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緻命的正義

關燈
殺害楊繼盛、沈鍊的罪名套在了嚴世蕃的頭上,所謂冤殺忠臣,天下公憤之類,寫得慷慨激昂。

     完稿之後,他們依例将罪狀送交内閣首輔徐階審閱。

     徐階似乎已經等待他們多時了,他接過稿件,仔細看完,然後微笑着誇獎道: “這件事情你們做得很好,文辭犀利,罪名清楚。

    ” “不過我有個問題想請教各位”,徐階突然收斂了笑容,用冷峻的口氣說道: “你們是想殺嚴世蕃呢,還是想要救他? 這是一個侮辱智商的問題,幾位司法幹§部當即漲紅了臉,大聲叫道: “那還用說,自然是要殺了他!” 看着激動的同志們,徐階笑出了聲: “此奏疏一旦送上,嚴世蕃必定逍遙法外,諸位隻能白忙一場了。

    ” 這又是個什麼說法?衆人目瞪口呆,愣愣地看着徐階,等待着他的解釋。

     “你們并不明白其中奧妙,雖說楊繼盛之事天下已有公憤,卻絕不可上奏皇帝,要知道,楊繼盛雖是為嚴氏父子所害,斬首的旨意卻是皇上下達的。

    ” “當今皇上是英察之主,從不肯自認有錯,你們如果把這條罪狀放上去,豈不是要皇上好看?如此受人欺瞞,皇帝的顔面何存?到時皇上發怒,嚴世蕃自然無罪開釋。

    ” 徐階說得沒有錯,嚴世蕃的如意算盤正是如此,為了實現自己的企圖,他先放出風聲,說自己最害怕楊繼盛事件,然後誘使三法司的人将此罪狀上達,因為嘉靖皇帝的性格他十分了解,這位仁兄過于自負,認定自己天下第一,沒人能騙得了他,也從不肯認錯。

     現在你要告訴他,兄弟你錯了,人家借你的手殺掉了楊繼盛,你還在上面簽了字,你是個白癡冤大頭,他自然要發火,否定你的說法,于是嚴世蕃同志剛好可以借機脫身。

     這招十分狠毒,即所謂拖皇帝下水,不是一般人能想得出,用得上的,比如後來的上海灘第一老流氓杜月笙,也曾用過這手,當時正值解放前夕,蔣介石之子蔣經國奉命到上海整頓金融秩序,打擊投機,幹得熱火朝天,結果搞到了杜月笙的頭上,不但毫不留情,還明确表示整的就是你。

     杜月笙也不争辯,乖乖受罰,暗中卻指使他人檢舉孔祥熙兒子投機倒把,把事情直接鬧到了蔣經國那裡:如果你不處理他,憑什麼處理我? 于是轟轟烈烈的上海金融保衛戰就此草草收場,蔣氏家族和孔氏家族都是一家人,有事好商量,杜流氓也得以解脫。

     但嚴世蕃卻沒有杜月笙的運氣,因為他的對手是徐階,是一個足以與他匹敵的人。

     書呆子們頭暈眼花了,他們的腦袋還沒回過神來,隻是傻傻地問徐階,既然如此,那就請您出個主意,定個罪名,我們馬上去辦。

     然而徐階接下來的舉動卻讓他們更為吃驚,這位深不可測的首輔大人隻是微微一笑,從袖子裡拿出了一份早已預備好的奏疏: “我已經寫好了,你們送上去就是了。

    ” 怎麼着?難道您還能未蔔先知? 懷着對徐大人的無限景仰和崇敬,三法司的官員們打開了那份奏疏,殺氣撲面而來。

     簡單說來,嚴世蕃的罪名有以下幾點,首先他和羅龍文是哥們,而羅龍文勾結倭寇,嚴世蕃也與倭寇挂上了鈎,他們聚集海匪,并企圖裡通外國,逃往日本。

     其次,他勾結江洋大盜,訓練私人武裝,圖謀不軌。

     最後,他還占據土地修房子,根據現場勘查,這是一塊有王氣的土地,嚴世蕃狗膽包天,竟然在上面蓋樓,實在是罪大惡極(這條罪名當年胡惟庸也挨過)。

     看完了這封奏疏,連三法司的書呆子們也已斷定了嚴世蕃的結局——必死無疑,因為嘉靖最為反感的兩個詞語,正是“犯上”與“通倭”。

     法司的官員們揣上這份緻人死命的奏疏,哆哆嗦嗦地走了,臨走時,他們以無比敬畏的眼神向徐大人告别,而徐階依舊禮貌的回禮,面色平靜,似乎之前的那一切從未發生過。

     在近三百年的明代曆史中,這是讓我感觸極深的一幕,每念及此,不禁有毛骨悚然之感。

    因為在這場平淡的言談分析中,雖然沒有刀光劍影,卻蘊含着一種更為可怕的智慧。

     作為當時世間最為精明的兩個人,嚴世蕃和徐階都敏銳地抓住了這場鬥争的最關鍵要素——嘉靖。

    事實上,嚴世蕃死不死,放不放,并不取決于他有沒有罪,有多大罪,别說内通日本人,就算他勾結外星人,隻要嘉靖不開口,嚴世蕃就死不了。

     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裡。

     打了這麼多年的交道,嚴世蕃簡直比嘉靖還要了解嘉靖,他知道這位皇帝是死要面子的人,才想出了這一絕招,如無例外,安全過關應該不成問題,可惜他偏偏碰上了徐階。

     隻要分析一下前面的那段對話,你就能明白,徐階的城府隻能用兩個字來形容——恐怖。

     他破解了嚴世蕃的計劃,還提前寫好了奏疏,定好了罪名,而要做到這些,他必須了解以下三點,缺一不可: 首先,他十分清楚嘉靖的習性,知道他打死也不認錯,所以他明白哪些能說,哪些不能說。

     其次,他知道三法司的那幫蠢人的想法,也料到他們會定哪些罪名。

     能夠掌握皇帝和群臣的心理,已經極為不易,但我們可以肯定地是,對于這兩點,嚴世蕃也了如指掌,因為他的詭計正是建立在此之上。

     但徐階之所以能夠成為最後的勝利者,是因為他還掌握了最重要的第三點——嚴世蕃的心理。

     他不但知道皇帝是怎麼想的,法官是怎麼想的,還知道嚴世蕃的想法,甚至連他用的陰謀手段也一清二楚,自負天下才智第一的嚴世蕃機巧狡猾、機關算盡,卻始終在徐階的手心裡打轉,最後被人賣了還在幫着數鈔票。

     但是,這絕不能怪嚴世蕃同志,套用一句電影台詞:不是國軍無能,隻是共軍太狡猾。

     對人心的準确揣摩,對事情的精确預測,還有深不可測的心機謀劃,這是極緻的智慧,在我看來,它已經超越了人類的極限。

     在這場暗戰中,嚴世蕃輸了,卻輸得并不冤枉,因為他輸給了一個比他更聰明的人,而真正可悲的人,是嘉靖。

     這位天資聰慧,剛愎自用的皇帝,終于為他的自以為是付出了代價,一生都緻力于耍心計,控制人心的他,最終卻淪為了兩個大臣的鬥争工具,他的脾氣和個性被兩位大臣信手拈來,想用就用,想耍就耍。

     就這樣,木偶的操控者最終變成了木偶,也算是報應吧。

     還要特别提醒大家一句,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徐階和嚴世蕃之所以能把皇帝捏着玩,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嘉靖同志愛面子,要換了朱元璋,估計不但嚴世蕃活不成,連辦案的那幾個書呆子也跑不掉,大家攜手并肩一起見閻王。

    所以千萬不要亂用此招,教條主義害死人啊。

     不出徐階所料,奏疏送上去之後,嘉靖勃然大怒,當即下令複核之後,立斬嚴世蕃、羅龍文,真是比他兒子還聽話。

     和許多人想象中不同,明代的死刑制度是十分嚴格的,草菅人命,那是謠傳,地方官是沒有權利殺人的,死刑的複核權歸屬于**,确切地說,是皇帝。

     每次處決名單送上來,皇帝大人都會親自批閱,也不是全殺,看誰不順眼,就在上面劃個勾,這人就算沒了,等到秋決之時砍頭了事,這才能死。

    要是這次沒輪上,那還得委屈您在牢裡再蹲一年,明年還有機會。

     而按照嚴世蕃的情況,最多也就是個秋決,可是在徐階同志的大力幫助下,嘉靖極為少有地做了特别關照——立斬。

     死到臨頭的嚴世蕃,卻依然被蒙在鼓裡,他毫不知情,還在自鳴得意地對着羅龍文吹牛: “外面有很多人想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