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高拱的成就
關燈
小
中
大
但他畢竟也是人,這麼個鬧騰法,每天都不得安生,實在受不了,可要他拉下面子求人,也确實幹不出來,不得已才出此絕招,希望給對方一個下馬威。
可惜鮑崇德并非等閑之輩,這位仁兄也是在官場打滾的,要論玩陰謀手段,俺答還得叫他一聲爺爺。
于是大家都不忽悠了,開始擺事實講道理,俺答開門見山: “我的孫子現在哪裡,情況如何?” “他的近況很好,我們給他安排了住處,你不用擔心。
” 情況摸清楚了,下面談條件: “你們何時才肯放回我的孫子?” “随時都可以。
”鮑崇德笑着回答道。
“其實我們隻需要一個人而已。
” 然後他說出了那個人的名字。
俺答想了一下,隻想了一下。
于是他也笑了。
對他而言,那個人實在無足輕重。
幾天之後,穿着新衣服的把漢那吉回到了蒙古,還帶來了許多禮物,而俺答也終于得以從每日的追逐中解脫出來,不用擔心棍棒會随時落到自己的頭上。
唯一的失敗者是趙全,這位仁兄毫無廉恥地當了十幾年走狗,最終卻得到了這樣的下場。
曆史又一次證明,所有背叛自己祖國的人,終将被所有人背叛,因為奴才終究隻是奴才。
趙全抓回來了,被淩遲處死,據說他身體還不錯,割了上千刀才死,把漢那吉回家去了,繼續過他的日子,畢竟老婆是不難找的。
按說事情到了這裡,已然結束了,明朝白撈了一個漢奸,王崇古的橫财也該到此為止,但事實上,發财的機會才剛剛開始。
在這次外逃風波之前,明朝和鞑靼之間除了刀光劍影,沒有任何共同語言,明朝看鞑靼是土匪,鞑靼看明朝是惡霸,經過這件事雙方發現,原來對方并非洪水猛獸,雖說有代溝,但還是可以溝通的。
于是接下來,他們開始談論一個全新的問題——封貢互市。
所謂封貢互市,具體講來是這麼個過程,明朝封鞑靼,發給俺答等人新衣服(官服)、公章(官印)等官僚主義用品,承認他們的土财主地位。
而鞑靼要聽從明朝大哥的教誨,不得随意搗亂搶劫,這叫封。
當然了,俺答雖說讀書少,也絕不是白癡,給幾枚公章,發幾件衣服就想忽悠他,那還是有難度的,要我聽話,你就得給錢。
實際操作方法為,每年俺答向明朝進貢土特産(馬匹牛羊不限,有什麼送什麼),而明朝則回贈一些金銀珠寶,生活用品等,這叫貢。
但封貢畢竟是小買賣,蒙古部落上百萬人,對日用品市場需求極大,又沒有手工業,要想徹底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搞邊境貿易。
大家找一個地方,弄個集貿市場,來往商販把攤一擺,你買我賣,這就叫互市。
其實自從元朝取消國号後,混吃等死就成了大多數蒙古人的心願,所謂回中原當大地主,夢裡時常也能見到。
可是沒辦法,蒙古的經濟結構實在太單一,騎馬放牧人人都會,可你要他造個鍋碗瓢盆出來,那真是比登天還難。
如果要幾十年不用這些玩意,似乎又說不過去,找人要,人家又不給,沒辦法,隻有搶了。
現在既然能靠做生意掙回來,那自然更好,畢竟為搶個臉盆把命丢掉,實在也是太不劃算。
體育就是和平——顧拜旦說的。
貿易也是和平——這是我說的。
有一點必須說明,隻有在實力對等的前提下,貿易才能帶來和平,邊境有王崇古、譚綸、戚繼光這幫狠人守着,誰搶就收拾誰,人家才肯老老實實做生意,否則還是搶劫劃算。
對于封貢互市制度,蒙古是一呼百應,極其歡迎,但他們的熱臉卻貼上了冷屁股——明朝的屁股。
雖然王崇古極力推動這一制度,但朝廷的許多大臣卻對此極不感冒,因為在許多人看來,蒙古鞑靼那一幫子都是野蠻人,給點好處讓他們消停點就行了,做生意?做夢! 當時的朝廷已經是一片混亂,反對派氣勢洶洶,其主要觀點是:東西我大明多的是,但即使送給要飯的,也不能給蒙古人! 這一派帶頭的,就是罵神歐陽一敬手下唯一的幸存者英國公張溶,而海瑞的那位後台老闆朱衡也是反對派的幹将,真可謂是一脈相承。
而贊成的自然是高拱、張居正一幫人,但高拱畢竟是内閣大學士,算是皇帝的秘書,不便公開表态,他是個聰明人,一看朝廷裡反對一片,強行批準定被口水淹死,便見風使舵,想出了一個辦法。
在我看來,正是因為想出了這個方法,高拱才得到了明代傑出政④治家的光榮稱号。
而這個辦法,也充分地體現出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卓越才能,包括:鑽空子、繞道走、打擦邊球、以及民主精神。
他找到了反對派首領張溶,可還沒等他說話,張溶就叫嚣起來: “無論你說什麼,我們都絕不同意!” “沒問題”,高拱笑着說道,“如果你們不同意,那我們來表決。
” 張溶目瞪口呆,因為事實證明,高拱并沒有開玩笑。
于是中國曆史上最為奇特的“封貢票決”事件發生了,大家不鬧騰了,開始投票,據史料記載,參與此次投票的共有四十四人,在會議上,贊成反對雙方堅持了各自的觀點,陸續發言,而最後的結果卻更讓人哭笑不得。
經皇帝公證,驗票統計如下:贊成封貢互市者二十二人,反對封貢互市者二十二人。
這下白鬧了,事情又被踢給了皇帝。
這大概算是中國政④治史上少有的一幕,皇帝說了不算,内閣說了也不算,在萬惡的封建社會,竟然要靠投票解決問題,實在有負“黑暗專制”的惡名。
當然,高拱兄不是什麼自由鬥士,對搞民主也沒啥興趣,他之所以來這麼一出,實在是另有企圖。
根據我的估計,在此之前,他一定曾算過票數,知道會有這樣的結果,所以才提議投票,因為一旦投票不成,事情就會推給皇帝,可是皇帝不會管事,自然就會推給内閣,而内閣,是高拱說了算。
于是一圈繞回來,還是繞到了高拱的手上,這就是傳說中的乾坤挪移大法。
既然大臣解決不了,封貢互市的決定權便回到了内閣,李春芳可以忽略不計,高拱和張居正本來就是幕後主謀,于是事情就這麼定了。
隆慶五年(1571),邊境市場正式開放,各地客商陸續趕到這裡,開展貿易活動,一個偉大的奇迹就此出現,自朱元璋起,折騰了兩百多年的明蒙戰争終于落下帷幕,此後近百年中,雙方再未爆發大規模的戰争。
和平終究還是實現了,這是高拱立下的不朽功勳。
可惜鮑崇德并非等閑之輩,這位仁兄也是在官場打滾的,要論玩陰謀手段,俺答還得叫他一聲爺爺。
于是大家都不忽悠了,開始擺事實講道理,俺答開門見山: “我的孫子現在哪裡,情況如何?” “他的近況很好,我們給他安排了住處,你不用擔心。
” 情況摸清楚了,下面談條件: “你們何時才肯放回我的孫子?” “随時都可以。
”鮑崇德笑着回答道。
“其實我們隻需要一個人而已。
” 然後他說出了那個人的名字。
俺答想了一下,隻想了一下。
于是他也笑了。
對他而言,那個人實在無足輕重。
幾天之後,穿着新衣服的把漢那吉回到了蒙古,還帶來了許多禮物,而俺答也終于得以從每日的追逐中解脫出來,不用擔心棍棒會随時落到自己的頭上。
唯一的失敗者是趙全,這位仁兄毫無廉恥地當了十幾年走狗,最終卻得到了這樣的下場。
曆史又一次證明,所有背叛自己祖國的人,終将被所有人背叛,因為奴才終究隻是奴才。
趙全抓回來了,被淩遲處死,據說他身體還不錯,割了上千刀才死,把漢那吉回家去了,繼續過他的日子,畢竟老婆是不難找的。
按說事情到了這裡,已然結束了,明朝白撈了一個漢奸,王崇古的橫财也該到此為止,但事實上,發财的機會才剛剛開始。
在這次外逃風波之前,明朝和鞑靼之間除了刀光劍影,沒有任何共同語言,明朝看鞑靼是土匪,鞑靼看明朝是惡霸,經過這件事雙方發現,原來對方并非洪水猛獸,雖說有代溝,但還是可以溝通的。
于是接下來,他們開始談論一個全新的問題——封貢互市。
所謂封貢互市,具體講來是這麼個過程,明朝封鞑靼,發給俺答等人新衣服(官服)、公章(官印)等官僚主義用品,承認他們的土财主地位。
而鞑靼要聽從明朝大哥的教誨,不得随意搗亂搶劫,這叫封。
當然了,俺答雖說讀書少,也絕不是白癡,給幾枚公章,發幾件衣服就想忽悠他,那還是有難度的,要我聽話,你就得給錢。
實際操作方法為,每年俺答向明朝進貢土特産(馬匹牛羊不限,有什麼送什麼),而明朝則回贈一些金銀珠寶,生活用品等,這叫貢。
但封貢畢竟是小買賣,蒙古部落上百萬人,對日用品市場需求極大,又沒有手工業,要想徹底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搞邊境貿易。
大家找一個地方,弄個集貿市場,來往商販把攤一擺,你買我賣,這就叫互市。
其實自從元朝取消國号後,混吃等死就成了大多數蒙古人的心願,所謂回中原當大地主,夢裡時常也能見到。
可是沒辦法,蒙古的經濟結構實在太單一,騎馬放牧人人都會,可你要他造個鍋碗瓢盆出來,那真是比登天還難。
如果要幾十年不用這些玩意,似乎又說不過去,找人要,人家又不給,沒辦法,隻有搶了。
現在既然能靠做生意掙回來,那自然更好,畢竟為搶個臉盆把命丢掉,實在也是太不劃算。
體育就是和平——顧拜旦說的。
貿易也是和平——這是我說的。
有一點必須說明,隻有在實力對等的前提下,貿易才能帶來和平,邊境有王崇古、譚綸、戚繼光這幫狠人守着,誰搶就收拾誰,人家才肯老老實實做生意,否則還是搶劫劃算。
對于封貢互市制度,蒙古是一呼百應,極其歡迎,但他們的熱臉卻貼上了冷屁股——明朝的屁股。
雖然王崇古極力推動這一制度,但朝廷的許多大臣卻對此極不感冒,因為在許多人看來,蒙古鞑靼那一幫子都是野蠻人,給點好處讓他們消停點就行了,做生意?做夢! 當時的朝廷已經是一片混亂,反對派氣勢洶洶,其主要觀點是:東西我大明多的是,但即使送給要飯的,也不能給蒙古人! 這一派帶頭的,就是罵神歐陽一敬手下唯一的幸存者英國公張溶,而海瑞的那位後台老闆朱衡也是反對派的幹将,真可謂是一脈相承。
而贊成的自然是高拱、張居正一幫人,但高拱畢竟是内閣大學士,算是皇帝的秘書,不便公開表态,他是個聰明人,一看朝廷裡反對一片,強行批準定被口水淹死,便見風使舵,想出了一個辦法。
在我看來,正是因為想出了這個方法,高拱才得到了明代傑出政④治家的光榮稱号。
而這個辦法,也充分地體現出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卓越才能,包括:鑽空子、繞道走、打擦邊球、以及民主精神。
他找到了反對派首領張溶,可還沒等他說話,張溶就叫嚣起來: “無論你說什麼,我們都絕不同意!” “沒問題”,高拱笑着說道,“如果你們不同意,那我們來表決。
” 張溶目瞪口呆,因為事實證明,高拱并沒有開玩笑。
于是中國曆史上最為奇特的“封貢票決”事件發生了,大家不鬧騰了,開始投票,據史料記載,參與此次投票的共有四十四人,在會議上,贊成反對雙方堅持了各自的觀點,陸續發言,而最後的結果卻更讓人哭笑不得。
經皇帝公證,驗票統計如下:贊成封貢互市者二十二人,反對封貢互市者二十二人。
這下白鬧了,事情又被踢給了皇帝。
這大概算是中國政④治史上少有的一幕,皇帝說了不算,内閣說了也不算,在萬惡的封建社會,竟然要靠投票解決問題,實在有負“黑暗專制”的惡名。
當然,高拱兄不是什麼自由鬥士,對搞民主也沒啥興趣,他之所以來這麼一出,實在是另有企圖。
根據我的估計,在此之前,他一定曾算過票數,知道會有這樣的結果,所以才提議投票,因為一旦投票不成,事情就會推給皇帝,可是皇帝不會管事,自然就會推給内閣,而内閣,是高拱說了算。
于是一圈繞回來,還是繞到了高拱的手上,這就是傳說中的乾坤挪移大法。
既然大臣解決不了,封貢互市的決定權便回到了内閣,李春芳可以忽略不計,高拱和張居正本來就是幕後主謀,于是事情就這麼定了。
隆慶五年(1571),邊境市場正式開放,各地客商陸續趕到這裡,開展貿易活動,一個偉大的奇迹就此出現,自朱元璋起,折騰了兩百多年的明蒙戰争終于落下帷幕,此後近百年中,雙方再未爆發大規模的戰争。
和平終究還是實現了,這是高拱立下的不朽功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