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龍脈順延 七 粉飾太平
關燈
小
中
大
難得的和平時代,隻要勵精圖治,總結和改正太宗朝以來的弊政,大宋國力軍力不難強盛,太宗曾有過的大一統,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
可惜趙恒不是英明決斷之主,雖然有初期鹹平、景德年間的興盛,但他性格上的懦弱最終影響到了在政治上的作為,拿錢買和平,簽了城下之盟,為宋朝後期留下無窮的隐患。
此後宋朝的積貧積弱,趙恒難逃始作俑者的責任。
4、五鬼鬧京城 趙恒把朝政擱在一邊不管,全部精力用在造神運動上,為了使他的造神計劃能順利推進,特别把幾個對造神運動最積極、又有經驗的人提拔到重要崗位上來。
大中祥等五年(1012年)八月,趙恒建會靈觀,奉祀五嶽祭,又提拔了王欽若、丁謂、林特、陳彭年、劉承珪五個人。
王欽若是造假運動的發起人之一,祥瑞之兆、天書下凡都是他一手策劃的。
他被提拔為樞密使。
丁謂從泰山封禅時起,一直負責财務,為趙恒提供了強有力的後勤保障,提拔他為參知政事。
林特是丁謂做三司使時的副手,丁謂提拔了,三司使的職位就讓給他了。
這三個人相互勾結,又與經度制置副使陳彭年、内侍劉承珪,混在一起。
陳彭年本來是個才子,可惜的是有才無德,先後依附王欽若、丁謂,在制造“天書”工程中出了大力,那些典禮祭拜的文章很多出自他的手筆,而且他把學問發揮得淋漓盡緻,無論怎麼荒唐的事,到了他的手裡,都能筆下生花,有根有據,當時的人送給他一個綽号叫“九尾野狐”。
劉承珪是個另類,他是太監,地位特殊,能和趙恒随時接觸。
天書的事,别的參與者都是策劃人,他則是地地道道的實施者,因為天書的事大多是皇城司報上來的,劉承珪恰恰就是皇城使。
五個人沆瀣一氣,成天給趙恒灌迷魂湯,使趙恒如坐霧裡,像着了魔一樣。
對他們是言聽計從。
朝中大臣稱五人為“五鬼”,五鬼當道,上下不得安甯。
趙恒聽信五鬼的謬妄,又大興土木,敕建景靈宮、太極觀于壽丘,奉祀聖祖、聖母;築玉清昭應宮于京師,奉祀玉皇、聖祖、太祖、太宗。
怎麼憑空冒出聖祖、聖母呢?這得從劉承珪的一個報告說起。
據劉承珪奏稱,汀州有個叫王捷的人,在南康遇着一個道人,自稱姓趙名玄朗,即司命真君,授予他煉丹術及一柄小钚神劍,忽然便不見了。
不久以後,趙恒就夢見神人向他傳達玉皇的命令,說命他的始祖趙玄朗傳授他天書。
次日,又夢見神人傳他的始祖命令在他的神位西偏,應設六個座位候着。
趙恒即在延恩殿建道場,在五更時候,忽覺異香滿室,便見黃光遍殿,那個始祖趙玄朗居然光臨了。
趙恒拜伏殿下。
接着便有六個人來揖見趙玄朗,各自落座。
趙玄朗命趙恒說:“我是人皇九人中間的一個,是趙氏的始祖;再生為軒轅皇帝;後唐時複降王趙氏,而今已百年了。
願爾後嗣,好好地撫育庶民,不要怠惰了先人的志向。
”說畢,各個離座,乘雲上天去了。
從此以後,趙恒便把他那始祖公喚做聖祖,始祖婆喚做聖母;更上尊号,尊聖祖做“聖祖上靈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尊聖母做“元天大聖後”。
朝廷裡,每逢朝議,隻是談神說聖,講得有聲有色,把天下萬民的疾苦置之腦後,提也不提。
又把天書刻在玉石上,存放在玉清昭應宮,并加封王旦為玉清昭應宮使,掌管玉清昭應宮一切祀事。
王旦雖然明知這些都是荒謬絕倫的事,徒是勞民傷财,于國無補,且有大害,但自己也收了封口費,已經與這件事有了關聯,不好谏诤,隻好裝聾作啞,任趙恒與王欽若等搗鬼胡鬧。
澶淵之盟簽訂後,國家相對穩定了,正是整理内政、發展生産的大好時機,而趙恒卻把主要精力放在裝神弄鬼、東封西祀之類的事情上,不僅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無暇治理朝政,積攢下許多社會問題,給後世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可惜趙恒不是英明決斷之主,雖然有初期鹹平、景德年間的興盛,但他性格上的懦弱最終影響到了在政治上的作為,拿錢買和平,簽了城下之盟,為宋朝後期留下無窮的隐患。
此後宋朝的積貧積弱,趙恒難逃始作俑者的責任。
4、五鬼鬧京城 趙恒把朝政擱在一邊不管,全部精力用在造神運動上,為了使他的造神計劃能順利推進,特别把幾個對造神運動最積極、又有經驗的人提拔到重要崗位上來。
大中祥等五年(1012年)八月,趙恒建會靈觀,奉祀五嶽祭,又提拔了王欽若、丁謂、林特、陳彭年、劉承珪五個人。
王欽若是造假運動的發起人之一,祥瑞之兆、天書下凡都是他一手策劃的。
他被提拔為樞密使。
丁謂從泰山封禅時起,一直負責财務,為趙恒提供了強有力的後勤保障,提拔他為參知政事。
林特是丁謂做三司使時的副手,丁謂提拔了,三司使的職位就讓給他了。
這三個人相互勾結,又與經度制置副使陳彭年、内侍劉承珪,混在一起。
陳彭年本來是個才子,可惜的是有才無德,先後依附王欽若、丁謂,在制造“天書”工程中出了大力,那些典禮祭拜的文章很多出自他的手筆,而且他把學問發揮得淋漓盡緻,無論怎麼荒唐的事,到了他的手裡,都能筆下生花,有根有據,當時的人送給他一個綽号叫“九尾野狐”。
劉承珪是個另類,他是太監,地位特殊,能和趙恒随時接觸。
天書的事,别的參與者都是策劃人,他則是地地道道的實施者,因為天書的事大多是皇城司報上來的,劉承珪恰恰就是皇城使。
五個人沆瀣一氣,成天給趙恒灌迷魂湯,使趙恒如坐霧裡,像着了魔一樣。
對他們是言聽計從。
朝中大臣稱五人為“五鬼”,五鬼當道,上下不得安甯。
趙恒聽信五鬼的謬妄,又大興土木,敕建景靈宮、太極觀于壽丘,奉祀聖祖、聖母;築玉清昭應宮于京師,奉祀玉皇、聖祖、太祖、太宗。
怎麼憑空冒出聖祖、聖母呢?這得從劉承珪的一個報告說起。
據劉承珪奏稱,汀州有個叫王捷的人,在南康遇着一個道人,自稱姓趙名玄朗,即司命真君,授予他煉丹術及一柄小钚神劍,忽然便不見了。
不久以後,趙恒就夢見神人向他傳達玉皇的命令,說命他的始祖趙玄朗傳授他天書。
次日,又夢見神人傳他的始祖命令在他的神位西偏,應設六個座位候着。
趙恒即在延恩殿建道場,在五更時候,忽覺異香滿室,便見黃光遍殿,那個始祖趙玄朗居然光臨了。
趙恒拜伏殿下。
接着便有六個人來揖見趙玄朗,各自落座。
趙玄朗命趙恒說:“我是人皇九人中間的一個,是趙氏的始祖;再生為軒轅皇帝;後唐時複降王趙氏,而今已百年了。
願爾後嗣,好好地撫育庶民,不要怠惰了先人的志向。
”說畢,各個離座,乘雲上天去了。
從此以後,趙恒便把他那始祖公喚做聖祖,始祖婆喚做聖母;更上尊号,尊聖祖做“聖祖上靈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尊聖母做“元天大聖後”。
朝廷裡,每逢朝議,隻是談神說聖,講得有聲有色,把天下萬民的疾苦置之腦後,提也不提。
又把天書刻在玉石上,存放在玉清昭應宮,并加封王旦為玉清昭應宮使,掌管玉清昭應宮一切祀事。
王旦雖然明知這些都是荒謬絕倫的事,徒是勞民傷财,于國無補,且有大害,但自己也收了封口費,已經與這件事有了關聯,不好谏诤,隻好裝聾作啞,任趙恒與王欽若等搗鬼胡鬧。
澶淵之盟簽訂後,國家相對穩定了,正是整理内政、發展生産的大好時機,而趙恒卻把主要精力放在裝神弄鬼、東封西祀之類的事情上,不僅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無暇治理朝政,積攢下許多社會問題,給後世留下了巨大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