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守成之君 三 女人的折騰

關燈
為淨妃,玉京沖妙仙師,居長甯宮。

     呂夷簡退出後,為了防止百官谏阻,達不到報怨的目的,他特地從趙祯那裡請了一道聖旨,命有關部門不得受理谏阻廢後的奏章。

     郭皇後被廢,起因是不小心誤打了趙祯,被廢的名義是沒有生育能力,實際上是趙祯發洩對已故的劉太後的不滿。

     廢後的诏書頒發後,引來朝廷一片大嘩,中丞孔道輔,谏官範仲淹、孫祖德、宋庠、劉渙,禦史蔣堂、郭勸、楊偕、馬绛、段少連等聯名上疏,奏請趙祯不要輕易廢掉皇後。

    由于呂夷簡早就請了一道聖旨,有關部門根本就不受理這樣的奏疏。

    于是,就出現了官員集體聚集在皇帝寝宮門前進谏的千古奇觀。

     内侍将百官在宮外跪求的情況報告給趙祯,趙祯根本就不見百官,隻是傳出話來,有什麼事,去中書省同宰相呂夷簡答話去。

     孔道輔率領衆人來到中書省,呂夷簡早就等候在那裡。

    孔道輔質問道:“大臣侍奉皇帝、皇後猶如兒子侍奉父母一樣;父母不知,應當谏止,奈何順父出母呢?” 呂夷簡道:“廢皇後在漢、唐已有舊例,怎麼不可行?” 孔道輔厲聲道:“做臣子應當導引皇帝做堯、舜一般的君主,怎得援引漢、唐失德的故事作為法則呢?” 呂夷簡不能對答,拂袖而去。

    進宮奏請趙祯說:“臣子在寝宮外請皇上答話,這不是太平盛世的現象,請陛下谪貶幾個人,殺一儆百,以儆效尤!” 第二天,孔道輔還想召集百官與呂夷簡廷争,誰知還沒有上朝,聖旨已經下來了,谪貶孔道輔知泰州,範仲淹知睦州,孫祖德等人都被罰了三個月的薪俸。

    并且還規定,從此以後,群臣之間不得相互辯論政事。

     孔道輔、範仲淹隻得奉诏,卷起鋪蓋走人。

    其他人也隻有認罰。

     5、貪色過度很傷身 郭後被廢之後,尚美人、楊美人便毫無忌憚了,每天晚上纏着趙祯行雲雨之樂,趙祯雖然生活過得好,還有禦醫對他進行藥補,但他畢竟是肉體凡胎,并未練成金剛不敗之身,哪裡經得住兩個女人的輪番折騰,時間長了,身子被那兩個尤物掏空了,人也被弄得面黃肌瘦,整天萎靡不振,上朝沒精打采,昏昏欲睡。

    群臣看在眼裡,急在心頭,誰也不敢谏奏。

    又過了一段時間,竟至卧床不起。

     楊太後聽得趙祯卧病不能上朝,親自前去探看,見了趙祯的模樣,不覺大吃一驚,便向内侍追問病源。

    内侍先還是隐瞞,經不住楊太後的逼問,隻得從實奏明。

    楊太後大怒,立即傳下懿旨,命閻文應立刻将尚美人、楊美人遣送出宮,閻文應領旨;即行照辦去了。

     趙祯心裡雖然舍不得,但母後的懿旨難違,隻得忍心絕愛。

     次年(1034年)又改元景祐,九月,诏命廢郭後出居瑤華宮,另選曹氏入宮待冊。

     曹氏是曹彬的孫女,入宮後很得趙祯的歡心,時間不長,便被冊立為皇後。

    曹後寬仁大度,馭下恩威并施,正位以後,宮中莫不畏威懷德,禁内肅然。

     有一天,趙祯忽然想念前皇後郭氏,派一個太監前去問候,并寫了一首詩賜給她,郭氏也寫了一首詩交由宮使帶回。

    趙祯見郭氏的詩意境凄婉,頓起憐憫之心,對廢後之事頗有悔意,便命太監前去傳召她進宮。

     郭氏辭謝宮使說:“萬歲如要召我再入後宮,須百官立班受冊,方可奉旨。

    如此草草,雖有聖谕,實無顔進去見諸宮人。

    ” 傳旨太監回宮後,向趙祯轉告了郭氏的話,趙祯心下好生為難,遲遲下不了決心。

     閻文應知道這件事後,非常着急。

    他擔心郭氏一旦回宮,他就有性命之憂,暗暗地策劃着阻止趙祯與郭後和好的計策。

    恰逢郭氏偶染小疾,趙祯命閻文應領太醫前往診視。

    閻文應心裡不由一陣激動,攜同太醫,至瑤華宮診治郭氏疾病。

     郭後經太醫診視後,服藥不久,竟然一命嗚呼了。

     趙祯聽報,恻然淚下,命用皇後禮儀殓葬。

    景祐三年(1036年)正月,下诏追複為皇後。

     宮廷内外,都懷疑郭後的死是閻文應下毒所緻,可是又找不着實證,奈何不了他。

    恰在此時,範仲淹調任知開封府,上表彈劾閻文應,請趙祯按律處治。

     趙祯也因郭氏死得不明不白懷疑閻文應搗鬼,見了範仲淹奏疏,立即下诏,将閻文應流放到嶺南。

     閻文應在宮中過慣了衣食無憂的日子,哪裡受得了這長途跋涉的苦楚,又氣又病,死在赴嶺南的途中。

     過了一段時間,楊太後病逝,朝裡辦理喪事,又忙亂了一些日子,才将楊太後葬于永定陵,谥莊惠。

     趙祯經此兩番悲傷,益覺精神不振,時有頭暈目眩、停食失眠諸症,幸得曹後看護殷勤,才漸漸複原了。

     曹後見趙祯體質虧弱,估計他已經沒有生育能力了,便奏請趙祯,在宗室中擇取一螟蛉,作為皇嗣。

    趙祯也很贊同曹後的建議。

    所選之人,是太宗嫡孫趙允讓的第十三子,名做趙宗實,年方四歲,取入宮中,由曹後撫養。

    此子長大,就是英宗皇帝,這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