不已,為什麼呢? 因為衛生委員是班委成員。
要知道,各科科代表雖說平時管收作業,實在是威風八面(特别是對我這種不愛交作業的人),但他們不是班委成員,老師召集開會的時候,他們是沒有資格去的,也得不到老師的最高指示。
衛生委員就不同了,雖然每日灰頭土臉,但每當聽到老師召喚時,将手中的掃把一揮,高傲地看一眼收作業的課代表,開會去也! 那是相當的牛。
相信你已經明白了,課代表就是各部部∕長,班委就是内閣,老師就是…… 掃地的強過收本子的,就是這個道理。
殷士儋讨厭收作業,他想去掃地,但他始終沒有得到這個機會。
而根正苗紅的殷部∕長入不了閣,說到底,還得怪他的那張嘴。
在這個世界上,同樣一件事,不同的說法有截然不同的效果,比如一個胖子,體重一百公斤,如果你硬要說人家體重0。
1噸,被人打殘了我也不同情你。
殷士儋大緻就是這麼一個人,他是曆城(今山東濟南)人,算是個地道的山東大漢,平時說話總是直來直去,當年給裕王當講官時經常嚴辭厲色,搞得大家都坐立不安,所以後來裕王登基,對這位前老師也沒什麼好感。
其實皇帝怎麼想還無所謂,關鍵是高拱不喜歡他。
這很正常,高拱要聽話的人,而殷士儋明顯不符合此條件。
所以入閣的事情拖了好幾年,人員進進出出,就是沒他的份,這不奇怪,奇怪的是,到了隆慶四年(1570)十一月,這位收作業的仁兄竟然拿到了掃把——入閣了。
這自然不是高拱偶發善心,實在是殷部∕長個人奮鬥的結果,既然高拱不靠譜,皇帝也不能指望,那就隻剩下了一條路——太監。
殷士儋一咬牙,走了太監的門路,終于得償所願,對此高拱也隻能望洋興歎,畢竟他也是靠太監起家的。
但老奸巨滑的高學士自然不會就此了結:不能擋你進來,那就趕你出去!為了及早解決這個不聽話的下屬,他找來了自己的心腹,都給事中韓楫。
幾天之後,在韓楫的指示下,言官們開始發動攻擊,殷士儋同志的老底被翻了個遍,從上學到找老婆,但凡能找到的都拿來罵,搞得他十分狼狽。
高拱得意了,這樣下去沒多久,殷士儋隻能一走了之,事實證明
然而就在那光輝燦爛的頂點,一個陰影卻已悄然出現,出現在他的背後。
張居正并不是個老實人,他或許是個好人,卻絕不老實,對于高拱同志,他一直都是有看法的: 論資曆,高拱比他早來三年,論職務,高拱從翰林院的科員幹起直到副部∕長、部∕長、大學士,幾十年辛辛苦苦熬出來的,勞苦功高,而他卻是從一個從五品副廳級幹§部被直接提拔為大學士,屬于走後門的關系戶,論能力,高拱可謂是不世出之奇才,能夠善斷,相對而言,他還隻是個愣頭青。
所以無論從哪一方面看,張居正都隻能乖乖當小弟,而一直以來他也是這樣做的,凡事唯高拱是從,遇到大事總是請示再請示,十分尊重領§導。
可問題在于,高拱并不滿足于當老大,他還要當爹,他要所有的人都聽命于他,服從他的指揮,誰要不聽話,是要被打屁股的。
剛開始的時候,張居正也沒啥意見,畢竟高拱是老同志,耍耍威風似乎也沒什麼,但很快他就改變了自己的看法——當他親眼看到那個被打屁股的人時。
這位倒了黴的仁兄就是殷士儋,關于此人,那真是說來話長。
嘉靖二十六年(1547),殷士儋和張居正同期畢業,由于成績優秀,被選為庶吉士,之後又被調入裕王府,擔任裕王的講官。
既有翰林的背景,又是太子的班底,官運也不錯,隆慶二年(1568)還當上了禮部尚書,但奇怪的是,他偏偏就是入不了閣。
在明代,這實在是個要命的問題,記得我當年小學時曾被任命為衛生委員,現在想來,那是我擔任過的最高職務,雖說唯一的好處就是每天多掃一次地,卻實在讓人心潮澎湃,激動不已,為什麼呢? 因為衛生委員是班委成員。
要知道,各科科代表雖說平時管收作業,實在是威風八面(特别是對我這種不愛交作業的人),但他們不是班委成員,老師召集開會的時候,他們是沒有資格去的,也得不到老師的最高指示。
衛生委員就不同了,雖然每日灰頭土臉,但每當聽到老師召喚時,将手中的掃把一揮,高傲地看一眼收作業的課代表,開會去也! 那是相當的牛。
相信你已經明白了,課代表就是各部部∕長,班委就是内閣,老師就是…… 掃地的強過收本子的,就是這個道理。
殷士儋讨厭收作業,他想去掃地,但他始終沒有得到這個機會。
而根正苗紅的殷部∕長入不了閣,說到底,還得怪他的那張嘴。
在這個世界上,同樣一件事,不同的說法有截然不同的效果,比如一個胖子,體重一百公斤,如果你硬要說人家體重0。
1噸,被人打殘了我也不同情你。
殷士儋大緻就是這麼一個人,他是曆城(今山東濟南)人,算是個地道的山東大漢,平時說話總是直來直去,當年給裕王當講官時經常嚴辭厲色,搞得大家都坐立不安,所以後來裕王登基,對這位前老師也沒什麼好感。
其實皇帝怎麼想還無所謂,關鍵是高拱不喜歡他。
這很正常,高拱要聽話的人,而殷士儋明顯不符合此條件。
所以入閣的事情拖了好幾年,人員進進出出,就是沒他的份,這不奇怪,奇怪的是,到了隆慶四年(1570)十一月,這位收作業的仁兄竟然拿到了掃把——入閣了。
這自然不是高拱偶發善心,實在是殷部∕長個人奮鬥的結果,既然高拱不靠譜,皇帝也不能指望,那就隻剩下了一條路——太監。
殷士儋一咬牙,走了太監的門路,終于得償所願,對此高拱也隻能望洋興歎,畢竟他也是靠太監起家的。
但老奸巨滑的高學士自然不會就此了結:不能擋你進來,那就趕你出去!為了及早解決這個不聽話的下屬,他找來了自己的心腹,都給事中韓楫。
幾天之後,在韓楫的指示下,言官們開始發動攻擊,殷士儋同志的老底被翻了個遍,從上學到找老婆,但凡能找到的都拿來罵,搞得他十分狼狽。
高拱得意了,這樣下去沒多久,殷士儋隻能一走了之,事實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