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關燈
小
中
大
不過這個是朝廷的官方說法,具體内qíng如何則是難以知曉,因為功臣之一的楊儀很快也因為诽謗朝政而被捕,然後自殺。
這起叛亂處理完之後,蔣琬出任尚書令、随後升為大将軍,尚書令的職位則由費褘接替;諸葛亮生前備受器重的姜維則被拔擢為右監軍、輔漢将軍,朝野輿論都認為這是他諸葛丞相遺志的第一步。
至于王平,則被指派協助吳壹負責漢中的防務。
諸葛亮之死意味着蜀漢北伐高cháo的結束,此後魏蜀兩國的邊境一直處于相對平靜态勢。
大将軍蔣琬本來打算改變戰略重心,從水路東下,通過漢水、沔水,襲擊魏國的魏興、上庸。
但是這個計劃剛剛啟動,他就于延熙九年病死。
于是費褘順理成章地接任了大将軍之職,錄尚書事,成為蜀漢的首席大臣,而王平也在之前一年出任前監軍、征西大将軍,成為蜀漢軍界最有實權的軍人之一。
這兩個人掌握了蜀漢的軍政大權,意味着蜀國戰略徹底轉向保守。
以北伐jīng神繼承者自居的姜維激烈地反對這種政策,但是他無論是資曆還是權力都不足以影響到決策,因此隻能在邊境地區進行意義不大的小規模騷擾。
一直到王平在延熙十一年病死,姜維在軍中的權力才稍微擴大了一點,但他的上面始終還有一個大将軍費褘象枷鎖一樣套在他脖子上。
于是時間就到了延熙十五年,距離那場街亭之戰已經過去二十四年了…… 第五章 南鄭城。
姜維歎了一口氣,擱下手中的毛筆,将憑幾上的文書收攏到了一堆。
他随手撥了撥燈芯,不禁生出一陣感慨。
時間比那渭水逝的還快,他跟随丞相出征仿佛還是昨天的事,而他今年已經五十出頭了;從一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變成斑白頭發的老将,這其間的波折與經曆難以一言盡數。
每次一想到這些事,姜維總能聯想到衛青和霍去病,然後就會覺得自己簡直就是馮唐和李廣。
雖然他如今已經是蜀漢堂堂的衛将軍,但如果一個人的志向未能實現,再高的官位和爵祿又有什麼意義呢? 這時候,窗外傳來三聲輕輕的叩擊聲,姜維立刻收起憶舊的沉醉表qíng,恢複到yīn沉嚴肅的樣子,沉聲說道: “進來吧。
” 門吱呀一聲開了,一個三十多歲的小吏走進屋子來;他兩隻眼頻繁地朝兩邊望去,舉止十分謹慎。
“小高,這麼快就找到了死士了嗎?” 姜維問道,被叫做“小高”的小吏露出半是無奈半是猶豫的表qíng,吞吞吐吐地說道: “回将軍,找是找到了,可是……” “可是什麼?” 姜維把臉沉下來,這種拖泥帶水的作風他十分厭惡。
“可是……那個人有六十三歲了。
”小高看到姜維的臉色越來越難看,連忙補充道:“他堅持要見将軍,還說将軍若不見他,就對不起蜀漢的北伐大業……“ “哦?好大的口氣,你叫他進來吧,我倒想看看他是個什麼人物。
” 姜維一聽這句話,倒忽然來了興趣;他揮了揮手,小高趕緊跑出屋子去,很快就領進一位戴着鬥笠的老者。
老人進屋之後,一言不發,先把鬥笠摘了下來。
姜維就着燭光,看到這個老頭穿着普通粗布青衣,頭發與胡須都已經斑白,臉上滿是皺紋,滲透着苦楚與滄桑;然而那皺紋仿佛是用蜀道之石斧鑿而成,每一根線條都勾勒的堅硬無比。
這個人一定在隴西生活了很久,姜
這起叛亂處理完之後,蔣琬出任尚書令、随後升為大将軍,尚書令的職位則由費褘接替;諸葛亮生前備受器重的姜維則被拔擢為右監軍、輔漢将軍,朝野輿論都認為這是他諸葛丞相遺志的第一步。
至于王平,則被指派協助吳壹負責漢中的防務。
諸葛亮之死意味着蜀漢北伐高cháo的結束,此後魏蜀兩國的邊境一直處于相對平靜态勢。
大将軍蔣琬本來打算改變戰略重心,從水路東下,通過漢水、沔水,襲擊魏國的魏興、上庸。
但是這個計劃剛剛啟動,他就于延熙九年病死。
于是費褘順理成章地接任了大将軍之職,錄尚書事,成為蜀漢的首席大臣,而王平也在之前一年出任前監軍、征西大将軍,成為蜀漢軍界最有實權的軍人之一。
這兩個人掌握了蜀漢的軍政大權,意味着蜀國戰略徹底轉向保守。
以北伐jīng神繼承者自居的姜維激烈地反對這種政策,但是他無論是資曆還是權力都不足以影響到決策,因此隻能在邊境地區進行意義不大的小規模騷擾。
一直到王平在延熙十一年病死,姜維在軍中的權力才稍微擴大了一點,但他的上面始終還有一個大将軍費褘象枷鎖一樣套在他脖子上。
于是時間就到了延熙十五年,距離那場街亭之戰已經過去二十四年了…… 第五章 南鄭城。
姜維歎了一口氣,擱下手中的毛筆,将憑幾上的文書收攏到了一堆。
他随手撥了撥燈芯,不禁生出一陣感慨。
時間比那渭水逝的還快,他跟随丞相出征仿佛還是昨天的事,而他今年已經五十出頭了;從一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變成斑白頭發的老将,這其間的波折與經曆難以一言盡數。
每次一想到這些事,姜維總能聯想到衛青和霍去病,然後就會覺得自己簡直就是馮唐和李廣。
雖然他如今已經是蜀漢堂堂的衛将軍,但如果一個人的志向未能實現,再高的官位和爵祿又有什麼意義呢? 這時候,窗外傳來三聲輕輕的叩擊聲,姜維立刻收起憶舊的沉醉表qíng,恢複到yīn沉嚴肅的樣子,沉聲說道: “進來吧。
” 門吱呀一聲開了,一個三十多歲的小吏走進屋子來;他兩隻眼頻繁地朝兩邊望去,舉止十分謹慎。
“小高,這麼快就找到了死士了嗎?” 姜維問道,被叫做“小高”的小吏露出半是無奈半是猶豫的表qíng,吞吞吐吐地說道: “回将軍,找是找到了,可是……” “可是什麼?” 姜維把臉沉下來,這種拖泥帶水的作風他十分厭惡。
“可是……那個人有六十三歲了。
”小高看到姜維的臉色越來越難看,連忙補充道:“他堅持要見将軍,還說将軍若不見他,就對不起蜀漢的北伐大業……“ “哦?好大的口氣,你叫他進來吧,我倒想看看他是個什麼人物。
” 姜維一聽這句話,倒忽然來了興趣;他揮了揮手,小高趕緊跑出屋子去,很快就領進一位戴着鬥笠的老者。
老人進屋之後,一言不發,先把鬥笠摘了下來。
姜維就着燭光,看到這個老頭穿着普通粗布青衣,頭發與胡須都已經斑白,臉上滿是皺紋,滲透着苦楚與滄桑;然而那皺紋仿佛是用蜀道之石斧鑿而成,每一根線條都勾勒的堅硬無比。
這個人一定在隴西生活了很久,姜