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龍脈順延 九 五鬼亂朝

關燈
1、後宮有了新主人 後宮無主,時間長了不行,趙恒不準備再拖了,他決定要立新皇後。

     當時的皇後候選人有三個,劉德妃、楊淑妃、沈才人,其中,劉德妃的要求最迫切,而且她還在背後給趙恒吹了不少的枕頭風。

     冊立皇後是件大事,趙恒當然要與大臣們商議一下,不過,他的态度很明朗,就是要冊封最寵愛的劉德妃為後,誰知他的話剛出口,就引來了激烈的反對聲,翰林學士李迪認為,劉德妃出身寒微,不足己母儀天下,旗幟鮮明地反對立劉德妃為後。

     趙恒聞聲臉色大變,反駁道:“劉德妃祖父劉延慶在晉、漢的時候做過右骁衛大将軍,父親劉通在太宗皇帝駕前,官至虎捷都指揮,世代将門,怎麼能說是出身寒微呢?” 參知政事趙安仁出班啟奏,他說沈才人是宰相沈倫的孫女,出自相門,更合适當皇後。

     這就是說,沈才人出身名門,曆史清白。

     看來,大家都不認同劉德妃,對她的履曆壓根就持懷疑态度,什麼祖父是右骁衛大将軍,父親曾任都指揮使,可能都是造假,不足取信。

    因為這些都是她自己說的,誰也不能證明她的身份。

     趙恒見幾臣群起反對,蠻橫地說:“劉德妃入宮在前,沈才人入宮在後,不能亂了次序。

    ” 堂堂的一國之君,竟然說出了如此荒唐的話,封皇後也要論資排輩,講究個先來後到。

    群臣見皇上發了脾氣,誰也不敢出聲了。

     趙恒見大家安靜了,放緩了口氣說:“朕曾在宮裡宣谕,無論哪一個嫔妃,誰先生得兒子,即立誰為後,現在劉德妃生下的皇子已經三歲,君無戲言,朕怎麼能自食其言,失信于德妃呢?” 其實,這個兒子到底是誰生的,他自己清楚得很。

    他為了能使自己心愛的人順利地登上中宮之主的位子,竟對文武百官撒了個彌天大謊。

     群臣聽了,再也沒有人多言。

    既然她生了個兒子,而且這個兒子即将立為儲君,母憑子貴,皇上力排衆議,誰還敢再說什麼呢? 趙恒見反對的人閉嘴了,便命丁謂傳谕學士楊億起草诏書。

     楊億為人很正直,他以為這事終不妥,不肯奉旨。

    丁謂勸道:“學士勉強作了此诏,不愁不富貴啊!” 楊億搖搖頭說:“像這樣的富貴,不要也罷,你還是讓别人去享受這個榮華富貴吧!” 丁謂見楊億拒不奉诏,不好強求,隻好命令其他學士起草這份立後诏書。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十二月,劉德妃正式被立為皇後,繼位中宮。

     2、皇後的野心 劉氏原本是益州窮鄉僻壤的一個小女子,由于碰上了一個眼光獨到的投資人,才走上了飛黃騰達之路。

    進京之後,憑姿色取寵于趙恒,進宮之後,從美人、修儀、德妃,一直攀升到後宮的最高地位——中宮之主。

    她的命運,極富傳奇色彩。

     劉氏當上了皇後,并沒有忘記她的投資人兼合夥人龔美,除了命他改姓劉,還給他謀了官爵。

    這樣做:劉後有了宗族,劉美成了國戚。

     龔美的投資,終于得到了回報。

     龔美改為劉美,成了皇後宗室,既成了皇親國戚,又得了高官厚爵,身份立即就尊貴起來,不但不像做銀匠時被人輕視,反而還有人來巴結他。

    翰林學士錢惟演得知劉美尚無妻室,立即托人保媒,将自己的妹子嫁與他,做個間接的皇親國戚。

     李才人呢?劉後見她隻是恭順,又由趙恒加恩授為婉儀,不久,進位順容。

     劉娥是該報恩的報恩了,該安撫的安撫了,然後,心安理得地做起了正宮娘娘。

     劉娥由一個江湖女子,一躍而成為皇後,是什麼吸引了趙恒,鐵了心要立她為後,使她在衆多嫔妃的競争之中脫穎而出呢?這不是僅憑臉蛋長得漂亮就能說明這個問題,因為趙恒立她為皇後的時候,她已經是四十三歲的老女人了,無論怎麼保養,容顔絕對比不上才十多歲的沈才人。

    她能夠成為中宮之主,得益于她的聰慧和才幹。

    她不僅将後宮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而且還在朝政方面給予趙恒很大的幫助。

     劉娥住在張耆府中等了十五年,苦讀了十五年,雖說不上通古博今,但确實是一個多才而有心計的女子。

    同時,她還有一項特長,就是過目不忘,一篇文章,隻需看一遍便能背誦。

    繼位中宮後,更留心時事,博覽經史,每當趙恒退朝,批閱天下奏章到深夜,她總是陪伴在身邊,看到趙恒對奏章的處理,她都一一牢記于心。

    趙恒有所疑問,她即引經據典,滔滔不絕,給趙恒提供幫助。

    這便是史書所記載的:“後性警悟,曉書史,聞朝廷事,能記其本末,趙恒退朝,聞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後皆預聞宮阖事,有問辄博引,故實以對。

    ” 正因為如此,趙恒更加看重劉皇後。

     從這個時候起,皇後的心裡萌發出一種強烈的欲望,這就是,男人能做到的事女人同樣也能做到。

    唐朝的武則天不是在皇帝的禦座上也坐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